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體育博士文叢·我國民俗體育的流變:以龍舟競渡為例》以民俗體育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流變及傳承發展為研究內容,選取龍舟競渡作為調查對象,采用文獻資料、問捲調查、實地調查、訪談、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在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等理論視角下,以龍舟競渡的流變曆程及現代轉型為主綫,探析生活世界中體育與民俗的結緣、民俗體育在不同曆史階段的發展圖式及特徵,以及在現實生活世界中的路徑選擇。
目錄
1 前言
1.1 如何保存民間藝術、發揚民俗文化是現代社會關注研究的熱點
1.2 如何探索民俗體育成為全民健身的重要活動形式也是實踐發展的需要
1.3 本研究的理論和實用價值
2 文獻綜述
2.1 關於民俗體育
2.2 生活世界中的民俗體育
2.3 關於龍舟競渡
2.4 本研究相關概念辨析
3 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框架圖
4 民俗生活世界中的體育——對龍舟競渡發展曆程的闡釋
4.1 龍舟競渡的緣起:體育在民俗生活世界中的萌生
4.2 龍舟競渡的流變曆程概述
4.3 龍舟競渡現代轉型的發端
4.4 流變曆程中相關影響因素解析
5 龍舟競渡現代轉型的生成機製
5.1 機製生成的背景
5.2 現代性生成機製的錶徵及條件
5.3 現代性機製的生成——轉型期日常生活結構的變遷對龍舟競渡發展的影響
5.4 現代性生成的驅動力和阻滯力分析
6 龍舟競渡現代轉型的“現場”考察
6.1 國內外龍舟賽舉辦情況概述
6.2 實地調查:對湖北荊州地區龍舟競渡活動開展現狀的分布
6.3 現狀分析:主觀認同與實際參與之間的距離
7 民俗體育流變曆程中的變遷特徵及現實發展路徑
7.1 日常生活世界曆史演進模式中的民俗體育結構及圖式
7.2 轉型期民俗體育的發展路徑分析
7.3 民俗體育的“常”與“變”
8 民俗體育發展:睏境、思考與展望
8.1 現實發展睏境與兩種缺失
8.2 思考:行進中的民俗體育及其文化轉型
8.3 民俗文化保存與市場開發的“兩難”
8。4 發展展望:傳統的“重寫”與現代性“復寫”還是“續寫”
8.5 發展的旨歸與對策
9 結語
10 緻謝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荊州調查問捲
附錄二 瀋陽調查問捲
附錄三 現場訪談提綱
精彩書摘
2.3 關於龍舟競渡
龍舟競渡是端午節最有代錶性的民俗體育活動。相對於民俗體育研究的零星散布,關於龍舟競渡的研究成果則顯得相對集中和深入。與本研究相近或相閤的內容可歸納如下:龍舟競渡起源說、文化說和現代轉型說。
2.3.1 起源說
關於龍舟競渡的起源,盡管各種觀點莫衷一是,但對其起源由初始的娛神轉為如今的娛人這一點上多數學者已達成一緻。關於競渡之始,古時吳地以為與伍子胥有關,越以為起於勾踐,楚又另捧當地忠臣屈原。《荊楚歲吋記》雖然說競渡起於紀念屈原,但另舉齣吳越兩地相異的傳說。有研究認為: “端午曰的競渡事實上是一種社會的娛樂製度,雖然理論上以為它起於招屈,無奈有些地方的關於此事的俗傳和真實的舉動,都明指競渡的目的在於禳災。從《武陵競渡略》到一些地方‘誌書’的記載,都可斷定競渡起於遣災者,用船把一個人群裏的疵癘夭劄送走之謂。而在解釋遣災變為競渡的緣由時,則給齣一個假定,就是船主人都希望自傢的船比彆傢的船先把不祥送走,於是競渡之事遂起。其後送災的本意被人忘記,而實用主義的競遣不祥成為娛樂主義的競渡。”這種觀點的形成離不開典章文獻的考據。與此同時,也有研究者撰文指齣:“龍舟競渡的原始蘊涵可從五個層麵進行分析,其一,龍舟競渡是古代一種崇龍祭龍的儀式;其二,是初民求雨或祈晴的儀式,其三,求雨或止雨的巫術是為瞭風調雨順五榖豐登,所以龍舟競渡又是初民祈求豐收的錶現;第四,是一種驅邪厭勝的儀式。最後還是一種祈子儀式。並指齣早期的龍舟競渡是融宗教、祭祀、娛樂和體育競技於一體,戰國以前龍舟競渡的宗教性、娛神性較強;戰國以後逐漸走嚮民間化和世俗化,其體育競技性、遊戲性、娛樂性、民俗性和曆史性不斷增強,逐漸置換和遮蔽瞭原初的宗教蘊涵。”
龍舟競渡的各種起源說存在地區、民族、文化和認知的差異,眾說紛紜的結果不足為奇。而各種緣起的齣現,都同當地先民的祭祀、勞動、信仰等密切相關,其産生離不開特定的自然經濟基礎、社會心理基礎和哲學文化基礎。對龍舟競渡起源的考察和追溯,不僅印證瞭這項民間競技活動的悠久曆史,更展現瞭其厚重的民俗文化傳統。以往對龍舟競渡文化含義的揭示更多地集中在祈求風調雨順和紀念先賢英烈,而對其所負載的民俗文化的研究始於現代。
2.3.2 文化說
戰國時期的銅壺上就已經齣現競渡場麵的刻畫,由此可知龍舟競渡曆經韆年之載而流傳至今,沒有被漫漫曆史長河所淹沒的唯一理由就是其承載的民俗文化。其實,在中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有這樣一種現象:精英和經典文化雖然發達,卻始終未能擴展成為整個社會文化自覺接受的意識和行為準則,而作為傳統文明的真正強大的載輿群體,卻是廣大人民群眾和他們質樸近平原始散漫卻發揮實際功效的民間文化係統。龍舟競渡這一傳統活動正是在民俗文化係統的調控下,成為端午節這一民俗節日活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民俗節日,是對民俗文化係統諸要素之間關係的民俗式的記錄和解讀。而端午節作為重要的民俗節日,與龍舟競渡這一民俗事象相聯係,藉助儀式化的競渡活動進而對既定文化的價值觀給予鮮明的再現和強調。盡管端午節並不緣起於紀念某一曆史任務或事件,但卻以龍舟競渡這種特殊的符號形式在現實中錶現著曆史的某個片斷或側影。“在端午節食用的粽子因為紀念屈原這一傳說的流傳,摺射著一段屈原沉江的曆史;賽龍舟也不僅僅作為體育競技活動,還錶達瞭對屈原個人悲劇性曆史命運的紀念和對屈原所代錶的民族精神的繼承與弘揚。
……
前言/序言
緻力於全民健身研究的學者們通常關注的重點是體育人口的概率、影響群眾體育參與的主客觀因素、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形式和群眾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網絡,而對於群眾體育活動內容本身的研究則一直處於被忽略的狀態。其實,體育活動內容作為體育活動組成的必要客體,它本身的魅力和特點也同樣成為影響群眾體育參與的因素之一。當我們第一次在民俗學的研究視角下,把關注的目光投嚮群眾活動內容本身時,會驚喜地發現,一些體育活動因為其浸潤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印跡和文化傳統突然變得生動有趣。
民俗學是人文科學體係中的重要學科之一。我國自古以來就特彆重視民俗的教化作用,並對民俗的功能與性質等進行瞭寶貴的理論探索,這不僅使我國的民俗學有瞭深厚的曆史底蘊,而且為民俗研究提供瞭可供效法的學術典範。在民俗學的理論視野下,不難發現:民俗事實上構成瞭人的基本體育生活和群體的基本體育文化;並且,體育活動項目都有其各自悠久的民俗傳承關係。民俗體育概念的提齣,更錶明這種紮根於特定的民俗土壤中的體育活動形式,總是與特定的民俗文化同氣連枝,鑲刻著民俗物質文化生活的印跡。而民俗體育的眾多活動內容因其趣味性、生活性、健身性,成為群眾善度餘暇的健身活動方式。然而,民俗文化並非一成不變,會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公眾信仰的轉型而發生變化,而一旦民俗體育浸潤其中的社會條件發生改變,其發展際遇和軌跡也會不同。有些活動形式會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被淹沒,如北方端午的馳馬射柳;而有些活動則會因勢而變,順勢而生,如南方端午的龍舟競渡。現代化的競技體育是體育賽場上的唯一主角,但是在群眾體育領域,民俗的烙印卻可以無處不在。明晰民俗體育活動在現今社會生存發展的地位和環境、探求民俗體育活動發展演變的規律、充分挖掘民俗體育的文化功能和體育功能、糾正現代競技體育異化後的偏差、繁榮群眾體育文化市場、發揚民族傳統文化並探索如何推動民俗體育為全民健身體係服務已成為理論和現實需要發展的必然。
龍舟競渡這一活動項目因其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獨特的民俗文化成為民俗體育中的傑齣代錶,並且已經由傳統意義上的賽龍舟發展成為世界性的龍舟大賽。選擇龍舟競渡這一民俗事項作為探析民俗體育發展的研究視角,齣於兩層考慮。一是龍舟競渡曆史悠久,經過瞭由傳統龍舟到競技龍舟的發展演變曆程,不僅濃縮瞭韆年曆史的厚重,還映射瞭現代體育運動的風采;二是龍舟競渡作為端午節的傳統節目,屬於民俗體育形式的典型代錶,可以免於陷人民俗體育與民族傳統體育“剪不斷,理還亂”的概念之爭。歸納而言,本研究的選題意義如下所述。
1.1 如何保存民間藝術、發揚民俗文化是現代社會關注
研究的熱點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伴隨著其生存土壤的破壞和文化生態的變遷,已經變得日漸式微,因此對其保護工作業已展開。談到對民俗文化的保護,則讓人不免聯想到像文物和古董一樣被禁閉起來以供參觀和懷念,而民俗體育作為一種民俗活動事項,其傳承方式主要是活人傳承,隻有民眾的認可和參與纔是它生存和發展的唯一途徑。而關於民眾對於民俗體育的價值認可和參與狀況的研究至今還未齣現,因此有必要對民俗體育生存和發展的現實基礎進行理論和實證研究。
1.2 如何探索民俗體育成為全民健身的重要活動形式也是
實踐發展的需要
群眾體育活動的特點是生活性、趣味性、隨意性。民俗體育深刻的文化生活烙印使它具備天然的親和力,易於“飛人尋常百姓傢”。當前群眾體育的發展仍然受諸多因素的睏擾,經濟發展水平的製約雖無法在短期內得以消除,但是卻可以在群眾體育活動形式上探索新的途徑。民俗體育活動項目有“抖空竹”“抽陀螺”“登高”“放風箏”“踩高蹺”“跳繩”“踢毽子” “蕩鞦韆”以及多人或集體項目“拔河” “舞獅”“舞龍”“龍舟競渡”“秧歌舞”“腰鼓舞”等。
……
中國體育博士文叢·我國民俗體育的流變:以龍舟競渡為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