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是全真道龍門派第十一代的代錶人物,本書是《西遊記》傳播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清代眾多《西遊記》證道本之一。評論者認為,本書對《西遊記》做瞭一番試圖闡述金丹大道的工作,比其他證道本的評點更係統更廣泛。書中對小說中所反映齣的關於儒釋道三教思想、陰陽五行以及《周易》理論等中國傳統思想進行瞭闡發,對小說中的世俗人情等也有許多精闢的闡述。 作者的評點既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又有嚴密的邏輯體係, 為證道本中的上乘之作。由於其最終指嚮是先驗性的虛無之氣和人自身存在的藥物結閤而産生的金丹,所以不可避免地落入無可印證的境地,而且,劉一明的評點帶有強烈的闡述金丹大道的目標,牽強附會之處在所難免。
作者簡介
劉一明:清代著名內丹傢。號悟元子,彆號素樸散人。山西平陽府麯沃縣(今山西聞喜縣東北)人。龍門派第十一代傳人。其所著《會心內集》自述雲:年十七(乾隆十五年,1750),身患重病,百藥不效。次年赴甘肅南安養病,愈醫愈重,喜遇真人賜方,沉屙盡除。十九歲外遊訪道。二十二歲在榆中(今屬甘肅)遇龕榖老人授以內丹秘訣,遂師之。此後,為求參證,居京師四年,河南二年,堯都(今山西臨汾縣南舊平陽縣,為古之堯都)一年,西秦(今甘肅靖遠縣)三年,來往不定者四年。十三年間,三教經書,無不細玩。然於疑難處,總未釋然。乾隆三十七年,復遊漢上,又遇仙留丈人,經其指點,十三年疑團始被解釋雲雲。後半生一直隱居甘肅榆中縣棲雲山、興隆山修道,設壇傳教,著書立說,成為晉、陝、甘、寜一帶頗具影響之全真龍門派道士。
他精通內丹、《易》學,兼通醫理,撰著有《周易闡真》《悟真闡幽》《修真辨難》《象言破疑》《修真九要》《陰符經》注等,以發揮內丹之道。後被輯為《道書十二種》,流傳頗廣,為清代內丹學一大傢。又撰有醫書《沙脹眼科》行世。其內丹學具有濃厚的三教閤一思想。其《指南針序》以中正之道為"貫通三教之理",謂中正之道,"在儒謂之中庸,在釋謂之一乘,在道謂之金丹。"他撰《周易闡真》《孔易闡真》,以易學論金丹,以金丹釋儒門易學。其《修真辨難》稱:"大學中庸,俱身心性命之學,其中有大露天機處,特人不自識耳。至於贊易十傳,無非窮理盡性至命之學。"故其內丹理論中,頗多融閤儒釋、特彆是理學思想的言論。
目錄
《西遊原旨》序
棲雲山道人《西遊原旨》敘
讀法詩結序
敘
悟元子注《西遊原旨》序
《西遊原旨》讀法
《西遊原旨》詩結
《西遊原旨》歌
百迴詳注
第一迴 靈根育孕源流齣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迴 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閤元神
第三迴 四海乾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四迴 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寜
第五迴 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六迴 觀音赴會問原因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七迴 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迴 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
第九迴 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
第十迴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魏丞相遺書托冥吏
第十一迴 遊地府太宗還魂進瓜果劉全續配
第十二迴 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像化金蟬
第十三迴 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迴 心猿歸正六賊蹤
第十五迴 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繮
第十六迴 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迴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迴 觀音院唐僧脫難高老莊大聖降魔
第十九迴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迴 黃風嶺唐僧有難半山中八戒爭先
.........
精彩書摘
第四迴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寜
悟元子曰:上迴已言攢簇五行,和閤四象,還丹成就,根本已固,即可脫死籍而注長生。然道未至於純陽,終為造化所規弄,而不能與天地同長久。故此迴示人以火候之次第,運用之竅妙,使循序而進,歸於純陽無陰之處也。
夫金丹之道,有還丹、大丹二事。還丹者,隻還得人生之初,良知良能本來物事耳。本來物事既還,如自下界而上天宮,登仙有分。急須將此物事溫之養之,不使一毫滲漏,彆立乾坤,再造鼎爐,以煉大丹,至於打破虛空,方為瞭當。故悟空到天空,玉帝旨除禦馬監正堂弼馬溫之職也。《乾》至陽為龍、為馬,禦馬即所以養陽也。“晝夜不睡,滋養馬匹”,即《易》之“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也。“馬見瞭他泯耳攢蹄”,以法製之也。“到養得肉肥膘滿”,以恩結之也。“不覺半月有餘”者,半月為十五日,有餘者,陽之極也。還丹溫養已足,彆有火候,彆有功用,而禦馬監可以離的矣,故悟空問其官銜品從,而知其為未入流,即“大怒道:‘不做他!不做他!我去也!’呼啦的一聲,把公案推倒。”何其脫然超群哉!獨可異者,弼馬溫代天養馬,是觀天之道,執天之行,而何以雲不做他,推倒此席,豈不令人難解乎?
夫金丹大道,乃先天而天弗違之道,得其真者,包羅天地,與大虛同體。天且在包羅之中,而何能受執於天,終以禦馬監之位限之乎?弼馬溫代天養馬,後天而奉天時之道。奉天時,凡以為真陽未足,而溫之養之耳。若真陽已足,還丹堅固,大本已立,正當彆立乾坤,再造鼎爐,大作大為之時,非可以奉天畢其事。否則,以此為長久計,是直以大道起腳之地,而為神仙歇腳之鄉,何異以弼馬之職為大極乎?豈知人世之所謂大極者,而天宮則猶謂未入流,終非大道全始而全終。釋典雲:“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更進步,十方世界是全
身。”其曰:“不做他!不做他!把公案推倒”,是欲以百尺竿頭進步,大化而入於神聖之域也。
“你看他一路棒打齣禦馬監,直至南天門,眾天丁知他受瞭仙籙,不敢阻擋,讓他打齣天門去瞭。”此非悟空去之,乃道使去之。提綱曰:“官封弼馬心何足”,誠不足也。試觀悟空迴洞對眾言道:“那玉帝不會用人,封我作弼馬溫,原來是與他養馬,不入流品之類,因此推倒此席,走下來瞭。”蓋還丹之終,即大丹之始,大丹之功不到純陽無陰、壽與天齊之地,不得休歇,雖欲不推倒此席,而不可得。此兩個獨角鬼王來獻赭黃袍,叫做齊天大聖之所由來也。
“兩個”者,偶也。“獨角鬼王”者,陰在上也。“赭黃袍”者,黃帶赤色,黃之太過,高亢之義。此《夬》卦 之象。悟空為五陽,兩鬼王為一偶,非《夬》乎?
《夬》盡則為純陽,非齊天大聖乎?“托塔天王李靖為降魔大元帥”,《夬》之上卦也;“哪吒三太子為三壇會海大神”,《夬》之下卦也;“巨靈神為先鋒”,《夬》之一陰也。乃《夬》象。“猴王一棒將巨靈神斧柄打作兩截”,“剛決柔也”。猴王笑道:“膿包!膿包!我已饒瞭你,你快去報信”,是“健而悅,決而和”也。“哪吒變作三頭六臂,惡狠狠手持六般兵器,丫丫叉叉撲麵來打”,即《夬》之九三:“壯予頄”,決而不和之象。“大聖也變作三頭六臂,金箍棒變作三條,六隻手拿著三條捧架住,即《夬》之九三:“君子夬夬”,決而又決之象。“悟空趕至哪吒腦後,著左臂上一棒打來,哪吒著瞭一下,負痛逃去”,即《夬》
之初九:“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之象。“天王道:不要與他爭持,且去上界迴奏,再多遣天兵圍捉這廝”,即《夬》之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之象。從容以
緩,圖得中道也。
“猴王得勝歸山,叫六弟兄亦以大聖稱之,七大聖自
作自為,自尊自大”等語,總以明修持大丹,以陽決陰,
趁時而動,先天而天弗違,自主而不由天主也。但金丹之
道,須要剛柔相當,若獨剛無柔,陽極必陰,難免得而復
失之患。故金星奏道:“那妖猴隻知齣言,不知大校。”大
為陽,小為陰。知大知小,有剛有柔謂之聖;隻大不小,
剛而不柔謂之妖。聖妖之分,即在知大小、不知大小之間
耳。又曰:“就叫他做個齊天大聖,隻是加他個空銜,有
官無祿便瞭。”即《乾》之上九,象辭曰:“貴而無位,高
而無民”也。陽剛過盛,燥氣未化,自滿自足,隻知有
己,不知有人,何得有民乎?金星領旨到花果山見大聖,
說齣:“凡授官職,皆由卑而尊,為何嫌小?”可知能卑
者方能尊,能小者方能大,不得尊而不卑,大而不小也。
玉帝道:“孫悟空過來,今宣你作個齊天大聖,官品極矣,
自此切不可妄為。”是示其陽進於至極,須要知進退存亡,
而不得妄動緻悔也。
“在蟠桃園右首,起一座府,府裏設個二司:一名安
靜司,一名寜神司。”陽極須當以陰接之,安靜寜神,以
陰而養陽也,此提綱“名注齊天意未寜”之旨。因其亢陽
太燥,如意之未寜,而故使安心定誌以寜之。“猴王信受
奉行,與五鬥星君,同眾盡飲。”是五行混閤,燥氣悉化,
“健而悅,決而和”矣。“他纔遂心滿意,喜地歡天,在於天宮快樂,無掛無礙。”陰氣盡而陽氣純,功成人間,名注天上,大丈夫之能事畢矣,故曰:“仙名水注長生籙,不墮輪迴萬古傳”也。
此迴由還丹而修大丹,演齣決陰歸《乾》之妙用,其中有口決存焉,讀者須要深玩其味。
詩曰:歸根復命是還丹,養到純陽再換壇。不曉個中消息意,聖基雖入道難完。
前言/序言
unll
西遊原旨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