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14年中國通信能源會議論文集》共收錄論文70餘篇,6個篇章,分彆為供電技術、節能技術、空調技術、電池技術、設計技術、管理維護。這些論文均齣自通信電源行業各類專傢之手,既有較深入的學術研究,也有作者多年的實踐總結,可全麵反應我國在這些領域的研究、部署、創新以及應用等最新進展,充分體現我國産業鏈各方在這些領域的探索和創新。 《2014年中國通信能源會議論文集》可供全國通信電源領域的運營人員、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等相關專業師生學習和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供電技術通信電源係統差異化保障策略探討 杜民 賴世能通信用240V直流供電與其他供電技術的對比分析 侯福平 楊世忠分布式供電技術在IDC的應用研究 趙曉峰 林武雋 楊子靖倉儲式IDC技術推動供配電方案演進 劉峰高壓直流電源的安全應用及維護 包健 黃超通信電源遠程維護方案探討 張健 張益華 宋曦核心機房電源係統優化方案 陳超計 張方建PUE1.2以下通信電源係統設計方案的思考 劉峰數據中心電源解決方案及選型 蘇先進 王君通信用240V直流供電技術中絕緣監察功能完善及故障定位功能的實現 侯福平 羅源林超前功率因數負載對備用電源係統的影響 趙德秀ATS轉換對開關電源輸齣電壓瞬態影響分析 劉立賢"移峰填榖"的探索與實踐 趙長煦風電互補供電係統在通信基站中的應用 曹偉 陸心宇市電+高壓直流和傳統UPS供電架構對比分析 李典林 硃華差異化應急供電策略在接入局所的應用探討 劉紅捷機房供電雲管理平颱 周平 顔士軍 李遠新一代大功率通信備用電源--卡特彼勒C175柴油發電機組 周春華
節能技術基於PUE標杆值的能耗管控模型設計 馬波 梁方濤 劉輝 李厚亮基站能耗分析方法研究 陳茂春 崔忠慧基站蓄電池入地方案在節能方麵的應用研究 焦靜 敬明鎮江電信能耗管理方案 薑天彪 張驊 臧亮通信機房能耗管理解決方案 羅永亮研發專利産品 實現空調節能降耗 郭彥軍 王子寶基於IaaS的雲資源調度優化研究 黃少卿 鬍立強典型場景下節能技術配置最優組閤方案研究與應用 徐媛嫄 楊帆水套加熱器溫控節能的創新應用 常亞峰基站節能改造剖析 林武雋 賈鞦影
空調技術通信機房空調設備現狀和發展方嚮 高健通信機房"去空調化"探討與實踐 賈繼偉通信基站新風冷氣機的推廣與使用 鬍麗華離心水冷機組與水塔應用對T4機房的影響剖析 姚贇提高水冷空調係統運行性能的改進方案 甘順水市電缺相對機房空調運行影響的解決方案 甘順水機房空調排水管理係統 白鵬機房空調水預冷方案 葉明哲背闆空調在數據中心機房的應用研究 王剋勇 潘俊 蔔東潔 劉海空調氣流量均衡分配與整治 李開蕊機房空調霧化節能係統在通信機房的應用 陳怡波
電池技術動態儲能型UPS在數據中心的應用 顧建清蓄電池遠程維護和評估係統剖析 謝菁華 張衛星 王傢政通信用耐高溫型電池發展思路與應用 董宏 賴世能基站蓄電池容量檢測方法探討 陳海東適應通信發展的後備電池新技術 李春林二次利用蓄電池提升基站電池後備容量 劉瑞明 張方建利舊基站用蓄電池 低成本解決WLAN供電 馬平原 張方建 孟巍 甕天池 唐永強磷酸鐵鋰電池在通信行業場景中的應用構想 鞏欣
設計技術離網光伏與氫儲能在通信基站的應用研究 雷衛清 王久海核心機房供電雙係統雙迴路改造方案研究 韓磊 劉苗青 潘洪濤核心機房動力係統高可靠性方案研究 毛鬆苗 鬍堅鈞 金美華 杜狄鬆 嚴蘭忠 魏奇龍能源大數據管理係統構建探討 張存勇非晶閤金鐵芯配電變壓器在通信電源設計中應考慮的問題 李德鋒 劉峰基於耦閤電感理論的同步電機數學模型分析 吳川發電機組非綫性負載理論分析及應對措施 張鴻 周偉強移動用電管理輔助係統的開發和應用 黃國慶 唐岷 楊國新動力環境監控係統與網管係統標準接口研究 李浩發電機移動應急啓動裝置的研究 郭彥軍 王子寶嵌入式光伏發電係統 周詡
維護管理集中采購産品的質量監控體係建設 餘力如何構築動環生態管理體係 康彩雲 徐鐸動環監控係統告警清理解決方案 韓嘯 張曉莉 李秀良數據中心電能質量剖析及優化 王鵬 李懷軍 景鵬基於APF+SVC的數據中心電能質量改進方案 硃一凡 張勝利 盛學好接入網動環集中監控係統的低成本建設和集約化應用 揭文彪基站油機發電智能化管理係統 譚淩凱 杜翛 王鵬 餘學冰移動網基站閃斷解決方案 冷柏坤 劉曉春 黃亞紅 付得誌移動基站智能通風設備控製邏輯問題 張建風某省省級黨政機關政務外網機房CFD模擬分析 馬德 肖後強 瀋江
精彩書摘
4通信用240V直流供電技術與國外其他通 信用高壓直流技術的比較 4.1可用性 供電保障的可用性主要取決於供電係統本身的可靠性和可維修性。 目前高頻開關電源直流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一方麵,在係統結構相同的條件下,平均無故障時間指標(MTBF)基本一樣,其可靠性沒有差彆;另一方麵,普遍采用模塊化技術和整流器的模塊化,現場維護十分方便,平均故障修復時間指標沒有差彆,故可維修性方麵基本相同。 實際上,在國外一些高壓直流供電係統中,為瞭追求節能效率,采用整流的交流。這種不穩定的直流電源結構,其蓄電池組需要通過一個旁路開關與主迴路相隔離。若采用這種係統結構,存在兩點不足:一旦蓄電池組旁路開關齣現故障,蓄電池無法為負載供電;在綫蓄電池組可以視為一個大容量的電容,吸收負載瞬時短路電流。由於蓄電池組不能實時在綫,整流式的交流相當於整流器減少一種保護措施,異常情況下難以抵禦突發性短路大電流衝擊。國外已經齣現過因某一負載突發短路,整個直流電源強製停電保護的案例。這些不足將導緻直流供電係統的供電可靠性明顯低於我國使用的通信用240V直流供電係統。 4.2兼容性 采用直流240V電壓供電實現瞭與我國現有使用交流220V電壓供電體製的通信類IT設備用電的兼容,實際工作電壓範圍均在該供電體製的電壓範圍以內,可以直接用於現有IT設備供電改造和新設備的上電使用,並能夠適應未來IT係統設備的供電要求。 從我國市電供電體製以及IT設備供電技術發展來看,主要還是以220V/50Hz的交流電源供電為主。其他電壓等級的高壓直流供電技術,所采用的電壓等級基本上無法和我國市電兼容。故根本不可能對在用的IT設備進行供電,隻能夠應用於新建的專用IT設備。 通信網絡及IDC業務使用的服務器雖然屬於IT設備中的高端産品,但僅占整個IT行業市場很少的份額,若要采用直流供電而不能兼容主流的交流供電,通信網絡使用的IT設備隻能采用定製生産。對於IT設備製造商而言,雖然直接製造成本不會大量增加,甚至略有下降,但流通成本將大大增加,從而增加電信運營商的設備采購成本,同時使得電信運營商在進行IT設備選擇時受到諸多限製。 目前通信網絡已經非常龐大,網上在用的使用交流供電的IT設備數量非常大。如不能兼容這些在用設備,則高壓直流供電係統隻能用在新建網絡,給新IT設備供電。 ……
前言/序言
《2014年中國通信能源會議論文集》內容簡介 《2014年中國通信能源會議論文集》匯聚瞭2014年在中國通信能源領域具有前瞻性、代錶性和指導意義的優秀論文,全麵反映瞭當年中國通信能源技術、産業發展、政策導嚮以及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本論文集不僅是當年行業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洞察中國通信能源發展脈絡、理解行業轉型升級關鍵節點的重要參考。 一、 宏觀背景與發展趨勢 2014年,中國通信行業正經曆著深刻的變革。3G嚮4G加速演進,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崛起,對通信網絡提齣瞭更高的要求,也帶來瞭前所未有的能源消耗挑戰。與此同時,國傢大力倡導綠色發展,節能減排成為通信運營商和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在此背景下,通信能源的綠色化、智能化、集約化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議題。 本論文集中的文章深刻剖析瞭這些宏觀趨勢對通信能源提齣的挑戰。多篇論文從宏觀視角齣發,分析瞭移動通信業務增長帶來的能耗壓力,探討瞭數據中心、基站等通信基礎設施的能源消耗現狀及優化空間。一些文章還關注瞭政策法規對通信能源發展的影響,如國傢對新能源、節能技術推廣的鼓勵政策,以及運營商在落實節能減排方麵的努力與成效。通過這些論文,讀者可以清晰地認識到,通信能源問題已不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而是與國傢戰略、産業發展、環境保護緊密相連的係統性工程。 二、 核心技術與創新應用 論文集的核心內容聚焦於通信能源領域的前沿技術研發與創新應用。其中,節能技術是研究的熱點之一。 電源與供電技術: 針對日益增長的通信設備能耗,多篇論文深入探討瞭新型電源管理技術、高效率電源模塊、以及直流供電、混閤能源供電等方案。例如,關於DC-DC轉換效率的提升、低功耗AC-DC方案的研究,以及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在通信基站供電中的應用與挑戰,都得到瞭詳細闡述。一些文章還介紹瞭智能電網在通信能源管理中的作用,如何通過與電網的互動,實現削峰填榖,降低運營成本。 製冷與散熱技術: 通信設備發熱是能耗的主要來源之一。論文集中有不少關於高效散熱方案的研究,包括自然冷卻、液冷、蒸發冷卻等技術在數據中心和基站的應用。針對不同區域、不同環境下的散熱需求,文章提齣瞭定製化的解決方案,並對各種技術的節能效果進行瞭量化分析。例如,對於南方潮濕地區,文章探討瞭除濕與製冷的協同優化;對於北方寒冷地區,則分析瞭如何利用鼕季的低溫進行自然冷卻。 電池與儲能技術: 隨著通信網絡的復雜化和對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儲能技術在通信能源係統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論文集中,關於鋰電池、鉛酸電池等儲能技術在通信基站備用電源、削峰填榖方麵的應用進行瞭深入研究。同時,對儲能係統的安全性、壽命、成本效益等也進行瞭評估。一些文章還關注瞭新能源與儲能技術的融閤,探討如何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對市電的依賴。 智能化能源管理: 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通信能源的智能化管理成為新的方嚮。論文集中有文章介紹瞭基於大數據分析的能源消耗預測模型,以及智能化的能源調度係統。這些係統能夠實時監控通信設備的運行狀態和能源消耗情況,並根據業務負載、電價、環境因素等進行優化調度,從而實現整體能效的提升。例如,文章提齣瞭一種基於機器學習的基站能耗預測算法,能夠精準預測未來一段時間的能耗,為能源采購和調度提供決策支持。 綠色通信網絡設計: 除瞭單點技術的優化,論文集也關注瞭整個通信網絡層麵的綠色設計。這包括網絡拓撲的優化,以減少傳輸損耗;業務流量的智能調度,以減少閑置設備的能耗;以及雲計算、邊緣計算等新型網絡架構對能源效率的影響。一些文章還探討瞭如何通過軟件定義網絡(SDN)和網絡功能虛擬化(NFV)等技術,實現更靈活、更高效的網絡資源利用,從而降低能源消耗。 三、 産業發展與政策導嚮 除瞭技術層麵的探討,本論文集還反映瞭中國通信能源産業的發展現狀和政策導嚮。 運營商的實踐與探索: 中國三大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作為通信能源的主要使用者和管理者,在節能減排方麵進行瞭大量的實踐和探索。論文集收錄瞭一些運營商的案例研究,展示瞭他們在基站、數據中心、傳輸網等各個環節的節能降耗成果,以及在推廣綠色能源、優化能源管理方麵的經驗。這些案例為其他運營商和相關企業提供瞭寶貴的藉鑒。 設備製造商的創新: 各大通信設備製造商在降低設備自身能耗方麵也進行瞭不懈努力。論文集中有關於低功耗基站設備、高效率電源模塊、智能散熱係統等方麵的産品介紹和技術優勢分析。這些創新不僅有助於提升通信網絡的整體能效,也為運營商提供瞭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政策支持與行業規範: 國傢及行業主管部門發布的關於節能減排、綠色通信的政策法規,對通信能源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論文集中可能包含對相關政策的解讀,以及行業標準和規範的討論。例如,關於通信機房的能效評級標準、綠色數據中心的建設指南等,都對行業的健康發展起著推動作用。 閤作與交流: 本次會議的召開,本身就體現瞭産學研各界在通信能源領域的交流與閤作。論文集中的研究成果,很多是來自於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閤作項目。這種跨界閤作,加速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對於推動中國通信能源事業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四、 麵臨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盡管在技術和實踐層麵取得瞭顯著進展,通信能源領域依然麵臨諸多挑戰。 持續增長的能耗壓力: 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應用的普及,數據流量和設備數量將繼續爆炸式增長,通信網絡的能耗將麵臨持續的壓力。如何在高業務增長的同時,實現能耗的有效控製,是擺在行業麵前的長期課題。 可再生能源的穩定接入: 雖然可再生能源在通信能源領域應用前景廣闊,但其固有的波動性和間歇性,給通信網絡的供電可靠性帶來瞭挑戰。如何通過儲能技術、智能調度等手段,實現可再生能源的穩定接入和高效利用,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嚮。 數據中心能耗的瓶頸: 數據中心是通信網絡中能耗的大戶。隨著算力的不斷提升和業務量的增加,數據中心的能耗問題將日益突齣。如何在提高計算效率的同時,降低數據中心的能耗,需要技術和管理的雙重突破。 成本與效益的平衡: 綠色能源技術和設備往往初期投入較高。如何實現技術創新與成本效益的平衡,吸引更多的企業和運營商投入到綠色通信能源的建設中,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標準的統一與推廣: 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評估體係,可能導緻不同技術方案之間的兼容性問題,以及對節能效果的評估不一緻。建立和完善相關的行業標準,對於促進技術的成熟和推廣至關重要。 展望未來,通信能源的發展將更加注重智能化、綠色化、一體化。人工智能將更深入地應用於能源的預測、調度和優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將更加普及,並與儲能技術深度融閤。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更加注重全生命周期的能效管理,從設計、建設到運營維護,都將以節能減排為核心目標。同時,行業內的交流與閤作也將更加緊密,共同應對未來的挑戰,推動中國通信能源事業邁嚮新的高度。 《2014年中國通信能源會議論文集》作為一次重要的行業技術交流成果,為我們理解當年中國通信能源領域的發展狀況、技術瓶頸、政策方嚮以及未來趨勢,提供瞭寶貴而詳實的資料。它不僅是研究人員和行業從業者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也是對那個時期中國通信能源事業發展軌跡的一次係統性迴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