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3
“蔡东藩中华史”即《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迄今为止,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白话版重新编译整理,增加注释,语言贴近现代阅读习惯,适合各阶层读者。
大家推荐读史必备入门书:毛泽东卧室床畔常备的历史书,二月河推荐的中国历史入门读物,顾颉刚、裴效维、杨天石高度评价。毛泽东曾建议党的高级干部应该好好阅读本书,以了解中国历史。并把本书放入列给儿子毛岸英的书单里。
中国历史演义巅峰之作:一人主笔,千年兴衰,正史为经、轶闻为纬,上起秦皇,下迄民国,编织中国最完整的史话。
文史专家修订白话版:专业学者团队编译,全、准、新的白话版,拆掉时间的墙,畅通无阻地读历史。
“蔡东藩中华史”系列是蔡东藩所著历史演义的白话版,全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5万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对稗史、逸闻等史料的使用极为谨慎,往往要“几经考证”。
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蔡东藩这套演义重史轻文,尽管略输文采,但却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蔡东藩,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清山阴县临浦(今属浙江萧山)人。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秀才。辛亥革命后,应邀到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任编辑,修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中等新论说文范》《清史概论》等书。1916年至1926年,蔡东藩写成《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其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当代白话,是为《蔡东藩中华史》。
历史演义之外,蔡东藩还著有《留青别集》《留青新集》《客中消遣录》《楹联大全》及诗集《风月吟稿》《写忧草》等。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顾颉刚(著名历史学家)
★毛泽东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杨天石(著名学者)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有些历史叙述者,过于追求所谓“历史理性”,结果常常忘记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在这些人笔下,历史变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而蔡著不同,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张颐武(著名学者)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朱阿三痛别娇妻
大盗皇帝朱阿三
虎子李存勖
刘守光杀兄
贤将周德威
李存审智退梁兵
朱友珪杀父
皇帝讨饭
李存勖统一河北
天皇王阿保机
火烧吴越军
昏淫的蜀后主
李存勖登基称帝
好汉王铁枪
小妾做皇后
刘皇后拜养父
红颜祸水
一字救千人
铁腕女人述律太后
高郁被害
多行不义必自毙
捡回来的蛟龙
逆子李从荣
李从珂篡位
王继鹏弑父杀弟
石敬瑭起兵
耶律德光册立晋高祖
南唐的兴立
闽地之乱
石重贵纳娶婶娘
刘弘熙杀兄篡位
杨光远之死
闽国覆亡
杜威误国
石重贵降辽
耶律德光称帝中原
一代雄主归天
李从益母子之死
皇帝的流放岁月
杜重威自食恶果
汉将郭威
赵思绾伏法
酒席上的冲突
刘承佑丧命
澶州兵变
文身天子郭雀儿
兀欲之死
马氏国灭
王逵计夺朗州
郭荣即位
晋阳之战
周蜀之战
南讨李璟
赵匡胤威名初震
严夫人的苦心
刘仁赡夫妇殉节
周主亲征
唐主戏陶榖
陈桥兵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五代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是后梁,后梁的第一个皇帝是大盗朱阿三。朱阿三出生在宋州砀山午沟,父亲叫朱诚,读过一些书,在乡里做老师;母亲王氏先后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叫朱全昱,二儿子叫朱存,小儿子叫朱温。朱温排行第三,小名就叫朱阿三。据说,朱温出生的时候,屋顶上红光闪闪,把天都照红了。乡亲们大吃一惊,以为朱家着火了,纷纷提着水桶跑去救火。可是,到了朱家门外,却没看见什么火光,只听见婴儿的哭声。乡亲们更加疑惑,后来才知道,朱家新生了一个孩子。大家都认为这个婴儿不是寻常人物,将来必定会有一番作为。
朱温三五岁时,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喜欢弄棒使棍,与邻居家的孩子们吵闹。二哥朱存跟他一样,也是个淘气的孩子。父母多次训斥他们,二人都不肯改。只有长兄朱全昱,生性忠厚,温文尔雅,很像他们的父亲。朱诚曾对别人说:“我这一辈子熟读五经,就靠教书糊口。生的三个孩子,只有全昱像我,存和温都很淘气,不知道他们长大了会怎样!”
三个孩子逐渐长大,饭量也越来越大。朱诚教书挣的钱不够养家,因此抑郁成疾,最终病逝。朱诚死后,家里连丧葬费都凑不起来,幸亏亲戚邻里帮助,才得以将他草草埋葬。但是,一个母亲抚养三个儿子,要生存下去也非常困难。不得已,母子四人投奔萧县,在富人刘崇家里做帮佣。朱全昱很勤劳,但是体力不够;朱存和朱温力气很大,但是一个粗心大意,一个狡猾懒惰。
刘崇曾经斥责朱温:“朱阿三,你整天吹牛皮,说自己无所不能,其实你只不过是个窝囊废!你在我家做佣人,哪块田是你耕的,哪个园是你浇的?”朱温答道:“你们这些粗俗的人只知道种地,哪里懂得好男儿的雄心壮志?难道我会一辈子给别人种地吗?”刘崇见他出言顶撞,禁不住怒气冲天,顺手抓起一根棍子就向他扑过去。朱温一把夺过棍子,折成了两段。刘崇更加恼火,四处找更大的棍子。刘崇的母亲看见了,问刘崇是怎么回事。刘崇嘴里嚷着:“一定要打死朱阿三!”刘母慌忙阻止说:“打不得!打不得!你不要小看朱阿三,他将来可是了不得。”原来,朱温刚到刘崇家时,晚上睡觉,他的屋里忽然发出一阵响声。刘母被惊醒了,起来一看,朱温的床上竟然有一条赤蛇,鳞甲森森,光芒闪闪,吓得她毛发都竖了起来,禁不住大叫一声。朱温被惊醒后,那条赤蛇就消失了。此后,刘母便知道朱温不是寻常人,所以对他格外好,还常常告诫家里人不要欺负朱温。刘崇的家人都半信半疑,有的甚至笑话刘母老糊涂了。刘崇很孝顺,母亲不允许他责骂朱温,他也只好作罢。朱温因此又能在刘家安居,但是他整天无所事事,长到二十岁,还是经常闯祸。
一天,朱温偷走了刘崇家的饭锅,刘崇要惩罚朱温,又多亏刘母出来庇护。刘母告诫朱温:“你已经成年了,不应该再这样顽皮。你不想种地,那你准备做什么呢?”朱温回答说:“我喜欢骑射,不如给我一副弓箭,我去打些野味来吧。”刘母答应了。从此,朱温天天出去打猎,每次都是满载而归。朱存看了心里痒痒,也向刘崇要了一副弓箭,跟着朱温一道出去打猎。两个人的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一天,春光明媚、艳阳高照,他们来到宋州郊外。朱温正陶醉在美景之中,忽然看见几百名士兵,护拥着两辆香车走过。他不由自主地尾随两辆香车,朱存也随他一块儿跟去。他们来到山脚下,看见绿树掩映下一个大禅园慢慢地显露出来。两辆香车已经停住,婢女们扶出两个人。一个是半老妇人,举止大方,很有官宦人家的气派;一个是年轻闺秀,年龄不过十七八岁,容貌秀雅,眉宇间更露出一种英气。朱温猜测,这应该是母女二人入寺烧香。等她们进殿之后,朱温也大胆地跟了进去。她们拜过如来,参过罗汉,由主客僧引着走向客堂。朱温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女子前面仔细端详,不禁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住了。母女二人在客室里休息了一会儿,就由仆人们伺候着出了寺门,上车走了。
朱温去询问主客僧,才知道那年长的是宋州刺史张蕤的妻子,年轻的是张蕤的女儿。朱温惊诧地问:“真的是张蕤吗?他原来是砀山的富人,和我是同乡。他现在做了宋州刺史?”主客僧答道:“听说他快要卸任了。”
回去的路上,朱温问朱存:“二哥,父亲曾给我们讲过汉朝光武帝的故事,你还记得吗?”朱存满脸疑惑地看着他。朱温接着说:“光武帝还没做皇帝时,曾经感叹道,做官就要做执金吾那样的官,娶妻要就娶阴丽华那样的女子。后来他果然如愿。今天看到张蕤的女儿,我想当日的阴丽华也不过如此吧!你说我能像光武帝那样吗?”朱存嘲笑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朱温愤然说道:“时势造英雄!想当年刘秀有什么官爵,有什么财产?后来还不是平地升天,做了皇帝,娶了阴丽华?你怎么就知道我不能做到那一步呢?”朱存又笑道:“你真是够痴的!我们寄人篱下,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还想什么娇妻美妾、做皇帝?怎么你也得靠谱一点儿,什么都没有能成大事吗?”朱温直截了当地说:“不是投军,就是为盗。现如今唐王朝已经变乱,兵戈四起,前一阵子听说王仙芝在濮州起义,最近又听说黄巢在曹州起义。像你我这样的勇士,如果跟着他们去做个大盗,抢些美女钱财,是很容易的事。何必在这里瞎混,埋没英雄!”
一席话把朱存给说动了,二人商定后,便回去向母亲辞别,只是说要外出谋生。朱母放心不下,却又劝阻不住。朱全昱听说两个弟弟要出远门,就来询问他们要去哪里。二人回答说:“现在还说不准。哥哥如果要去,就和我们一起去;要不去,就留在这儿陪着母亲也好。”朱全昱是个安分守己的人,说要留下来侍奉母亲。朱温很感激刘母一直以来对自己的照顾,就去向她道别。刘母叮嘱一番后,就让他们去了。
当时是唐僖宗乾符四年,黄巢占据了曹州,四处抢掠,横行山东。郓州、沂州一带,也逐渐被黄巢的军队占领。各地的亡命之徒,纷纷跑来投奔黄巢。朱温兄弟二人也投奔了黄巢。二人表现很好,不久就被提拔为队长。朱存趁势掠夺妇女,而朱温心里却惦记着张女,仍然是贼党中的光棍儿。
过了一年多,朱温在军中多次立功,因此做了亲军头目。于是,他怂恿黄巢去攻打宋州。黄巢便派他率领数千名士兵,去围攻宋州城。哪知宋州刺史张蕤早已离任,继任的守吏还有些能耐,宋州城久攻不下。朱温大失所望,又听说对方的援兵快到了,就率领士兵撤回。
后来,黄巢率众南下,朱存跟随黄巢南行,朱温则留守山东。黄巢转战浙闽一带,随后又进入广南。南方瘟疫盛行,黄巢损失了很多部下,加上官军四面围攻,险些陷入死路。黄巢于是改变计划,决定北归,从桂州渡江,沿湘江而下。途中免不了会与官军相遇,大大小小数十战,互有杀伤,朱存战死。黄巢从湘南渡过长江,沿着淮河西行,召集留守山东的贼众,合力西攻,占领洛阳。进入潼关后,竟攻陷了长安。唐僖宗逃往兴元,黄巢号称大齐皇帝,改元金统,命朱温在东渭桥屯兵,以防御官军。后来又令朱温为东南面行营先锋,攻打南阳。朱温返回长安时,黄巢亲自来到灞上,迎接并慰劳朱温。
没过多久,黄巢又派朱温迎战邠、岐、鄜、夏各路官军,到处扬威。后来黄巢又打算向东扩张,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使。朱温从丹州出兵,攻入左冯翊,后来攻陷同州。这时候的唐室江山,一大半已经被黄巢占领,中原一带已经破败不堪,民间村落大都成了瓦砾场。百姓死的死,伤的伤,最可怜的是青年妇女,被贼众掠取,作为行乐的玩物,任意糟蹋,不顾她们的死活。
朱温在短短的几年中,多次被黄巢提拔,东征西战,平时掠得的美女成百上千。朱温一向好色,但是因为心里一直惦记着张女,即便身边美女不断,他心中仍觉得不满足。他认为这些女子味同嚼蜡,没什么可取的。今日受用,明日就舍去,不给她们名分。也许是老天有意成人之美,他的心上人也流路到了同州,被他的部下掠取,献到座前,匍伏于案下。朱温定神一瞧,这不正是心中念念不忘的好女子吗?虽然她头发散乱,衣服粗陋,但仍然倾国倾城。朱温问道:“你是前宋州刺史的女儿吗?”女子低声称是。朱温连声道:“请起!请起!姑娘是我同乡,遭遇兵祸,想必是受惊不小!”
张女含羞道谢,起身站在一旁。朱温问及她的父母亲族,张女答道:“父亲已经过世,母亲也失散了,我跟着一群乡民,流离到这儿,幸好遇到将军,顾念乡谊,才得以保全。”朱温拍掌道:“自从宋州郊外看见姑娘后,我就已经倾心。近年来东奔西走,时常打探你的消息,可是毫无音信。我已私下立誓,如果不能娶到你,情愿终身不娶,所以到现在我都还没娶妻。天助我也,能再见到你,真是三生有幸啊!”
张女听后,不禁两颊泛红,低头不语。朱温随即召唤婢仆带张女到别室,然后择日成婚。到了良辰吉日,朱温穿着官服,张女珠围翠绕,打扮得天仙一般,与朱温站在一起,行过了交拜礼,然后洞房花烛,曲尽绸缪。
……
一批年轻的文化人,为了让更多读者体会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魅力,经过艰苦努力,以专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将蔡著的“旧白话”——这种“白话”今天已经不大读得懂了——重新译为今人能够轻松理解的当代白话。毫无疑问,这是让蔡著得到传承的最好方式。他们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对于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展开。翻译整理后的作品,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方便,无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进入中国历史的深处。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少年时代曾经激起过我的强烈兴趣。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读的书少得可怜,但一个少年求知的兴致是极高的,阅读的兴趣极强,加上当时的课业没有什么压力,因此可以读现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时间去读的“杂书”。当时中华书局出版的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就是让我爱不释手的“杂书”,它把民国时期纷乱的历史讲得有条有理,还饶有兴味。虽然一些大段引用当时文件的部分比较枯燥,看的时候跳过了,但这部书还是深深吸引了我。后来就要求母亲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都借来看。通过这部书,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历史的复杂、深刻,实在超出一个少年人的想象,看到那些征战杀伐、宫闱纷争之中人性的难测,确实感到真正的历史与那种黑白分明的历史观大不相同。当时,我们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儒法斗争”的框架里来的,历史在那个框架里是那么单纯、苍白;而蔡东藩所给予我的,却是一个丰富和芜杂得多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王朝的治乱兴衰,人生的枯荣沉浮,都让人感慨万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远的时间深处的人的命运。可以说,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真正了解,就是从这部历史演义开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得不承认,这部从秦朝一直叙述到民国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这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史知识“丰富”通俗小说,既可信又可读。 蔡东藩一生穷愁潦倒,他的经历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经历,他对于历史的描述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的。他不是一个鲁迅式的启蒙者,但他无疑具有一种另类的现代性,一种与五四新文学不同的表达策略。蔡东藩并不高调激越,他的现代性不是启蒙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启你蒙”,而是讲述历史,延续传统。他的作品具有现代的想象力,表现了现代市民文化的价值观。
在《清史通俗演义》结尾,蔡东藩对于自己做了一番评价,足以表现一个落寞文人的自信:“录一代之兴亡,作后人之借鉴,是固可与列代史策,并传不朽云。”他自信自己的这部著作,足以与司马迁以来的史学名著“并传不朽”。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有些历史叙述者,过于追求所谓“历史理性”,结果常常忘记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在这些人笔下,历史变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而蔡著不同,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从蔡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活的历史,体验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的碑文中这样阐释中国文明的命运:“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今天,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历史连续性和不断更新的魅力正在焕发光芒,冯先生对于中国未来的期许正在成为现实。
在这样的时机,蔡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新译,就更显其价值。我们期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并从历史中得到启示,走向更好的未来。让我们和读者一起进入这个丰富的世界。
是为序。
张颐武
蔡东藩系列·五代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蔡东藩系列·五代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这本书的内容,是我最不了解的。
评分然后,你才能够对书籍提出评价,说自己对作者的观点是否同意,或不表意见。至于为什么我们能够提出这些评价?
评分好书,名不虚传。内容好,出版商更好,此书的出版简直是一件大功德。有的人经常会说你读历史有什么用啊,呵呵,大凡人之读史书,有以下几类:1.读史为业,2.读史为乐。3.读史为用。蔡大才子真是民国史家大才,初拿本书,读了前言,便爱不释手,真正读完,怕又要几年光阴。
评分读者可以评价一本书,可是近几十年来才争取到的权利,要归功于文学批评中的“读者反应理论”。这么说好像有一点夸张。不过,过去评价书籍,特别是经典,是只有作者本人或者专门的学者专家,才被赋予的特权。好在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可以评价所读的书籍了。
评分一套少了这本,补订一本,一如既往快速到货
评分书不错,送货速度快
评分很好的书,京东这次活动很给力!
评分难得的好书,价格便宜,内容好,看来编辑为了帮我们这些穷屌丝省银子是煞费苦心啊,每本书的分量都是那么足,内容就更没得说了,蔡东藩竟然能把两千多年的历史,去伪存真后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尤其是在书中作者还自批自评,简直是个天才啊!怪不得老毛在延安的时候专门打电报指定要求购买这套书,后来还不断的推荐给他身边的人看!
蔡东藩系列·五代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