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人间世:乱世之中的生命哲学!
养生主:游刃有余的无上修为!
应帝王:寓言中的人间智慧!
《禅说庄子 人间世、养生主、应帝王》由讲稿整理而成,语言幽默通俗。作者阐述哲理时多引用自身经历以及生活中的故事加以佐证,无形中拉近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读此书,如同一位智慧的老者坐在你对面娓娓而谈,向你传授生活的经验。本书不同于一般的解读经典作品,没有逐字逐词的解释,也没有白话译文,有的只是作者将《庄子》和禅学融为一炉后的感悟。
内容简介
《禅说庄子 人间世、养生主、应帝王》把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为映照,十分有趣。《庄子》共三十三篇,本丛书以篇为单位进行讲解。不论是庄子、道家还是禅宗,都强调绝圣弃智,或者是不立文字。这应该是他们所共有的大原则。如果我们不弃智,不绝圣,就会陷入“以有涯随无涯”的尴尬境地。只有绝圣弃智,我们才能够从这种尴尬中转过身、回过头来。
作者简介
冯学成,1949年出生于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当知青期间,认识了著名的海灯法师。经其举荐,往参本光法师,后来更历参贾题韬老居士、离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并于2001年得到当代禅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传承。近四十年来,冯学成居士于众多高明中殷勤参叩,饱览经史,深入禅观,从此意气风发,自在出入于儒学之正大、佛学之精微和道学之幽玄间。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省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云门佛学院、河北省佛学院任教,往来于四川、广东、河北和湖北等地讲学。近几年在其开办的龙江书院、粤海书院开讲了大学、中庸、论语、易经、老子、庄子等讲座,旨在以国学为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曾出版禅宗等方面的著作二十余部。
目录
第一讲 遭遇人世间的阴暗面
庄子笔下的人间社会
轻用其国的后果
先自度而后度众生
老庄哲学的根本原则
以他人之恶显自己之美
仁义之道的困境
古往今来的这些事
圣人也难过的关口
第二讲 从祭祀到心斋
端而虚,勉而一
委曲求全的功夫
此斋非彼斋
全篇的重中之重
与人交往,与天交往
这才是心斋的大用
万物顺化于我心
第三讲 为人处世的大原则
春秋末年的国际关系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庄子的心理学
古时候的饮冰者
普天之下有两条大戒
哪些原则犯不得
事亲、事君与自事其心
菜市场上的哲学思考
找到安身立命之处
第四讲 言行与美恶的法度
溢美与溢恶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带着竹片上路
庄子笔下的众生相
就像在描述现代的事情
在言和行之间
乃以兽心喻人心
国家太平祥和的标准
美成与恶成
在逆境中得大自在
第五讲 螳臂当车与养老虎哲学
天下乌鸦一般黑
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分野
行走江湖的灵丹妙药
不足为外人道
在历史上玩太极功夫
螳臂当车一何怒
把老虎养得跟猫一样乖
精通养老虎哲学的人
庄子传下的绝招
第六讲 不材之木是谓神木
散木与散人
中国民间的树崇拜
形散而神不散
你用什么来安享天年
老栎树的保命秘术
以不材而享尽天年
成材带来的祸事
谁愿意成为牺牲品
第七讲 以无用而得大用
古代的社会保障体系
把坏事变好事
转境是做人的诀窍
宁跟狂人打交道
楚狂接舆的凤兮之叹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要无用得恰到好处
……
精彩书摘
“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有些人学佛学道,总是想在“见”上有所得,这不行。我们学习的人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更不要有自以为是之见。
当年雪峰禅师在参德山老和尚之前,三上投子,九到洞山,结果好多年都没有参到什么名堂。有一天,他终于受不了了,在德山老和尚面前哭哭啼啼地说:“学人还有分也无?”就是说,我那么多师兄师弟都开悟了,就我一个人是笨蛋,师父啊,我到底与佛法有没有缘分啊?德山给了他一棒子,说:“实话告诉你,吾宗无语言,实无一法给予人!”这一棒一言之下,雪峰竟大彻大悟了。
庄子这里的“而无见得”四个字,跟禅宗完全是通了气的。
……
前言/序言
禅说庄子 人间世、养生主、应帝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禅说庄子》系列丛书,把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为映照,十分有趣。《庄子》共三十三篇,本丛书以篇为单位进行讲解。不论是庄子、道家还是禅宗,都强调绝圣弃智,或者是不立文字。这应该是他们所共有的大原则。如果我们不弃智,不绝圣,就会陷入“以有涯随无涯”的尴尬境地。只有绝圣弃智,我们才能够从这种尴尬中转过身、回过头来。
评分
☆☆☆☆☆
读书最大的好处是起到了修养身心 获得知识 开阔自己的视野 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还有学会与人相处 面对压力的时候的方法态度 至于挣钱嘛 那是比较直接的利益关系 只是不是必然的利益关系了 读书要活读 万万不能死读 读书也是一生的事 要持之以恒 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 与时俱进 获得内心的强大世界 寻求心灵的永恒 是精神食粮 不可缺少 是塑造灵魂的重要途径
评分
☆☆☆☆☆
帮朋友买
评分
☆☆☆☆☆
评分
☆☆☆☆☆
非常满意,给满分。收藏书籍,慢慢阅读。
评分
☆☆☆☆☆
评分
☆☆☆☆☆
清朝建立之初,与世界各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接触。后来中国的大门一度被关闭而后又被强行打开,这期间,外国的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军队、探险家、科学考察队蜂拥进入中国,东方中国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惊奇。基于种种不同的目的,他们记录下在华的所见所闻。这些记录数量浩瀚,积存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或私人手中,成为了解清代近三个世纪历史的珍贵资料。由于西方人士观察、思考和写作习惯与中国不同,他们的记载比较具体、比较广泛、比较注重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因而补充了中国史料记载的不足。“编译丛刊”将从中选取若干重要资料译介给国内的读者;对早年问世的具有开拓性、奠基性价值,但不为中国学术界所熟知的作品,我们也将同样给予关注;此外,对反映当代国外清史研究新的学术思潮、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和重要成果的学术专著,“编译丛刊”也将及时地介绍给中国学术界。
评分
☆☆☆☆☆
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
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