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醫優勢治療技術叢書:火療》分為兩篇,上篇為概論部分,介紹瞭該技術的學術源流、基本原理、藥物(器具)製備、技術規範、操作規程、適應證和禁忌證、優勢和注意事項。下篇以該技術在臨床上療效較好的病種為綱,著重介紹該技術的臨床應用。《中醫優勢治療技術叢書:火療》可供社區及縣以下醫院醫生及醫務工作者,醫學愛好者。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火療技術概論1火療技術的學術源流2火療技術的基本原理3火療的基本器具4火療的方藥製備與保存5火療操作的技術規範6火療技術的操作規程7火療技術的適應證與禁忌證8火療技術的優勢與注意事項9火療技術的異常反應及處理
下篇 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10感冒11咳嗽12哮喘13頭痛14失眠15胃痛16腹痛17泄瀉18便秘19陽痿20腰痛21痿證22月經不調23痛經24産後身痛25落枕26頸椎病27肩周炎28肱骨外上髁炎29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30腰部勞損31腰椎間盤突齣癥32腰椎管狹窄癥33膝關節骨性關節炎34跟痛癥35類風濕關節炎36強直性脊柱炎
精彩書摘
2.1.4中醫內病外治理論中醫“內病外治”理論是指通過人體體錶、穴位、經絡給以不同製劑的藥。物或者物理治療方法,激發髒腑功能的轉化改善,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早在《內經》即有“病於內,錶於外”的記載,即病在髒腑,但反應在體錶,並可以通過對體錶的治療達到治愈髒腑疾病的目的。《素問·血氣形成》日:“病生於筋,治之以熨,”也就是筋骨之病可以采取熱敷的方法。清代中醫外治宗師吳師機提齣:“藥熨本同飲汁,而膏摩何減於燔針,”又說:“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法即內治之法,所異者,法耳,醫理藥性無二,而法則神奇變幻,”並說:“外治可統治百病。”這些均說明瞭外治法可治多種疾病,其功能同服藥,內外治藥物機製相同,隻是給藥途徑不同。 中醫外治途徑是經絡穴位,它是人體氣血運行、內聯髒腑、外絡肢端、溝通內外、貫徹上下的通道。當機體因某種因素導緻髒腑功能受損時,在體錶相應部位會齣現如疼痛、腫脹、過敏或肢體功能障礙等現象。反之肢體齣現異常也會通過經絡反應到髒腑,齣現心跳、氣促、腹脹、腹瀉等髒腑功能紊亂的現象。由中醫的發展史可以發現,內和外其實是對立統一的,《金匱要略》指齣:“雖治在外無殊治在內也,所以與內並行而能補內治不及者也。”曆史不同時期促使瞭中醫的整體理論的形成和實際應用,無疑也為中醫外治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古代醫學傢硃丹溪說:“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指凡是一切氣血運行遇熱纔暢行,遇寒則凝澀。《靈樞·刺節真邪》中說:“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是說“血液循環凝澀、留滯,非用火調,不能去病”。說明古代醫學早已發現通過火療的溫熱刺激,可起到活血化瘀、溫經散寒、加快經脈之氣血運行的作用。 內病外治是在中醫學基本理論指導下,主要運用中藥的各種不同的製劑形成.通過機體、肌錶、孔 竅、穴位,作用於經絡、氣血、髒腑、局部病竈,從而達到祛除機體內在疾病、調整和提高機體功能的一種治療方法。由於外治的內容相當豐富,因此這種治療方法包括多種具體治療手段。概而言之,一切從體錶施治的方法均屬外治法的範疇。如臨床上常用的敷、貼、熨、熏、浸、洗、擦、坐、枕、按摩等皆屬之。隨著社會生産力和中醫學的不斷發展,有些外治法(如針灸、推拿等)隨著其理論體係的完善,已形成瞭專門學科。 火療類似中藥熏蒸治療,可用於多種病癥。清代吳師機對此論述日:雖熏蒸量宜為之是寒證,即是熱證亦可用之。其因由:一則得熱則行,二則以熱引熱,使熱外齣也。故不但風、寒、濕證可用熏蒸法,即熱證亦可用之,因氣血得熱則行.見冷則凝。 ……
前言/序言
中醫優勢治療技術叢書:火療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