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中国就不会有伟大的未来。
◎没有海权,我们就不能享有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的有保障的权利。
◎大国崛起于地区性守成,消失于世界性扩张。
内容简介
《论中国海权(第三版)》分七章,呈正题、反题、合题三段式结构。第一章直切正题,以“中国海权”概念为全书论述展开的起点;第二至六章从历史纵坐标和现实横坐标论述中国海权的定位,从中可看出海权之于中国发展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七章回扣“中国海权”正题,提出21世纪上半叶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构想。附录内容分为讲座、访谈、时评、战略四方面。全书以附录文章《2049: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收尾,此与正文第七章相呼应。“中国海权”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作者简介
张文木,1957年生于陕西,1975年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锻炼,自1979年起,相继在西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学习。1997年获法学博士学位,2000-2001年度国家公派赴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政治系做访问学者,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Centre for Strategic Studies)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著有《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印度国家发展潜力及其评估——与中国比较》(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卷、中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2010年)、《论中国海权》(海洋出版社,2009年、2010年)、《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2013年)。
内页插图
目录
一、论中国海权
(一)海权的概念及其误用
(二)中国海权的特征
(三)世界军事变革与中国海军跨越式发展战略
(四)中国海权扩展原则
二、制海权与大国兴衰
(一)资本全球化与制海权理论的产生
(二)制海权与大国兴衰
(三)制海权扩展的限度
三、世界霸权与印度洋
(一)控制印度洋:拿破仑争霸世界的首选目标
(二)控制印度洋:19世纪末英俄在阿富汗狭路相逢
(三)会师印度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的“最后使命
(四)控制印度洋:20世纪末美苏决战阿富汗
(五)大棋局,老棋谱
四、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海权
(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二)英国和法国是资本全球化和多极化历史的发祥地
(三)经济全球化催生海权新观念
(四)强大的海军是国内财富积累和民主政治发展的保证
(五)中国已将部分命运托付给了没有安全保障的世界
(六)没有海上军事远投能力,海外贸易保护就是一纸空文
(七)国家利益所在即我们国家安全边界之所在
(八)获得制海权,也就在相当程度上获得了历史的主动权
(九)台海统一是中国参与世界事务的第一张资格认证书
(十)赢得挑战才能获得的历史机遇
五、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心区域的大国政治
(一)资源是地缘政治及其制权理论演绎的逻辑原点
(二)世界体系中的现代地缘政治及其特征
(三)印度洋及其北岸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印度未来安全
(四)“麦金德悖论”与英美霸权的衰落——基于中国视角的经验总结
(五)美国政治结构与外交政策——兼谈美国战略东移及其后外交走向
(六)伊朗高原:中国西陲安全的桥头堡
六、战后雅尔塔体制与亚太和平
(一)变动中的世界政治与日本问题
(二)在钓鱼岛赢得尊严才能在南海赢得尊重
(三)中俄结盟的限度、目标和意义
(四)中美西太战略博弈的重心与边际
(五)深入理解邓小平的海洋战略
七、21世纪上半叶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构想
(一)新时代、新任务、中国国家安全新视野
(二)建构21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三)挑战与机遇
(四)台海统一的紧迫性及其路径分析
(五)台海统一后,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应做收缩性调整
附录
讲座
论正在崛起的中国及其经营和治理世界能力预备——在清华大学新闻
与传播学院的讲座
访谈
中国海洋战略应坚持”地区性守成“原则
经济全球化与制海权
我国海上战略力量的发展方向
追求”学问与国家共命运“的学者——专访张文木
时评
现代中国需要新的海权观
中国海权要避免盲目跃进
南海:日本很危险,印度凑热闹
围堵中国将会拖垮美国
台湾只是美国在西太平洋战略布局中的一颗”虚子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重读毛泽东
《念奴娇·鸟儿问答》
战略
2049: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精彩书摘
农民的解体使法国经济陷入失控状态。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到城市,法国彻底混乱了。有人说是腐败问题,有人说是官僚问题,但不管怎样还是出现了“法国大革命”。开始是君主立宪派,接着是吉伦特派,最后是雅各宾派,它重视反腐败并倡导个人自由和人权。比较完备的现代人权理论发轫于这一时期的法国。大家知道《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推出的,但断头台(guillo-tine)也是在革命的后期即雅各宾专政时期出现的。法国在喊人权最凶的时候出现了断头台,这是绝妙的讽刺。上断头台的当时多是那些所谓的“贪官”和“贵族”,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砍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拿破仑法国当时面临的主要对手是英国。1798年3月5日,法国督政府任命拿破仑为远征英国的总司令。但他打击英国的方向并没有直接选择英国本土,而是英国的殖民地。他提出远征埃及、切断英国同印度的通道并由此打击英国的计划。该计划为督政府批准后,拿破仑于5月19日率3万法军远征埃及。为什么到埃及去呢?埃及是英国通往印度的地理咽喉。当时英国的存在不只是英国本身的存在。大家看现在一些自然经济国家,自给自足,它自己生产自己用,跟外部没关系,除武力干涉外,别人真拿它没办法。英国不一样,当时的英国本身是一个世界工厂:它从殖民地廉价掠夺原料并高价在殖民地出售其产品。英国赚了大量钱以后再用以提高本国社会福利,缓和原已激化了的国内矛盾。拿破仑从埃及人手,掐断英国与印度的联系,他认为几个月内必能占领印度。他曾计划挑动印度内部的民族分裂,并以此干预印度内政并控制印度。①印度是大英帝国的基础,占领印度,对英国经济而言,就是釜底抽薪。
就像现在有些人说全球化理论有益,可包治南方国家的百病一样,亚当·斯密把“自由贸易”吹上了天,认为不管强的弱的都应参加自由交换。亚当·斯密当然愿意进行世界贸易,因为他是英国人,英国经济势能高,辐射力强,它就希望资本外围地区对它更多地开放;能量小的国家就不能像它那样自由,就得通过限制经济高势能国家的产品来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当时很多学经济学的人都听亚当·斯密的,拿破仑不信。
……
论中国海权(第三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