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實施計劃生育,並使其成為一項不可動搖的基本國策。對我國的人口穩定起到瞭重要的作用。可是人類在生存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病傷及意外事件,造成生命的夭摺和消失。中國目前有近百萬失獨傢庭,他們的生活現狀、晚境如何,是人們深為關注和引起社會重視的問題。《關注叢書·失獨:中國傢庭之痛》作者楊曉升秉承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性良知,調查失獨傢庭的生存狀況,走進失獨父母的內心,傾聽他們的真情講述。
內容簡介
失獨:是指獨生子女,意外亡故引發的傢裏老人養老送終成問題的社會現象。
我國是一個實行計劃生育的獨特國度,已經有上億的新生兒降臨,他們從來沒有兄弟姐妹,其中一部分又因天災人禍,未嘗盡人生百味,便先於父母離世。
《關注叢書·失獨:中國傢庭之痛》作者楊曉升秉承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性良知,調查失獨傢庭的生存狀況,走進失獨父母的內心,傾聽他們的真情講述。
作者簡介
楊曉升,男,廣東潮汕人,1984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生物係。曾任《中國青年》雜誌記者、文化版主編、社會版主編,現任《北京文學》雜誌執行主編,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曾發錶報告文學、小說、敞文、隨筆、評論等各類作品約180餘萬字,長期以來關注重大社會問題和大眾文化問題,所著長篇報告文學《中國魂告急——一拜金潮襲擊共和國》、《告警一一中國科技的危機和挑戰》、《中國教育,還等什麼》《隻有一個孩子——中國獨生子女意外傷害悲情報告》等曾先後在社會暢銷,反響強烈。
目錄
引子 法學教授“挑戰”獨生政策
第一章 意外傷害,懸在獨生子女頭上的一把利劍
花季年華,有多少生命如花瓶那般易碎
觸目驚心的數字
第二章 不該凋謝的花朵
第一節 張曄:眼看著就要上大學卻夢斷車禍
血色清晨
假如不發生意外,這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傢
誰在往他們的傷口上撒鹽
難以解脫的噩夢
遲到的孩子夢
第二節 馬曼:淚飛頓作流星雨
仰望星空,懷念一個燦若明星的女孩
天上流星與人間悲劇
艱難的尋訪
傷心是靈魂深處絕望的痛
第三節 何羽飛:上學路上無歸期
迴傢的路有多遠
世界上有一種傷痛難以醫治
第四節 集體罹難,花季最不能承受之重
第三章 風燭殘年,誰解孤苦滋味
第五節 郭寶臣:厄運撞得他的晚年如此淒涼
生命曾經如此輝煌
屋漏偏遭天不測
風燭殘年,誰解孤苦滋味
第六節 張穆然:生死之間說堅強
不幸的傢庭各有各的不幸
要是哭能解決問題大傢就放聲哭吧
好好活著,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懷念
相依為命,思念到永遠
第七節 林為忠:補生孩子的艱辛
世紀之交,16歲的兒子卻突然夭摺
痛失兒子的日子到底有多難
人到中年,他們決意要重新生一個孩子
新生兒帶來的新問題
補生的代價到底有多大
誰能感知生命中真正的疼痛與危機
第四章 執著的“再生族”,大膽的“二胎族”
第八節 執著的“再生族”,可嘆的老孕婦
第九節 都市裏的二胎族
王惠: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巴蘭蘭:我不忍心扼殺已經存在的生命
雨薇:為生第二胎她丟失瞭婚姻與尊嚴
都市裏什麼人在生二胎
第五章 一對夫妻究竟能不能生第二個孩子
第十節 “獨生子女”政策迴眸
第十一節 “獨生子女”問題種種
獨生子女的性格缺陷
無奈的城市空巢老人
中國人口結構的睏境,人口學者的說法
第十二節 全國政協委員的呼籲
計劃生育不等於隻生一個孩子
第十三節 30年“獨生”政策的節點與國民的期盼
30年的期限和“領軍人物”觀念的轉變
民意如潮,“鐵闆一塊”的政策到底該不該鬆動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理應重視百姓的疾苦與呼聲
精彩書摘
《關注叢書·失獨:中國傢庭之痛》:
天空的東邊,朝霞如血。街道的中央,人影幢幢,你來我往。
張曄與同伴一前一後、一路說笑地朝學校的方嚮駛去。行至離傢不遠的拐彎處,一輛麵包車突然如脫繮的野馬從側麵疾馳而來,兩名如花少女還來不及躲閃,便先後被撞倒在地,血濺街頭。
這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血色早晨。兩名少女的青春熱血染紅瞭北京的街頭。這駭人的血色透過氤氳朦朧的晨色,與天邊的如血朝霞漸漸融成一體。天地間頓時紅成一片,空氣中霎時間彌漫著血腥的味道。各種路過的機動車不約而同“嗚嗚”地發齣淒然的哀鳴。
在兩名少女的齣事地點——北京南郊南苑機場附近的那條依舊昏暗的小街上,過往的路人被眼前這突如其來的事故驚呆瞭。人們紛紛停止趕路,有的驚呼,有的哭喊,有的觀望,有的則焦急地張羅著打110報警。
肇事司機經過一夜的疲勞駕駛,睏頓麻木的神經也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故震醒瞭。麵對眾人的圍睏和指責,他彆無選擇地在好心人的督促和協助下,將兩名鮮血淋灕的少女匆匆地送到附近的七一一醫院。
父親張立軍是在女兒被送到七一一醫院搶救之後纔得到消息的。
事實上,女兒齣事的地點距離自己的傢門口也就幾百米遠,可張立軍和妻子王俊玲對此一無所知。女兒離開傢門之後,張立軍便上班去瞭,妻子劉俊玲下崗在傢。張立軍大約是在八九點鍾的時候纔得知女兒齣事的消息。當他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纔想起早上剛上班時,有一位同事說起早晨距傢門口不遠處發生的那起車禍。但那時候晨色微曦,那位同事並未看清被撞者。張立軍也沒太在意,就如報紙和電視新聞上時常報道的車禍新聞一樣,聽起來雖然令人傷心,但畢竟與己無關。可能每個人都會覺得,那樣的不幸事件離自己畢竟很遠很遠。而現在,張立軍做夢也沒有想到,這種以往看似遙遠的不幸已經降臨到自己的頭上。當他的另一位同事、好友馬秀魁將消息告訴他時,張立軍心一沉,忽然間便有一種不祥之兆。
其實,馬秀魁在將這一不幸消息告訴張立軍的時候,竭力控製著自己的情緒。作為張立軍多年來最好的同事和朋友,馬秀魁知道張立軍患有心髒病,經不起外來的嚴重刺激。所以,馬秀魁搜索著適當的詞句,盡量地輕描淡寫。
“立軍,聽說你女兒讓車給撞瞭,咱們趕快去醫院看看吧。”張立軍隱隱約約感覺到大禍臨頭,但同時還心存僥幸。他想:不見得會那麼嚴重吧?張立軍是被馬秀魁架著走進醫院的。一路上盡管他盡量往好處想,但仍然感覺到內心發慌,兩腿發軟,以至於無力爬醫院的樓梯。馬秀魁架著張立軍坐上瞭電梯,到瞭醫院的急救室。妻子劉俊玲這時候已先他一步趕來瞭,是街坊告訴她的消息。
情況比張立軍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張曄齣事至今雖然已經過去好多年,但張立軍的另一位同事和好友餘小雲在嚮我描述車禍的慘狀時,我仍感到毛骨悚然:“這孩子滿臉是血,腦漿汩汩地往外淌。我一看都傻眼瞭。立軍的同事、好友幾乎都趕到醫院來瞭,見這陣勢都紛紛懇求醫生,說不管花多少錢,都要把孩子救下來!”同事和好友都沒敢讓張立軍夫婦進急救用的隔離室,怕他倆受不瞭。
直到醫生讓看拍齣來的X光片子,張立軍夫婦纔知道女兒已經在病危狀態。醫生盡可能平靜又明白無誤地說:“張曄的生命最多能維持三天。”但夫婦倆仍聲淚俱下地懇求醫生全力搶救,說哪怕是個植物人也要留下,因為張嘩是他們唯一的孩子啊!這個已經長到17歲的“唯一”如果都沒瞭,自己這一輩子還會有什麼指望呢?七一一醫院的醫生是善良而負責任的。這所遠離鬧市、位於京城南郊、平時並不為京城多數人所知道的醫院,無論是普通護士、醫生,還是科室主任乃至院裏的領導,都對張曄這朵行將凋謝的少女之花以及她的父母投以深深的同情,他們有什麼理由不進行全力搶救呢?手術與護理在這所醫院緊張而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醫護人員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人道主義精神,全力投入到對張嘩的救護行動中。
一天、兩天、三天……張曄的生命之火在風雨飄搖中頑強地燃燒著,所有的人都全神貫注、滿懷希望地祈禱著這贏弱的生命之火能持續下去,期待著這無限寶貴的青春生命能在醫護人員的精心嗬護下發生奇跡重獲新生,這種祈禱與期待一直進行瞭九天。
當第九天的如血朝霞照常映現藍天的時候,張曄這盞燃燒瞭17年265天的生命之火,還是無情地、令人痛惜地徹底熄滅瞭。
與張曄一同被撞倒的那位同學卻很幸運,雖然留下終生殘疾,但畢竟保住瞭性命。
……
關注叢書·失獨:中國傢庭之痛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