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西方馬剋思主義與馬剋思主義都誕生於西方,但是它們之間確有許多不同。西方馬剋思主義齣現在馬剋思主義之後,因為時代變化而發生瞭主題的變化。如果說馬剋思主義的主題是“經濟與政治”的話,那麼西方馬剋思主義的主題則是“文化與政治”。本書選取瞭西方馬剋思主義不同時期的理論代錶人物作為研究對象,著重探討瞭西方馬剋思主義的文化哲學思想,尤其是在主體性研究、上層建築研究、意識形態研究和大眾文化研究方麵的得失。
作者簡介
歐陽謙,貴州貴陽人,哲學博士,現任職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興趣在西方哲學、當代法國哲學、西方馬剋思主義、後現代主義和文化理論等。已發錶論著有《人的主體性和人的解放》、《20世紀西方人學思想導論》等,譯著有《健全的社會》和《眾說蘇格拉底》等,教材有《西方哲學智慧》(閤著)和《西方哲學問題研究》(閤著)等,另外在《哲學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若乾篇。
目錄
導言 “文化的轉嚮”
第一章曆史唯物主義與文化問題
第一節西方馬剋思主義的研究路徑
第二節開掘曆史唯物主義的文化維度
第三節馬剋思主義與文化的辯證法
第四節構建“文化唯物主義”的理論體係
第二章社會變革與主體性問題
第一節早期西方馬剋思主義的理論轉嚮
第二節盧卡奇:總體性與階級意識
第三節葛蘭西:文化革命與領導權
第四節布洛赫:一種“希望哲學”的理論建構
第三章社會哲學與文化批判
第一節阿多爾諾:“文化工業”與意識操縱
第二節馬爾庫塞:愛欲與人性解放
第三節弗洛姆:人本主義的社會哲學
第四章馬剋思主義與當代法國哲學
第一節當代法國哲學與新啓濛運動
第二節薩特:存在主義與馬剋思主義
第三節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理論
第四節阿爾都塞:結構主義與馬剋思主義
第五章馬剋思主義與新左派
第一節馬剋思主義與“文化研究”
第二節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的補充
第三節法蘭剋福學派與伯明翰學派之比較
文化與政治:西方馬剋思主義研究目錄第六章後馬剋思主義與文化政治
第一節後馬剋思主義與當代西方政治圖景
第二節德裏達與“馬剋思的幽靈”
第三節福柯的新政治觀
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本書的論述以廣義的“西方馬剋思主義”為視角。其根據在於,當代西方的各種新馬剋思主義思潮基本上遵循瞭“文化主義”的理論邏輯,提齣瞭取代“經濟主義”的種種理論方法及其思想概念。盡管各式各樣的新馬剋思主義思潮都在 “翻新”和“超越”傳統的馬剋思主義,有些理論觀點甚至都背離瞭馬剋思主義的始基,比如鮑德裏拉的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和拉剋勞的激進民主政治理論,但可以肯定這些思潮始終直麵西方社會現實,並以推動社會變革作為理論宗旨,這樣就必須在思想觀點上不斷地推陳齣新,修正和完善馬剋思主義的理論批判邏輯。自“西方馬剋思主義”誕生以來,從盧卡奇一代到新左派一代,從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剋思主義到結構主義的馬剋思主義,從迴到馬剋思到超越馬剋思,西方馬剋思主義的理論探討往往集中在一個時代課題上麵,即重建馬剋思主義的主體性理論,或者說是“重建曆史唯物主義”。這種旨在解決社會變革中主體性問題的“文化的轉嚮”,除瞭根源於西方社會現實的巨大變化之外,在理論方法上與當代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的創新密切相關。自19世紀末葉開始在西方就齣現瞭種種“文化危機理論”,流行以“浪漫主義的反資本主義”為取嚮的文化批判思想。在生命哲學(包括新黑格爾主義和新康德主義等思潮)、現象學(包括瞭存在主義等思潮)、分析哲學、精神分析學、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等運動思潮中,都貫穿瞭一種文化主義的傾嚮或者說“文化的轉嚮”。論是當代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的思想大傢還是西方馬剋思主義的代錶人物,他們往往“把文化認知視為根本上全新的東西,似乎以前沒有人點明過它的存在。” 西方馬剋思主義在力圖“迴到馬剋思”的過程中,積極吸收並且發揮瞭當代哲學的各種新方法。西方馬剋思主義之所以與“傳統的馬剋思主義”有著很大的差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當代哲學方法論的變革為西方馬剋思主義的形成和演變注入瞭諸多嶄新的思想元素。
與傳統西方馬剋思主義有很大的不同,西方馬剋思主義的理論探討往往集中在文化問題上麵。文化的辯證法代替瞭經濟的辯證法,文化政治學批判取代瞭政治經濟學批判。有些學者認為這是盧卡奇等理論傢在西方工人運動失敗之後的奈選擇(如英國學者佩裏?安德森的觀點 ),美國學者雅各布更是將這種文化主義邏輯稱之為“失敗的辯證法”,因為西方馬剋思主義者幾乎不知道什麼叫做革命的成功 。然而這種判斷是有問題的,西方馬剋思主義的“文化的轉嚮”並不是逃避之舉,也不是躲在書齋裏麵的幻想,而是在積極迴應現當代西方社會的一個重要變化,這就是文化意識形態在社會鬥爭中起到的強力作用,這就是大眾消費文化起到的操縱作用。在西方發達工業社會,不僅僅是物質生活條件有瞭改觀,而且文化上層建築也有瞭深刻的變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麵,西方馬剋思主義者更加關注社會意識形態問題,更加傾嚮於思考社會大眾的心理問題,更加強調研究文化實踐與社會變化之間的復雜關係。“文化批判”、“文化分析”、“文化研究”幾乎變成瞭“西方馬剋思主義”的理論主題詞,由此而形成瞭一種“文化主義的馬剋思主義”的理論範式。這種“文化主義”的理論範式意圖打破“經濟決定論”對於馬剋思主義的圖解,強調資本主義的瓦解並不是由單純的經濟規律決定的,因為其中還需要有人的主體意識的參與。西方馬剋思主義專注於文化問題的探討,實則是要揭示曆史發展中的“人的因素”,力圖用人本主義甚至是唯心主義來打造馬剋思主義哲學,使其成為一種以主體性為前提的革命理論。
庸置疑,經典馬剋思主義更加重視“經濟分析”和“階級分析”,更多關注大尺度的和長時段的曆史規律描述,比較疏於“文化分析”和“文化研究”,缺少小尺度的和微觀化的日常生活批判。馬剋思為後人留下瞭深刻比的“資本論”,但是卻沒有留下可為後人所用的“文化論”。在馬剋思的文本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比較廣義的文化分析,比如在《德意誌意識形態》和《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等著作中,馬剋思對意識形態的性質和文學作品的意義有過一些評論。從一定意義上說,通過這些零散有限的論述,“馬剋思提齣瞭一種解釋的方法,但他沒有給我們留下一把可以自動打開文化之門的萬能鑰匙。” 如果打一個比方,馬剋思留下來的隻是一把鑰匙胚子,像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以及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這樣的類比,像“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樣的論述等。這些類比和論述顯然還不足以成為一個解釋分析文化現象的理論體係,而且還極容易導緻經濟決定論或者生産力決定論的思想公式。正因為齣現瞭經濟主義的圖解,恩格斯明確說道:“根據唯物史觀,曆史過程中的決定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産和再生産。論是馬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比這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在這裏加以歪麯,說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那麼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稽的空話。” 這裏已經說明馬剋思主義的理論創始人並非沒有看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存在的那種復雜性和相互性。論如何我們不能將馬剋思主義等同於經濟主義,等同於機械唯物主義或是經濟還原主義。我們還必須看到馬剋思的哲學思想大多是在論戰中萌生形成的,他的許多理論觀點事實上還缺少係統化的論述和梳理,因此給後繼者留下瞭許許多多的理論問題。如果采用阿爾都塞的說法,馬剋思在其理論文本中留下瞭許許多多的“矛盾”、“空白”和“沉默”。 最為突齣的地方就是曆史唯物主義所空缺的文化維度問題,這個問題往往導緻簡單化地用經濟、政治、階級等範疇來描述曆史的發展演變,從而使得曆史活動完全失去瞭其應有的豐富內涵。
從理論和現實的問題齣發,西方馬剋思主義者將構建馬剋思主義的文化理論當成瞭一個時代的理論主題。正如英國新左派理論傢威廉斯所申明的那樣,其“文化轉嚮”和“文化主義”的理論邏輯並不是要離棄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也不是要否定“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理論原則。按照他的“文化唯物主義”的理論描述,構建馬剋思主義的文化理論主要是為瞭將“經濟基礎”從狹隘的經濟活動或者技術抽象物中抽離齣來,使其麵嚮人類現實的社會生活關係。上層建築並不是一個被反映和被決定的派生現象,而是屬於社會實踐的一個領域。事實上,文化上層建築也是一種實在的物質生産形式。換言之,文化具有一種物質性的力量。 為瞭充實和完善馬剋思主義的文化理論,同時也是為瞭澄清文化實踐與政治變革之間的復雜關係,西方馬剋思主義主要從三個方麵對曆史唯物主義進行瞭“重建”。首先他們提齣瞭“總體性”這一方法論範疇 ,旨在剋服經濟決定論的片麵性。不過,在對“總體性”範疇的理解上麵又存在著不同的認識:盧卡奇等人的“總體性”是以“主體性”為基礎的,阿爾都塞等人的“總體性”則是以“結構性”為基礎的。盡管存在這樣的分歧,但他們的“總體性”都是為瞭進一步深化和充實“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理論內容,更加強調社會關係的復雜性、整體性和過程性,重新認識“上層建築”的內涵與作用。其次,他們對曆史唯物主義的“決定論”進行瞭整體主義的解釋,從社會實踐的角度將“決定”理解為設定界限和施加壓力,使得“決定”一詞不再具有命定論或者宿命論的意思。“決定”的過程不再是單一力量的作用過程,而是一個多種因素相互交織的復雜變化過程,是一個包含著人的意誌和目的的實踐活動。社會曆史的發展過程不是由上帝預先安排好的,而是由人的實踐活動來實現的。最後,他們將社會實踐鬥爭的主戰場轉到瞭文化和日常生活領域,即經驗意識層麵上的主觀活動。對於他們來說,“文化研究”或者“文化批判”既不是為瞭純粹的美學也不是為瞭純粹的哲學,而是為瞭構建一種文化政治理論。因此,當他們從過去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轉嚮今天的文化政治學批判的時候,他們事實上遵循瞭一種文化的邏輯而不是資本的邏輯,而且設計瞭一條完全不同於傳統馬剋思主義的社會革命道路。
在西方馬剋思主義這個理論共同體中,“文化”顯然是一個關鍵詞,而且也是一個處不在的核心詞。在西方馬剋思主義者看來,傳統的和教條的馬剋思主義隻是盯住比較狹隘的經濟生産活動,完全忽略瞭更具中介性特徵的文化實踐活動,因此使得“文化”的內涵和外延都變得過於狹窄。因此,重建曆史唯物主義就是要將“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放大。尋求人類的解放,離不開政治鬥爭,更離不開文化鬥爭。文化與政治其實是相互滲透的。政治離不開文化,而文化也離不開政治。文化與政治都代錶瞭一種生活方式,同時也都代錶瞭一種鬥爭方式。當然這種“文化主義”的理論邏輯,在西方馬剋思主義內部有一個不斷深化和擴展的過程。從盧卡奇代錶的黑格爾主義的馬剋思主義開始,曆經人道主義的馬剋思主義、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剋思主義、存在主義的馬剋思主義、文化主義的馬剋思主義、結構主義的馬剋思主義、後現代主義的馬剋思主義等。其中,每一種重建曆史唯物主義的嘗試都與當代西方社會的階段性發展相對應。所以在章節安排上,本書大體按照一個曆史過程,用“文化的轉嚮”作為一個貫穿西方馬剋思主義的理論主題,依次探討瞭自盧卡奇以來的西方馬剋思主義思潮在文化理論上麵的種種嘗試。除導言之外,全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概論,主要討論瞭西方馬剋思主義研究的路徑問題以及西方馬剋思主義的基本特徵,以“文化唯物主義”為依據概述瞭西方馬剋思主義的文化主義邏輯;第二章主要論述瞭盧卡奇、葛蘭西、布洛赫三位早期西方馬剋思主義者的理論取嚮,特彆突齣瞭他們的奠基性作用;第三章主要探討瞭法蘭剋福學派代錶人物霍剋海默爾、阿多爾諾、馬爾庫塞、弗洛姆在建構馬剋思主義文化批判理論方麵的種種主張;第四章集中分析瞭薩特、阿爾都塞、列斐伏爾在將馬剋思主義進行理論嫁接方麵的基本觀點;第五章論述瞭英國新左派以及伯明翰學派在“文化研究”方麵所取得的理論成果;第六章初步論述瞭後馬剋思主義的文化政治理論。從某種程度上講,本書也可以看作是對作者許多年前發錶的《人的主體性與人的解放》的補充和深化。當然,書是永遠讀不完全的,本書所做的研究也是不完全的。其中所存在的問題,隻有待以後想清楚瞭再來彌補和充實。西方馬剋思主義的研究,顯然是一個龐大的理論課題。本書僅僅是抓住瞭其中的一條綫索,掛一漏萬再所難免,隻能指望讀者給以指正和批評瞭。
……
前言/序言
哲學文庫 文化與政治 西方馬剋思主義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