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6
清代内府刻书研究(套装上下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清代内府刻书研究(套装上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原来此书康熙朝即有两刻,却非《清代内府刻书图录》记载的黑口,白口两种本子,而是两种皆为黑口本(见图一,十九卷本,见于嘉德2003年秋拍~十册全~),即《清代内府刻书图录》图录部分P38左图。图二,六十六卷本,见于1994年。2004年嘉德秋拍~二十四册全~。)白口本则确为乾隆国子监刻本。两种康熙黑口本中十九卷本刊印应早于六十六卷本,即康熙帝不满意的和素刻本,六十六卷本则是康熙五十三年李光地重新刊刻的本子。可能由于十九卷本流传著录都不多见,加之故宫旧藏的又恰好是只余首两册的残本,让此书的编著者翁连溪先生误把和素编刊的十九卷黑口本误作康熙五十三年李光地重编刊黑口本。为此特别查阅了《康熙朝满文奏折朱批全译》,和素在康熙五十一至五十三年间的奏折也间接证明了我的看法。
评分中国书店的提要是这么写的:清康熙帝玄烨崇奉程朱理学,乃敕命李光地等儒臣将朱熹文集、语录进行整理删节,编成此书,并以“御纂”名义颁行全国。是书分为学类、论学、孟子、中庸、易、书、诗、春秋、礼、乐等19门,用上好开花纸印刷,纸质细腻洁白,序文后钤印朱文御玺2方。《清代内府刻书图录》P38有著录。
评分中国古代虽无“文献学”一词,但许多学者在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进行了大量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历代文献收藏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情况来看,其内涵比较广泛,除研究一般的文献发展史外,还涉及文字的校订,版本的鉴别,对内容得失的评品及目录的编制等。如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编制《别录》、《七略》是整理文献;郑玄为群经作注,也属整理文献。最早以专著形式系统讨论文献学的是南宋的郑樵。他在《通志·校雠略》中从理论上阐述了文献工作中的文献收集、鉴别真伪、分类编目、流通利用等问题。郑樵以后,系统研究文献学理论的是清代的章学诚,其著名观点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要求在文献整理过程中要明确反映并细致剖析各种学术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互关系等。但他和郑樵一样,都把这些工作称为“校雠学”。最早以“文献学”作为书名的著作是郑鹤声、郑鹤春合著的《中国文献学概要》(1933),书中认为:文献学的基本内容是文献的结集、审订、讲习、翻译、编纂和刻印。张舜徽在《中国文献学》(1982)和王欣夫的《文献学讲义》(1986)则是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专著,二书认为文献学就是版本学、校勘学(见校雠学)和目录学三者的结合。其中张舜徽还认为文献学就是校雠学。由于“文献” 这一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特定涵义,所以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献学实际上是以考证典籍源流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由于文献数量、内容、形式和载体的发展以及由此决定的文献工作的复杂性,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已不能全面反映现代文献的实际和揭示其发展规律。因此,作为现代文献学,还必须研究现代文献及其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较多地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文献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计量学方法,丰富了文献学的内容。80年代中期以后,专科文献学受到重视,专科文献检索与利用方面的著述大量问世。
评分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评分*
评分*
评分中国古代虽无“文献学”一词,但许多学者在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进行了大量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历代文献收藏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情况来看,其内涵比较广泛,除研究一般的文献发展史外,还涉及文字的校订,版本的鉴别,对内容得失的评品及目录的编制等。如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编制《别录》、《七略》是整理文献;郑玄为群经作注,也属整理文献。最早以专著形式系统讨论文献学的是南宋的郑樵。他在《通志·校雠略》中从理论上阐述了文献工作中的文献收集、鉴别真伪、分类编目、流通利用等问题。郑樵以后,系统研究文献学理论的是清代的章学诚,其著名观点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要求在文献整理过程中要明确反映并细致剖析各种学术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互关系等。但他和郑樵一样,都把这些工作称为“校雠学”。最早以“文献学”作为书名的著作是郑鹤声、郑鹤春合著的《中国文献学概要》(1933),书中认为:文献学的基本内容是文献的结集、审订、讲习、翻译、编纂和刻印。张舜徽在《中国文献学》(1982)和王欣夫的《文献学讲义》(1986)则是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专著,二书认为文献学就是版本学、校勘学(见校雠学)和目录学三者的结合。其中张舜徽还认为文献学就是校雠学。由于“文献” 这一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特定涵义,所以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献学实际上是以考证典籍源流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由于文献数量、内容、形式和载体的发展以及由此决定的文献工作的复杂性,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已不能全面反映现代文献的实际和揭示其发展规律。因此,作为现代文献学,还必须研究现代文献及其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较多地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文献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计量学方法,丰富了文献学的内容。80年代中期以后,专科文献学受到重视,专科文献检索与利用方面的著述大量问世。
评分书有破损,不爽
评分书中“清代内府刻书总目录”第34页,子部儒家类收入了两种《渊鉴斋御纂朱子全书》六十六卷,前一种为黑口双鱼尾一函两册(估计为残本),后一种为白口单鱼尾三函二十五册,均著录为康熙五十三乃内府刻本,九行二十字。后一种提要末还著明“据档案记载,康熙帝对和素等刊印之书不满又命李光地重新刻板印刷”。并在图录部分第38页配有左右两幅图片,左图黑口本,右图白口本。检陶湘《故宫所藏殿本书目》卷三亦著录康熙五十三年刊黑口,白口两种版本。
清代内府刻书研究(套装上下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