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北宋政权崩解后,继起的南宋高宗政权既需要快速有效地清理内部诸政治势力,重建朝廷威权,也必须思考如何应对敌国金压境的威胁。《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作者引入政治学的“政治过程论”作为研究方法,细腻地描述了建炎元年(1127)至乾道元年(1165)间诸政治势力为掌握国家权力所进行的斗争,以及国家政策如何因应外在情势而调整,同时综合考察了各政治势力的社会背景。全书以绍兴十二年(1142)宋金和议形成分为前后两部,论述南宋政权自成立以来的运作与变化。讨论的时空虽在南宋初期,然自北方避敌南下的高宗皇帝以至文武官僚为巩固自身权、利,彼此纵横捭阖间对南宋政权性质所造成的影响,恰为理解传统中国政权体制内的权力冲突、抗争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观察视角。
目录
序章 宋代政治史研究的轨迹与问题意识
一、宋代政治史研究现况与研究角度
(一)政治史的对象
(二)宋代政治史研究现况
(三)宋代政治史研究的角度与问题意识
1.关于唐宋变革论
2.关于南北民族抗争论
二、南宋政治史研究现况及本书的立场
(一)南宋政治史研究的贫乏性
(二)“南宋政权移转”的研究角度与问题意识
(三)本书的记述对象及其意义
第一部 南宋政权的确立——绍兴十二年体制的前奏
第一章 南宋政权确立时期的政治课题与政治主体
一、南宋政权确立时期的政治课题
(一)南宋政权面对的政治课题
(二)南宋政权的确立与对金关系
(三)南宋政权的确立与收兵权
(四)南宋政权的确立与其他政治课题
二、北宋的政治势力及其变动
(一)南宋初期政治史与政治主体
(二)北宋时期的政治主体
1.在地土豪
2.地主出身的官僚阶层
3.北宋末年的权门
第二章 与宋政权重建构想有关的政治斗争
一、建炎初年的政治状况
二、李纲之见用
三、拥立高宗集团
四、李纲的藩镇政策
五、拥立高宗集团(黄潜善、汪伯彦)的政治方针
六、皇帝驻跸地之争执与李纲的失势
第三章 江南政权——南宋之中兴
一、禁军叛乱事件与吕颐浩之得势
二、“防淮论”与“吴越之行”——皇帝驻跸地问题
三、范宗尹的藩镇策
四、吕颐浩路线的特色
五、吕颐浩、秦桧的权力斗争
六、吕颐浩路线的界限
七、江南系士人之参政与元祐系士人之复权
第四章 赵鼎集团的形成与张浚路线的失败
一、绍兴四年至七年的政治状况
二、赵鼎上台
三、赵鼎集团的特质
四、张浚与对金强硬论
五、淮西兵变——张浚强硬路线的破绽
六、赵鼎之起复与新赵鼎路线
第五章 第一次宋金和议之进行
一、淮西兵变后遗症——收兵权之尝试
二、徽宗死讯与宋金和议之始
三、高宗主导下之和议与赵鼎集团的崩溃
四、绍兴八年第一次宋金和议
五、绍兴八年和议的正当性与反对论
第六章 南宋政权与江南地主阶层——李光之出任参知政事
一、李光的基本立场
二、江南民力涵养论
三、李光任参知政事
四、李光罢参知政事
第七章 绍兴十年至十二年之政治发展(上)——金之重占河南与南宋之收兵权
一、金之政变与第一次宋金和议
二、宋的对应之道
三、宋之对金宣战与战争指导原则
四、收兵权之过程
(一)绍兴四年至六年家军联合体制的形成
(二)绍兴十一年禁军的编制
第八章 绍兴十年至十二年之政治发展(下)——第二次宋金和议与江南民力涵养论之放弃
一、绍兴十一年和议缔结经纬
二、绍兴十一年宋金和约与绍兴十二年秋韦太后还朝的意义
三、第二次宋金和议时之政治势力动向与岳飞之死
四、历来对收兵权暨绍兴十一年和议的看法
五、战时财政与江南民力涵养论的放弃
第九章 南宋政权的基本特质
第二部 秦桧专制体制的建立与变迁——维持绍兴十二年体制的政治结构
第十章 秦桧研究的各有关问题
一、研究秦桧的困难所在
二、王船山笔下的秦桧
三、秦桧与秦桧集团研究回顾
四、秦桧专制期的设定与分析角度
第十一章 秦桧专制的实行过程
一、绍兴十二年、十三年的政治取向与秦桧专制的开始
二、秦桧专制的形态——就吕中所论而言
三、秦桧专制的各阶段
(一)绍兴十四年时期——宰执制的空洞化
(二)绍兴十八年时期——掌握皇帝周边人士
(三)绍兴二十年时期——江南枢要地区的统治
第十二章 秦桧专制体制的构造
一、宰执(大臣)
二、侍从(实务官僚)
(一)秦桧专制下的侍从角色
(二)六部尚书、侍郎
(三)吏部尚书、侍郎
(四)户部尚书、侍郎
(五)刑部尚书、侍郎
三、秦桧的社会、政治立场及其对皇帝周边的掌握
(一)秦桧对郑亿年问题的态度
(二)与王继先等富商层之勾连
四、秦桧亲友在江南统治上的角色
第十三章 秦桧专制体制的界限
一、秦桧集团的特质
二、秦桧专制体制的界限
三、秦桧专制时期江南知县的动向
第十四章 秦桧专制体制与国家的一般政策——经界法
一、经界法在秦桧专制中的位置
二、经界法实施前的各种情况
三、李椿年的经界法
四、王鈇、李朝正的经界法
五、李椿年的复职与罢职
六、经界法的终结与秦桧专制体制的变质
终章 绍兴十二年体制之结束与乾道、淳熙体制之形成
一、秦桧死后的政治发展——沈该、汤思退政权及其特质
二、反秦桧势力的复权与得势
三、第三次宋金战争与高宗退位
四、符离之败与汤思退之复起
五、隆兴和议引发之政治斗争
六、后秦桧政治过程的历史意义
跋
编者后记
精彩书摘
《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
无论过程如何,收兵权在绍兴十二年完成了。高宗因此对秦桧发出豪语说:“唐藩镇跋扈,盖由制之不早,遂至养成。今兵权归朝廷,朕要易将帅,承命奉行,与差文臣无异也。”(《要录》卷一四七,绍兴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条)高宗之所以能确认自己乃是北宋集权国家体制的继承人,是一位超越性的独裁君主,是因为他已成为全部军事力量的统御者。绍兴十一年十月,“上谓大臣曰:人主之权,在乎独断”(《要录》卷一四二,绍兴十一年十月丙寅)。又“曰:礼可以立国,君臣上下,如天地定位,不可少乱”(《要录》卷一四三,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壬申条)。高宗的这些言论,正是为了要确认他自己是一位超越者即专制君主所作的宣言。如今,姑且不论版图的大小,南宋政权能确认自己为北宋集权体制的继承政权,其实正是在绍兴十一、十二年的时点上,而其根底即在于同时期收兵权的成就。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当可了解,自建炎元年至绍兴十二年的政治过程,就是南宋政权确立的过程,而其间最重要的政治课题,即是全部军事力量之归于皇帝一人统辖。
最后要指出的是,收兵权、统一国军编制在对外问题上阻却了金的江南侵略行动,进而改变了金人消灭赵氏的原定政策,使得南、北(宋、金)均衡共存的形态得以出现。《要录》卷一五五绍兴十六年九月己丑条是以“上日”宣布:“自合兵以来,诸将出入,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无不如意,兹可为喜。”附注引用《中兴圣政》史臣之言谓:“乌珠(金军之将宗弼)求和,畏我(宋)之强也,故兵可以合,兵合而朝廷之势重,将帅之权轻。”这段话真是对绍兴十二年(1142)体制历史背景所作的最佳说明。宋军之统一,皇帝统制力的恢复,使金提出和议——改变了金的对宋基本方针。所以,收兵权在对金关系上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这层意义上,比起其他政治课题,收兵权在南宋政权确立的过程中,也就因着前述对金关系的逐步趋于安定而具有特别的意义。
……
前言/序言
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东西收到了,一如既往的好,活动很给力,尝试了一下,和介绍描述的完全一致,质量很好,正品无疑,使用效果也很不错,很满意!首先感谢快递员小哥的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在最快的时间里将东西完好无损地送到手上,辛苦了!京东自营的商品总让人很放心,值得信赖,无论是订单处理,服务态度,物流速度还是售后流程都让人非常满意,真正做到了一条龙服务,必须点个赞!希望京东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在未来越做越好,带给大家更好更棒的商品!五星好评!
评分
☆☆☆☆☆
作者博士论文。从微观政治角度提出对于政治过程的研究。
评分
☆☆☆☆☆
复旦出版,必为精品,非常喜欢。
评分
☆☆☆☆☆
复旦出版,必为精品,非常喜欢。
评分
☆☆☆☆☆
随便翻翻,不知能否惬意?
评分
☆☆☆☆☆
有個南宋的一切都是我的最愛,情懷費錢。
评分
☆☆☆☆☆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
南宋初期政治史之一家之言
评分
☆☆☆☆☆
直到五四后,小说被赋予了“改造国民性”的重任,才出人头地。小说之所以会超越“文”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