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韩长赋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是我们党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着眼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业是与自然生态联系紧密的产业之一,农业生产是一个依赖于自然又受到人工控制的特殊生产过程。农业这种与自然生态系统独有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地位。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是新时期“三农”作的重要任务,对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资源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 001
序 把生态文明建设引向深入持久/姜春云 003
前言 加强生态文明理论研究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陈宗兴 007
总论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周生贤 013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理论卷
第一篇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基本问题
021 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 杨伟民
029 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 牛文元
041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坚持四个理念 程湘清
056 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 卢 风
066 生态文明呼唤一种厚道发展观 王治河
075 生态文明与人类文明演进 刘康 冯慧
08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智慧 王国聘
097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张云飞
105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新进展 郇庆治
111 科技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白春礼
121 生态文明建设的控制论机理、认识误区与融贯路径 王如松
134 中国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建设 蒋高明 李彩虹
142 新形势下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的构成 高吉喜
148 资源、环境、生态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黎祖交
156 生态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总布局 刘爱军 刘东晓 王培崭
165 生态文明是永续发展的文明 季昆森
172 中国道路中国梦 李捷
第二篇 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基本要求
179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张维庆
184 国土空间开发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李朋德
192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甘藏春
201 用生态文明指导生态城市建设李文华
209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秦大河
217 生态文明与国家安全 刘新如
234 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球生态安全 刘宗超 贾卫列
235 城镇化与生态城市建设 潘家华 罗 勇
245 生态农业与生态文明 朱立志
254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跨区域合作 任春晓
263 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黄承梁
第三篇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
269 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解振华
279 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托 张天柱
287 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结构优化 马利军
296 生态文明下的绿色发展 诸大建
305 基于生态文明的SEA2.0版内涵与实现路径 包存宽 何佳 陆雍森
321 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难点与对策 李佐军 赵西君
第四篇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
331 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 夏文斌
340 以法律生态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李庆瑞
350 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王春益
357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干部考评体系 严耕
363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行政 林震
371 关于环境权的思考 吕忠梅
386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夏光
............
实践卷
绪论 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李干杰 569
第一篇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
589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韩长赋
597 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 李育材
609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进展 翟浩辉
618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刘岩 郑苗壮
625 中国湿地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李育材
633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问题与对策 庄国秦
643 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与对策 赵华林
653 我国清洁生产现状与发展重点 段宁
661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再生资源产业 朱坦
669 坚持绿色创新 建设美丽园区 张景安
678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与成效 赵华林
684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实践与探索 孙新章 梁立赫
692 新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和实践 姚燕
.........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韩长赋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是我们党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着眼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业是与自然生态联系最紧密的产业之一,农业生产是一个依赖于自然又受到人工控制的特殊生产过程。农业这种与自然生态系统独有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地位。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是新时期“三农”作的重要任务,对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资源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绪论 充分发展环境保护主阵作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建设生态文明的出发点,是应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严峻形势;建设生态文明的落脚点,是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建设生态文明的着力点,更是处处贯穿了环保工作,涵盖了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关键是要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保护取得的任何成效,都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环境保护新的使命。环保工作者要与所有关心、支持和致力于环境保护的部门、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一道,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践行者,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奋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透露出一种沉静而有力的信息,仿佛在诉说着地球的呼吸和自然的律动。平装本的设定,让这本书显得格外亲民,没有厚重的硬壳,却承载着沉甸甸的意义。将内容划分为“理论卷”和“实践卷”,这个构思在我看来非常巧妙。它暗示了这本书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既有宏观的指导思想,又有微观的具体操作。我设想,理论卷会带我们走进思想的殿堂,去理解生态文明的深层逻辑,探讨其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也许还会追溯其历史发展的脉络,让我们明白为何“生态文明”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必然选择。而实践卷,则会像是一扇窗,让我们看到各地、各行各业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时所做出的努力和探索,那些生动的故事和具体的措施,会比任何空洞的理论都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激发我们的行动。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设计非常有质感,淡雅的色彩和简洁的字体,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拿到手中,平装本的触感也十分舒适,翻阅起来轻便自如。我特别欣赏它将内容分为理论卷和实践卷的编排方式,这显然是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理论卷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框架、核心理念和历史沿革,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实践卷则能让我们窥探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案例、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感受到理论如何落地生根,转化为生动的现实。这种结构设计,就像一本书有两条脉络,一条是溯本追源,一条是枝繁叶茂,相互印证,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索那些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以及如何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在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关注的今天,它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人与地球的关系。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发展趋势的观察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清晰阐释“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大命题的书籍。以往接触到的相关资料,往往侧重于某一方面,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泛泛而谈。而这套“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卷/实践卷)(平装)”,则以其独特的结构,似乎解决了我长久以来的困惑。平装本的易读性,预示着它不会是一本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希望能够触及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我尤其对“理论卷”和“实践卷”的划分感到好奇,这意味着作者在力求系统性的同时,也兼顾了现实的落地性。理论卷或许能够为我们勾勒出生态文明的蓝图,解释其深刻的哲学根源和社会意义;而实践卷则可能像是一份份详实的调研报告,记录下各地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可持续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生动实践。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切实推进的伟大事业。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沉静而富有内涵的设计风格,仿佛一股清流,传递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息。平装本的材质,也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和随手可及的便捷。我注意到,这本书被细心地分成了“理论卷”和“实践卷”,这种编排方式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推测,“理论卷”部分将为我们深入浅出地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概念,包括其历史渊源、哲学思想、以及它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帮助我们建立起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理论认知体系。而“实践卷”,则有望为我们展示一系列生动鲜活的案例,或许是不同地区在推动绿色转型、环境保护、可持续生活方式方面的具体实践,又或者是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创新举措。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疑能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并激发投身其中的热情。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风格,简洁而不失庄重,散发出一种环保、朴素的气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十分契合。平装本的设计,让它显得更容易携带和翻阅,方便我在通勤途中或者碎片时间里进行阅读。我非常赞赏其将内容区分为“理论卷”和“实践卷”的做法。这表明作者在写作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不同需求和认知路径。理论卷,我猜想,会深入探讨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伦理边界、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意义。它将是构建我们对生态文明整体认知框架的基石。而实践卷,则更像是理论的延伸和落地,它会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政策解读、技术应用等,向我们展示如何在现实世界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和参与到这场关乎未来的变革中。
评分一本不错的小说,很值得收藏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非常不错,没看完,能够为我解惑。
评分好。。。。。。。。。
评分工作用的 有帮助
评分很好的书
评分一本不错的小说,很值得收藏
评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