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風濕內科學(第2版)/國傢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二五”規劃教材》內容翔實、新穎,突齣風濕病學領域的新進展、新觀點、新成就,注重近年風濕病治療領域的新進展。《風濕內科學(第2版)/國傢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二五”規劃教材》的寫作風格及內容編排充分體現瞭當代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係統整閤和整體優化原則及生命科學信息化、網絡化的特點。編者期望能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和臨床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起到指引作用,能為研究生的自主創新提供探索、挖掘新知識的工具與技能。
作者簡介
陳順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濕病學科和上海市風濕病學研究所創始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終身教授,上海風濕病學臨床醫學中心主任,上海市風濕病學研究所榮譽所長,美國風濕病學院大師,國傢藥品臨床研究基地風濕和免疫專業(上海)主任,澳大利亞風濕病學會榮譽會員以及LUPUS(英國)、Joint、Bone、Spine(法國)、APLAR Journal of Rheumatology、Clinical Rheumatology等英文雜誌編委。曾擔任亞太地區風濕病學會聯盟(APLAR)主席,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風濕病學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副會長,第八屆國際紅斑狼瘡學術會議主席,第11屆國際自身抗體、自身免疫學術會議(IWAA,2011)主席,美國風濕病著名雜誌Arthritis&Rheumatism(中文版)主編、《上海醫學》雜誌常務副主編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傢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勞動模範榮譽稱號和上海市育纔奬,2004年榮獲美國風濕病學院的大師(ACRMaster)稱號,成為亞洲首位該榮譽獲得者。2005年榮獲中華風濕病學會“傑齣貢獻奬”,2008年獲得亞太風濕病學聯盟(APLARMaster)大師奬和上海市十大工人發明傢、上海市十大職工科技創新英纔稱號。
鄒和建,現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風濕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華山醫院倫理委員會(HIRB)主席、復旦大學風濕、免疫、過敏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分子與轉化醫學研究所所長;國際硬皮病臨床與研究協作網(InSCAR)副主席;國傢衛生標準委員會委員、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專傢組成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第七、第八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上海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藥物不良反應雜誌》副總編輯。近5年承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211學科新增長點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重點項目、衛生部科研項目、973項目子課題,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計劃共10項。近5年來發錶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研究論文30篇,其中SCI論文近20篇。擔任9部學術專著的主編、副主編。曾獲得寶鋼優秀教師奬、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奬1項,上海市區學科技成果奬二等奬1項(第一完成人)。主要從事痛風發病機製及遺傳學研究、係統性硬化(硬皮病)發病機製研究,以及調節性T細胞對RA發病的機製研究。2011年入選上海市領軍人纔,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風濕病--從基礎到臨床
第一章 風濕病分子遺傳學的進展和應用展望
第一節 風濕性疾病的遺傳學特點
第二節 風濕性疾病的遺傳學研究策略
第三節 以紅斑狼瘡為代錶的風濕性疾病的遺傳學研究進展
第四節 遺傳學研究在風濕性疾病中的應用展望
第二章 免疫失調與風濕病
第一節 免疫細胞
第二節 固有免疫應答
第三節 T、B淋巴細胞異常與風濕病
第四節 免疫調節失常與風濕病
第三章 風濕病自身抗體的解讀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常見的自身抗體及其臨床意義
第二篇 彌漫性結締組織病
第四章 係統性紅斑狼瘡
第一節 係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機製
第二節 係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生發展規律的探索
第三節 從緻死性疾病到可治可控製的炎癥性自身免疫病--狼瘡治療現狀與未來
第五章 皮肌炎和多發性肌炎
第六章 ANCA相關性血管炎
第七章 白塞病
第一節 口腔阿弗他潰瘍為BD常見的早期癥狀
第二節 從絲綢之路(silkroad)談BD發病因素
第三節 BD基本病理錶現:係統性血管炎
第四節 BD臨床診斷與鑒彆診斷
第五節 BD個體化治療選擇
第六節 預後
第八章 纍統性硬化癥
第一節 係統性硬化癥名稱演變及對疾病的認識過程
第二節 係統性硬化癥的臨床錶現以及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
第三節 SSc診斷要點
第四節 SSc病因及發病機製研究進展
第五節 SSc治療的探索和發展
第九章 乾燥綜閤徵
第一節 從診斷分類標準的變遷看乾燥綜閤徵
第二節 乾燥綜閤徵治療的展望
第十章 抗磷脂綜閤徵的認識曆程
第一節 疾病的發現和認識曆程
第二節 從診斷標準的變遷看對疾病的認識曆程
第三節 抗磷脂抗體研究的過去和未來
第四節 展望
第十一章 成人斯蒂爾病
第一節 AOSD的演變及認識過程
第二節 AOSD病因及發病機製進展
第三節 AOSD臨床錶現及特異性指標
第四節 AOSD的臨床診斷以及診斷效率
第五節 AOSD治療方案與選擇
第三篇 骨與關節疾病
第十二章 類風濕關節炎
第一節 RA的發病機製及研究進展
第二節 RA診斷標準的演變
第三節 RA的治療原則
第四節 治療藥物和方法
第十三章 脊柱關節病
第一節 強直性脊柱炎
第二節 銀屑病關節炎
第三節 炎性腸病性關節炎
第十四章 骨關節炎異質性與係統防治策略
第一節 原發性骨關節炎
第二節 遺傳相關性骨關節炎
第三節 骨關節炎的病因與發病機製
第四節 骨關節炎係統防治策略
第十五章 痛風
第一節 痛風的概念與發病機製
第二節 痛風不同階段治療的認識和推薦
第四篇 軟組織風濕病--風濕性多肌痛和縴維肌痛癥
第十六章 風濕性多肌痛--一種老年人的疾病
第一節 風濕性多肌痛研究迴顧與啓示
第二節 風濕性多肌痛的主要臨床特點
第三節 輔助檢查在風濕性多肌痛中的意義
第四節 風濕性多肌痛的診斷要點及與其他疾病的鑒彆
第五節 風濕性多肌痛的治療現狀及預後
第十七章 縴維肌痛癥--一種心理性疾病?
第一節 縴維肌痛癥研究迴顧與啓示
第二節 縴維肌痛癥的主要臨床特點
第三節 縴維肌痛癥可能的輔助檢查
第四節 縴維肌痛癥的診斷要點及與其他疾病的鑒彆
第五節 縴維肌痛癥的治療現狀及預後
第五篇 風濕病治療進展
第十八章 造血乾細胞移植治療風濕病的進展
第十九章 風濕病靶嚮治療--從生物製劑嚮小分子藥物的迴歸
第一節 生物製劑在風濕病中的應用及其前景
第二節 治療風濕病的新型小分子“靶嚮”藥的問世與前景
第二十章 生物樣本庫及標準化操作流程
第二十一章 風濕病數據庫的發展與挑戰
第一節 疾病數據庫的概念
第二節 以係統性紅斑狼瘡數據庫為例看風濕病數據庫的發展現狀
第三節 以狼瘡數據庫為例看風濕病數據庫的演化與麵臨的挑戰
第四節 結語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前言/序言
風濕病學的臨床實踐與前沿進展 本書旨在為臨床醫師、研究生及相關醫務人員提供一本全麵、深入且實用的風濕病學參考書。本書內容涵蓋瞭風濕病學的基本理論、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疑難病例的分析與處理,以及近年來風濕病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臨床應用。我們的目標是幫助讀者建立係統性的風濕病學知識體係,提升臨床診斷和治療水平,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患者。 第一部分:風濕病學概論與基礎 本部分將從宏觀角度切入,為讀者構建風濕病學的基礎認知框架。 風濕病學的概念與範疇:我們將首先明確風濕病學的定義,闡述其研究對象、學科特點以及在整個醫學體係中的地位。風濕病學是一門涉及免疫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影像學、康復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復雜臨床醫學分支,其研究對象廣泛,涵蓋瞭結締組織病、骨關節病、血管炎、肌病等多種纍及骨骼、關節、肌肉、血管以及相關器官的係統性疾病。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些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機製,以及它們在臨床上的多樣性錶現。 免疫係統與風濕病:免疫係統的紊亂是絕大多數風濕性疾病發病的核心。本節將詳細迴顧正常免疫係統的結構與功能,包括先天免疫與適應性免疫、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免疫調節機製等。在此基礎上,我們將重點解析免疫係統異常(如免疫耐受破壞、自身抗原暴露、免疫細胞活化失調、細胞因子異常分泌等)如何導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我們將介紹關鍵的免疫細胞(如T細胞、B細胞、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等)及其在自身免疫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各種免疫分子(如細胞因子、趨化因子、補體係統等)在疾病發病和進展中的角色。 遺傳與風濕病:遺傳因素在風濕性疾病的易感性和發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節將介紹目前已知的與風濕性疾病相關的遺傳標記物,例如HLA基因、細胞因子基因多態性等,並探討這些基因如何影響個體的免疫反應和疾病風險。我們將迴顧基因芯片、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等現代遺傳學技術在風濕病學研究中的應用,以及如何理解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風濕病學的研究方法與技術:為瞭更好地理解和診斷風濕性疾病,現代醫學發展瞭多種研究和診斷技術。本節將介紹常用的臨床研究方法,如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試驗設計等。同時,我們將重點介紹風濕病學診斷中不可或缺的技術,包括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尿常規、生化檢查、免疫球蛋白、補體、自身抗體譜、細胞因子檢測等),影像學檢查(如X綫、CT、MRI、超聲、骨密度測定等),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我們將深入講解這些技術的原理、臨床應用價值、局限性以及結果的解讀。 第二部分:常見風濕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本部分將聚焦於臨床實踐中最為常見和重要的風濕性疾病,逐一進行深入剖析。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作為最常見的自身免疫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將是本部分的重要內容。我們將詳細闡述其流行病學、發病機製、臨床錶現(包括關節外錶現)、診斷標準(ACR/EULAR標準)、影像學特徵以及實驗室檢查的要點。在治療方麵,我們將係統介紹其治療原則,包括疾病緩解抗風濕藥物(DMARDs),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來氟米特等,以及生物製劑(如TNF-α抑製劑、IL-6受體抑製劑、JAK抑製劑等)的應用指徵、療效評價與不良反應管理。我們還將討論RA的聯閤治療策略、個體化治療方案的製定,以及康復治療的重要性。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作為最常見的關節退行性疾病,骨關節炎的診斷與治療也是臨床關注的重點。本節將介紹OA的定義、危險因素、病理生理學改變,以及其在不同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手關節)的典型臨床錶現。診斷將側重於影像學證據(X綫、MRI)和臨床癥狀的結閤。治療部分將涵蓋非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物理治療、輔助器具)和藥物治療(止痛藥、非甾體抗炎藥、關節腔注射治療等)的最新進展。手術治療(如關節置換術)的適應證和時機也將被深入探討。 係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SLE是一種典型的多係統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臨床錶現復雜多變。本節將詳細介紹SLE的流行病學、發病機製、診斷標準(ACR/EULAR標準),並重點描述其在皮膚、關節、腎髒、血液係統、神經精神係統、心肺係統等不同器官係統的錶現。治療將聚焦於糖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如硫唑嘌呤、環磷酰胺、黴酚酸酯)以及生物製劑(如貝利尤單抗)的應用。我們將強調個體化治療和多學科協作在SLE管理中的重要性。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AS是一種以中軸關節受纍為主的慢性炎癥性疾病。本節將介紹AS的流行病學、發病機製(HLA-B27的重要性)、臨床錶現(腰背痛、關節外錶現)以及診斷標準(ASAS標準)。治療將涵蓋非甾體抗炎藥、物理治療、運動療法,以及生物製劑(如TNF-α抑製劑、IL-17A抑製劑)在AS治療中的關鍵作用。 乾燥綜閤徵(Sjögren's Syndrome):乾燥綜閤徵是一種纍及外分泌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徵是眼乾、口乾。本節將介紹其流行病學、發病機製、診斷標準(ESSDAI/ESSROI)、臨床錶現(包括全身性錶現)以及治療策略。 血管炎(Vasculitis):血管炎是一組以血管壁炎癥為特徵的異質性疾病。本節將對各種類型的血管炎進行分類介紹,包括大、中、小血管炎,以及巨細胞動脈炎、顳動脈炎、結節性多動脈炎、顯微鏡下多血管炎、GPA(Wegener's肉芽腫)等。每種血管炎的診斷將強調其臨床錶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特點和血管活檢的重要性。治療將根據不同血管炎的類型和纍及器官,介紹糖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和生物製劑的應用。 肌炎(Myositis):肌炎是一類以肌肉炎癥為主要病變的疾病,包括皮肌炎和多發性肌炎。本節將介紹其流行病學、發病機製、臨床錶現(肌無力、皮疹)、診斷標準、肌電圖、MRI和肌肉活檢的作用。治療將側重於糖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和免疫球蛋白的應用。 第三部分:疑難病例分析與綜閤管理 本部分將聚焦於風濕病學臨床實踐中的挑戰,提供解決疑難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風濕性疾病的鑒彆診斷:許多風濕性疾病的早期錶現相似,需要詳細的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來鑒彆。本節將通過列舉典型案例,講解如何係統地排除其他疾病(如感染、腫瘤、代謝性疾病等),準確診斷風濕性疾病。 風濕性疾病的聯閤治療與個體化方案:在臨床實踐中,單一藥物治療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療效。本節將探討多種風濕性疾病聯閤治療的原則和策略,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疾病活動度、纍及器官、閤並癥、經濟承受能力等)製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風濕性疾病的康復與社會支持:風濕性疾病常常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功能狀態。本節將強調康復治療在風濕病學中的重要性,包括物理治療、職業治療、運動療法等。同時,也將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會支持係統,幫助患者更好地適應疾病,重返社會。 特殊人群的風濕病學:兒童、老年人、孕婦等特殊人群的風濕病學具有其獨特性。本節將分彆討論這些人群在風濕性疾病診斷、治療和管理上的注意事項。 第四部分:風濕病學前沿進展與未來展望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風濕病學研究的最前沿,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嚮。 新型藥物的研發與應用:近年來,隨著對風濕性疾病發病機製認識的深入,靶嚮治療藥物取得瞭突破性進展。本節將介紹JAK抑製劑、IL-17A抑製劑、IL-23抑製劑、CTLA-4Ig等新型藥物的作用機製、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精準醫學在風濕病學中的應用:精準醫學的目標是根據患者的個體特徵,製定最閤適的治療方案。本節將探討生物標誌物在風濕性疾病診斷、預後評估和療效預測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技術實現精準治療。 人工智能在風濕病學中的潛力:人工智能(AI)技術正在逐漸滲透到醫學的各個領域。本節將探討AI在輔助診斷、影像分析、藥物研發以及疾病管理等方麵的潛力,展望其對風濕病學未來的影響。 風濕病學的研究熱點與趨勢:本節將迴顧近年來風濕病學領域的最新研究熱點,如腸道菌群與風濕性疾病的關係、腸道屏障功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新的免疫調節機製等,並預測未來的研究方嚮。 本書的編寫團隊由國內多位資深風濕病學專傢組成,他們結閤瞭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厚的學術造詣,力求為讀者呈現最前沿、最實用的風濕病學知識。我們相信,本書的齣版將對提升我國風濕病學的整體診療水平,改善廣大風濕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做齣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