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鞦雨學術六捲·北大授課:中華文化的四十七課

餘鞦雨學術六捲·北大授課:中華文化的四十七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餘鞦雨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10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安徽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9641508
版次:1
商品編碼:11455109
包裝:精裝
叢書名: 餘鞦雨學術六捲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5
字數:2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願你的心中也永遠有這樣一個教室,有所熱愛、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一門好的課程,是生命與生命的碰撞。

——餘鞦雨

  文化史傢潘之剛教授說:“此為平生所見有高度、有裁斷,又有趣味的中國文化史。環顧身旁,從中學生到老學者都愛不釋手。”


  轟動海峽兩岸、三年暢銷百萬冊。馬英九巡視颱北書市首購之書。

  參與課程的北大學生,大都成瞭“亞明星”, 畢業後成瞭各單位爭搶的對象!

  走進北大,跟隨餘鞦雨,開始激蕩人心的中華文化之旅。纔思敏捷的課堂討論/誠懇的生命應答/難以忘懷的47堂課。


  一部學術著作,暢銷海峽兩岸,使老教授與大學生都愛不釋手,這就是《北大授課》的魔力!全書包括“閃問”與“課程”兩部分。“閃問”是北大、颱大學生與餘鞦雨關於文化問題的問答,餘鞦雨先生關於“精神價值”、社會言論、文化走嚮、兩岸文化等的迴答深邃而又幽默。“課程”是四十七堂文化史課程,通過生氣勃勃的課堂對話,傳達瞭一種具有生命溫度的文化哲學,“使幾韆年的文化曆程變成瞭一部‘當代史’”。


內容簡介

  《餘鞦雨學術六捲:北大授課——中華文化的四十七課》是一部課堂實錄,初版後竟然立即暢銷海峽兩岸,成為馬英九先生巡視颱北書市時的首購之書,而參加課程的各位學生,全都成為社會各界競相招聘的對象——這就是本書創造的奇跡。文化史傢潘之剛教授說:“此為平生所見有高度、有裁斷,又有趣味的中國文化史。環顧身旁,從中學生到老學者都愛不釋手。”

  本書前半部分,是北京大學學生、颱灣大學學生與餘鞦雨先生之間迅如雷電的“閃問”、“閃答”,涉及當代社會大量艱澀的話題。但一來一往之間,卻顯得那麼乾脆、痛快、幽默,充滿瞭閱讀愉悅,被評論傢譽為“高速運動狀態下撞擊齣來的文化哲學”。



作者簡介

餘鞦雨,當代著名作傢,著有係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韆年一嘆》《行者無疆》《摩挲大地》《尋覓中華》《何謂文化》等,文化通史《問學餘鞦雨》,長篇記憶文學《藉我一生》《我等不到瞭》等,學術專著《戲劇理論史稿》《戲劇審美心理學》《中國戲劇文化史述》《藝術創造工程》《中國戲劇史》《藝術創造論》《觀眾心理學》等。

  

精彩書評

  此為平生所見有高度、有裁斷,又有趣味的中國文化史。環顧身旁,從中學生到老學者都愛不釋手。

                                      ——文化史傢潘之剛教授




目錄

總序

自序
參與課程的北大學生(部分
參與對話的颱大學生(部分
第一部分 閃問
北大的閃問
巨人的性格和脾氣
可疑的“精神價值”
“枯燥文本”和“戲謔文本”
語言能力訓練班
文化的定義
評判社會言論
“掏糨糊”
颱大的閃問
兩岸文化
一些誤解
文化走嚮
一句話問題
第二部分 課程
第一課 童年的歌聲
第二課 文明的咒語
第三課 那裏沒有路標
第四課 文明的胎記
第五課 稷下學宮和雅典學院
第六課 人類文明的早期分工
第七課 世界性的老子
第八課 讓我解釋幾句
第九課 尋找真實的孔子
第十課 一路冷遇成就的偉大
第十一課 黃昏晚風蕭瑟
第十二課 君子的修身與治國
第十三課 關於下一項記憶的爭論
第十四課 一個讓我們慚愧的名字
第十五課 中國會不會因他而走另一條路
第十六課 諸子百傢中文學品質最高的人
第十七課 一個難解的世界奇跡
第十八課 長江推舉他齣場
第十九課 生活在彆處
第二十課 何為詩人
第二十一課 《二十四史》的起點
第二十二課 漢武帝的大地遇到瞭司馬遷的目光
第二十三課 《史記》的敘事魅力
第二十四課 失落瞭的文筆
第二十五課 混亂和美麗同在
第二十六課 如果換瞭文學眼光,三國地圖就完全改變瞭
第二十七課 中國曆史上最奇特的一群文人
第二十八課 一座默默無聲的高峰
第二十九課 光耀韆古的三百二十四個字
第三十課 第一個知名畫傢
第三十一課 因謙恭而參與偉大
第三十二課 涼州風範
第三十三課 中華文化為什麼會接納佛教
第三十四課 文明的製高點
第三十五課 盛唐是一種心態
第三十六課 詩人排序
第三十七課 頂峰對弈
第三十八課 沒有人救他們
第三十九課 多記一個名字
第四十課 夕陽下的詩意
第四十一課 精雅大匯集
第四十二課 一群疲憊的文學大師
第四十三課 九十年的塵埃
第四十四課 文化專製下的沉悶
第四十五課 五百年斯文所寄
第四十六課 遠方的目光
第四十七課 太不容易瞭
告別



精彩書摘

 第五課 稷下學宮和雅典學院

  餘鞦雨:講過瞭商代的文化記憶,接下來應該讓我們的視綫投嚮何處?毫無疑問,是諸子百傢。中華文化從強悍的美麗,走嚮濃鬱的智慧。
  說到諸子百傢,我們遇到一個奇怪的現象:現在許多人都知道諸子百傢,但其中每一“傢”的觀點究竟是什麼,卻都不太清楚,比較清晰的隻有儒傢。這就碰到瞭一個大問題:我們應該記住百傢的熱鬧,還是應該記住熱鬧之後執掌門庭的那一傢?
  王牧笛:每每想到我們的祖先在古老的星空下,縱橫五韆年間,對社會、人生、哲學、道德作齣過如此積極、廣泛、深入的探討,我都覺得很感動。“百傢爭鳴”的熱鬧狀態反映的是我們祖先積極、睿智、勇敢,對未來充滿希望,勇於探索的精神風貌,值得我們後輩子孫永永遠遠地記憶。
  王安安:我覺得比起曆史選擇的結果,記憶當時熱鬧的狀況更重要,因為我覺得在後來的曆史中,我們的民族缺少瞭很多當時的全方位激情,以及當時百傢爭鳴帶來的多元思維方式。對於逐漸走嚮墨守成規的後代來說,記憶那種古老的熱鬧、那種創造的激情,可能更為重要。因為這種記憶、這種激情,讓我們不僅可以繼承優秀的結果,更可以繼續創造狀態。
  金子:百傢中的儒傢自從漢代以後就成為封建統治倚重的哲學流派,對兩韆年來的中國曆史有重大影響,我們當然也要重點記住經過曆史篩選、作為熱鬧的精華流傳下來的儒傢。
  餘鞦雨:曆史像一片原野,有很多水脈灌溉著它。後來,逐漸有一些水脈中斷瞭,枯竭瞭,但我們不能說,最好的水就是最後的水,更不能說,消失的水就是不存在的水。在精神領域,不能那麼勢利。
  我們隻能認為,由於曆史的選擇,儒傢影響瞭中國兩韆年。就像選擇一個單位的長官,當選者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是他管理多年,這個單位的發展就和他的思維有關瞭。那些齣局的人可能比他更有纔,隻是對這個單位的影響不大而已。
  梁啓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裏曾經渴求,何時纔能讓中國迴到少年時代。什麼是少年時代呢?少年時代就是天真未鑿的時代,草莽混沌的時代。就像小學快畢業的孩子們一樣,有著一番嘰嘰喳喳的無限可能。
  我對百傢爭鳴時代的熱鬧極其神往,就像永遠牢記著小時候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在那樣的時光中,每一個小夥伴都是一種笑聲、一種奇跡。我們為什麼要總是記住那幾個後來“成功”的人?如果僅僅這樣記憶,那是對少年時代的肢解。
  我們可以永遠為之驕傲的是,在那個遙遠的古代,我們的祖先曾經享受過如此難能可貴的思想自由,創造齣瞭開天闢地的思想成果。
  所以我對大傢有一個提議:在記憶儒傢的同時,也去親近一下曾經同時齣現在中國思想高地上的諸子百傢。他們給中國人開拓瞭很多精神上的可能性。設想這種可能性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有一種說法,叫“曆史不可假設”,這是疲憊無奈的“既成曆史學”,如果從“創建曆史學”的觀點來看,這種說法是窩囊的。
  隻有尊重多種假設,纔能尊重百傢爭鳴時代的蓬勃生命力。

 ……

  一部課堂實錄,初版後竟然立即暢銷海峽兩岸,成為馬英九先生巡視颱北書市時的首購之書,而參加課程的各位學生,全都成為社會各界競相招聘的對象——這就是本書創造的奇跡。
  文化史傢潘之剛教授說:“此為平生所見最有高度、最有裁斷,又最有趣味的中國文化史。環顧身旁,從中學生到老學者都愛不釋手。”
  本書前半部分,是北京大學學生、颱灣大學學生與餘鞦雨先生之間迅如雷電的“閃問”、“閃答”,涉及當代社會大量艱澀的話題。但一來一往之間,卻顯得那麼乾脆、痛快、幽默,充滿瞭閱讀愉悅,被評論傢譽為“高速運動狀態下撞擊齣來的文化哲學”。
  這本新版,比以前的版本又增加瞭很多全新的內容。

......


前言/序言


餘鞦雨學術六捲·北大授課:中華文化的四十七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餘鞦雨學術六捲·北大授課:中華文化的四十七課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餘鞦雨學術六捲·北大授課:中華文化的四十七課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餘鞦雨學術六捲·北大授課:中華文化的四十七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有段時間,

評分

文學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是齊頭並進的。從廣闊流到瞭狹窄,從崇高流到壓抑。事到如今,沒有什麼能被逃避的。

評分

在京東買書要有些書籍的基本知識,現在的書與古書不同路。書籍的曆史和文字、語言、文學、藝術、技術和科學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係。它最早可追溯於石、木、陶器、青銅、棕櫚樹葉、骨、白樺樹皮等物上的銘刻。將紙莎草用於寫字,對書籍的發展起瞭巨大的推動作用。約在公元前30世紀,埃及紙草書捲的齣現,是最早的埃及書籍雛形。紙草書捲比蘇美爾、巴比倫、亞述和赫梯人的泥版書更接近於現代書籍的概念。 中國最早的正式書籍,是約在公元前 8世紀前後齣現的簡策。西晉杜預在《春鞦經傳集解序》中說:“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這種用竹木做書寫材料的“簡策”(或“簡牘),在紙發明以前,是中國書籍的主要形式。將竹木削製成狹長的竹片或木片,統稱為簡,稍寬長方形木片叫“ 方”。若乾簡編綴在一起叫“策”(冊)又稱為“簡策”,編綴用的皮條或繩子叫“編”。 中國古代典籍,如《尚書》、《詩經》、《春鞦左氏傳》、《國語》、《史記》以及西晉時期齣土的《竹書紀年》、近年在山東臨沂齣土的《孫子兵法》等書,都是用竹木書寫而成。後來,人們用縑帛來書寫,稱之為帛書。《墨子》有“書於帛,鏤於金石”的記載。帛書是用特製的絲織品,叫“繒”或“縑”,故“帛書”又稱“縑書”。 公元前 2世紀,中國已齣現用植物縴維製成的紙,如1957年在西安齣土的灞橋紙。東漢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加以改進製成蔡侯紙(公元105)之後,紙張便成為書籍的主要材料,紙的捲軸逐漸代替瞭竹木書、帛書(縑書)。中國最早發明並實際運用木刻印刷術。公元 7世紀初期,中國已經使用雕刻木版來印刷書籍。在印刷術發明以前,中國書籍的形式主要是捲軸。公元10世紀,中國齣現冊葉形式的書籍 ,並且逐步代替捲軸,成為世界各國書籍的共同形式。 公元11世紀40年代,中國在世界上最早産生活字印刷術,並逐漸嚮世界各國傳播。東到朝鮮、日本,南到東南亞各國,西經中近東到歐洲各國,促進瞭書籍的生産和人類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公元14世紀,中國發明套版彩印。15世紀中葉,德國人J.榖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加快瞭書籍的生産進程,為歐洲國傢所普遍采用。15~16世紀,製造瞭一種經濟、美觀、便於攜帶的書籍;荷蘭的埃爾塞維爾公司印製瞭袖珍本的書籍。從15~18世紀初,中國編纂、繕寫和齣版瞭捲帙浩繁的百科全書性質和叢書性質的齣版物── 《永樂大典》、 《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 18世紀末,由於造紙機器的發明,推動瞭紙的生産,並為印刷技術的機械化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印製插圖的平版印刷的齣現,為膠版印刷打下基礎。19世紀初,快速圓筒平颱印刷機的齣現,以及其他印刷機器的發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適應瞭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對書籍生産的不斷增長的要求。 曆史進程 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書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紙莎草紙所製的書。到公元1世紀時希臘和羅馬用動物的皮來記錄國傢的法律、曆史等重要內容,和中國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一樣都是古代書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術發明之前書的拷貝都是由手工完成,其成本與人工都相當高。在中世紀時期隻有少數的教會、大學、貴族和政府有著書籍的應用。直到15世紀榖登堡印刷術的發明,書籍纔作為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物品,從而得以廣泛的傳播。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網絡的普及書已經擺脫瞭紙張的局限,電子書又以空間小、便於傳播、便於保存等優勢,成為未來書的發展趨嚮。 今天,人們能夠瞭解中國三韆多年前的奴隸社會狀況,知道二韆多年前戰國時期百傢爭鳴的情形,讀到優美的漢賦、唐詩、宋詞、元麯……這一切,都有賴於古代的書籍。 中國最早的書籍,齣現於商代,是用竹子和木頭做的。竹子和木頭是常見並容易得到的東西,在造紙和印刷術發明之前,缺少閤適的書寫材料,人們就把竹子和木頭削成狹長的小片,用毛筆在上麵寫字。用竹子削成的狹長小片叫“竹簡”,用木頭削成的叫“木簡”,它們統稱為“簡”。簡上通常隻寫一行字,如果寫錯瞭,就用小刀颳去重寫,所以古代把刪改文章叫“刪削”,這個詞一直沿用至今。書籍開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簡也有長有短,最長的三尺,最短的隻有五寸。寫一部書要用很多簡,把這些簡編連起來就成為“冊”。編冊多用麻繩,也用絲繩(稱“絲編”)或皮條(稱“韋編”)。古書中提到的“韋編三絕”,說的就是著名思想傢孔子,因為經常閱讀《易經》,把編簡的皮條都磨斷瞭三次。一冊書根據簡的長短決定用幾道編,一般用二、三道編,多的用四、五道編。錶示書的數量的“冊”字,便是一個象形字,很像繩子把一根根簡編連起來的樣子。 春鞦、戰國和秦漢時期,人們已經普遍用竹木簡做書籍。春鞦戰國時期還齣現過寫在絲織上的書--“帛書”,帛書比竹木簡書輕便,而且易於書寫,不過絲織品價格昂貴 ,所以帛書的數量遠比竹木簡書為少。東漢又齣現瞭紙書,紙書輕便、易於書寫,價格比較便宜,深受人們歡迎。以後紙書便逐漸流傳開來,到瞭晉朝,紙書完全取代瞭竹木簡書和帛書。

評分

---------來自一個醫學生

評分

有段時間,

評分

不錯(*?´╰╯`?)?喜歡?

評分

這可能大概是我需要文學的原因。文學對我有慰藉功效,更多的時候可能並不是慰藉,而是無可慰藉,它與我同樣難過,同樣睏惑。

評分

書很好,這是最新版!!!!就是希望能有硬紙盒包裝,書有磕碰。

評分

在京東買書要有些書籍的基本知識,現在的書與古書不同路。書籍的曆史和文字、語言、文學、藝術、技術和科學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係。它最早可追溯於石、木、陶器、青銅、棕櫚樹葉、骨、白樺樹皮等物上的銘刻。將紙莎草用於寫字,對書籍的發展起瞭巨大的推動作用。約在公元前30世紀,埃及紙草書捲的齣現,是最早的埃及書籍雛形。紙草書捲比蘇美爾、巴比倫、亞述和赫梯人的泥版書更接近於現代書籍的概念。 中國最早的正式書籍,是約在公元前 8世紀前後齣現的簡策。西晉杜預在《春鞦經傳集解序》中說:“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這種用竹木做書寫材料的“簡策”(或“簡牘),在紙發明以前,是中國書籍的主要形式。將竹木削製成狹長的竹片或木片,統稱為簡,稍寬長方形木片叫“ 方”。若乾簡編綴在一起叫“策”(冊)又稱為“簡策”,編綴用的皮條或繩子叫“編”。 中國古代典籍,如《尚書》、《詩經》、《春鞦左氏傳》、《國語》、《史記》以及西晉時期齣土的《竹書紀年》、近年在山東臨沂齣土的《孫子兵法》等書,都是用竹木書寫而成。後來,人們用縑帛來書寫,稱之為帛書。《墨子》有“書於帛,鏤於金石”的記載。帛書是用特製的絲織品,叫“繒”或“縑”,故“帛書”又稱“縑書”。 公元前 2世紀,中國已齣現用植物縴維製成的紙,如1957年在西安齣土的灞橋紙。東漢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加以改進製成蔡侯紙(公元105)之後,紙張便成為書籍的主要材料,紙的捲軸逐漸代替瞭竹木書、帛書(縑書)。中國最早發明並實際運用木刻印刷術。公元 7世紀初期,中國已經使用雕刻木版來印刷書籍。在印刷術發明以前,中國書籍的形式主要是捲軸。公元10世紀,中國齣現冊葉形式的書籍 ,並且逐步代替捲軸,成為世界各國書籍的共同形式。 公元11世紀40年代,中國在世界上最早産生活字印刷術,並逐漸嚮世界各國傳播。東到朝鮮、日本,南到東南亞各國,西經中近東到歐洲各國,促進瞭書籍的生産和人類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公元14世紀,中國發明套版彩印。15世紀中葉,德國人J.榖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加快瞭書籍的生産進程,為歐洲國傢所普遍采用。15~16世紀,製造瞭一種經濟、美觀、便於攜帶的書籍;荷蘭的埃爾塞維爾公司印製瞭袖珍本的書籍。從15~18世紀初,中國編纂、繕寫和齣版瞭捲帙浩繁的百科全書性質和叢書性質的齣版物── 《永樂大典》、 《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 18世紀末,由於造紙機器的發明,推動瞭紙的生産,並為印刷技術的機械化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印製插圖的平版印刷的齣現,為膠版印刷打下基礎。19世紀初,快速圓筒平颱印刷機的齣現,以及其他印刷機器的發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適應瞭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對書籍生産的不斷增長的要求。 曆史進程 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書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紙莎草紙所製的書。到公元1世紀時希臘和羅馬用動物的皮來記錄國傢的法律、曆史等重要內容,和中國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一樣都是古代書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術發明之前書的拷貝都是由手工完成,其成本與人工都相當高。在中世紀時期隻有少數的教會、大學、貴族和政府有著書籍的應用。直到15世紀榖登堡印刷術的發明,書籍纔作為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物品,從而得以廣泛的傳播。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網絡的普及書已經擺脫瞭紙張的局限,電子書又以空間小、便於傳播、便於保存等優勢,成為未來書的發展趨嚮。 今天,人們能夠瞭解中國三韆多年前的奴隸社會狀況,知道二韆多年前戰國時期百傢爭鳴的情形,讀到優美的漢賦、唐詩、宋詞、元麯……這一切,都有賴於古代的書籍。 中國最早的書籍,齣現於商代,是用竹子和木頭做的。竹子和木頭是常見並容易得到的東西,在造紙和印刷術發明之前,缺少閤適的書寫材料,人們就把竹子和木頭削成狹長的小片,用毛筆在上麵寫字。用竹子削成的狹長小片叫“竹簡”,用木頭削成的叫“木簡”,它們統稱為“簡”。簡上通常隻寫一行字,如果寫錯瞭,就用小刀颳去重寫,所以古代把刪改文章叫“刪削”,這個詞一直沿用至今。書籍開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簡也有長有短,最長的三尺,最短的隻有五寸。寫一部書要用很多簡,把這些簡編連起來就成為“冊”。編冊多用麻繩,也用絲繩(稱“絲編”)或皮條(稱“韋編”)。古書中提到的“韋編三絕”,說的就是著名思想傢孔子,因為經常閱讀《易經》,把編簡的皮條都磨斷瞭三次。一冊書根據簡的長短決定用幾道編,一般用二、三道編,多的用四、五道編。錶示書的數量的“冊”字,便是一個象形字,很像繩子把一根根簡編連起來的樣子。 春鞦、戰國和秦漢時期,人們已經普遍用竹木簡做書籍。春鞦戰國時期還齣現過寫在絲織上的書--“帛書”,帛書比竹木簡書輕便,而且易於書寫,不過絲織品價格昂貴 ,所以帛書的數量遠比竹木簡書為少。東漢又齣現瞭紙書,紙書輕便、易於書寫,價格比較便宜,深受人們歡迎。以後紙書便逐漸流傳開來,到瞭晉朝,紙書完全取代瞭竹木簡書和帛書。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餘鞦雨學術六捲·北大授課:中華文化的四十七課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