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法治之大義在於使人皆受治於良法,其中之關鍵是享有公權力的領導乾部和公職人員能否受治於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是一個全新的命題。盡管我們過去對法律思維、法律手段討論較多,但對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則鮮有觸及。本書擬就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的內涵與運用進行探討,以期促進領導乾部於思維和方式兩個層麵進行雙重修煉,從而取得“知行閤一”之效。
奉行法治之重,重在關乎黨和國傢的生死存亡,關乎人民群眾的福祉和逆順成敗;推行法治之艱,艱在曆史之羈絆、現實之桎梏和改革所麵臨的諸多障礙;厲行法治之難,難在領導乾部和公職人員能夠身先士卒、以上率下,並能一以貫之。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央毅然決然地選擇瞭法治道路,領導乾部和公職人員必須也隻能矢誌於此並率先垂範,因為改革大勢浩浩蕩蕩,法治時代的到來毋庸置疑而且指日可待。
內容簡介
《“十八大與法製國傢建設”叢書:領導乾部的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緊扣十八大報告提齣的關於“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上提齣的“堅持法治國傢、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麵”的要求,提齣並論述瞭法治國傢、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法治中國、良善司法、程序法治的製度邏輯與理性構建。對領導乾部以及司法人員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作者也提齣瞭自己的觀點和具體措施。
作者簡介
江必新,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法學碩士,北京大學法學博士。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兼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行為法學會會長、中南大學教授等職務。榮獲第二屆中國十大青年法學傢、首屆當代中國法學名傢等稱號。齣版《國傢治理現代化——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重大問題研究》《行政法製的基本類型——行政與法的關係發展史》《中國法文化的淵源與流變》《行政訴訟問題研究》《民事訴訟的製度邏輯與理性構建》等專著五十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報刊發錶文章二百餘篇。承擔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研究”等多項重要課題。
目錄
緒論
第一編
第一章 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內涵與特徵
一、法治思維的內涵與特徵
二、法治方式的內涵與特徵
三、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辯證關係
第二章 強調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背景與意義
一、強調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背景
二、強調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意義
第三章 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構建與運用
一、構建和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基本要求
二、構建和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二編
第四章 法治思維的基本問題
一、法治思維的特性
二、法治思維的內容
……
精彩書摘
(三)法治思維的規律性
法治思維內在的規律性體現在:法治思維的核心是閤法性判斷;法治思維的目的是確保行為的閤法性與有效性;法治思維的關鍵是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法治思維的基本環節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及執政黨依法執政。
二、法治方式的內涵與特徵
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是一對相伴相生的概念。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維在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它是一種方法論,是法治思維在實踐層麵提齣的要求。
(一)法治方式的概念
法治方式是指公權力機關和其他社會組織在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指引下,通過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活動,運用規範、製度、機製、程序、法律等處理問題、解決矛盾、進行建設的方法、手段、措施的總和。具體而言,法治方式有如下幾層含義:第一,法治方式屬於方法、手段或措施;第二,法治方式是運用規範、製度、機製、程序、法律等來處理問題、解決矛盾、進行建設;第三,法治方式的主體主要是指公權力機關和其他社會組織,個人也同樣需要運用法治方式處理問題。
(二)法治方式的特徵
法治方式的特徵可以概括為:法治方式具有規範性;法治方式具有法效性;法治方式具有先定性;法治方式具有程序性;法治方式具有司法的終結性。
(三)法治方式的基本類型
法治方式內涵豐富、外延寬廣,它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基本類型:一是通過設定行為規範明確預期;二是通過配置權利義務、職權職責來確定社會秩序和社會關係;三是通過實施公權力行為對社會進行有效管理或治理;四是通過監督、問責、救濟的方式來確保公權力的正當行使;五是通過為不同的行為設定不同的法律後果來形成利益導嚮機製;六是通過正當程序的規範來提高行為的民主性、科學性、有效性、共識性:七是通過法律程序來解決爭端,維護秩序和穩定;等等。
三、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辯證關係
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辯證關係歸根結底是價值觀與方法論的關係,價值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價值觀,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具體來說:
第一,法治思維決定、支配著法治方式。具備法治思維,必然會優先主動運用法治方式治國理政,不具備法治思維,即使在必須和隻能運用法治方式時,也容易采取非法治方式解決問題。
第二,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維的具體體現。如果隻會用法律精神、原則、規範來分析和思考問題,不會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就不能認為具備完整的、徹底的法治思維。具備法治思維必然善用法治方式,但偶爾用法治方式則不一定具備完整的、徹底的法治思維。
第三,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法治思維決定著法治方式的運用,當法治方式的運用不能適應治國理政的需要時,必然促使行為主體調整法治思維,調整後的法治思維又決定新的法治方式的産生,通過這種相互作用,促進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不斷地發展和完善。
……
前言/序言
人類很早就意識到法治與國傢治亂興亡之間的規律性關聯。秦商鞅說,“以治法者強,以治政者削。”漢王符說,“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古希臘柏拉圖也觀察到,現實中的那些統治者能不能服從法律乃是決定城邦興衰成敗的關鍵問題。數以韆計的曆史年輪已經充分展現瞭這樣一個規律:法治是迄今為止人類所能找到的治國理政的最好方式。然而,曆經時空層層打磨後的“法治”二字,其內涵絕不僅限於字麵。作為“規則之治”,法治塑造著人類生活的規範性、製度性和程序性;作為“法之統治”,法治要求法律規則的權威性、統一性和至上性;作為“良法之治”,法治內含瞭公平正義自由秩序等諸種價值;作為“程序之治”,法治強調程序的閤法性、正當性以及程序相較於實體的優先性;作為“理性之治”,法治要求奉法者執中守正、辯證施治、莫走極端。法治所蘊含的從人類日常生活和曆史實踐中所積纍齣來的智識、思維、價值、信仰、模式、程序,深遠而現實地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命和生活,左右著每一個國度以及民族的盛衰和榮辱,揖彆人類的過往並祈禱著人類社會的未來。
黨的十八大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重要裏程碑。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舉“法治中國”為綱,張“法治國傢、法治政府、法治社會與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為目,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成為新時期領導乾部的基本準則,依法辦事成為舉國上下的第一遵循,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宏偉階梯,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製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製、完善人權司法保障製度成為法治改革的五大重心,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文化、法治環境編織起法治中國的立體網絡。這份決心和擔當所詮釋的共同體認是:法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是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是如期建成小康社會的捷徑快道。
毫無疑問,一個通過全方位法治化而實現國傢治理現代化的中國正在熔爐中鍛造。筆者以為,法治中國這一宏大命題比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等命題擁有更加豐富的內涵:“法治中國”是人類法治文明成果的“繼承版”,是法治國傢建設的“中國版”,是中國法治建設的“升級版”。從依法治國到法治中國,是中國法治建設的一次極為重要的升級,是中國共産黨探索治國理政規律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成果,是中國政治文明進一步提升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契機。佐證這個結論的是這樣一些正在發生的細節性事實:中國正在經曆從有法可依嚮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提升,從強調法律體係和規則體係嚮強調理念、體製、製度、機製四位一體的提升,從倡行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到力求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起點平等的提升,從依法管理嚮依法治理的提升,從簡單地強調政府嚴格執法嚮強調公正文明執法的提升。
……
“十八大與法製國傢建設”叢書:領導乾部的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