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要籍集释丛书:论衡校注》由近代著名学者和书法家张宗祥先生校注。此次《论衡》以张先生手抄本为底本排印,并结合通津草堂本、衍芬草堂十五卷本、三朝本、日本所藏二十五卷残宋本鞥,由张先生弟子郑绍昌先生整理标点,《论衡》有85章,《中华要籍集释丛书:论衡校注》共分30卷,每卷二、三章不等。有序言和附录。《中华要籍集释丛书:论衡校注》采用的底本精善,校注精准,学术特色鲜明,是有关《论衡》整理的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校注論衡序言
論衡諸序
第一卷
逢遇第一
累害第二
命禄第三
氣壽第四
第二卷
幸偶第五
命義第六
無形第七
率性第八
吉驗第九
第三卷
偶會第十
骨相第十一
初禀第十二
本性第十三
物勢第十四
奇怪第十五
第四卷
書虚第十六
變虚第十七
……
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文本的“可读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得益于其高超的白话译文处理。很多古代典籍的译本,为了追求“信达雅”而显得矫揉造作,或是为了追求流畅而丢失了原文的韵味。但这本的译文处理,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既准确地传达了王充逻辑思辨的锋利,又没有让现代读者感到语言上的隔阂。译者似乎深谙王充“驳怪论、阐真理”的写作意图,使得那些针锋相对的论辩,读起来酣畅淋漓,如同在听一场跨越千年的智者对话。尤其是对于那些涉及自然哲学和人事变迁的章节,译文的处理更显得既有力量又不失文采,让人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深刻领悟到古人的智慧光芒。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初次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心生敬畏。封面采用的深色调,搭配烫金的字体,低调中透出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庄重感。纸张的选择也非常考究,触感细腻,墨色印刷清晰,即便是这样一部学术性极强的著作,阅读起来也倍感舒适。我尤其欣赏它的细节处理,比如扉页和内页的排版布局,疏密得当,既保证了信息的完整呈现,又不至于让人感到拥挤。对于喜欢收藏实体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精品。每次翻阅,都能感受到编校者对古代经典的尊重与匠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现代出版物中难得一见的。这本书的装帧,可以说成功地架起了古代智慧与现代审美的桥梁。
评分从整体结构来看,这部丛书的编排逻辑清晰流畅,体现了极强的体系化思维。它不仅仅是将散落的篇章简单汇集,而是通过精心的编排,使《论衡》的整体思想脉络得以凸显。例如,如何将有关天人感应的论述放在一起,如何串联起王充对谶纬之学的驳斥,这些布局安排都极大地帮助读者构建起对王充哲学体系的整体认知框架。这种“大局观”的呈现,对于那些希望全面掌握某一古代思想体系的读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使得这部原本篇幅浩繁、主题分散的著作,变成了一部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使得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倍增,实属难得。
评分注释和校勘的部分,展现了这部丛书深厚的学术功力。每一次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典故时,详细的脚注总能及时给予清晰的解释,这远非普通译注本所能比拟。它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常常追溯到出处,引经据典,将王充论证的逻辑链条完整地呈现出来。在校勘方面,编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不同版本之间的细微差异都被一一比对并标注出来,这对于从事相关研究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这种严谨的态度,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文本流变的历史轨迹,也确保了我们阅读到的文本是目前所能考证到的最可靠版本之一。它不再是简单的“读懂”,而是“知其所以然”,这才是真正学术研究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导读部分,可以说是全书的“指南针”,它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为我们构建了理解《论衡》的宏大背景。作者巧妙地梳理了王充所处的时代思潮,将《论衡》置于汉代经学与玄学交锋的历史脉络中进行考察,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篇章立刻鲜活了起来。导读不仅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及其思想的独特性,还对全书的篇章结构进行了精辟的概括,指出了各个部分的核心论点与价值所在。对于初次接触这部经典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简直是“及时雨”,它有效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避免了直接面对原文时的茫然无措。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们带着批判性思维去阅读,而不是盲目接受,这种引导性的阐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效率。
评分这套书是王焕爊先生在墨子间诂的基础上做的墨子话注集成,并由先生之弟子水渭松把关,保证了书的质量,可谓一卷在手不求其他。
评分国语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古籍,所记内容以春秋史事为主,不少记叙与左傅相表裹,汉书苏文志将其与左傅亚列入“春秋家”,故自汉人以下,或径称之为“春秋外傅”,而称左傅为“春秋内傅”。唐刘知几作史通,始别左傅与语为两种不同的体裁,而以国语作为“六家”亦即诸种史学著述中的一家,即今所称“国别史”之首。清四库全书总目于史部下无“国别”一项,而将其列入“杂史类”。无论何说,国语长期以来被视为一部基本的史学著作,是没有异义的。
评分这个看过电子版,买一本收藏,我朝历代有思想的人不多
评分书内正文字体再加粗一点会更好,笺证字体还可以。
评分很厚实的两本书,印刷清晰,如果正文字体再粗一些就更好了!
评分竖版繁体,看起来感觉很特别。印刷清晰,价格优惠。好评。
评分厚厚的两大本,上古的估计也是不错的,好好深究下。
评分看这本书要适应竖版和繁体字。
评分上古的这一系列书,收了很多。不错,很厚 像砖头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