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信号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混合信号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来新泉 编
图书标签:
  • 混合信号电路
  • 模拟电路
  • 数字电路
  • 集成电路设计
  • IC设计
  • 信号处理
  • 低功耗设计
  • 测试与验证
  • CMOS电路
  • 射频电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631233
版次:1
商品编码:1146904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重点是数字集成电路、 音频集成电路和光电传感器芯片设计, 兼顾了基础理论和实践, 工程举例都是作者最新科研成果和集成电路投片(Tape out)结果。
全书共分十章, 分别为: 概述;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包括双极、 CMOS、 BiCMOS和BCD工艺; 数字集成电路后端设计, 包括逻辑综合、 版图设计、 形式验证、 静态时序分析、 DRC原理验证和LVS原理; 数字I/O接口设计, 包括状态机、 I2C接口、 UART接口和SPI接口; 音频处理器芯片的数字系统设计; 一款兼容MCS-51指令的8位微控制器设计; GPIB控制芯片设计; 光传感芯片系统的设计; 数字集成电路软件的使用, 包括ModelSim、 Quartus Ⅱ、 DC、 PrimeTime和Encounter; 集成电路设计实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及微电子技术等专业研究生的教材, 也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学习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教材。 对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 本书更是一本非常有益的参考书。
本书若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前期出版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实践》配套使用, 效果更好。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 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 (1)
1.1.1 重大的技术突破 (1)
1.1.2 集成电路的分类 (2)
1.1.3 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 (3)
1.1.4 集成电路发展展望 (4)
1.1.5 发展重点和关键技术 (5)
1.2 专用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 (8)
1.2.1 专用集成电路的概念及发展概况 (8)
1.2.2 专用集成电路的分类 (9)
1.2.3 专用集成电路的优点 (10)
1.3 IP技术概述 (11)
1.4 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流程 (13)
1.4.1 CAD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EDA (13)
1.4.2 数字系统设计方法的发展 (14)
1.4.3 数字集成电路层次化设计方法 (14)
1.4.4 数字系统设计规划 (15)
1.4.5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16)
第二章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18)
2.1 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概述 (19)
2.2 双极工艺 (21)
2.3 CMOS工艺 (26)
2.4 BiCMOS工艺 (31)
2.4.1 以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 (32)
2.4.2 以双极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 (33)
2.5 BCD工艺的发展趋势 (35)

第三章 数字集成电路后端设计 (37)
3.1 逻辑综合 (38)
3.1.1 逻辑综合概述 (38)
3.1.2 综合库的说明 (40)
3.1.3 约束的设定 (41)
3.1.4 综合策略 (44)
3.2 版图设计 (45)
3.2.1 版图设计文件准备 (47)
3.2.2 布局规划 (49)
3.2.3 时钟信号和时钟树的综合 (52)
3.2.4 布线 (55)
3.2.5 布局布线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5)
3.3 形式验证的基本原理 (56)
3.4 静态时序分析基本原理 (58)
3.5 DRC原理验证 (62)
3.6 LVS原理 (64)
第四章 数字I/O接口设计 (66)
4.1 状态机描述 (67)
4.1.1 状态机基本设计步骤 (68)
4.1.2 状态图 (68)
4.1.3 时序图 (70)
4.1.4 状态机描述方法 (71)
4.2 I2C接口设计 (73)
4.2.1 I2C接口总线概述 (73)
4.2.2 I2C接口总体框图和信号描述 (76)
4.2.3 起始和停止信号的产生 (78)
4.2.4 I2C接口的状态机描述 (80)
4.2.5 I2C接口的动态模拟仿真 (82)
4.3 UART接口设计 (86)
4.3.1 UART接口工作方式概述 (86)
4.3.2 UART接口发送机 (88)
4.3.3 UART接口接收机 (91)
4.4 SPI接口介绍 (97)
4.4.1 SPI接口总线概述 (97)
4.4.2 SPI接口工作模式与协议 (100)
4.5 三种接口芯片的特点 (102)
第五章 音频处理器芯片的数字系统设计 (103)
5.1 数字音频处理器简介 (103)
5.2 数字音频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104)
5.2.1 音频信号数字化过程 (104)
5.2.2 音效均衡器的设计 (107)
5.2.3 动态范围控制器的设计 (111)
5.2.4 去加重模块的设计 (119)
5.2.5 直流滤波器的设计 (119)
5.2.6 采样率转换技术 (120)
5.2.7 sigma�瞕elta调制技术 (126)
5.3 系统整体功能仿真 (130)
5.3.1 Modelsim与MATLAB联合仿真方法 (130)
5.3.2 系统功能仿真 (133)
5.4 系统后端设计 (139)
5.4.1 逻辑综合 (139)
5.4.2 版图设计 (146)
5.4.3 功能验证 (149)
5.4.4 物理验证 (151)
第六章 一款兼容MCS-51指令的8位微控制器设计 (154)
6.1 微控制器概述 (154)
6.1.1 微控制器的发展历史 (154)
6.1.2 微控制器的应用 (155)
6.1.3 微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156)
6.2 微控制器的结构及其指令说明 (156)
6.2.1 微控制器的构架 (157)
6.2.2 微控制器的结构 (158)
6.2.3 并行输入/输出端口 (167)
6.2.4 存储器系统 (169)
6.3 MCS-51指令系统 (172)
6.3.1 汇编器 (173)
6.3.2 MCS-51指令 (173)
6.4 微控制器的模块规划及其设计实现 (175)
6.4.1 微控制器模块的规划 (175)
6.4.2 微控制器模块的设计 (179)
第七章 GPIB控制芯片设计 (195)
7.1 GPIB接口系统概述 (195)
7.1.1 GPIB接口系统的发展背景及意义 (195)
7.1.2 用CPLD实现GPIB控制芯片的意义 (196)
7.1.3 GPIB控制芯片设计的总体思路 (197)
7.2 GPIB总线技术特点及状态机实现 (198)
7.2.1 IEEE-488总线协议介绍 (198)
7.2.2 接口功能与设备功能 (199)
7.2.3 接口功能的设计 (201)
7.2.4 GPIB总线系统中的信息 (201)
7.2.5 状态机设计 (202)
7.3 GPIB控制芯片内部寄存器的设置 (212)
7.3.1 GPIB控制芯片内部寄存器概述 (212)
7.3.2 GPIB控制芯片的组织结构与系统级仿真 (218)
7.3.3 总体功能仿真与调试 (219)
7.3.4 GPIB控制芯片的FPGA原型验证 (222)
7.4 GPIB控制芯片的低功耗与可测性设计 (224)
7.4.1 数字IC的低功耗设计方法 (224)
7.4.2 数字IC的可测性设计 (230)
7.5 本系统的后端设计 (234)
7.5.1 电路的综合 (234)
7.5.2 静态时序分析 (235)
7.5.3 自动布局布线 (241)
第八章 光传感芯片系统的设计 (246)
8.1 光电传感器设计考虑因素 (246)
8.2 光电转换 (247)
8.2.1 光电转换器件的常用参数 (247)
8.2.2 光电二极管 (250)
8.3 电信号的放大与处理 (252)
8.3.1 A/D转换器原理 (252)
8.3.2 A/D转换器主要性能指标 (253)
8.3.3 主要A/D转换技术 (254)
8.4 光传感芯片系统概述 (259)
8.5 光传感芯片系统框图及模块划分 (259)
8.6 光传感器模拟部分的设计 (262)
8.6.1 I2C接口模块 (262)
8.6.2 带隙基准电压源 (264)
8.6.3 基准电流 (269)
8.6.4 红外LED驱动模块 (271)
8.6.5 光电检测模块 (273)
8.6.6 模数转换与噪声消除 (275)
8.7 光传感芯片数字部分的设计 (280)
8.7.1 数字部分功能描述 (280)
8.7.2 前端设计 (281)
8.8 数字部分的仿真验证 (288)
8.8.1 功能仿真 (288)
8.8.2 时序仿真 (291)
8.8.3 FPGA验证 (292)
8.8.4 静态时序分析验证 (293)
8.8.5 形式验证 (294)
第九章 数字集成电路软件的使用 (296)
9.1 仿真软件ModelSim的使用方法 (296)
9.2 用QuartusⅡ软件完成FPGA验证方法 (298)
9.3 DC综合原理及DC软件使用方法 (302)
9.3.1 DC综合原理简介 (302)
9.3.2 DC软件使用方法 (304)
9.4 静态时序分析与PrimeTime软件使用方法 (307)
9.4.1 静态时序分析 (307)
9.4.2 用PrimeTime进行静态时序分析 (308)
9.5 形式验证 (312)
9.6 Encounter布局布线流程 (319)
第十章 集成电路设计实例 (325)
10.1 TFT-LCD面板驱动芯片相关实例 (325)
10.1.1 应用背景 (325)
10.1.2 电路优点 (327)
10.1.3 电路机构及工作原理 (327)
10.2 电子镇流器相关实例 (333)
10.2.1 应用背景 (333)
10.2.2 电路优点 (334)
10.2.3 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334)
10.3 线性充电器相关实例 (338)
10.3.1 应用背景 (339)
10.3.2 电路优点 (340)
10.3.3 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340)
参考文献 (343)

前言/序言


《深度融合:现代电子系统的基石》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电子设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更新,性能不断攀升,体积却日益微缩。从智能手机、高性能计算集群到先进的医疗诊断仪器和航空航天控制系统,支撑这些复杂系统运转的,是那些在微观世界里默默耕耘、精密协作的电子元器件。其中,一个关键的领域,它如同信息流动的咽喉,连接着模拟世界的连续变化与数字世界的离散脉冲,使得信息能够被精确捕捉、处理和转换。这个领域,正是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 本书《深度融合:现代电子系统的基石》将带您深入探索这个连接模拟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揭示驱动现代电子设备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度发展的关键技术原理。我们并非聚焦于某一类特定集成电路的设计细节,而是着眼于整个电子系统如何有效地融合不同信号类型,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运作。 一、 模拟与数字世界的交织:挑战与机遇 现代电子系统,尤其是那些需要与真实世界进行交互的设备,无一例外地面临着模拟信号的现实。例如,传感器捕捉到的温度、压力、光线等信息都是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而我们赖以交互的数字处理器,如微控制器和CPU,则只能理解离散的二进制数据。如何将这些现实世界的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系统能够理解的语言,并反之,将数字系统处理的结果以模拟信号的形式呈现,是电子系统设计中的一个 fundamental problem。 这个转换过程并非简单的“翻译”,它涉及到对信号特征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在高精度、低噪声、宽带宽的要求下完成。模拟信号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干扰,如热噪声、电源噪声、串扰等,这些都会在信号转换过程中引入误差,影响最终的处理精度。而数字系统的引入,又为模拟信号的处理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使得更加复杂的算法和信号处理得以实现,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功能多样性。 本书将从宏观角度出发,解析模拟信号在系统中的作用,探讨其固有的挑战,并介绍当前主流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往往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体现。我们将了解,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手机接收器需要如此复杂的电路设计,为什么高端音频设备需要极致的信噪比,以及为什么医疗影像设备能够捕捉到如此微小的生理信号。 二、 信号的“翻译官”:量化与编码的艺术 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最核心的步骤就是“量化”与“编码”。量化是将连续的模拟电压范围划分成有限个离散的数值级别,而编码则是将这些数值级别用二进制代码表示。这个过程的精度,直接决定了数字系统能够多大程度上还原原始的模拟信息。 本书将深入剖析量化误差的来源,以及如何通过增加量化级别(提高分辨率)、采用差分信号处理等技术来减小误差。我们将讨论采样率的重要性,它决定了系统能够捕捉多快的信号变化。过低的采样率会导致“混叠”,丢失重要的信号信息,而过高的采样率则会增加数据处理的负担和功耗。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各种编码方式的优劣。如何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使得在保证精度的同时,能够最小化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这涉及到信息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深层概念。我们会解析常见的编码方案,例如PCM(脉冲编码调制)在音频和通信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图像和视频处理中更为复杂的编码技术,它们如何高效地表示连续的信号变化。 三、 精准控制与高效通信:数字信号的“形变” 一旦模拟信号被转化为数字信号,就进入了数字信号处理的王国。在这里,微处理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数字逻辑电路将大显身手。它们可以对数字信号进行各种复杂的运算,实现滤波、放大、衰减、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功能。 本书将重点阐述数字信号处理在现代电子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将探讨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如何通过数字运算来去除噪声,增强有用信号。例如,在通信系统中,数字信号处理是实现高效调制解调、纠错编码的关键,它能够确保信息在嘈杂的信道中也能被准确地接收。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复杂的数字算法是驱动AI、大数据分析的核心。 此外,我们将深入研究数字信号如何在系统中进行高效的存储和传输。这涉及到数据压缩技术,如何用最少的比特数来表示大量信息。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数据在系统内部不同模块之间的传输速度和带宽。高速串行通信接口,如USB、PCIe等,就是数字信号高速传输的典范,它们如何在高频下保持信号的完整性,是复杂工程的结晶。 四、 模拟世界的回响:数字信号的“重塑” 电子系统的最终目的,往往是将数字处理的结果转化为可感知的物理量,即再次回到模拟世界。例如,数字音频播放器将数字音乐数据转化为驱动扬声器发声的模拟电压;数字图像传感器处理后,需要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DAC)来驱动显示屏的像素点。 本书将深入探讨数字信号如何“重塑”为模拟信号,以及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我们将会解析数模转换器(DAC)的工作原理,它如何将离散的数字代码映射到连续的模拟电压。DAC的精度、速度和线性度是决定输出模拟信号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会讨论不同类型的DAC,如电阻网络DAC、电容开关DAC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反之,模数转换器(ADC)则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关键。我们将详细介绍ADC的工作原理,包括其采样、保持、量化等核心步骤。我们会讨论不同类型的ADC,如逐次逼近型ADC、Σ-Δ(Sigma-Delta)ADC、流水线型ADC等,它们在速度、功耗、精度等方面各有优势,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需求。 五、 跨界融合的典范:系统级的设计思维 《深度融合:现代电子系统的基石》并非孤立地讲解模拟或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而是强调在整个系统层面上进行设计思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理解模拟和数字电路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在系统架构层面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整体性能。 例如,电源噪声对模拟信号的干扰非常大,因此如何在数字电路的电源设计中考虑模拟电路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样,数字电路的切换噪声也可能耦合到模拟电路中,影响其性能。本书将介绍一些系统级的设计技巧,例如电源滤波、接地设计、信号隔离等,这些都是确保模拟和数字电路协同工作、互不干扰的关键。 我们还将探讨现代电子系统中日益增长的低功耗设计需求。无论是便携式设备还是大规模数据中心,功耗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本书将从信号转换、信号处理、以及系统架构等多个层面,介绍实现低功耗设计的策略和技术。 谁将从本书中获益? 本书的目标读者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 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帮助他们理解现代电子系统的核心原理。 嵌入式系统工程师: 深入理解系统中模拟与数字信号的交互,优化系统性能,设计更高效、更稳定的嵌入式设备。 通信工程师: 掌握信号在无线和有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处理机制,提升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速率。 数字信号处理(DSP)工程师: 从更广阔的系统视角理解DSP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在模拟信号交互中的重要性。 硬件设计工程师: 学习如何在硬件层面实现高效的信号转换和处理,优化电路设计,降低功耗和噪声。 对现代电子系统充满好奇的研究者和爱好者: 揭示那些我们日常使用的智能设备背后隐藏的技术奥秘。 《深度融合:现代电子系统的基石》旨在为您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您能够以更全面、更深刻的视角来理解和设计现代电子系统。我们相信,通过深入探索模拟与数字信号的融合之道,您将能够更好地驾驭不断发展的电子技术浪潮,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产品。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混合信号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这本书在解读复杂概念时,采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类比,这对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电路原理非常有帮助。例如,在解释电荷泵(charge pump)的设计时,作者将其比作一个“蓄水池”和“输水管”的组合,通过开关的巧妙控制,将电荷从一个节点“泵”到另一个节点,从而实现电压的升压或降压。这种生动的方式让我不再被繁琐的公式和符号弄得晕头转向,而是能抓住其核心的物理思想。书中对于RF(射频)混合信号IC设计的探讨也令我印象深刻,特别是关于LNA(低噪声放大器)和VCO(压控振荡器)的设计,这些都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模块。作者详细地讲解了如何通过调整器件参数和电路拓扑来优化LNA的噪声系数和增益,以及如何提高VCO的相位噪声和调谐范围。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高级主题,例如PLL(锁相环)的设计和应用,以及sigma-delta ADC的详细原理和实现,这些内容对我来说虽然有一定挑战性,但作者的讲解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让我感觉自己能够逐步掌握这些前沿技术。总而言之,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指导,是一本非常值得细细研读的佳作。

评分

《混合信号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这本书,在讲解复杂芯片设计理念时,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将每一个精密的工艺步骤和设计逻辑都娓娓道来。我对书中关于自动化设计(EDA)工具在混合信号IC设计中的应用部分格外着迷。作者介绍了各种主流的EDA工具,如Cadence、Synopsys等,以及它们在电路仿真、版图编辑、物理验证等环节中的具体操作。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混合信号仿真(Co-simulation)的讲解,这是一种将模拟和数字仿真结合起来的技术,对于验证混合信号IC的功能和性能至关重要。作者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演示了如何进行混合信号仿真,并分析仿真结果,这让我对如何使用这些强大的工具来加速设计流程有了切实的体会。此外,书中还涉及了IP(知识产权)复用在混合信号IC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评估和集成第三方IP,这对于提高设计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具有显著的意义。作者还提到了一些关于芯片测试和良率分析的内容,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完整的IC设计流程,从设计之初到最终量产,都需要考虑各种潜在的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传授了技术知识,更传递了一种严谨的设计思维和工程实践的方法论,让我受益匪浅,也为我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混合信号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读起来真是引人入胜,虽然我刚接触这个领域不久,但书中对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在集成电路中如何巧妙融合的阐述,却能让我这种初学者也逐渐理清思路。特别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大量引用实际的电路设计案例,比如一个高性能的ADC(模数转换器)是如何从基础的运放、比较器等元件搭建起来,再到如何通过精细的版图设计来优化性能,减少噪声,最后实现令人惊叹的精度和速度。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低功耗混合信号IC设计的章节,在如今移动设备和物联网设备飞速发展的时代,电池续航能力至关重要,而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各种低功耗设计策略,例如使用亚阈值工作区域的MOSFET,以及巧妙的时钟门控和电源门控技术,这些都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而且,书中不仅仅是理论堆砌,还穿插了不少实际的设计考量,例如如何处理信号完整性问题,如何在有限的硅面积内实现复杂的混合信号功能,以及各种衬底噪声和串扰的抑制方法,这些都是在实际工程中会遇到的头疼问题,作者将其一一列出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经验的总结。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关于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的百科全书,内容之丰富,涵盖之广泛,让我惊叹不已。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数据采集系统(DAS)设计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DAS系统,包括前端模拟信号调理电路、ADC,以及后端的数字信号处理部分。在模拟信号调理部分,对于滤波器的设计、增益控制电路的实现、以及抗混叠滤波器的选择都做了深入的探讨,这些细节对于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然后,在ADC部分,作者对SAR(逐次逼近型)ADC和Delta-Sigma ADC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并给出了不同应用场景下ADC的选择建议。更让我觉得受益匪浅的是,书中还对混合信号IC设计中的电源完整性(PI)和信号完整性(SI)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者通过大量的仿真结果和图示,清晰地展示了电源噪声和串扰是如何影响电路性能的,并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使用去耦电容、优化电源网络设计、以及合理布线等。这些内容对于提高芯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整本书读下来,感觉自己对混合信号IC设计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毕业不久的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在学习过程中,《混合信号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书中对于混合信号IC设计流程的梳理非常清晰,从需求分析、规格定义,到系统级设计、电路级设计,再到版图设计、后仿真验证,每一步都讲解得条理分明。我特别喜欢关于芯片验证的章节,其中介绍了各种仿真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测试向量来覆盖各种可能的工作模式和故障场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强调了设计中的迭代和优化过程,指出很多时候第一次的设计并不能完美达到要求,需要根据仿真结果不断地调整参数和修改电路,直到满足所有指标。此外,书中对版图设计规则和寄生参数的分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众所周知,模拟电路对寄生电容和寄生电阻非常敏感,作者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版图布局和布线来最小化这些寄生效应,从而保证电路的性能。我还注意到书中提到了一些关于ESD(静电放电)保护的设计原则,这对于保证芯片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作者的讲解让我对如何在设计中融入ESD保护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做”,更是教我“为什么这么做”,让我从根本上理解了混合信号IC设计的精髓。

评分

活动价格,十分实惠。

评分

活动价格,十分实惠。

评分

不错

评分

"[SM]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 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最后在好评一下京东客服服务态度好,送货相当快,包装仔细!这个也值得赞美下 希望京东这样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评分

在石洞壁上,发出了一点火星。水尊者的身子,也在这时,推金山倒玉柱般地摔了下去。这么一来,顿时现场大乱。电尊者第一个觉出不妙,忍不住用藏语呼叫了一声,其他三个人也都觉出了有异。彼此喝叱之下,顿时四下散开来。白鹤高立连杀三人,兀自不动声色,他临阵最大的特色便在于一个“静”字,以“静”置诸“动”,常有奇效,杀人于不动声色之间。再者,他的听觉也似乎异于常人,一经凝神倾听,五丈方圆内外,落叶飞花俱都在观察之中。透过他奇妙的听视之力,立刻为他追踪到左面退出的雨尊者,于是,点身袭近。四尊者一经警觉,立刻以

评分

活动价格,十分实惠。

评分

活动价格,十分实惠。

评分

"[SM]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 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最后在好评一下京东客服服务态度好,送货相当快,包装仔细!这个也值得赞美下 希望京东这样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评分

书不错,有点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