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第3卷):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是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的成果。作为已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14年的专业教师,笔者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心理咨询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进行多视角的考察和研究,既要看到其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的一面,也要看到其积极进步的一面,对其正常和积极的一面也要做深入的研究,比如对其自我状态和人际交往的心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家庭,不良的家庭教育,比如苛刻、忽视、家庭暴力、父母的不道德行为等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高等院校要建立与家庭联合的心理支持系统,家庭应承担起对严重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再养育”功能。当然,不良的家庭教育与社会大环境有关,社会与学校也有使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的不良因素。高等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当成是基本知识的获得和行为技能的训练,消除心理教育是学习“读心术”、是“做游戏”、“心理学仅仅是测量”等误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理论化,使其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据此,心理健康教育在方式和方法上要有所创新。另外,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要从预防人手,提高大学生处理情绪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及时解决日常问题和困惑,以免问题积压陷入心理危机。
目录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现状
二、大学生的自我状态分析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
四、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五、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根源
一、家庭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六种不良的家庭教育
三、家庭对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再抚育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学校与社会根源
一、应试教育忽视学生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
二、信仰危机是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道德失范促使心理问题加重
第四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保证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第五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创新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型
二、课堂教学的团体咨询教学方式
三、体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第六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体系的完善
一、高校心理咨询
二、对大学新生心理普查的思考
三、危机干预的预防和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
附录二 90后大学生的自我状态分析
附录三 要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学理论课
附录四 团体咨询教学方式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附录五 学习与异性相处从小学开始
后记
精彩书摘
被父母忽视的孩子有些可能表现得自强自立,即使是这样的孩子也有着孤立无助的心理困惑,他们的心理问题隐藏得较深,爆发的时期可能在青春期,也可能在成年期。忽视的家庭教育会带来心理问题的隐患,尤其是母亲的缺席,因为安全的依恋关系的产生很重要的来源是母亲。被忽视的孩子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较容易产生躯体问题、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
被忽视的孩子难以主动求助于人,这使他们的心理问题难于被人察觉,成为隐患。被忽视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可靠的、稳定的大人提供支持和帮助,因而其可能会产生“人只能靠自己,没有人帮得了我”的观念,他们不会主动求助于老师和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如果出现问题,后果将极其严重。
3.父母的不道德行为
父母的不道德行为会引起孩子价值观念的混乱,孩子内心长期的道德冲突会引发心理的困扰,严重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人生活。
道德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健全的道德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正是基于此,世界卫生组织在界定健康时把道德健康纳入健康的范畴,认为道德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道德的行为就是做违反伦理道德的事,在家庭生活中不道德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不诚信、违背婚姻家庭美德等。父母有婚外恋情,有婚外子女,父母有嫖娼卖淫等不道德的行为,这些都会对子女造成重大的心理创伤。
父母的不道德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且影响深远。父母的不道德行为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试想当一个小男孩看到父亲和“小姐”在一起,以其认知水平很难理解父亲的行为,在其价值评价上会产生对父亲行为评价对与错的冲突,在其情感上会纠结于对母亲忠诚与对父亲忠诚的冲突,在对异性的理解上会产生美好与丑恶的冲突。如果这些冲突没有被化解,在其青春期时会带来极大的困扰,影响其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异性,如何与异性相处。当其长大成人后,对异性和爱情的信任常常会动摇,一方面他对父亲的行为进行批判,另一方面潜意识地效仿父亲;一方面他对爱情充满渴望,另一方面对自己和他人不信任。当人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冲突时,心理防御机制就自动地调动起来发挥作用,可能以强迫症的形式掩盖难以面对的心理冲突,以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带来的痛苦掩盖难以接受父母的痛苦。
家庭中长辈的不道德行为会给子女带来极大的困扰和极大的精神痛苦,道德不健康的家庭(重婚、婚外家庭、婚外性关系等)会给子女带来极大的伤害。人们常说的命运可能就是家族长辈的行为对后代带来的、并没有被当事人觉察的影响造成的。
4.家庭结构模式不健全
健全的家庭结构模式主要是指父母与子女形成三角关系模式,如果有多个子女就形成多个三角关系。我国传统的健全的家庭结构模式是祖(外)父母、父母与子女形成的多个三角关系模式,每一个三角关系中夫妻的关系重于其与子女的关系,这样的家庭结构模式即是健全的。因为探讨不良的家庭教育,因此在此不讨论无子女家庭。
不健全的家庭结构模式有很多种,对子女产生较大影响的有以下三种:第一种,两人形成的直线式、另一个人完全消失的家庭结构模式。在大学生来访者中,有人出生以来从来没有看到过父亲,或者父母离婚后,再也没有与母亲或父亲联系过。第二种,多个女性共同组成的家庭结构模式。这种家庭结构是指母系家族的女性成员共同生活在一起。第三种,实质重婚的“家外有家”的家庭结构模式。这三种不健全的家庭结构模式给子女带来困扰和伤害,易使子女产生心理问题。不健全的家庭结构模式通常会有家庭秘密,家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常常是隐藏沟通,这些会给子女心理上带来不良的影响。
离婚不一定给子女带来心理问题,但如果离婚家庭的结构模式不健全的话,在其中成长的孩子较易产生心理问题。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如果人为割断孩子与父母的联结,孩子的成长就像无根之萍。儿子缺少父亲就缺少男性认同和榜样,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女孩缺少父亲将失去对自己女性身份的认同,并难以与异性相处。在心理咨询室中来访的大学生可能最初的问题是学习问题、宿舍交往问题、恋爱问题,但几次咨询还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大多和家庭的结构模式不健全有关,如果再深入探讨就与家长的缺席有关。心理问题严重者大多都有一个不正常的家庭结构模式。
在下文中,将对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做详尽阐述。
(三)心理问题在大学期间凸显
与中小学比较,大学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为什么不良的家庭教育到大学期间才凸显出来呢?这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青少年同一性发展阶段普遍延后,二是高考的沉重压力暂时掩盖了因不良家庭教育带来的心理问题。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第3卷):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