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妈千万别唠叨:中国妈妈必读的“零噪音”教子法》是著名教育专家,非惩罚性教育倡导人成墨初的最新力作,书中告诉妈妈们“爱是好的,但不需要重复;管是对的,但不需要啰嗦”的“零噪音”教育理论,同时提供了具体的“不啰嗦而又效果好”的教育法。作者使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自己教育女儿的实践活动和身边的教育案例来阐述,不仅趣味十足,通俗易懂,还把方法讲解得深入透彻、简单实效。
目录
第一章 选错工具教错孩子
全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
喜新厌旧的童耳,哪堪日益重复的旧题
说得多,不如说得对,说得好
单纯的嘴动,启动不了孩子的心动和行动
言多有失:喷水壶下淹死花
与其唠叨,不如制造避免让孩子犯错误的环境
延伸阅读:唠叨与孩子的学习方式
第二章 为什么你总是忍不住唠叨
到底是什么让你放不下
对孩子期望太高,只因你对自己失望太多
唠叨不等于尽责
问题得不到解决,你才会唠叨不止
思维惯性和思维惰性,让你的唠叨很随性
把脉控制欲:别用你的地图为孩子指路
延伸阅读:唠叨与父母的教育动机
第三章 在这些事上,狠下心,闭上嘴
在能记住的年龄,对该记住的事情绝不提醒
要让孩子得到一手经验,就要舍得让他亲自受伤
孩子思考时别说答案
自然后果当前,任何说教都是画蛇添足
孩子逆反情绪爆发时,学会闭嘴
让孩子体验选择性错误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延伸阅读:唠叨与孩子的自主发展意识
第四章 一句到位,点到为止,就事论事
只说孩子能听得懂的话
多说“我们”,少说“你”
翻旧账,容易让孩子患上纠错无能
说“都是为你好”,不如说“你觉得怎么才好”
一天内批评不能超过两次
刻薄话是刀,直接戳伤孩子的心
多沟通感情,少提要求
立规矩的说话方式:温和但坚定
延伸阅读:唠叨与孩子的信息接受点
第五章 唠叨是寒风,让孩子紧锁心门;倾听是暖阳,让孩子
打开心扉
什么都想问,就什么都问不出
不了解“孩情”,再好的经验之谈也没用
当妈千万别唠叨
压力不解,鼓励无用
在孩子想说的时候进行倾听
能听,会听,才能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婆心未必苦口:孩子犯错不啰嗦,啰嗦是害不是爱
延伸阅读:唠叨与亲子沟通
第六章 与其监督说教,不如和孩子一起找解决方法
父母常催促,孩子爱磨蹭
让孩子改掉坏习惯,父母要先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孩子就会出现问题
先培养学习兴趣,再督促学习
给孩子一个拥抱,孩子会变得更坚强
换种方式来比较,“比”出孩子的优点
延伸阅读:唠叨与父母的责任区
第七章 唠叨以外有多种教育法,多给孩子输入正能量
做孩子的玩具,不让孩子做父母的玩具
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
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
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因材施教,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教育
成长是一场实验,没有错误,只有教训
孩子,要三分教,七分等
对孩子的错误,只做建设性批评
延伸阅读:唠叨与教育的真谛
后记
前言/序言
序
你说,或者不说,孩子都在成长
当妈的都知道唠叨不好,但面对孩子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唠叨。当妈妈的关怀和爱护变成事无巨细的反复叮咛,就成了儿女耳畔的“噪音”。妈妈的反复唠叨,不仅折磨儿女的耳朵,更折磨儿女的心灵。
唠叨是中国妈妈们教育上的最大通病。一个好妈妈一定要明白:唠叨是最差的教育方法,也是最失败的教育方式;爱是好的,但不需要重复;管是对的,但不需要啰嗦。孩子成长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唠叨。从今天开始,不要再唠叨孩子了。
在我认识的家长中,有一对夫妻很特殊,丈夫是一个聋哑人,妻子则是盲人。夫妻俩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的烟酒商店。
一般来说,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都会非常自卑。尤其对别人说起他的父母时,总会讳莫如深。但他们的孩子却很活泼,很喜欢自己的父母。
我问这个孩子:“你觉得你的父母给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孩子说:“他们永远觉得我是最好的,他们永远信任我。”
孩子这样说的时候,他的爸爸伸出大拇指,嗯嗯啊啊地点头。他的妈妈也伸出手去抚摸自己的儿子:“老师啊,我儿子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他是我们家的顶梁柱。”
我还认识一对家长,也很特殊,丈夫是一个著名的励志演讲专家,妻子则是一个外企经理人。孩子还没有出生之前,他们就已经做好了早教的准备。
一般来说,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尤其对别人说起他的父母时,一定会格外骄傲。
但我问他们的孩子:“你觉得你的父母给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孩子说:“毁我。”
孩子刚说完,那位爸爸马上说:“是你小子自己不争气,我给你找最好的学校,给你找最好的老师,让你接受最高级的教育,可你不学好,那能怨我吗?”
他妈妈也马上接茬说:“臭小子没良心。我是怎么对你谆谆教导、苦口婆心、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可是你不按照妈妈的计划去做,一心就想着反抗我。这样你还能学好?”
孩子很生气地说:“天天听这些唠叨,我就要被烦死了。”
妈妈说:“我不唠叨你,你知道这些吗?我不唠叨你,你能学好吗?我不唠叨你,你能知道生活有多艰辛吗?我们给你创造了这么好的环境,你却不懂得珍惜,早晚有一天你会后悔莫及。你怎么就不睁开眼睛看看呢?”
我不知道那个孩子的感觉怎样,听到这位妈妈一声比一声高的质问,我的脑袋嗡嗡作响。
不用说,你很快就能看出:父母不说的,孩子未必不会;父母常说的,孩子未必能做好。
聋哑人和盲人夫妇,没有一句像样的教育之语,可对孩子,他们是永远的支持者、信任者、依赖者。孩子就是光,是有着无限潜力的一切,是幸福的源泉。
而功成名就的那对夫妻,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理念,有着超前的教育方法,但他们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法官、驯兽师、裁判。表面上看,他们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为孩子指出了最光明的前途。可实际上,他们却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指南针,他们企图用自己全部的能力去挖掘孩子,他们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所有唠叨的家长,不论学历高低、方法如何,他们都和这后一对父母一样,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他们不相信孩子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长,也不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所有的生命,都能创造奇迹,但是必须要在自由的空间内。孩子,本身就是创造奇迹的能量之源,父母的唠叨,却毁掉了孩子的创造力。
本书是我的最新作品,书中告诉妈妈们“爱是好的,但不需要重复;管是对的,但不需要啰嗦”的“零噪音”教育理论,同时提供了具体的“不啰嗦且效果好”的教育法。我使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女儿的实践活动和身边的教育案例来阐述,不仅趣味十足,通俗易懂,还把方法讲解得深入透彻,简单有效。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唠叨,即从孩子的学习方式说起,对新生命的创造力进行了深刻的挖掘,使父母们重新认识教育的真谛,认识自己的教育责任。这有助于父母们真正减少唠叨,而不至于道理明白了,行动上不去。加上具体的指导方法,相信大多数父母看完书之后,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不唠叨的教育方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你说,或者不说,孩子都在成长。你欣赏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能让你越来越欣赏。
成墨初
2013年5月18日于北京
当妈千万别唠叨:中国妈妈必读的“零噪音”教子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沟通中达成共识。
评分
☆☆☆☆☆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 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最后在好评一下京东客服服务态度好,送货相当快,包装仔细!这个也值得赞美下 希望京东这样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评分
☆☆☆☆☆
评分
☆☆☆☆☆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
☆☆☆☆☆
教育智慧求妙点.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进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表现为对教育本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