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處理與迴用技術

中水處理與迴用技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高靜思 編
圖書標籤:
  • 水處理
  • 中水迴用
  • 廢水處理
  • 節水
  • 環保
  • 環境工程
  • 給排水
  • 技術
  • 工程應用
  • 資源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13976
版次:1
商品編碼:1155026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環境工程實用技術讀本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3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套叢書的主要讀者群為初、中級環境工程職業技術人員。采用問答的形式。每一分冊知識點的選擇都經過瞭反復推敲,力求隻把讀者最需要的知識和必須掌握的技術與技能提煉齣來;每個問題的解答則盡量做到準確、精練、通俗易懂。本套叢書可作為環境保護職業教育的培訓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瞭有關中水的基本知識和中水係統,詳細解答瞭中水處理技術及工藝的各方麵問題,包括物理處理技術、化學和物化處理技術、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厭氧生物處理技術、自然淨化處理技術、深度處理技術。最後還介紹瞭中水水質監測和各類中水迴用工程技術要點。
本書可供從事汙水處理,尤其是中水迴用方麵工作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使用。也可供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目錄

一、基本知識1
(一)中水的概念1
1.什麼是中水?1
2.中水的概念是如何産生的?2
3.中水的迴用有什麼意義?2
4.中水的主要用途有哪些?3
5.同等條件下,采用中水迴用與自來水相比有哪些
優勢?3
6.目前我國的中水迴用情況如何?4
7.要促進中水迴用在我國的推廣,還應采取哪些措施?5
(二)中水水源及迴用對象6
8.哪些水可以作為中水迴用的水源?6
9.中水水源需符閤哪些條件?7
10.中水水源應怎樣分類?7
(三)中水處理技術8
11.各國中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情況如何?8
12.國內外目前有哪些主要的中水處理技術?9
13.目前國內外中水技術的發展趨勢如何?11
(四)中水迴用水質標準11
14.中水的消毒有哪些要求?11
15.中水迴用水有哪些主要的水質指標?12
16.中水迴用水的水質有哪些要求?13
17.中水迴用水的水質標準是什麼?13
18.中水迴用水質標準與水環境質量標準有什麼關係?14
19.中水迴用水質標準與汙水綜閤排放標準有什麼
關係?14
20.中水迴用作地下水人工迴灌對其水質有哪些要求?15
二、中水係統16
21.什麼是中水設施?中水處理站應滿足哪些要求?16
22.中水的工藝流程有哪些要求?16
23.中水迴用的汙水處理係統包括哪些部分?17
24.中水迴用有哪些汙水處理的工藝流程?大體上
應怎樣選擇?17
25.各種工藝的具體流程是怎樣的?18
26.中水係統是怎樣分類的?20
27.建築中水係統是怎樣分類的?20
28.中水管網係統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有哪些需要
注意的問題?22
29.城市汙水迴用係統由哪些部分組成?各部分的設計
有哪些具體要求?23
30.什麼是中水的初級迴用?24
31.什麼是中水的中級迴用?24
32.什麼是中水的高級迴用?25
33.城市汙水有哪些主要的中水迴用方式?25
34.發達國傢的城市中水迴用與發展中國傢相比較有哪
些不同點和相同點?27
35.建築中水係統有哪些主要的供水方式?27
36.建築汙水有哪些主要的迴用方式?28
37.小區中水主要有哪些給水方式?29
38.什麼是水量平衡?水量平衡的設計主要包括哪些
步驟?29
39.中水處理技術是怎樣分類的?30
三、中水處理技術及工藝31
(一)物理處理技術31
40.中水處理技術中主要有哪些物理處理技術?31
41.什麼是格柵?一般怎樣分類?32
42.粗、中、細格柵的作用分彆是什麼?32
43.各種機械格柵除汙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分彆是
什麼?33
44.格柵的應用需要考慮哪些因素?34
45.過濾的機理是什麼?35
46.濾池的結構是怎樣的?應怎樣分類?35
47.普通快速濾池的工作過程是怎樣的?35
48.快速濾池有哪些常見問題?36
49.濾池反衝洗的方法有哪些?37
50.什麼是陶粒濾料?其特點是什麼?37
51.什麼是縴維球濾料?其特點是什麼?38
52.微濾機的原理是什麼?其特點是什麼?38
53.什麼是多介質過濾器?39
54.多介質過濾器的濾層設計主要考慮哪些因素?39
55.什麼是活性炭過濾器?40
56.沉砂池的主要功能是什麼?41
57.沉砂池是怎樣分類的?41
58.曝氣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什麼?41
59.曝氣沉砂池與普通平流式沉砂池相比較具有哪些
優勢?41
60.渦流式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什麼?42
61.沉澱池的主要作用是什麼?42
62.沉澱主要包括哪些類型?43
63.常用的沉澱池型式有哪些?每種型式各有哪些優
缺點?43
64.沉澱池池型在選擇時需考慮哪些因素?44
65.初沉池和二沉池在設計時有什麼區彆?45
66.沉澱池設計時需考慮哪些因素?45
67.什麼是平流式沉澱池?46
68.什麼是竪流式沉澱池?46
69.什麼是輻流式沉澱池?47
70.什麼是斜闆(管)沉澱池?48
71.什麼是氣浮法?48
72.氣浮法是怎樣分類的?49
73.氣浮設備主要有哪些類型?49
74.加壓溶氣氣浮法有哪幾種?51
75.加壓溶氣氣浮法的特點是什麼?51
76.淺池氣浮與其他氣浮工藝比較有什麼特點?52
77.隔油池的主要作用是什麼?53
78.隔油池是怎樣分類的?53
(二)化學和物化處理技術54
79.中水處理技術中有哪些主要的化學技術?54
80.混凝的主要作用是什麼?56
81.混凝的作用是怎麼實現的?56
82.混凝劑是怎樣分類的?57
83.什麼是兩性高分子絮凝劑?58
84.什麼是氧化耦閤絮凝劑?58
85.助凝劑包括哪些類型?59
86.影響混凝的因素有哪些?59
87.混凝工藝主要要求哪些工藝條件?60
88.混凝工藝包括哪些環節?61
89.混凝劑有哪些投加方式?62
90.主要的混凝設施有哪些?63
91.混凝技術有哪些發展趨勢?63
92.什麼是強化混凝?65
93.強化混凝有哪些工藝?65
94.電絮凝的原理是什麼?66
95.什麼是生物絮凝作用?67
96.生物絮凝作用在中水迴用技術中的應用現狀與前景
如何?68
97.什麼是氧化還原法?其主要原理是什麼?68
98.氯氧化法有哪些優缺點?69
99.什麼是臭氧?臭氧氧化法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麼?70
100.臭氧氧化法具有哪些主要的優缺點?71
101.什麼是濕式氧化法?71
102.濕式氧化法有哪些局限性?72
103.濕式氧化法的主要原理是什麼?72
104.濕式氧化法主要有哪些影響因素?73
105.濕式氧化的主要工藝是什麼?74
106.什麼是催化濕式氧化法?常用催化劑有哪些?75
107.什麼是超臨界氧化法?75
108.什麼是光化學氧化法?76
109.吸附技術的主要原理是什麼?77
110.吸附的主要作用是什麼?77
111.吸附主要有哪些類型?78
112.吸附主要是通過哪些操作實現的?79
113.吸附劑主要有哪些類型?80
114.什麼是吸附劑再生?主要有哪些再生方法?80
115.吸附主要有哪些影響因素?81
116.什麼是離子交換?81
117.什麼是離子交換樹脂?如何分類?82
118.離子交換樹脂的物理性質有哪些?82
119.離子交換樹脂如何命名?84
120.什麼是離子交換樹脂的交換容量?84
121.離子交換樹脂的選擇性如何?85
122.什麼是混床?86
123.混床如何再生?87
124.什麼是電滲析?88
125.電滲析的主要作用是什麼?有哪些優缺點?88
126.電滲析目前的應用狀況如何?89
127.等離子汙水處理技術的主要原理是什麼?90
128.等離子汙水處理技術反應器有哪些形式?91
(三)好氧生物處理技術92
129.中水迴用有哪些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其適用範圍
是什麼?92
130.什麼是傳統活性汙泥法?93
131.傳統活性汙泥法的原理是什麼?93
132.城市中水迴用技術中,主要有哪些活性汙泥法?94
133.接觸氧化法的工作原理是什麼?95
134.接觸氧化法工作的主要構築物有哪些?96
135.接觸氧化法中所用的填料有哪些類型?96
136.接觸氧化法有哪些主要的特點?97
137.接觸氧化法有哪些影響因素?97
138.接觸氧化法有哪些設計要點?98
139.什麼是AB法?99
140. AB法的主要原理是什麼?99
141.與傳統活性汙泥法相比,AB法有哪些特點?100
142. AB法有哪些主要的優點?101
143.什麼是厭氧好氧活性汙泥法?它有哪些具體的
類型?102
144.以脫氮為主的A/O工藝的原理是什麼?102
145.以脫氮為主的A/O工藝的主要特點是什麼?103
146.以除磷為主的A/O工藝的原理是什麼?103
147.以除磷為主的A/O工藝的主要特點是什麼?103
148.什麼是A2/O工藝?104
149. A2/O工藝的特點是什麼?104
150.間歇式活性汙泥法(SBR)的主要工藝流程是
什麼?105
151.間歇式活性汙泥法主要有哪些優缺點?106
152. SBR工藝的適用範圍是什麼?107
153.什麼是ICEAS工藝?107
154.什麼是CASS工藝?108
155.什麼是UNITANK工藝?109
156. UNITANK的運行特點是什麼?109
157.什麼是MSBR工藝?109
158. MSBR工藝的運行特點是什麼?110
159.什麼是氧化溝工藝?111
160.氧化溝有哪些主要類型?112
161.氧化溝有哪些主要的優缺點?113
162.什麼是生物濾池?113
163.什麼是曝氣生物濾池?115
164.曝氣生物濾池有哪些特點?115
165.曝氣生物濾池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116
166.曝氣生物濾池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什麼?117
167.曝氣生物濾池如何分類?117
168.曝氣生物濾池的工藝流程如何?117
169.曝氣生物濾池的濾料有什麼作用和要求?118
170.曝氣生物濾池工作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119
171.曝氣生物濾池有哪些主要的優缺點?120
172.什麼是生物流化床?其發展過程及目前的應用狀況
如何?121
173.生物流化床有什麼特點?122
174.生物流化床有哪些類型?122
175.什麼是好氧生物流化床?有哪些類型?123
176.生物流化床的主要組成結構有哪些?124
177.生物流化床的主要工藝流程如何?該工藝目前還存
在哪些問題?125
178.生物流化床還有哪些新的發展類型?126
179.什麼是生物轉盤工藝?生物轉盤的工作原理是
什麼?128
180.生物轉盤的主要組成結構有哪些?128
181.生物轉盤的主要工藝流程是怎樣的?129
182.生物轉盤有哪些主要特點?130
(四)厭氧生物處理技術131
183.什麼是厭氧生物處理技術?131
184.中水迴用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有哪些?131
185.什麼是厭氧消化?影響厭氧消化的因素有哪些?132
186.厭氧消化的主要機理是什麼?134
187.厭氧消化有哪些優勢?134
188.厭氧消化還存在著哪些不足?135
189.厭氧消化池有哪些類型?各有什麼特點?136
190.厭氧消化有哪些主要類型?137
191.高溫厭氧消化有哪些主要的優缺點?138
192.厭氧消化技術的應用需注意哪些問題?138
193.厭氧消化工藝中涉及的管道需要滿足哪些基本
條件?139
194.厭氧消化技術中産生的沼氣應怎樣處理?140
195.厭氧消化技術今後的發展應注意哪些問題?142
196.什麼是UASB反應器?143
197. UASB反應器的主要原理是什麼?144
198. UASB反應器的主要結構有哪些?144
199. UASB有哪些主要的控製點?145
200. UASB高效處理的關鍵因素是什麼?146
201. UASB反應器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如何?148
202.什麼是厭氧生物濾池?149
203.厭氧生物濾池的主要特點是什麼?149
204.厭氧生物濾池有哪些影響因素?150
205.什麼是膨脹顆粒汙泥床?150
206.什麼是IC反應器151
207. IC反應器的技術要點有哪些?152
208.什麼是厭氧流化床?有哪些適用範圍?154
209.什麼是厭氧擋闆式反應器?154
210.什麼是厭氧生物轉盤?155
211.中水處理工程中汙泥有哪些種類?155
212.中水工程中汙泥的主要處理手段有哪些?156
213.中水工程中産生的汙氣有哪些主要的處理手段?156
214.目前汙水脫氮主要有哪些技術?157
215.傳統脫氮工藝有哪些不足?針對這些不足有哪些新
技術産生?158
216.近年來,脫氮工藝有哪些新技術産生?158
217.影響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因素有哪些?160
218.生物脫氮的主要機理是什麼?162
219.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流程包括哪些環節?162
220.生物脫氮工藝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164
221.生物除磷的主要機理是什麼?165
222.生物除磷係統有哪些特點?165
223.什麼是Phostrip工藝?166
224.生物除磷的工藝流程主要包括哪些環節?166
225.生物除磷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167
226.什麼是Bardenpho/JHB/Phoredox工藝?168
227.什麼是UCT工藝?169
228.什麼是VIP工藝?170
229.改良的A2/O工藝主要包括哪些環節?170
230.除瞭上述工藝外,還有哪些脫氮除磷的工藝?171
231.生物脫氮除磷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如何?172
232.什麼是膜技術?生物膜的淨化機理是什麼?172
233.生物膜法有哪些類型?173
234.生物膜法有哪些特點?174
235.生物膜法在中水處理中的應用狀況如何?175
236.什麼是MBR工藝?176
237. MBR工藝有哪些優點?177
238.膜生物反應器是怎樣分類的?177
239.各類膜生物反應器比較,各有什麼優缺點?178
240.膜生物反應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180
241.影響膜生物反應器的生物學動力參數有哪些?180
242.影響膜生物反應器的性能參數有哪些?180
243.無泡曝氣膜生物反應器的工作機理是什麼?181
244.與常規曝氣相比,無泡曝氣有哪些優點?181
245.膜接觸生物反應器的工作機理是什麼?182
246.什麼是膜滲透生物反應器?183
247.什麼是酶�材ど�物反應器?183
248.高效一體化生物膜工藝的主要機理是什麼?184
249.什麼是膜汙染?184
250.如何防止濾餅層的形成?185
251.去除濾餅層的方法是什麼?185
252.膜清洗的物理技術有哪些?185
253.膜清洗的化學清洗劑有哪些?186
254.膜生物反應器目前的應用和研究情況如何?187
255.膜生物反應器目前的發展趨勢如何?188
(五)自然淨化處理技術189
256.人工濕地的原理是什麼?189
257.人工濕地的優缺點有哪些?190
258.人工濕地有哪些類型?190
259.人工濕地由哪些單元組成?191
260.人工濕地中植物的作用是什麼?192
261.人工濕地去除重金屬的主要方式是什麼?193
262.人工濕地去除有機汙染物的機理是什麼?195
263.人工濕地除氮的機理是什麼?196
264.人工濕地除磷的機理是什麼?196
265.什麼是錶麵流型人工濕地?197
266.錶麵流型人工濕地的主要優缺點是什麼?198
267.什麼是水平潛流型人工濕地?198
268.水平潛流型人工濕地的主要優缺點是什麼?199
269.什麼是垂直潛流型人工濕地?199
270.垂直潛流型人工濕地的主要優缺點是什麼?200
271.什麼是復閤流人工濕地?200
272.什麼是人工浮島(床)濕地?201
273.人工浮島(床)濕地的淨化機理是什麼?202
274.人工浮島(床)濕地的主要優缺點是什麼?202
275.什麼是汙水土地處理技術?202
276.什麼是穩定塘處理技術?如何分類?203
(六)深度處理技術203
277.深度處理的目的是什麼?深度處理有哪些主要的
技術?203
278.活性炭吸附的主要機理是什麼?204
279.活性炭吸附法在中水處理中有哪些作用?205
280.活性炭吸附有哪些影響因素?205
281.中水處理中應用的活性炭要滿足哪些條件?207
282.活性炭吸附法有哪些優缺點?207
283.活性炭吸附有哪些操作方式?207
284.活性炭吸附有哪些組閤工藝?208
285.活性炭吸附法目前的應用情況如何?209
286.什麼是膜分離技術?209
287.膜分離技術的主要原理是什麼?210
288.製造膜的材料有哪些?211
289.膜分離技術目前的應用狀況如何?211
290.什麼是反滲透?其原理主要是什麼?212
291.反滲透膜是如何分類的?有哪些特性?213
292.反滲透膜在設計中需要考慮哪些問題?214
293.反滲透工藝主要有哪些方式?214
294.什麼是雙膜法?215
295.什麼是超濾?其主要原理是什麼?217
296.超濾膜有哪些主要的性能?217
297.超濾膜有哪些主要的性能參數?217
298.超濾膜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哪些操作實現的?218
299.超濾有哪些影響因素?218
300.超濾在中水處理中的應用主要有哪些方麵?220
301.什麼是膜的壽命?膜有哪些清洗方式?221
302.什麼是微濾?微濾膜過濾的截留機理是什麼?221
303.微濾膜有哪些特性?222
304.微濾工藝有哪些優點?222
305.微濾與超濾、反滲透相比,有什麼區彆和聯係?223
306.什麼是納濾?224
307.納濾有哪些特點?225
308.納濾的機理是什麼?225
309.納濾膜是怎樣分類的?226
310.納濾膜具有哪些分離特性?227
311.納濾膜技術在應用中還存在哪些問題?227
312.什麼是膜汙染指數(FI)?227
313.膜處理技術的預處理方法有哪些?228
314.微波技術在中水處理中有哪些方法?229
315.微波處理的主要工藝流程包括哪些環節?230
316.微波技術有哪些特點?230
317.微波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231
318.在中水處理技術中有哪些常用的消毒方法?232
319.氯消毒的作用是什麼?有哪些特點?232
320.餘氯的概念是什麼?233
321.加氯消毒池有哪些設計要點?234
322.使用氯消毒技術需要考慮哪些因素?235
323.氯消毒技術有哪些負麵作用?236
324.臭氧消毒技術有哪些特點?237
325.使用臭氧消毒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237
326.二氧化氯有哪些特性?238
327.二氧化氯消毒有哪些特點?239
328.與其他消毒方法比較,ClO2消毒有什麼
優越性?240
329. ClO2有哪些投加方式?投藥量應怎樣確定?241
330. ClO2消毒法有哪些具體的應用?243
331.紫外綫消毒法的原理是什麼?244
332.紫外綫消毒法有哪些優點?244
333.紫外綫消毒法在中水處理中的應用情況如何?245
334.紫外綫消毒法有哪些影響因素?245
四、中水水質監測247
335.中水水質監測有哪些重要意義?247
336.中水水質監測的監測指標有哪些?247
337.常用的水質指標監測方法有哪些?248
338. pH值有哪些監測方法?249
339.礦物油有哪些監測方法?250
340.錶麵活性劑有哪些測定方法?251
341.氨氮有哪些測定方法?251
342.總有機碳有哪些測定方法?252
343.亞硝酸鹽氮有哪些主要的測定方法?252
344.餘氯有哪些測定方法?253
345.常用的水質監測儀器有哪些?主要原理各是
什麼?254
五、各類中水迴用工程技術要點255
(一)居住小區中水工程255
346.我國居住小區中水迴用工程目前的發展狀況
如何?255
347.居住小區中水工程有哪些主要的設計原則?256
348.居住小區的核心工藝應怎樣選擇?257
349.居住小區中水迴用工程的規模和建設形式應怎樣
選擇?257
350.居住小區中水工程的水源和中水用途分彆是
什麼?258
351.居住小區中水迴用有哪些常用的工藝流程?259
352.居住小區的中水工程運行有哪些優勢和劣勢?259
353.居住小區的中水迴用有哪些特點?260
354.居住小區的中水處理技術有什麼特點?260
355.在小區中水迴用工程中,聯閤生物曝氣濾池與傳統
活性汙泥法比較有哪些優點?261
356.居住小區采用中水迴用工程有哪些好處?262
357.居住小區的中水迴用工程主要存在哪些不足?有哪
些解決措施?262
358.我國居住小區中水工程的發展趨勢如何?263
(二)城市汙水處理廠中水工程264
359.與其他中水工程相比較,城市汙水處理廠中水工程
有哪些好處?264
360.城市汙水迴用的對象主要有哪些?265
361.城市汙水迴用作為工業用水有哪些主要用途?266
362.城市中水迴用水源的各項物理特性如何?266
363.城市中水迴用水源的各項化學特性如何?267
364.城市中水迴用的産業化有哪些經濟效益和融資
渠道?268
365.城市汙水處理廠采用中水迴用工程有哪些優勢和
劣勢?269
366.城市汙水處理廠中水迴用工程有什麼設計原則?269
367.城市汙水處理廠的中水處理技術有什麼特點?270
368.城市汙水迴用的可行性如何?270
369.城市汙水處理廠中水迴用工程還存在哪些問題
需要解決?271
(三)其他中水工程272
370.賓館飯店的中水處理技術有什麼特點?272
371.企事業單位的中水處理技術有什麼特點?273
372.中水迴用作工業冷卻水有哪些特點?274
373.公廁采用中水迴用工程有哪些好處?275
附錄276
附錄一城市汙水再生利用分類(GB/T
18919—2002)276
附錄二城市汙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
(GB/T 18920—2002)279
附錄三城市汙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
(GB/T 18921—2002)283
附錄四城市汙水再生利用地下水迴灌水質
(GB/T 19772—2005)293
附錄五城市汙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
(GB/T 19923—2005)304
附錄六城市汙水再生利用農田灌溉用水水質
(GB 20922—2007)309
附錄七城市汙水再生利用綠地灌溉水質
(GB/T 25499—2010)316
參考文獻324

前言/序言


現代水處理與資源化:麵嚮可持續發展的多學科前沿 本書導讀: 在21世紀,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惡化已成為全球性挑戰。傳統的綫性水資源利用模式——取水、用水、排放——已難以為繼。麵對日益嚴峻的供需矛盾與嚴格的環保法規,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已不再僅僅關注汙染物的去除,而是將水體視為寶貴的、可循環利用的資源。本書《現代水處理與資源化:麵嚮可持續發展的多學科前沿》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旨在全麵、深入地探討當代水處理領域的技術創新、工程實踐以及政策導嚮,構建一個以“資源化”和“可持續性”為核心的全新水管理框架。 本書內容涵蓋瞭從基礎理論到尖端應用的廣泛領域,重點突齣瞭對傳統工藝的優化升級和對新興技術的係統介紹。它不是對單一水處理環節的描摹,而是對整個水循環鏈條中“價值提取”潛力的深度挖掘。 --- 第一部分:水環境挑戰與可持續水管理基礎 本部分首先構建瞭理解現代水處理的宏觀視角。我們探討瞭全球及區域尺度的水資源承載力、氣候變化對水循環的影響,以及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復雜水質負荷問題。 1. 水資源危機與循環經濟理念的融閤: 詳細分析瞭傳統水係統麵臨的瓶頸,並引入“水-能源-食物”(WEF)耦閤係統概念。強調將水視為可再生資源而非廢棄物,探討瞭將水迴用納入城市基礎設施規劃的必要性。 2. 水質標準的演進與風險評估: 介紹瞭國際和國內最新的飲用水標準、再生水迴用標準(如景觀、工業冷卻、農業灌溉等不同等級要求)。著重闡述瞭新興汙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 ECs)如微塑料、藥物殘留、內分泌乾擾物(EDCs)的識彆、檢測方法及其毒理學風險評估體係。 3. 政策法規與經濟激勵機製: 梳理瞭推動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政策框架,包括排汙權交易、水價形成機製改革、綠色基礎設施投資導嚮等,為技術推廣提供必要的製度保障。 --- 第二部分:傳統工藝的深度優化與能效提升 本部分關注現有成熟水處理技術的極限挖掘與效能提升,旨在通過精細化操作和集成化設計,顯著降低處理成本和能耗。 4. 活性汙泥法的智能化與深度脫氮除磷: 深入剖析瞭A/O/A、厭氧/缺氧/好氧(A2/O)等經典工藝的動力學模型。重點介紹瞭基於傳感器和實時數據的過程控製策略(如在綫ORP、氨氮監測),以及通過微生物群落工程實現低碳源高效同步硝化反硝化(CANON/DNAP)技術的應用。 5. 沉澱、過濾與消毒技術的迭代: 探討瞭替代傳統平流沉澱池的高效澄清技術,如傾斜闆/管沉澱、澄清池內循環等。在過濾方麵,詳細對比瞭快速砂濾、多介質濾池與膜過濾的前處理要求和應用場景。對於消毒環節,係統分析瞭氯消毒的副産物控製,以及臭氧、紫外綫(UV)作為二次消毒技術在保障再生水水質安全中的優勢與局限。 6. 汙泥處理與能源化: 汙泥是水處理過程中的主要副産物。本書專門開闢章節討論汙泥減量化、穩定化和資源化路徑。包括厭氧消化産沼氣的優化(提高甲烷産率)、汙泥乾化技術對比(如太陽能乾化、熱乾化),以及汙泥熱解製備生物炭(Biochar)在土壤改良和汙染物吸附方麵的應用潛力。 --- 第三部分:高級氧化與膜分離技術的前沿應用 這是本書的核心技術篇章,聚焦於解決難降解汙染物和實現高品質水迴用的“硬核”技術。 7. 高級氧化過程(AOPs)的機製與工程化: AOPs是應對新興汙染物和提高難降解有機物去除率的關鍵。本書詳述瞭臭氧氧化、芬頓/類芬頓反應(鐵泥的優化處理)、UV/H2O2以及光催化(TiO2、石墨相氮化碳等)的反應機理、自由基種類(•OH, •SO4-)的控製,並提供瞭實際工程中反應器設計參數選擇的指導原則。 8. 膜分離技術的突破與集成: 膜技術是實現水資源深度迴收的基石。 微濾(MF)與超濾(UF): 強調其在預處理中的穩定性和膜汙染(Fouling)的實時控製策略。 納濾(NF)與反滲透(RO): 詳細分析瞭在高迴收率下膜元件的選型、預處理的要求,以及濃鹽水(Brine)的最小化排放技術(如抗汙染RO、正滲透技術PO)。 膜生物反應器(MBR): 深入探討瞭MBR的流體力學設計、膜組件的清洗維護周期(CIP),以及其在緊湊型汙水處理廠中的應用優勢。 9. 滲透與蒸發技術: 探討瞭正滲透(Forward Osmosis, FO)在低能耗濃縮水體中的潛力,特彆是在處理高鹽廢水方麵的獨特優勢。同時,也介紹瞭多效蒸餾(MED)和機械蒸汽再壓縮(MVR)在工業廢水零排放(ZLD)工程中的經濟性分析。 --- 第四部分:特定領域的水迴用與循環係統設計 本部分將技術應用於具體的應用場景,強調係統集成與多級迴用。 10. 工業廢水梯級迴用策略: 針對石化、電力、紡織印染等高耗水行業的廢水特性,設計瞭“分質處理、梯級迴用”的解決方案。例如,冷卻水循環水的側流處理、高濃度工藝廢水的膜蒸餾迴收、以及特定汙染物(如重金屬、特定有機染料)的針對性深度淨化技術。 11. 城市再生水生産與安全保障體係: 詳細闡述瞭“從汙水到飲用水”(W2W)的路徑設計,包括多重屏障理念(Multi-Barrier Approach)。重點分析瞭如何通過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組閤工藝,確保再生水達到甚至優於現有地錶水體水質,並討論瞭公眾接受度和安全風險的社會溝通策略。 12. 綠色基礎設施與低影響開發(LID): 將水處理理念延伸至城市水文管理。介紹瞭人工濕地、生物滯留池、下凹式綠地等LID技術在初期雨水截留、麵源汙染控製和景觀水體生態修復中的應用,實現水質與生態效益的同步提升。 --- 結語:麵嚮未來的智慧水務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引導讀者超越單一工藝思維,轉嚮構建一個集成物聯網(IoT)、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AI)的“智慧水務”係統。通過實時監測、預測性維護和自適應控製,實現水處理設施的能耗最低化和資源迴收最大化,最終支撐區域水資源的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本書適閤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化學工程、水資源管理等領域的專業人士、研究人員及高等院校師生參考研讀。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紙張和印刷質量非常棒,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閱讀體驗是頂級的,這在技術書籍中是很加分的細節。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工業廢水,特彆是電力、化工行業中高難度廢水經過深度處理後實現內部循環利用的經濟性評估和技術集成方案。我期待能看到關於不同廢水組閤處理流程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以及在不同運行周期內,汙染物負荷波動對膜汙染速率的影響規律。這本書在基礎理論講解上確實無可指摘,對於各類化學藥劑的投加機製、pH值調控的精細化操作都有詳盡的描述。然而,它在處理那些涉及復雜多介質反應(比如電化學氧化結閤高級氧化過程)的綜閤性應用案例時,深度略顯不足。它給齣瞭單個技術的解析,但缺少將這些技術有機結閤起來,以應對復雜工業“多源、多組分”廢水挑戰的“係統集成”思路。換句話說,它教你如何把扳手用好,但沒教你如何設計一個完整的、應對不同規格螺栓的工具箱。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章節安排感到有些不適應,它似乎是按照傳統的水處理工藝流程順序編排的,從預處理到深度處理,一步步下來。我本來想找一本能突齣“水質安全與風險管理”視角的書籍。我特彆關注的是,迴用水在接觸非飲用水使用者的場景下(比如城市雜用水),如何建立起一套超越常規微生物指標的、基於風險評估的在綫監測和應急響應體係。這本書在消毒環節部分,對氯消毒和紫外消毒的殺菌效率討論得非常細緻,給齣瞭劑量與接觸時間(CT值)的各種麯綫圖,這些對於確保齣水微生物安全性是基礎且必要的。但對於係統層麵的安全冗餘設計、傳感器故障時的快速切換機製,以及如何將水質數據與使用場景的暴露風險(如氣溶膠傳播風險)關聯起來進行動態調整,這方麵的內容幾乎沒有涉及。它似乎默認瞭“達到標準即安全”,而沒有充分探討在實際復雜運行環境下,係統如何保持這種安全性,或者在齣現偏差時如何快速止損。因此,在安全管理和應急預案的宏觀視角上,這本書的覆蓋麵顯得有些窄瞭。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嚴謹,那種典型的工程技術手冊的味道撲麵而來。我注意到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大量使用瞭專業術語和公式推導,這無疑是對技術人員非常友好的,確保瞭描述的精確性。我個人對市政汙水深度處理後用於景觀補水和工業循環冷卻的需求非常關注,希望能找到一套關於水質標準、風險評估與再利用流程組閤優化的綜閤指南。然而,此書在介紹這些應用場景時,似乎更側重於“如何將水處理到某個標準”的過程本身,而非“處理後的水如何有效地、經濟地重新納入生産或生態循環鏈條”的係統性規劃。例如,在論述膜生物反應器(MBR)的齣水水質時,篇幅很長,但對於如何將這些“近乎飲用水標準”的水體,根據不同用戶的特定需求進行二次調配、管網設計以及防腐蝕措施的探討,則提及較少。感覺作者更像是專注在“水處理車間內部”的優化,而對水體離開車間後的“生命周期管理”關注不夠。對於我這種需要跨學科整閤解決方案的人來說,這部分內容略顯單薄。

評分

說實話,拿到這本《中水處理與迴用技術》時,我心裏是抱著極高的期待的。我一直在追蹤水資源短缺背景下,非常規水源利用的政策導嚮和技術瓶頸。我特彆希望看到一些關於“零液體排放”(ZLD)在非高鹽工業領域的可行性分析,或者是一些針對特定區域地下水砷、氟超標問題的聯閤處理技術案例。這本書的結構很清晰,分章節講解瞭絮凝沉澱、砂濾、消毒等經典單元操作,對它們的物理化學機理分析得鞭闢入裏。但是,當我翻到“迴用”章節時,總覺得信息量有些滯後於現實需求。比如,對於新興的納米材料在汙染物去除方麵的應用,書中介紹的似乎還是幾年前的主流研究,缺乏對近兩年學術界熱點——如金屬有機框架(MOFs)用於選擇性吸附重金屬——的跟蹤。此外,關於迴用水在使用過程中,管網生物膜的控製策略,這本書也隻是簡單地提瞭一下,沒有深入探討不同水質下生物膜的生長特性和抑製劑的選擇。總體來看,它更像是一本紮實的理論工具書,而非一部引領行業技術迭代的先鋒之作。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有意思,封麵上那種略帶復古感的藍色調,加上清晰的字體排版,一眼看上去就覺得內容會很紮實。我本來是想找一本能係統梳理一下現代水處理工藝發展脈絡的書籍,特彆是關於那些新興的膜技術和高級氧化過程的最新進展。拿到手後,翻閱瞭幾章,發現它似乎更側重於對現有成熟技術的理論基礎進行深入剖析,比如對活性汙泥法的各種變種及其動力學模型討論得非常詳盡,每一個參數的選取都有相應的工程案例支撐。對於我期望看到的,比如針對特定難降解有機物的新型吸附材料的開發與應用,或是關於數字化、智能化水廠運維的章節,裏麵信息量就顯得有些不足瞭。它更像是本為環工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準備的教科書,旨在打牢基礎理論,而不是麵嚮追求前沿技術突破的研究人員。讀起來,知識的密度很高,邏輯性也強,但對於那些想快速瞭解“當下最熱門、最前沿”處理方案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自行補充很多前沿文獻。總而言之,它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理論奠基之作,但若論及“迴用”環節的創新應用案例,則略顯保守。

評分

好評

評分

書挺專業,通俗易懂,容易理解。

評分

翻瞭一下,還行,開始慢慢看。

評分

棒?

評分

翻瞭一下,還行,開始慢慢看。

評分

棒?

評分

東西很好,很不錯的購買!

評分

送貨快,很好,買書方便

評分

送貨快,很好,買書方便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