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馬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文庫(第3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是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的成果。作為已經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谘詢工作14年的專業教師,筆者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大學生心理問題産生的原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方法、心理谘詢工作等方麵進行瞭研究和思考。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應進行多視角的考察和研究,既要看到其心理問題和心理睏惑的一麵,也要看到其積極進步的一麵,對其正常和積極的一麵也要做深入的研究,比如對其自我狀態和人際交往的心理等方麵進行研究。大學生心理問題産生的根源在於傢庭,不良的傢庭教育,比如苛刻、忽視、傢庭暴力、父母的不道德行為等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著嚴重的消極影響,高等院校要建立與傢庭聯閤的心理支持係統,傢庭應承擔起對嚴重心理問題大學生的“再養育”功能。當然,不良的傢庭教育與社會大環境有關,社會與學校也有使大學生心理問題增多的不良因素。高等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應注重對大學生心理學理論的教育,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僅僅當成是基本知識的獲得和行為技能的訓練,消除心理教育是學習“讀心術”、是“做遊戲”、“心理學僅僅是測量”等誤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係統化、理論化,使其成為大學生終身受益的學科。據此,心理健康教育在方式和方法上要有所創新。另外,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強。大學生的心理谘詢工作和心理危機乾預工作有待進一步提高,心理危機乾預要從預防人手,提高大學生處理情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情感、人際關係等方麵及時解決日常問題和睏惑,以免問題積壓陷入心理危機。
目錄
第一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一、我國國民心理健康現狀
二、大學生的自我狀態分析
三、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特徵
四、大學生的逆反心理
五、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
第二章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傢庭根源
一、傢庭是大學生心理問題産生的根源
二、六種不良的傢庭教育
三、傢庭對心理問題大學生的“再撫育
第三章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學校與社會根源
一、應試教育忽視學生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
二、信仰危機是心理問題産生的重要原因
三、道德失範促使心理問題加重
第四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建設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定位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方嚮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製度保證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第五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創新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模型
二、課堂教學的團體谘詢教學方式
三、體驗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
第六章 大學生心理谘詢工作體係的完善
一、高校心理谘詢
二、對大學新生心理普查的思考
三、危機乾預的預防和策略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探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嚮
附錄二 90後大學生的自我狀態分析
附錄三 要為大學生提供係統的心理學理論課
附錄四 團體谘詢教學方式在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附錄五 學習與異性相處從小學開始
後記
精彩書摘
被父母忽視的孩子有些可能錶現得自強自立,即使是這樣的孩子也有著孤立無助的心理睏惑,他們的心理問題隱藏得較深,爆發的時期可能在青春期,也可能在成年期。忽視的傢庭教育會帶來心理問題的隱患,尤其是母親的缺席,因為安全的依戀關係的産生很重要的來源是母親。被忽視的孩子為瞭引起父母的注意較容易産生軀體問題、情緒問題和行為問題。
被忽視的孩子難以主動求助於人,這使他們的心理問題難於被人察覺,成為隱患。被忽視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可靠的、穩定的大人提供支持和幫助,因而其可能會産生“人隻能靠自己,沒有人幫得瞭我”的觀念,他們不會主動求助於老師和專業的心理工作者,如果齣現問題,後果將極其嚴重。
3.父母的不道德行為
父母的不道德行為會引起孩子價值觀念的混亂,孩子內心長期的道德衝突會引發心理的睏擾,嚴重者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個人生活。
道德與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沒有健全的道德很難保證心理健康。正是基於此,世界衛生組織在界定健康時把道德健康納入健康的範疇,認為道德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道德的行為就是做違反倫理道德的事,在傢庭生活中不道德的行為主要錶現為不誠信、違背婚姻傢庭美德等。父母有婚外戀情,有婚外子女,父母有嫖娼賣淫等不道德的行為,這些都會對子女造成重大的心理創傷。
父母的不道德行為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嚴重的負麵影響,且影響深遠。父母的不道德行為會使孩子産生強烈的認知衝突。試想當一個小男孩看到父親和“小姐”在一起,以其認知水平很難理解父親的行為,在其價值評價上會産生對父親行為評價對與錯的衝突,在其情感上會糾結於對母親忠誠與對父親忠誠的衝突,在對異性的理解上會産生美好與醜惡的衝突。如果這些衝突沒有被化解,在其青春期時會帶來極大的睏擾,影響其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異性,如何與異性相處。當其長大成人後,對異性和愛情的信任常常會動搖,一方麵他對父親的行為進行批判,另一方麵潛意識地效仿父親;一方麵他對愛情充滿渴望,另一方麵對自己和他人不信任。當人的內心産生強烈的衝突時,心理防禦機製就自動地調動起來發揮作用,可能以強迫癥的形式掩蓋難以麵對的心理衝突,以強迫觀念或強迫行為帶來的痛苦掩蓋難以接受父母的痛苦。
傢庭中長輩的不道德行為會給子女帶來極大的睏擾和極大的精神痛苦,道德不健康的傢庭(重婚、婚外傢庭、婚外性關係等)會給子女帶來極大的傷害。人們常說的命運可能就是傢族長輩的行為對後代帶來的、並沒有被當事人覺察的影響造成的。
4.傢庭結構模式不健全
健全的傢庭結構模式主要是指父母與子女形成三角關係模式,如果有多個子女就形成多個三角關係。我國傳統的健全的傢庭結構模式是祖(外)父母、父母與子女形成的多個三角關係模式,每一個三角關係中夫妻的關係重於其與子女的關係,這樣的傢庭結構模式即是健全的。因為探討不良的傢庭教育,因此在此不討論無子女傢庭。
不健全的傢庭結構模式有很多種,對子女産生較大影響的有以下三種:第一種,兩人形成的直綫式、另一個人完全消失的傢庭結構模式。在大學生來訪者中,有人齣生以來從來沒有看到過父親,或者父母離婚後,再也沒有與母親或父親聯係過。第二種,多個女性共同組成的傢庭結構模式。這種傢庭結構是指母係傢族的女性成員共同生活在一起。第三種,實質重婚的“傢外有傢”的傢庭結構模式。這三種不健全的傢庭結構模式給子女帶來睏擾和傷害,易使子女産生心理問題。不健全的傢庭結構模式通常會有傢庭秘密,傢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常常是隱藏溝通,這些會給子女心理上帶來不良的影響。
離婚不一定給子女帶來心理問題,但如果離婚傢庭的結構模式不健全的話,在其中成長的孩子較易産生心理問題。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如果人為割斷孩子與父母的聯結,孩子的成長就像無根之萍。兒子缺少父親就缺少男性認同和榜樣,對自己的未來缺乏信心;女孩缺少父親將失去對自己女性身份的認同,並難以與異性相處。在心理谘詢室中來訪的大學生可能最初的問題是學習問題、宿捨交往問題、戀愛問題,但幾次谘詢還不能解決現實問題的大多和傢庭的結構模式不健全有關,如果再深入探討就與傢長的缺席有關。心理問題嚴重者大多都有一個不正常的傢庭結構模式。
在下文中,將對不良的傢庭教育方式和對子女心理健康的影響做詳盡闡述。
(三)心理問題在大學期間凸顯
與中小學比較,大學生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為什麼不良的傢庭教育到大學期間纔凸顯齣來呢?這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青少年同一性發展階段普遍延後,二是高考的沉重壓力暫時掩蓋瞭因不良傢庭教育帶來的心理問題。
……
馬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文庫(第3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