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电影学研究入门必读
★关于电影本体、语言要素、理论思潮的核心指南
★十年来多次修订再版,广受读者欢迎
一幅进入电影学研究领域的“地形图”
内容简介
《电影学导论》是一本入门必读的经典教程,对电影学研究的各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对电影学研究的相关论题给出了清晰的阐释。作者从历史视野分析了电影的不同身份属性、从比较视野探讨了电影与其他艺术的关系,以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为着眼点剖析视觉、听觉与结构元素,以高度概括的方式介绍世界电影的主要思潮流派及其创作特征、自经典时期以来的重要电影理论及其批评实践。本书自2003年初版以来广受欢迎,此次最新修订的第3版更新了部分引用文献及阅读书目,希望对有志于研读相关专业的读者而言,能够成为一幅有所助益的电影学“地形图”。
作者简介
陈晓云,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影像研究中心主任、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先后执教于浙江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学院、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出版《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1999年)、《视觉神话:影视文化的深层结构》(2000年)、《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2001年)、《新中国电影史话》(2003年)、《电影学导论》(2003年、2008年)、《中国当代电影》(2004年)、《我的秘密之花:电影中的女性》(2005年)、《电影城市:中国电影与城市文化(1990-2007 年)》(2008 年)、《电影理论基础》(2009 年,主编)、《中国电影笔记》(2011年)、《2001-2010中国电影学研究报告》(2012年)、《中国电影明星研究》(2012 年,主编)、《中国电影的身体政治》(2012年,主编)、《中国电影明星研究续编》(2013年,主编)、《中国当代电影思潮与现象研究》(2013 年,主编)等著作,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11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1、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第8、9、10届)、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会奖”(第1、2、3、5 届)、浙江省教学成果奖(1997 年)等奖项。
目录
绪 论
第一部分 特 性
第一章 历史视野中的电影
1.1 电影作为科技
1.1.1 电影的诞生
1.1.2 从无声到有声
1.1.3 从黑白到彩色
1.1.4 从胶片到数字
1.1.5 从2D 到3D
1.2 电影作为艺术
1.2.1 创作层面
1.2.2 理论层面
1.3 电影作为语言
1.4 电影作为文化
1.4.1 电影作为文化载体
1.4.2 电影自身作为文化
1.5 电影作为商业
1.6 电影作为媒介
1.6.1 电影作为艺术媒介
1.6.2 电影作为传播媒介
第二章 比较视野中的电影
2.1 电影与文学
2.1.1 电影对文学的借鉴
2.1.2 文学性作为电影命题
2.1.3 文学与电影关系的重构
2.2 电影与戏剧
2.2.1 电影与戏剧的比较分析
2.2.2 戏剧电影观念的建构与解构
第二部分 元 素
第三章 影像/视觉元素
3.1 影 像
3.2 镜 头
3.2.1 景 别
3.2.2 角 度
3.2.3 透 镜
3.2.4 运 动
3.3 构 图
3.4 光 线
3.5 色 彩
3.5.1 色彩与黑白片
3.5.2 色彩与彩色片
3.5.3 色彩作为结构元素
第四章 声音/听觉元素
4.1 对 白
4.2 音 响
4.3 音 乐
4.4 录 音
第五章 蒙太奇/结构元素
第三部分 思 潮
第六章 经典电影
第七章 现代电影
第四部分 理 论
第八章 经典电影理论
第九章 现代电影理论
推荐书目
三版后记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特性
第一章 历史视野中的电影
1.1 电影作为科技
在电影产生之前,还没有哪一门艺术与科学技术有着如此密切的相伴相生的关系,不论是文学、音乐、舞蹈,还是美术、雕塑、建筑,抑或戏剧,莫不如此。电影的诞生,本身便是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电影历史的每一次转折,电影艺术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十分明显的对应关系,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从单声道到多声道环绕立体声,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从2D到3D。电影,正是在科技与艺术的互动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电影史家乔治·萨杜尔认为:“皮影戏和幻灯这些早期用形象表现故事的幼稚方法,它们的历史还有待编写。但一般说来,这两种视觉上的娱乐对电影叙事的影响,并不大于文学、戏剧、绘画以及其他高尚的艺术,同时,也并不大于宗教画、日历画、木偶戏、漫画以及其他被人轻视的通俗性的艺术。”
1.1.1 电影的诞生
电影在它诞生的最初阶段,并不是一门艺术,而是一种科技产品。1895年12月28日,已经被确认为是电影诞生的日子,这也使得电影成为此前所有艺术样式中我们唯一确切知道“生日”的艺术。从这一天起,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嘉布遣路“大咖啡馆”运用“活动电影机”放映电影,成为“在公开卖票放映上获得成功的人”,也就是在关于电影的发明竞赛中获得胜利的人。而电影机械的发明,却经历了一个并不短暂的过程。
1825年,费东和派里斯博士发明了“幻盘”,它是一个两面画着图画的硬纸盘,当硬纸盘很快旋转时,两张画片就仿佛结合在一起了,这种玩具曾经风行一时,并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主题,比如小鸟和鸟笼、骑师和他的马、砍了头的男子和他的头、一个家庭里的一对夫妇、一句话的两个部分、舞女和她的舞伴、猎人和他的猎物等等。1830年,一位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根据在瑞士出生的英国人彼德·马克·罗杰特的研究,制造成功了物理教科书上所说的“法拉第轮”。1832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和奥地利大学教授斯丹普弗尔同时发明“诡盘”,就是利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和“幻盘”的图画制成的。斯丹普弗尔制造的“频闪观察器”使一些蔷薇形、齿轮形和各种圆形物体活动起来,成为“科学教育电影的最初萌芽”。1834年,英国人霍纳发明了“走马盘”,在硬纸上画有一连串形象,“预示着未来影片的雏形”。这一切促使了近代动画片的产生。
然而,电影的真正诞生,还必须利用照相,而电影与普通照相的区别在于,它意味着“快速摄影”。1823年,涅普斯的第一张照片“餐桌”需要14小时的曝光时间进行拍摄,直到1839年,曝光时间仍然需要30分钟以上。1840年以后,曝光时间减少到20分钟,不久以后,只要一两分钟就够了。1851年曝光时间缩短到只要几秒钟,照相这门新的工艺很快成为几万人的职业。这一年开始,“活动照片”在一些摄影师的工作室里拍摄成功。1872年开始,英国人迈布里奇做了关于摄影的实验,加利福尼亚州靠商业和铁路起家的富翁利兰德·斯坦福与人打赌,出资要求迈布里奇按照法国学者马雷在1868年所描写的那样,把马跑的速度和动作姿态拍摄下来。这一实验一直持续到1878年。生理学家马雷创造了“摄影枪”,并对“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进行研究,成为“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10月,他第一次将利用这种胶卷拍摄下来的照片献给法国科学院。马雷事实上发明了现代的摄影机和摄影术。不久,英国的勒普朗斯和弗里斯·格林取得了同样的成果。
作为动画片的创始人,雷诺在1877年改进了“走马盘”,制造了一架用几面镜子拼成圆鼓形的“活动视镜”,并在1888年制造了“光学影戏机”。从1892年开始,在将近十年时间里,常常在巴黎葛莱凡蜡人馆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动画片。作为雷诺为“影戏机”制造的第一部动画片,《丑角和他的狗》“以更复杂的运动来代替迅速、循环不断的转动”;《一杯可口的啤酒》“以一出笑剧——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速写’——的方式”来表现简单
电影学导论(第3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