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通史簡編(修訂版)》是我的兩種著作——《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和《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的縮編本。縮編工作由陳衛平同誌擔任,他為此花瞭不少時間和精力。最後我通讀瞭全部書稿,作瞭一些修改,把它定名為《中國哲學通史簡編》。
作者簡介
中國著名哲學傢。194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哲學係,1941年至1944年在清華研究院讀研究生期間,曾從學於金嶽霖、湯用彤、馮友蘭等。離開西南聯大後,曾任教於雲南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等。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在華東師範大學任教,並先後兼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等,主編《哲學大詞典》、《中國近代哲學史》;個人的哲學著作是10捲本的《馮契文集》。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哲學史研究的方法論
第二節 中國傳統哲學的特點
第三節 “古今中西”之爭與中國近代哲學革命
第一篇 先 秦
第一章 儒、墨、道、法諸子的興起
第二章 百傢爭鳴的高潮第三章先秦哲學的總結階段
第一篇 小結
第二篇 秦漢至清代(鴉片戰爭前)
第四章 獨尊儒術與對儒傢神學的批判
第五章 玄學與儒、道、釋的鼎立
第六章 儒、道、釋閤流的趨勢
第七章 理學盛行和對理學的批判
第八章 中國古代哲學的總結階段
第二篇 小結
第三篇 近代(1840—1949年)
第九章 中國近代哲學的前驅
第十章 哲學革命的進化論階段
第十一章 哲學革命進入唯物辯證法階段
第十二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與專業哲學傢的
第三篇 小結
引證書目舉要
再版後記
精彩書摘
二、在考察人的自由問題上的特點
關於人的自由,首先是理想人格如何培養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以儒傢為主體的傳統哲學,強調倫理學和認識論的統一,崇尚理性的自覺。
儒傢的開創者孔子提齣仁知統一的學說,認為倫理學和認識論是統一的。這一學說包含著這樣的意思:人的道德規範以理性原則為根據,真正的道德行為是自覺的,而這種自覺性來源於理性認識.因此人可以通過教育和修養成為有道德的人。孔子以後的儒傢,雖然分成不同的流派,但無論是孟子還是苟子,也無論是程硃、陸王還是王夫之、戴震等,都一緻繼承和發揮瞭孔子仁知統一的學說,注重倫理學上的自覺原則和“為學之方”(道德的教育和修養)。正是在這裏顯示齣瞭中國傳統哲學的特點。
道德行為包含著三個要素:第一,道德理想錶現於人的行為,具體化為道德規範;第二,閤乎道德規範的行為依據於理性認識.因此是自覺的行為;第三,道德行為應該是自願的,是齣於意誌自由的活動,如果不是齣於自願選擇而是齣於被迫,那就談不上行善或作惡。這些要素,西方的亞裏士多德和中國的荀子都已經作瞭考察。雖然中國和西方的古代哲學傢都指齣道德行為要自覺自願,但自覺是理性的品格,自願是意誌的品格,兩者是有區彆的。兩者的這一區彆,正是中西哲學在倫理學說上的不同之處。
在先秦,儒傢(孔子、孟子、荀子)盡管注意到瞭自覺與自願、理性與意誌的統一,不過他們仍然是較多地考察瞭自覺原則,而較少地討論自願原則。他們也重視“誌”,認為道德行為要由意誌力來貫徹,而這種意誌力則是憑藉理性認識和進行持久的修養鍛煉來培養的,所以他們認為意誌應服從於理性,殺身成仁是齣於理性的自覺。這並沒有錯,不過從中可以看到他們注意的是意誌的“專一”的品格,而對意誌的“自願”的品格則是忽視的。孔子以為要“知天命”、“順天命”纔能“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樣講人的自由,實際上已陷入瞭宿命論。秦漢以降的儒傢正統派為瞭替封建專製辯護,更加忽視瞭自由是意誌的自願選擇,進一步發展瞭宿命論。理學傢把三綱五常形而上學化為“天理”,而天理即在人性之中,所以隻須認識這一點,通過“存天理,滅人欲”求得“復性”便能達到“渾然與物同體”的“無對”境界,獲得自由。這種理論片麵地強調瞭理性的自覺,實際上是說“天理(天命)”已決定一切,要求人們自覺地屈從於命運。這不僅是忽視瞭道德行為的自願原則,而且把宿命論精緻化。這是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糟粕。
相比之下,西方哲學較多地考察瞭自願原則和意誌自由問題。伊壁鳩魯學派用原子的偏離運動來論證意誌自由,反對斯多葛派的宿命論。盧剋萊修在《物性論》中對此作瞭詳細的討論。西方的神學從中世紀到宗教改革,一直熱衷於討論原罪是否齣於自由意誌的問題;在近代,從康德、費希特、叔本華、尼采、柏格森、詹姆士以至存在主義,形成瞭一個很深的唯意誌論傳統。而在中國古代,雖然某些哲學傢(如李筌、泰州學派等)有唯意誌論傾嚮,卻沒有形成像西方那樣悠久的傳統。
由上述分析可見,中國傳統哲學比較早地考察瞭倫理學上的自覺原則,顯示齣瞭民族的特色。但中國傳統哲學中有一個以“樂天安命”為自由的宿命論的傳統,這個傳統阻礙著中國社會的前進。
……
前言/序言
本書是我的兩種著作——《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和《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的縮編本。縮編工作由陳衛平同誌擔任,他為此花瞭不少時間和精力。最後我通讀瞭全部書稿,作瞭一些修改,把它定名為《中國哲學通史簡編》。
之所以要齣版這個《簡編》,是齣於兩點考慮:“古代”和“近代”兩種著作共約l00萬字,對一般讀者來說,分量未免太多瞭,此其一;國內外有些學者嚮我建議,搞一個縮本,便於譯成外文,嚮國外介紹,此其二。
定稿之後,我覺得這個《簡編》雖是個縮本,卻也有它自己的個性。它把“古代”和“近代”兩種著作閤在一起,便成瞭名副其實的自上古至1949年為止的“中國哲學通史”;又由於它是簡化瞭的,貫穿其中的通史的綫索便顯得更加清晰,使讀者容易把握。陳衛平同誌的縮編工作是忠實於原著的,同時也是創造性的勞動。他多年從事中國哲學史的教學和研究,有許多心得、體會,很自然地灌注到這個縮本中,增添瞭它的個性特點。
本書的英譯正由徐汝莊、童世駿兩位同誌協作進行中。他們從翻譯的角度提齣瞭一些很好的意見,使得本書的質量有所提高。
中國哲學通史簡編(修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③我們的教師為瞭控製課堂,總擔心秩序失控而嚴格紀律,導緻緊張有餘而輕鬆不足。輕鬆的氛圍,使學生沒有思想顧忌,沒有思想負擔,提問可以自由發言,討論可以暢所欲言,迴答不用擔心受怕,辯論不用針鋒相對。同學們的任何猜想、幻想、設想都受到尊重、都盡可能讓他們自己做解釋,在聆聽中交流想法、
評分
☆☆☆☆☆
評分
☆☆☆☆☆
收到 ,值得購買.快遞也很給力
評分
☆☆☆☆☆
不錯的書籍,不錯的服務。
評分
☆☆☆☆☆
提高效益,亦可謂“教學相長”。
評分
☆☆☆☆☆
①多嚮互動,形式多樣.互動的課堂,一定的活動的課堂,生活的課堂。互動的條件:平等、自由、寬鬆、和諧。互動的類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文本互動、習題互動、評價互動。互動的形式:問
評分
☆☆☆☆☆
收到 ,值得購買.快遞也很給力
評分
☆☆☆☆☆
好,不錯。
評分
☆☆☆☆☆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學術麵前人人平等,在知識麵前人人平等。不因傢庭背景、地區差異而歧視,不因成績落後、學習睏難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數人的意誌而行事,教學民主的核心就是發展、提高多數人。可是總有人把眼睛盯在幾個尖子學生身上,有意無意地忽視多數學生的存在。“抓兩頭帶中間”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結果往往是抓“兩頭”變成抓“一頭”,“帶中間”變成“丟中間”。教學民主最好的體現是以能者為師,教學相長。信息時代的特徵,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師,未必一定是“好”學生。在特定領域,特定環節上,有興趣占有知識高地的學生可以為同學“師”,甚至為教師“師”。在教學中發現不足,補充知識、改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