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文明的海洋史观》发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众所周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日本经济衰退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持续十年的低迷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日本经济低迷是综合性、体制性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政府为遏制经济衰退,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但收效甚微。而在《文明的海洋史观》中,作者将日本式资本主义经济视为未来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论断,与日本目前的现状相比,与事实有着明显差异。用发展的观点看,作者的某些看法的确已经过时。但是,本着学术自由的立场,在翻译《文明的海洋史观》的过程中,作为译者,我们尽量保持作者在书中所展现的日本“文明之海洋史观”原貌,让中国读者真实地了解作者对于日本海洋史观的思考。
内容简介
《文明的海洋史观》由川胜平太著,本书的中心论题是:近代始于亚洲的海洋。准确地说,作为对于来自海洋亚洲冲击的反应,在日本和欧洲,产生了新的文明。
《文明的海洋史观》作者的海洋史观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梅棹忠夫的生态史观为基础,吸收了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连续性对外贸易带来的产品变化会引起社会变化”的历史观。本书发展了梅棹忠夫所描绘的文明示意图,将围绕欧亚大陆成为贸易舞台的海洋纳入其中,向人们展示了更加接近现实世界的文明示意图。
作者简介
川胜平太,1948年生于日本京都。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早稻田大学博士学分修满后退学。1985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早稻田大学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静冈文化艺术大学校长、学校法人静冈文化艺术大学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日本文明与近代西洋》、《富国有德论》、《亚洲经济的未来与日本文化》、《资本主义始于海洋》等。本书获第八次日本读卖论坛奖。
刘军,1966年生于江苏东海。200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日语系主任,日语学科带头人。致力于日本文学、中日文化比较研究,先后发表论文、专著、译著近100万字。主要学术专著有《嘉孺子而哀妇人》、《日本文化视域中的周作人》等,译著有《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6、57卷)、《不思考的练习》等。
目录
序 寻求新的历史影像
起之章 “锁国”与近代世界体系
一、森□通夫的“锁国”解释批判
二、亚洲物产的国际流通与锁国
三、日本的锁国、开国和近代世界体系
承之章 论历史观
一、唯物史观
Ⅰ达尔文与马克思
Ⅱ超越“达尔文、马克思”范式
二、生态史观
Ⅰ战后京都学派
Ⅱ支配近代日本的世界观——唯物史观
Ⅲ存在与空间——京都学派的认识论
Ⅳ今西学派的世界
Ⅴ结语
转之章 文明的海洋史观
一、海洋史观
Ⅰ海洋史观之发轫
Ⅱ由陆地史观到海洋史观
Ⅲ从海洋透视“大塚史学”
Ⅳ从海洋透视梅棹的“生态史观”
Ⅴ海洋史观的社会变迁论
二、欧洲史的海洋史观范式
Ⅰ古代史界定——历史的诞生
Ⅱ中世纪的界定
Ⅲ近代史的界定
三、日本史的海洋史观范式
Ⅰ第一次浪潮——“日本”的诞生
Ⅱ第二次浪潮——经济社会的诞生
四、海洋亚洲的浪潮——挑战与回应
Ⅰ生产革命与脱亚
Ⅱ近代诞生于海洋亚洲
结之章 21世纪日本的国土构想
一、太平洋时代
Ⅰ超越“东西文明之和谐”
Ⅱ海洋所展现的全新的历史镜像
二、21世纪日本的国土构想
Ⅰ新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书视野中的危机
Ⅱ岩仓使团的疏忽
Ⅲ令英国人感慨万千的日本乡景
Ⅳ“园林都市国家”原型
Ⅴ近代经济发展的两条道路
Ⅵ被隐藏的近代思想
Ⅶ为何要建设“花园岛”?
Ⅷ值得夸耀于世的“花园岛”
跋 寻求新的生存方式
译后记
精彩书摘
三、日本的锁国、开国和近代世界体系 沃勒斯坦在《近代世界体系》中,对上述近代世界经济的形成原因,从正面作了论述。他分析说,欧洲世界经济在 1450—1640年间,在环大西洋大陆地区,形成了中心、半边缘及边缘的三重构造。(时间大约在日本锁国政策初步形成时期。希望大家注意这种时间上的重叠)那么,其原因何在呢?沃勒斯坦认为,14世纪整个欧洲都面临危机。危机内容包括,封建制度下因缺乏技术进步而使土地变得越发贫瘠,战争频繁;还有,自14世纪中期不断袭击欧洲全境的瘟疫。为了摸索克服危机的新的经济秩序,促成了后来欧洲世界经济的发展。
或许沃勒斯坦忽视了以下这一点,那就是14世纪的危机,并不仅仅限于欧洲。在中东和欧亚大陆的其他地区,人们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有的学者将危机的原因归咎于14 世纪至15世纪席卷欧亚大陆的寒冷气候。值得注意的是学者麦克尼尔的疫病学说。疫病对欧洲造成了巨大影响,致使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亡。无论是并不虔诚的教徒还是神职人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瘟疫,不禁对中世纪处于权威地位的宗教产生怀疑。在追究瘟疫的过程中,奠定了近代科学精神的基础。虽然近代医学的建立还有待时日,但是为了对付迫在眉睫的死亡恐怖,人们不得不求助于中世纪的医疗。
那么,这与欧洲扩大地理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呢?概括地说,在构成中世纪医疗的重要元素中,就包含了胡椒和各种香料。这些物品是在医院统筹管理之下,由药店 (Apothecary) 负责销售。西方人为何不顾生命安危,在某一特定时期,像着魔似的到处寻找香料?答案是,除了可以作为食物的保鲜剂,香料还可以作为佐料,受到人们青睐。另外,如果现代人能够了解在瘟疫蔓延时期,人们不分身份贵贱悉数走向往死亡之路,而此时只有作为医疗品的香料才能挽救他们的生命,就会找到其中的答案。香料价格无论多么昂贵,也非常畅销。还可以代替货币使用,是一种可以带来巨大利益的物产。无论它的价格有多么昂贵,人们也要购买。其他像砂糖、茶叶、咖啡等,最初都是作为药品进入欧洲的。
袭击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的瘟疫,大约始于1350 年。在此后的至少150年间,连续爆发,带来了严峻的危机。倭寇大肆骚扰中国和朝鲜海岸,掠夺人员和大米。可以推断,这是因为日本国内的粮食供应出了问题。当时,我国处于南北朝内乱时期,危机征兆明显。我国中世以南北朝为界,分前期和后期。或者,甚至可以说,当时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换期,产生了巨大裂痕。網野善彦曾将这一时期称为“关涉民族体质或民俗根本的结构性巨大转换期”。以此动乱期为节点,“妖术逐渐从社会中消失……理性逐渐占据优势地位。”这与欧洲人对于宗教的不信任及理性精神的抬头如出一辙,大概也不是偶然吧。
如果以上所述是事实的话,旧大陆的人们到14世纪中叶,无一例外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危机。为了寻求危机的解决,他们走向海外,在被旧大陆环抱的印度洋,作为近乎海盗的贸易商人与日本邂逅。在此展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由多民族共同参与的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当然,舞台就是亚洲的海洋。日本人也活跃在亚洲海洋——环中国海。
即使两者的主要动机都是追求眼前的实际利益,但是,也同样伴随着不同文化精神相互交流碰撞所进发出的灿烂火花。如果欧洲文化冲击以基督教传教活动为代表,那么日本文化的精华就是茶道。茶给了西方人强烈的精神冲击,特别是它融入了英国人的生活。(角山荣《茶的世界史》,中公新书 1980年) 再者,我认为,在这种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背后,经历了中世纪超越人知、人力的瘟疫共同体验(危机)。为了解决危机,英国和日本走向海外,在如火如荼的国际交流中,无论在地理还是在历史上,此前都处在文明世界周边甚至是边缘的位处欧亚大陆两端的两个国家,分别形成了具有合理新秩序的近世(近代)社会。然而,两者的发展方向却截然不同—— 欧洲形成了开放式的“近代世界体系”,而日本则形成了“封闭式的近世江户社会”。
……
前言/序言
寻求新的历史影像
近代亚洲自海上诞生。更准确地说,作为对来自海洋亚洲冲击的一种反应,在日本和欧洲出现了新的文明— —这就是贯穿本书的海洋史观命题。
通常认为,迈向近代社会的过程,就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例如,上山春平在他的《接受与创造之轨迹》(《日本文明史》第一卷,角川书店1990年)一书中,将人类社会的进程分为自然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三个阶段,日本经历了农业社会之后,在1900年到达了工业社会阶段。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历史观,似乎没有反驳的余地。
用这种观点观照历史,就是英国经历了最初的工业革命。欧美次之,日本在明治时代步其后尘,亚洲其他国家紧随其后相继到达了现代化过程。本书将对这种观点提出挑战。
欧洲近代社会的出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近在学界将其称为“近代世界体系”的建立。为何要这样称呼呢?历史上,称得上“世界体系”的有古代罗马帝国、中华汉、明、清帝国等,为数众多。然而,这些都是以政治为中心的世界体系。而欧洲则是以经济为中心的世界体系。
于是,为了将其与其他世界体系相区别,称之为“近代世界体系”。
这个见解是由美国社会经济史学家沃勒斯坦提出的。
他并不是像过去那样,将欧洲乃至欧美世界按照国别来划分,而是试图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格局。今天,这种观点已被普遍地接受。他将近代世界体系分为“在漫长的16世纪 (1450— 1640年前后),围绕大西洋区域所形成的体系,以西欧为中心。而其他区域则处在这个区域的周边或半周边,形成了三层结构的格局。”(沃勒斯坦《近代世界体系》) 因此。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1450—1640年。近代世界体系的建立期,相当于日本近世江户社会的建立期。
正如内藤湖南在《日本古代文化史研究》(讲谈社学术文库 1976 年)一语道破所指出的那样:“一般来说,了解今日之日本,研究日本历史,几乎没有必要研究日本古代史。只要了解应仁之乱以后的历史就足矣。此前所发生的事情,我只感觉到与外国历史没有什么两样。而应仁之乱之后的历史,才是真正直接接触到我们的身体骨肉的历史。可以说,了解了这一段历史,也就真正地了解日本历史。”1450—1640年,在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我们暂且将欧洲和日本的这一划时代时期称作近代成立期。顺便说一下关于近世和近代的区别。1800年前后,西欧经历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大转折。政治上有法国革命,经济上有英国工业革命,文化上出现了德国古典派。以此为契机,西欧进入了名副其实的近代社会。因此。近世是指漫长的16世纪至1800年前后的时期。
进入近世的欧洲,同时也迈入了一个大航海时代。与此同时,日本人也纷纷去海外寻求发展。他们活跃的舞台是亚洲的海洋。日本人将其称为天竺、南蛮,而欧洲人将其称作东印度。在近世成立期,两者共同拥有了海洋亚洲这一时空。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与海洋亚洲的关系酷似欧洲与海洋亚洲的关系。两者都是输出金、银、铜等货币原材料,从海洋亚洲输入东亚物产。众所周知,欧洲人从中南美获得了大量的贵金属。在近世成立期,日本的矿山开发很先进,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金山、银山。日本以此为购买力,从东亚各文明国家输入了大量物产。
其后果是,无论日本还是欧洲,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如内藤湖南所言,此后的日本与此前的日本相比,好像是外国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欧洲的情况也是如此。关于欧洲物质生活发生的巨大变革,费尔南德· 布罗代尔在他的大作《物质文明·经济·资本主义(15—18 世纪)》全三卷(村上光彦、山本淳一译,MISUZU书房 1985— 1995年)中,以他优美的笔触进行了描写。他认为,江户社会和近代世界体系,在同一时期平行建立起来。此观点与我以下立论相关联。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从世界史看,近世社会的建立有三条路径。
日本人和欧洲人在近世成立期,经历了相同时空。然而,让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两者却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日本人将活动的舞台封闭在国内,而欧洲人却将活动舞台扩大到了全世界。一方是向内志向,而另一方则是向外志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相反的差异呢?我认为,这是解开江户社会之谜的关键所在。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两者的共通性。
第一,从旧的亚洲文明看,在中世纪末之前,两者都是地处边缘的不发达地区,从中心文明输入文化,有巨大的贸易赤字。对于旧亚洲文明圈的贸易赤字,整个18世纪都没有消除。
第二,两者都是在19世纪消除了贸易赤字,实现了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在欧洲,形成了联结欧洲、非洲和美洲三角贸易,被称为大西洋经济圈的海洋自给圈。而在日本,则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内陆地自给圈。
文明的海洋史观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不错的书籍
评分
☆☆☆☆☆
观点和视角新颖,好东西!
评分
☆☆☆☆☆
观点和视角新颖,好东西!
评分
☆☆☆☆☆
不错的书籍
评分
☆☆☆☆☆
还好
评分
☆☆☆☆☆
作者[ZZ]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最先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常喜欢,他的书了。他的书我都买了,看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冰心、叶圣陶、金庸,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SM],很值得看,看了收益很大,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运费。 书的内容直得一读[BJTJ],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NRJJ],内容也很丰富。[QY],一本书多读几次,[SZ]。 快递送货也很快。还送货上楼。非常好。 [SM],超值。买书就要来京东商城。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真的不错,速度还真是快,特别是京东快递,快得不得,有一次我晚上很晚才下单,第二天一大早就送到了,把我从睡梦中吵醒了,哈哈!真是神速,而且都是正版书。[BJTJ],买回来觉得还是非常值的。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儿童小说,励志激励、管理财经、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能从中学到东西,我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 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呢?1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2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3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4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NRJJ]
评分
☆☆☆☆☆
观点和视角新颖,好东西!
评分
☆☆☆☆☆
书不错
评分
☆☆☆☆☆
书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