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一种奇特的印象,那种暗色调的排版,夹杂着一些略显模糊的古典元素,仿佛一下子就把你拉进了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迷宫。初次翻开时,我并没有急于深入文本,而是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品味那些留白和字体选择。它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又带着某种压迫感的氛围,让人感觉作者在用一种近乎仪式化的方式来构建他所描绘的世界。这种视觉上的前奏,为接下来的阅读设定了一种庄重而又略带不安的基调,仿佛在提醒读者,接下来的内容并非轻松之作,而是一次深入灵魂的探索。我常常会想象,如果作者本人站在我面前,他会如何评价这个封面——是赞许其精准捕捉了那种晦涩的美感,还是会觉得这种外在的包装,多少削弱了其内在的锋芒?这种对“呈现”本身的思索,在我尚未触及核心情节时,已经成了一种微妙的阅读体验。
评分文字的质地,在我看来,是这本书最令人着迷的元素之一。它有一种独特的密度和重量感,每一个句子似乎都经过了反复的掂量和锤炼,绝无一句闲笔。与其说是在读小说,不如说是在聆听一段精心编排的独白剧。作者似乎对“美”有着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他笔下的暴力和颓废,都被包裹在一种无可挑剔的、近乎完美的艺术形式之下。这种对形式的极致追求,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审美体验,即便内容本身可能令人不安或沉重,但语言的光泽度始终保持着高水准。我甚至会特意去回味一些复杂的长句结构,体会那种迂回、曲折却又最终归于和谐的句法美学,这简直是一种语言上的盛宴。
评分阅读过程中的节奏感把握得极为精妙,起承转合之间,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感贯穿始终。你读着那些华丽的辞藻,感受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剧烈翻涌,但同时,又像隔着一层极薄的玻璃在观察这一切,情感的爆发点总是被一种冷静的叙事笔触所克制。这种克制并非冷漠,而更像是一种对“极致”的追求,将所有强烈的情感都打磨成了锋利的边缘,触碰时会感到刺痛,却又难以移开视线。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场景时的那种近乎偏执的细节堆砌,无论是庭院的苔藓颜色,还是人物衣袍的褶皱纹路,都栩栩如生,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特定的气味。这种对具象的把控力,使得即便是最虚无缥缈的哲学思考,也找到了落地的支撑点,读起来既有诗意的飞扬,又不失坚实的质感。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思想冲击,更多是体现在对“身份”与“存在”的持续拷问上。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直接给出答案或明确的道德指向,反而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面具和自我认知。我常常读到某个段落,会猛地停下来,陷入长时间的沉思,那种感觉不是被故事吸引住了,而是被作者抛出的那个“如果……会怎样”的问题击中了。不同于以往接触的文学作品中那种线性或明确的成长弧光,这里的角色似乎总是在一种永恒的、无法挣脱的困境中打转,他们的每一次挣扎,都像是在加深那份宿命感。这种阅读体验是耗费心神的,因为它要求读者不断地自我审视,去辨认哪些是真正的自我,哪些是社会强加的“幻景”。
评分合上书本的那一刻,留下的不是一个故事的完整结局,而是一团持续燃烧的、带着温度的迷雾。它没有提供一个可以轻松抽身的出口,反而让你感觉自己被某种强烈的、但又难以命名的情感共鸣所裹挟。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正是其高明之处。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从那种氛围中抽离出来,它像是一场漫长而又精致的梦境,醒来后,阳光依旧,但你眼中的世界似乎蒙上了一层微妙的滤镜,对日常生活的某些光鲜表象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叙述了什么,而在于它在你心中悄无声息地种下了一种对“真实”的永恒探问,它会像一个低语者,时不时地在你耳边重申那些未被言明的真理。
评分好。。。。。。。。。。。。。
评分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于1903年6月8日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本名玛格丽特·德·凯扬古尔(Marguerite Cleenewerck de Crayencour),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为姓氏Crayencour字母重组成Yourcenar的笔名。父亲是法国外交家,母亲是比利时人,在她出生十天,母亲产后感染而逝世,从尤瑟纳尔《世界迷宫:虔诚的回忆》一文中,她谈起她的母亲,她的外公,外婆,只是觉得他们的陌生,她写到“他们和我全无关系。”母爱的缺失,对于她是一种幸运,没有母亲来按照上流社会的要求把她培养成为一个淑女;也没有这样甜腻的爱来软化她,所以她按照自己最天然的势态成长,不遵循任何准则。虽然失去母爱,但尤瑟纳尔受到父亲加倍的疼爱,童年时代在欧洲旅游,于法国北部、南部和巴黎度过优裕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她从未上过学校念书,早年接受私人教育,修习希腊文及拉丁文,并得到多位女管家的呵护和家庭教师的悉心指导。开明的父亲在尤瑟纳尔的人生扮演重要角色,可说是她的老师、知己和朋友,从小他便邀女儿和自己一同饱览丰沛的藏书,并鼓励她写作。面对女儿的教育,他没有领她走入传统女性的框架,反而留给她和自己一样乐于漂浪冒险的兴趣。12岁已经将古代英雄故事读的滚瓜烂熟;20岁已经拟好日后主要作品里各主人翁的轮廓。
评分《沉潜的瀑布》中的城所升年轻英俊且事业有成,但却是个无感情的人。有一天遇到有夫之妇显子,她从不对男人动情。升兴奋地发现这是一个和自己相同的女人,他试图与显子构建起完全脱离情感的“人工的爱”。可是显子却真的对升动了情,城所升发现后大失所望,明白过来后的显子彻底绝望,投身小瀑布自尽了。 2015-04-29 20:51
评分是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代表作之一,此书发表于日本现代作家三岛由纪夫(1925—1970)剖腹自戕后十一年,即1981年。这部篇幅不长的评论作品以才华横溢而又极富争议的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为对象,从三岛的生活背景及与此密切相关的自传体小说《假面的告白》起笔,大致按照其创作年代顺序,依次介绍分析《禁色》、《金阁寺》、《潮骚》、《萨德侯爵夫人》、《忧国》等三岛主要的小说、戏剧和电影作品,尤其在四卷本小说《丰饶之海》上挥洒了浓墨重彩,同时探讨导致三岛不懈锻造体魄的深层原因、他的政治思想和行动,以及他对“切腹”的执迷,勾画出三岛由纪夫从少年得志走向最终归途的过程。如作者在分析中所点明,这《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并不是一篇叙述作家生平轶事的传记,而是以作品为基石和导向,探寻作家的精神历程的尝试。
评分希望国内能出一套好的全集译本。
评分不错的书,有一定参考价值。谢谢京东!
评分好。。。。。。。。。。。。。
评分最大的感触是尤瑟纳尔评论三岛的语言文学性很强,区别于死板的学院风,并且还把三岛的作品和西方作家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此外此书还提及了以往研究较少关注过,甚至还没翻译成中文或简体中文的作品,比如《英灵之声》《我的朋友希特勒》等。
评分直译应为三岛,或空的幻境,尤瑟纳尔在书名中并未称呼三岛的全名,大概是为了制造一种文本上的亲密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