基本信息
书名:商业银行私有云设计与实现
:79.80元
作者:金磐石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111527251
字数:474000
页码:2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云计算的本质就是服务管理和自动化的融合。建行和自动化项目的实施,为向云数据中心的转型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在此背景下,年建行启动了新一代服务管理云管理平台项目,在参考云计算*技术趋势、国内外先进的云数据中心建设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建行新一代的业务需求和研究成果,构建了以云管理平台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完成了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的建设。
目录
目录
总序
前言
基础篇
第章云计算概述
1云计算背景
1云计算国际背景
1云计算国内行业背景
1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商业银行私有云应用研究背景
1云计算的基础概念
1云计算定义
1虚拟化技术
1资源池定义及特点
1云计算服务模式
1云计算部署模式
1云计算产业应用
1国外云计算应用
1云计算服务
1微软云计算服务
1国内云计算应用
1腾讯云计算服务
1阿里云计算服务
1青云云计算服务
第章云计算相关理论和参考模型
2佳实践
2理论发展历程
2理论
2服务管理的基本理念
2体系介绍
2服务提供
2服务交付
2理论
2特性
2框架
2与的特征比较
2云计算对产生的影响
2
2概述
2资源池的定义和目标
2云服务的定义和目标
2云管理的定义和目标
2云管理的主要功能组件
2理论
2理论概述
2含义
2应用模式
2价值
2各类管理工具
2
2与
2
2
2在企业私有云中的应用前景
2安全管理模型
2云安全管理模型
2云安全管理模型
第章商业云计算产品
3私有云解决方案
3虚拟化技术
3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3存储虚拟化技术
3软件定义解决方案
3云管理技术特性和应用场景
3私有云解决方案
3虚拟化技术
3基于的虚拟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3计算资源虚拟化技术
3虚拟机性能
3云管理方案
3运维管理
3服务调配
3的
3软件定义的计算
3软件定义的存储
3软件定义的网络
3软件定义运维管理与服务调配
3华为私有云解决方案
3整体架构
3虚拟化软件系统
3虚拟化计算
3虚拟化网络
3虚拟化存储
3虚拟化系统特性
3兼容性
3可用性
3安全性
3云管理系统
3青云解决方案
3虚拟化技术
3计算
3存储
3网络
3云管理方案
3资源安置
3故障预测
3故障处置
第章开源云计算框架
4云计算领域开源软件概述
4基础设施即服务()
4平台即服务()
4软件即服务()
4开源软件
4架构
4总体架构
4计算组件
4存储组件
4网络服务
4其他组件
4架构
4总体架构
4计算架构
4网络架构
4存储架构
43Paa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实在太令我惊喜了!我本身是做互联网金融平台技术架构的,一直对如何构建既能满足业务快速迭代又兼顾数据安全和合规的底层基础设施很感兴趣。市面上关于私有云的书籍不少,但很多都停留在概念层面,或者过于通用,缺乏针对特定行业痛点的深入探讨。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它没有泛泛而谈,而是聚焦于“商业银行”这个在中国金融领域举足轻重的角色,深入剖析了银行业务特性对私有云提出的独特挑战,例如对稳定性的极致要求、严苛的监管合规、海量交易数据的高并发处理、以及传统核心系统与新兴技术融合的复杂性。我尤其欣赏它在解决方案上的具体性,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从物理基础设施的选型、网络架构的设计、虚拟化技术的选择到自动化运维平台的构建,一步步构建起一个能够支撑商业银行核心业务发展的私有云。作者在介绍不同技术方案时,还会对比其优劣势,并结合银行的实际场景给出选择建议,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借鉴。读完之后,我感觉对银行私有云的构建思路清晰了很多,也对一些关键技术点的落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极其详实,堪称银行私有云领域的百科全书。我原本以为只是简单介绍一些技术框架,但实际读下来,发现它涵盖了从宏观战略规划到微观技术实现的全过程。作者对存储、计算、网络等基础资源的虚拟化技术,以及容器化技术(如Docker、Kubernetes)在银行私有云中的应用,进行了极为深入的阐述。他详细解释了如何构建一个稳定、高效、安全的计算和存储平台,如何设计低延迟、高吞吐的网络架构,以及如何实现资源的弹性伸缩和自动化部署。让我特别受益的是关于“云安全”和“合规性”的章节。在金融行业,安全和合规是生命线,书中详细列举了银行私有云在安全防护、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审计监控等方面需要考虑的关键点,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让我对如何在满足严格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私有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足以让有经验的架构师和技术专家都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我从事银行IT多年,深知将传统IT架构迁移到现代化私有云平台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组织文化、人员技能、以及业务部门的接受度等多方面的阻碍。这本书在这方面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它不仅仅是技术手册,更像是为银行IT转型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作者深刻洞察到,私有云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支持、跨部门的协同合作,以及持续的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书中关于“云管理平台”的章节,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堆砌,更是如何通过统一的平台实现资源调度、自动化运维、安全合规审计、成本管理等关键职能,从而赋能业务部门,提升整体IT效率。特别是关于“DevOps”与私有云的融合,以及如何构建面向服务的微服务架构,为银行 IT 的现代化转型指明了方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跳出纯技术的局限,从更高的战略层面去理解和规划私有云建设,从而最大化其为业务带来的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刚刚踏入云计算领域的新手,我之前对于私有云的概念一直模模糊糊,总觉得它离我遥不可及。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才真正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亲切,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耐心指导。他没有使用大量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私有云架构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部分。从最基础的“为什么需要私有云”讲起,到“私有云的核心组件有哪些”,再到“如何规划和设计一个私有云”,每个章节都循序渐进,逻辑清晰。书中大量的图文并茂的示意图,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起来。我特别喜欢他对于“资源池化”、“弹性伸缩”、“高可用性”等核心概念的解释,让我明白了这些词汇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会遇到的坑,以及如何去规避它们,这对于像我这样的新手来说,简直是省去了不少试错的时间。我非常庆幸能够读到这本书,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私有云理论基础,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去学习和实践。
评分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启发,尤其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我之前一直觉得私有云的搭建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其中的灵活性和定制化需求。作者在介绍各种组件时,都会考虑到不同银行在规模、业务类型、甚至历史包袱上的差异,并给出相应的调整建议。比如,在谈到虚拟化技术时,他没有强制推荐某一款产品,而是详细分析了VMware、OpenStack等主流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们在银行场景下的适用性。另外,书中对于“故障域”、“可用区”、“容灾备份”等概念的讲解,非常细致,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案例,让我对如何构建真正高可用的银行私有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日志管理”、“性能监控”、“容量规划”等运维实践的技巧,这些看似琐碎但却至关重要的方面,直接关系到私有云的稳定运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做什么”,更告诉了我们“怎么做”,并且是如何“做得更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