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系列丛书是战争、历史类综合读物,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主编。《战争事典008》通过剖析亚历山大大帝、崇祯十七年元旦纪事、南北朝盱眙攻防战、后唐灭后梁之战等,使历史爱好者、军迷更好地了解真实的历史,从而了解历史的脉络。
指文烽火编委会,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通过精美的图片、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视角理清历史的脉络。
★战争是很好的营销课,兵法和营销有共通,读战争,悟营销,向大家诚意推荐:《战争事典》。
——王宇,豆丁网营销副总裁
★祝贺《战争事典》成功上市!期望这本军事文化文集能*领我们全面领略波澜壮阔的古战争历史画卷!
——刚寒锋,《较量》杂志总编,《号角》杂志联合创始人
前言
巨蟹座的逆袭——亚历山大大帝
大象与古代战争
甲申遗恨——崇祯十七年元旦纪事
挑战宿命——后唐灭后梁之战复盘
胡马败古城——南北朝宋魏盱眙攻防战记
沉寂——殷民东渡记
《战争事典008》:
除此之外,由检还向内廷膳食费用下手,认为修省须有实政。
在上一年里,由检大幅度地削减了宫内的膳食开支。各宫后妃及太监、宫女各削减40%和30%,而他自己,则将每日36两的膳食费用直接减去一半。(《春明梦余录》卷27)由检和周皇后还每月持斋十日,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们完全吃素,不食荤腥。长此以往,搞得宫里面所有人,都开始忧心起皇上的身体。翊坤宫袁贵妃的近侍刘某,暗地里将蔬菜放到褪了毛的生鹅腹中烹煮,待到水沸后取出,用酒洗净,另用麻油加工,以此改变素菜的口味,增加些营养。(《崇祯宫词》,此公似为宫中著名御厨,还“善治扁食,进御者,必其首造也”。)
在我们千年沿袭的传统史观中,出于道德角度的解释,往往习惯于简单地把国帑亏空归咎于皇帝的贪婪。诚然,皇帝的贪婪无度和肆意攫取是造成亏空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这只是加重了财政危机而已,并不是造成财政危机的全部原因。就明朝而言,这只是财政管理紊乱的表象之一,并不能真正反映出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在由检这个个案中,由检本人的勤俭节约,几乎无可指摘。但不管他怎样的“无珠玉玩弄之娱,无声色歌舞之奉,无台池鸟兽之乐”(《绥寇纪略》),即使他不吃不喝、不穿不用,把全部的内帑都输送到户部的太仓库中去,也不足以解决巨大的军事开支。事实上,靠皇帝本人的那点儿勤俭节约,绝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帝国的全面财政危机。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统治集团,几乎都只重视道德教化,而不重视技术手段。他们习惯用道德评价代替技术层面的操作,这种惯性思维的泛滥,阻碍了解决现实棘手问题各种手段的探讨与尝试。但由检似乎曾想从技术层面上做一些尝试,来解决自他登基伊始便困扰着他的帝国财政危机。他也许意识到,造成本朝财政管理混乱和效率低下的原因是,除了皇帝本人外,没有其他中枢机构或重要官员负责本朝的财政业务。
虽然明朝在皇帝之下,还设置有内阁大学士与户部尚书,但他们在财政事务上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明朝的户部,绝非今日我们现代观念中的“国家财政部”。事实上,明朝户部,既不是明朝财政政策的决策部门,也不是执行部门,仅仅只是一个会计出纳部门。这个部门所能掌握的资金本来就有限,因为其他的五个部门,也都有自己独立的财政收支来源,和对相关资金自主处置的权力,这是户部无法干涉的,故而它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了。尽管随着明朝后期军事开支的增大,户部的地位逐渐提高,但它仍不是以一个全面主管本朝财政收支、财税政策、各项资本金的宏观调控部门出现的,而只是作为主要的财政协调部门。虽然户部尚书作为重要阁臣有时也参与决策,但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过对国家财政全面控制管理的法定权力。
在没有得到皇帝本人认可的情况下,不但户部尚书不能做任何事情,内阁大学士也是如此。虽然明朝的各级官员,包括所有臣民都可以对各项国家政务建言献策。不管这些是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也不管财政是否是他们的专长。他们或许有各种各样的动机,但千篇一律所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使用道德的概念而不是使用经济规律来解析财政问题。这丝毫无助于明朝财政管理状况的些许改善。“龙王多了不下雨”,多头管理未必就是最有效的管理。事实证明,多头管理往往并不能使管理职能得到强化,反而有可能在相互依赖、相互推诿中弱化。
……
公元前356年,距离中国几千公里外的欧洲正饱受超级大国波斯的摧残。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亚洲就是波斯,波斯就是亚洲。7月,马其顿王国的王后产下亚历山大。来自巴比伦的祭司们一边打自己的耳光,一边在街上狂奔呼喊:“神庙焚毁之日诞生的男孩,以后将要灭亡亚洲。”其实,这个男孩的成就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测——他不仅征服了波斯帝国,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帝国,甚至几乎横穿印度。欲知亚历山大的戎马一生,请看《巨蟹座的逆袭——亚历山大大帝》。
说起大象,与现代人的生活比较遥远。但在古代大象与人类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冷兵器当道的古代战争中。既能冲锋陷阵,又能运输物资的大象,在战争中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呢?《大象与古代战争》不容错过。
公元1644年,正值大明、大清和大顺三朝交替。李自成入主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清军入关,明朝彻底灭亡。但在这一年的第一天,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怎么度过的呢?请观党人碑大作《甲申遗恨——崇祯十七年元旦纪事》。
五代乱世,李存勖带领沙陀军,在逆境中打破持续四十年的战争僵局,一举取得干净利落的完胜。至此中国逐渐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约两百年的藩镇割据局面,重新回归大一统的历史常态。李少林老师的《挑战宿命——后唐灭后梁之战复盘》重现了这一段传奇历史,不可不读。
公元450年,刘宋王朝的“伐国”导致北魏大规模南下报复。由拓跋焘亲率的主力深入刘宋腹地,兵锋直指淮河上的重要军事据点——盱眙。欲知盱眙命运如何,请看爱澜作品《胡马败古城——南北朝宋魏盱眙攻防战记》。
公元前1045年,武王伐纣,纣王于鹿台自焚。与此同时,攸侯喜统帅的十万大军主力,林方、人方、虎方等十五万人及涕竹舟、涕竹笋等,却突然全部失踪。之后,中美洲突然兴起一支具有浓郁殷商文明特质的奥尔梅克文明。那二十五万殷商军民哪里去了呢?赤军的小说《沉寂——殷民东渡记》不妨一读。
我必须承认,《战争事典008》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感到惊喜。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相对浅显的战争普及读物,但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了。这本书对于战争的分析,已经触及到了非常核心的层面。它不仅仅是描述某场具体的战役,更深入地探讨了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和走向。作者在书中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战争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对战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非常具有启发性,让我开始思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从中吸取教训。书中对战争理论的探讨也相当精彩,虽然我不是军事专业人士,但作者的讲解清晰易懂,并且能够将其与实际战役相结合,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深入思考的书籍,它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人类历史的理解更加全面。
评分这套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战争策略的博弈充满兴趣,而《战争事典008》恰恰满足了我这个愿望,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尤其喜欢它对战争细节的描绘,那些战术上的精妙布局,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指挥官们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做出的艰难抉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似乎对每一次战役的背景、动机、过程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不仅是简单的事件罗列,更像是将读者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战火纷飞的残酷与壮烈。书中的插图和地图更是点睛之笔,它们清晰地展示了战场的地理环境和兵力部署,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战役的走向。而且,作者并没有回避战争的血腥与残酷,反而用一种冷静客观的笔触,呈现了战争对个体生命和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创伤。这种对战争多维度的呈现,让我不仅看到了策略的较量,也看到了人性的挣扎与光辉。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沉浸式的历史体验,让我对战争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激情与智慧的书!《战争事典008》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作者以一种非常生动活泼的语言,将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历史事件,演绎得如同跌宕起伏的史诗。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对战役细节的精彩描绘,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仿佛让我身临其境,与书中人物一起经历了无数生死瞬间。而且,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历史的记录,它还蕴含着作者对战争哲学的深刻思考。他对于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的分析,往往能够触及到最本质的问题,引发读者对战争的本质和人性的深层反思。书中穿插的许多小故事和轶事,也为整本书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让我在紧张的阅读之余,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相当精美,图片清晰,文字流畅,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次令人振奋的思想旅程,它让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我看到了人类在战争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战争事典008》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实在太多了,很容易落入俗套。但是,当我翻开它的时候,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独特的视角,它不仅仅关注宏观的战争进程,更深入到每一个普通士兵的视角,去描绘战争对个体命运的影响。通过那些生动的个体故事,我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它如何撕裂家庭,如何摧毁梦想,如何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他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将那些战场上的恐惧、绝望、勇气和牺牲,一点一点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到心潮澎湃,甚至会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担忧。它让我意识到,战争并非仅仅是数据和战略的游戏,每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承载着鲜活的生命。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人性的方式,让我们反思战争的意义和代价,这在我读过的同类书籍中是非常难得的。
评分我向来对军事题材的图书情有独钟,而《战争事典008》无疑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作品。它不仅仅是关于战争,更是关于战略、关于人性、关于文明。作者对于战争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胜负,而是深入到其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每一次战役的分析都详尽而富有洞察力,他能够将复杂的战术运用和政治博弈清晰地展现出来,并且巧妙地将其与历史人物的决策相结合,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决策的艰难与战争的残酷。书中对于战争的长期影响和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塑造,也有着深刻的探讨,这一点尤为让我觉得难能可贵。它让我认识到,战争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这本书的叙事风格也极具特色,时而激昂,时而沉静,但始终保持着一种宏大的视野和深刻的思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历史、对战争感兴趣的读者,它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收获。
评分4、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评分君士坦丁堡陷落后,特拉布宗作为拜占庭帝国的残存势力之一在1453年后又坚持了数年之久。它是何时出现,又是怎样消亡的呢?在日俄战争中首次登场,这个存续时间不长却又经历颇丰的兵种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他们在日俄战争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后长达68年,康熙皇帝三次亲征,乾隆皇帝将之纳入“十全武功”——平定准噶尔之役。唐刀作为中国古代代表性兵器,其真容如何?且看《战争事典032》。
评分为了李鸿章买的,敬裱糊匠
评分掌故》聘请钟叔河、董桥、陈子善、赵珩、白谦慎五位先生为顾问,由百年中华书局诚意推出。一方面,从文章体式和趣味上而言,希冀可以延续晚清民国以来掌故写作的传统,甚而上接宋元明清笔记文体的气脉,打通文史,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另一方面,从内容材料上而言,或亲闻亲历,或考订有据,避免道听途说,希冀采之可以裨信史,丰富我们对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了解。
评分该书零距离再现原汁原味的战争史,可以弥补一般军事书籍的不足,让你深入了解某一战例,从中领悟到很多新东东!
评分特罗普发现英国舰队的阵型十分散漫,由布莱克指挥的中央分队在行进中分成两半,布莱克在前,约翰?劳森在后,双方相距1英里,由威廉?佩恩指挥的后卫分队在布莱克前方,而蒙克指挥的前锋分队此刻离布莱克有4英里远,正在全力追赶后卫和中央分队。
评分《晋书·陈寿传》关于陈寿索米的这条史料,只有少数几位史学家如北周的柳虬、唐朝的刘知几等相信,而多数的史学家则认为这条史料不合事实,是假的。清朝的潘眉在《三国志考证》中指出:“丁仪、丁廙,官不过右刺奸掾及黄门侍郎,外无摧锋接刃之功,内无升堂庙胜之效,党于陈思王,冀摇冢嗣,启衅骨肉,事既不成,刑戮随之,斯实魏朝罪人,不得立传明矣。《晋书》谓索米不得不为立传,此最无识之言。”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也指出:《晋书》谓“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被髡,故寿为《亮传》,谓将略非所长。此真无识之论也。亮之不可及处,原不必以用兵见长。观寿校订《诸葛集》,表言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
评分该书零距离再现原汁原味的战争史,可以弥补一般军事书籍的不足,让你深入了解某一战例,从中领悟到很多新东东!
评分好书,刚好碰上活动,先收下来了,慢慢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