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 圖文版

山海經 圖文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西漢] 劉歆 編,宋京哲 譯
圖書標籤:
  • 山海經
  • 奇幻
  • 神話
  • 古籍
  • 地理
  • 博物
  • 插圖
  • 中國文化
  • 民俗學
  • 幻想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武漢齣版社
ISBN:9787543065840
版次:1
商品編碼:1164524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3-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68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上古奇幻傳世巨著 。
  值得收藏的中國奇書之一。
  奇異的神人,英武的帝王,瑰麗的奇石珍寶,多彩的植物禽獸,引人入勝的神話傳說,彆具特色的風土民情,神秘莊重的祭祀禮儀,變幻莫測的日月運行,《山海經》不僅是一部講述山川河流的地理書,更是一部包羅萬象的上古百科全書。
  內文分為原文、插圖、譯文三部分,方便讀者理解山海經的內涵,認識山海經所描述的奇珍異獸。

內容簡介

  《山海經》中國古代的一部奇書,作者及成書時間無考。全書18篇,約31000字。記載瞭五百餘座名山的名稱、地理位置,三百餘條河道的名稱、河流發源地及流嚮,四十多個方國的名稱及遠方異民的民情風俗,一百多個曆史神話人物,一百餘種藥用動植物,四百餘種神怪異獸;並保存瞭大量的遠古神話傳說。不僅是一部講述山川河流的地理書,更是一部包羅萬象的上古百科全書。《山海經》以它那集大成於一身的氣質,恢弘豐富的內容,生動形象的圖畫,注定其吸引的不僅僅是學者,更有無數的普通的讀者。“古之為書,有圖有說”,文字與圖畫的結閤,使得《山海經》更加直觀生動,更易為當今的讀者所接受和喜愛。

作者簡介

  劉歆,(約公元前50年—23年),字子駿,劉嚮之子,西漢後期著名學者。他是古文經學的大師,而且在目錄校勘學、天文曆法、史學、詩等方麵都有很大的成就。他繼承父誌,圓滿地完成瞭中國曆史上一次由政府組織的大規模圖書整理編目工作,不僅對當時的學術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對後世的典籍整理及目錄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目錄

山經
第一捲南山經/2
南山經之首/2
南次二經/9
南次三經/17
第二捲西山經/25
西山經之首/25
西次二經/39
西次三經/46
西次四經/63
第三捲北山經/74
北山經之首/74
北次二經/90
北次三經/97
第四捲東山經/118
東山經之首/118
東次二經/123
東次三經/131
東次四經/136
第五捲中山經/142
中山經之首/142
中次二經/148
中次三經/152
中次四經/157
中次五經/162
中次六經/167
中次七經/174
中次八經/185
中次九經/195
中次十經/203
中次十一山經/207
中次十二經/225
海經
第六捲海外經/236
海外南經/236
海外西經/244
海外北經/252
海外東經/261
第七捲海內經/267
海內南經/267
海內西經/272
海內北經/280
海內東經/289
第八捲大荒經/299
大荒東經/299
大荒南經/311
大荒西經/323
大荒北經/339
第九捲海內經/353
海內經/353

精彩書摘

  山 經
  第一捲 南山經
  南山經之首
  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①,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榖②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③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④,食之善走。麗⑤之水齣焉,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⑥疾。
  注釋
  ①華:同“花”。
  ②榖[gǔ]:即構樹,落葉喬木,葉子卵形,葉和莖上有硬毛,花淡綠色,雌雄異株。果實紅色,樹皮為中國古代製造桑皮紙和宣紙的原料。也稱“構”、“楮[chǔ]”。
  ③禺[yù]: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猴。《說文解字》:“母猴屬,頭似鬼。”郭璞注:“禺似獼猴而大,赤目長尾。”
  ④狌狌[xīng]:即猩猩。據《山海經》不同的版本所載,狌狌大緻可分為三種形狀:其一為猴形,其二為人麵豬身形,其三為人形披獸毛。
  ⑤[jǐ]:《爾雅·釋獸》:“,大,旄尾狗足。”
  ⑥瘕[jiǎ]:腹內結塊的病。《素問·大奇論》:“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三陽急為瘕。”
  譯文
  南方第一列山係的第一座山叫做鵲山。鵲山山係的第一座山叫做招搖山,屹立在西海岸邊,山上生長著許多桂樹,又蘊藏著豐富的金屬礦和玉石。山中有一種草,形狀像韭菜卻開著青色的花,這種草的名字叫祝餘,人吃瞭它就不會感到飢餓。山中有一種樹,形狀像構樹卻有黑色的紋理,它開齣的花光彩四照,這種樹的名字叫做迷榖,把它的花葉佩帶在身上,人們就不會迷失方嚮。山中還有一種獸,形狀像獼猴,但長著一雙白色的耳朵,時而四肢著地爬行,時而人立行走。這種獸的名字叫做狌狌,吃瞭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飛快。麗水從這座山發源,嚮西流入大海,水中有許多叫做育沛的東西,把它佩帶在身上,人就不會生腹內結塊的病。
  又東三百裏曰堂庭之山。多棪①木,多白猿,多水玉②,多黃金。
  注釋
  ①棪[yǎn]:古書上說的一種樹,果實似柰,紅色,可以吃。味有苦有甜。
  ②水玉:水晶,中國最古老的稱法叫水玉,意謂似水之玉,又說是“韆年之冰所化”。
  譯文
  招搖山嚮東三百裏,有一座山名字叫做堂庭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棪木,有很多白色猿猴,還有很多的水晶和黃金。
  又東三百八十裏曰猨①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②,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釋
  ①猨:讀為yuán,今寫作“猿”。
  ②蝮蟲:傳說中的毒蛇名。郭璞注:“蝮蟲,色如綬文,鼻上有針,大者百餘斤,一名反鼻。”這裏的蝮蟲即是虺,上古傳說中的一種毒蛇,雄性的虺有九個頭。
  譯文
  再嚮東三百八十裏有一座山叫做猿翼山。山上有很多的怪獸,水中有很多的怪魚。猿翼山蘊藏著豐富的白玉,還有很多的毒蟲(虺)和怪蛇,還有很多怪木,(山勢陡峭)人是不可以上去的。
  又東三百七十裏曰杻①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②,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齣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③魚,其狀如龜而鳥首虺④尾,其名曰鏇龜,其音如判木⑤,佩之不聾,可以為底⑥。
  注釋
  ①杻:讀為niǔ。
  ②謠[yáo]:行歌,樂麯,不用樂器伴奏的歌唱。《韓詩章句》:“有章句曰歌,無章麯曰謠。”
  ③玄:黑紅色。
  ④虺[huǐ]:是一種早期的龍,似蛇,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為蛟,蛟韆年化為龍。”曾齣現在西周末期的青銅器裝飾上,但不多。《詩·小雅·正月》:“哀今之人,鬍為虺蜴?”陸疏:“一名蠑螈,水蜴也。或謂之號蟪,或謂之蛇醫。”雄性的虺有九個頭。
  ⑤判木:劈砍木頭。
  ⑥為底:為,治理。底,這裏與“胝”的意思相同,就是手掌或腳底因長期摩擦而生的厚皮,俗稱“老繭”。
  譯文
  再嚮東三百七十裏有一座山叫做杻陽山。杻陽山的南麵有很多上好的金礦,山的北麵有很多上好的銀礦。杻陽山上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馬,但長著白色的腦袋,身上的花紋像老虎,尾巴是紅色的,叫起來就像人在唱歌。這種野獸的名字叫做鹿蜀,人們佩戴上它的毛皮有利於多子多孫。怪水從這座山上發源,嚮東流入憲翼水。怪水中有許多黑紅色的魚,形狀像龜,但長著鳥的頭和蜥蜴的尾巴。這種魚的名字叫做鏇龜,叫聲像劈木頭,佩戴它可以使人耳朵不聾,還可以治愈腳底老繭。
  又東三百裏曰柢①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 其狀如牛,陵②居, 蛇尾有翼,其羽在③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④,鼕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注釋
  ①柢:讀為dǐ。
  ②陵:大土山,山坡。
  ③:“胠”的同聲假藉字,指腋下脅上部分。
  ④:讀為lù。
  譯文
  再嚮東三百裏有一座山叫做柢山。山上有很多的水流,但沒有草木植被。山上有一種魚,長得像牛,住在山坡上,長著蛇一樣的尾巴,還長著翅膀,而翅膀長在脅骨上,叫聲像犁牛。這種魚的名字叫做,鼕季蟄伏,夏天蘇醒。吃它的肉,人不生腫脹的疾病。
  又東四百裏曰亶爰①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②而有髦③,其名曰類,自為牝牡④,食者不妒。
  注釋
  ①亶爰:讀為dǎn yuán。
  ②狸[lí]:狸子,也叫野貓、山貓。體大如貓,圓頭大尾,全身淺棕色,有許多褐色斑點,從頭到肩部有四條棕褐色縱紋,兩眼內緣嚮上各有一條白紋。以鳥、鼠等為食,常盜食傢禽。毛皮可製裘。
  ③髦:讀為máo。下垂至眉的長發。
  ④牝牡:公母。牝,鳥獸的雌性,這裏指雌性性器官。牡,鳥獸的雄性,這裏指雄性器官。
  譯文
  再嚮東四百裏有一座山叫做亶爰山。山上有很多的水流,但沒有草木植被,人上不去。山上有一種獸,長得像山貓卻長著人一樣的長發,這種獸的名字叫做類,雌雄同體,吃瞭它的肉人就不會嫉妒。
  又東三百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 ①,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 ②,食之無臥③。
  注釋
  ①猼:讀為bó shì,或為bó tuó。
  ②:讀為chǎng fú。
  ③臥:睡倒,睡覺。
  譯文
  再嚮東三百裏有一座山叫做基山。山的南麵有很多玉,山的北麵有很多怪木。山上有一種獸,形狀像羊,長著九條尾巴、四隻耳朵,而且眼睛長在後背上。這種獸的名字叫做猼,佩戴它的毛發,人就不會恐懼。山上還有一種鳥,形狀像雞,但長著三個腦袋、六隻眼睛、六隻腳、三隻翅膀,這種鳥的名字叫做,吃瞭它的肉人就不會睡眠。
  又東三百裏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①。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②。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如嗬③,名曰灌灌④,佩之不惑。英水齣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⑤,其狀如魚而人麵,其音如鴦鴛⑥,食之不疥⑦。
  注釋
  ①雘:讀為 huò。青雘,一種顔色很好看的天然塗料。
  ②蠱:傳說中的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專用來害人。這裏是指妖邪毒氣。
  ③嗬:大聲斥責,吵架。
  ④灌:讀為guàn。
  ⑤[rú]:赤,也叫鯢魚,即娃娃魚,有四隻腳,長尾巴,能上樹,兩棲動物。
  ⑥鴛鴦:一種雌雄同居同飛而不分離的鳥,羽毛色彩絢麗。
  ⑦疥[jiè]:疥瘡,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患處很癢。
  譯文
  再嚮東三百裏有一座山叫做青丘山。山的南麵蘊藏著豐富的玉,山的北麵齣産大量的青雘。山上有一種野獸,長得像狐狸卻有九條尾巴,叫聲像嬰兒啼哭。這種野獸會吃人,吃瞭它的肉,人就不會受到妖邪毒氣的侵襲。山上還有一種鳥,形狀像鳩,叫聲如同人在吵架。這種鳥的名字叫做灌灌,佩戴它的毛羽可以使人不迷惑。英水從這座山上發源,嚮南注入即翼澤。英水中有很多赤,形狀像魚,但長著人的臉孔,叫聲像鴛鴦,吃它的肉人便不生疥瘡。
  又東三百五十裏曰箕①尾之山,其尾踆②於東海,多沙石。汸水齣焉,而南流注於淯③,其中多白玉。
  注釋
  ①箕:讀為jī。
  ②踆[cūn]:通“蹲”,屈兩膝如坐,臀部不著地。
  ③淯:讀為yù。
  譯文
  再嚮東三百五十裏有一座山叫做箕尾山。山的尾端連接東海,山上多沙石。汸水從這座山上發源,嚮南注入淯水,水中齣産大量的白玉。
  ……

前言/序言

  《山海經》,中國古代的一部奇書。流傳雖達兩韆餘年之久,其作者及成書時間卻仍是個謎。傳統上認為《山海經》為大禹、伯益所作,而後人考證認為《山海經》非齣於一時一人之手,當為集體編述而成,成書時間大緻在戰國初年至西漢初年間,為楚、巴蜀、齊地的巫師口耳相傳積纍,在西漢成帝時整理成書。雖然如此,然而其原作者及具體創作過程,仍需進一步探求考證。
  “山海經”一名最早見之於《史記》,由於它所述多奇詭怪異,為常人所難接受,所以司馬遷觀後嘆曰:“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因此未能成輯,直到數十年後的成帝時,劉嚮、劉歆父子奉命校勘整理經傳諸子詩賦,纔將此書公之於眾。
  《山海經》原書有經有圖,稱《山海經圖》,魏晉以後失傳,獨經文存世。南朝著名畫傢張僧繇和北宋校理舒雅都曾作《山海經圖》十捲,然而也都散亡,不存於世。現在所能看到的古刻本,主要是明清時期的刊刻本。本書所選經圖皆齣於此。
  《山海經》全書18篇,約31000字。其中《山經》(又稱《五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誌》作13篇,未把《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其中《山經》5篇記載華夏之地,內容多記山川地理,奇異的動物、植物、礦物,祀神的典禮和祭品、祭器,有時亦寫諸山山神的形貌、職司和神力;《海外經》4篇所載的地理範圍較《山經》為廣,內容多記海外各國的奇人異物,也記載一些古老的神話傳說,如誇父追日、刑天斷首等;《海內經》4篇所載,不僅雜記海內的神奇事物,如昆侖、巴蛇等狀況,同時還記有一些國傢和民族,以及帝王的世係、器物的發明創造等。該書按照地區而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是本書的一大特色。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嚮西,再嚮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
  《山海經》記載瞭五百餘座名山的名稱、地理位置,三百餘條河道的名稱、河流發源地及流嚮,四十多個方國的名稱及遠方異民的民情風俗,一百多個曆史神話人物,一百餘種藥用動植物,四百餘種神怪異獸;並保存瞭大量著名的遠古神話傳說。它不僅是一部講述山川河流的地理書,更是一部包羅萬象的上古奇書,大至山川河流大海丘澤,小到花草樹木奇石礦藏,無不娓娓道來。奇異的神人,英武的帝王,瑰麗的奇石珍寶,多彩的植物禽獸,引人入勝的神話傳說,彆具特色的風土民情,神秘莊重的祭祀禮儀,變幻莫測的日月運行,所有這些,都使本書無愧於一部上古時代的百科全書稱號,是今人瞭解研究上古風俗民情、人物曆史的重要資料。《山海經》豐富而神奇的內容,正是其亙古不變的神奇魅力所在。
  《山海經》涉獵之廣,內容之奇雜,從古至今使人無法對其統一歸類。《漢書·藝文誌》將它列入術數形法傢之首,《隋書·經籍誌》以下則多將它歸入地理書,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卻謂其為“小說之最古者爾”,魯迅先生則將它視為“古之巫書”。無數關於《山海經》的研究,使得《山海經》更顯神秘迷人。《山海經》以它那集大成於一身的氣質、恢弘豐富的內容、生動形象的圖畫,注定其吸引的不僅僅是學者,更有無數的普通的讀者。“古之為書,有圖有說”,文字與圖畫的結閤,使得《山海經》更加直觀生動,更易為當今的讀者所接受和喜愛。
  作為承載中華文化的經典之作,使其為更多的讀者所瞭解和接受,是經典流傳的應有之義。本書吸收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藉鑒晉人郭璞所撰《山海經傳》、明人王崇慶所撰《山海經釋義》、清人吳任臣所撰《山海經廣注》、清人郝懿行的《山海經箋疏》、今人袁珂的《山海經校注》之精髓,采眾傢之長,以簡潔流暢的語言、詳盡精確的注釋方式,力求為讀者展示一個神奇廣闊的曆史文化畫捲,進而讓每一位讀者都能更多地瞭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源流,熱愛這片神奇的土地和生活於其上的人民。


《山海經圖文版》—— 一場跨越時空的想象之旅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一部奇書,其成書年代、作者等均有爭議,但其流傳下來的內容,卻為我們描繪瞭一個瑰麗奇幻的上古世界。它不僅僅是一部地理誌,更是一部博物誌,一部神話傳說集,一部充滿想象力的百科全書。而《山海經圖文版》,正是以現代的視角,結閤精美的插圖,重新解讀和呈現這部古老典籍的魅力,帶領讀者踏上一場跨越時空的想象之旅。 一、 奇境初探:五嶽、四海與遠方 《山海經》的開篇,便是對中國古代地理疆域的描繪。它以“山”和“海”為脈絡,勾勒齣一幅幅宏偉壯麗的圖景。讀者將跟隨書中的文字,一同攀登五嶽,感受其險峻與秀美;一同遠眺四海,想象其浩渺與神秘。從近乎我們熟悉的河山,到充滿未知與異域風情的邊遠之地,《山海經》以其樸素而直白的語言,為我們打開瞭認識古代中國地理的窗口。 這不僅僅是地理的介紹,更是古人對世界的認知與探索。他們將目光投嚮遙遠的東方,那裏有流溢著香氣的“陵魚”;他們也關注著神秘的北方,那裏居住著能夠呼風喚雨的“肥遺”。每一個地名,每一座山,都似乎蘊藏著一個故事,一段傳說。圖文版的優勢在於,它不再讓讀者僅僅在腦海中勾勒模糊的輪廓,而是通過精心繪製的插圖,將這些抽象的地名和地理特徵具象化。無論是巍峨的山巒,奔騰的江河,還是廣袤的草原,都能在圖畫中得到生動的展現,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身臨其境。 二、 異獸奇聞:神怪林立的奇珍異寶 《山海經》中最引人入勝的部分,莫過於其中記載的形形色色的神怪異獸。這些生物,有的擁有奇特的外形,有的則具備超乎尋常的能力。它們或凶猛異常,令人聞風喪膽;或溫順可愛,令人心生憐憫;更有甚者,能夠影響自然,左右人事,成為古人崇拜或畏懼的對象。 書中描述的“饕餮”,其貪婪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為後世警示之用;“鳳凰”,則象徵著祥瑞與重生,其美麗的姿態令人神往;還有那些奇特如“九尾狐”、“畢方”、“白澤”等等,每一個都擁有獨特的傳說和寓意。圖文版的《山海經》在此大放異彩。插畫師們用他們的想象力和畫筆,將這些文字中描繪的生物一一呈現。他們或藉鑒瞭古代壁畫、雕刻中的形象,或根據文字描述進行二次創作,力求在保留古籍神韻的同時,賦予這些神怪以鮮活的生命力。 每一幅異獸圖,都不僅僅是簡單的描繪,更是對古人想象力的緻敬。它們或許帶著幾分粗獷,或許帶著幾分瑰麗,但都傳遞著一種來自遠古的神秘氣息。讀者在欣賞這些圖畫時,不僅能看到怪獸的形態,更能感受到古人對自然萬物的好奇、敬畏與想象。他們如何理解動物的習性?他們如何解釋那些無法用常理解釋的現象?《山海經》和它所配的圖畫,都為我們提供瞭珍貴的綫索。 三、 珍稀藥材與古老傳說:智慧的結晶 《山海經》中,除瞭地理和異獸,還記載瞭大量的藥草和礦物。這些內容,反映瞭古代先民在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方麵的智慧。他們觀察植物的生長,研究礦物的屬性,並將其與治療疾病、延年益壽等功效聯係起來。雖然其中不乏一些與現代科學認知相悖的內容,但作為古代的知識體係,依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書中對這些藥材的描述,往往伴隨著它們生長的地方、形態以及功效。例如,記載“甘草”生長在何處,其根莖如何,有何藥用價值。這些信息,對於研究中國古代醫藥學、農學,乃至古代的生態環境,都提供瞭寶貴的資料。 更重要的是,《山海經》中的許多內容,都與古老的傳說緊密相連。那些神話故事,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後羿射日”等,都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山海經》以一種碎片化的方式,記錄瞭這些故事的原始版本。圖文版的《山海經》在呈現這些內容時,往往會通過插畫來強化故事的視覺衝擊力,讓讀者在欣賞圖畫的同時,更容易理解和記住這些古老的神話。 這些故事,不僅僅是簡單的敘事,它們承載著古人對宇宙的理解,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以及對生命、死亡、英雄主義等主題的探索。它們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瞭解中華民族早期思想文化的重要窗口。 四、 穿越時空:古老文明的迴響 《山海經圖文版》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文字內容本身,更在於它所引發的讀者聯想與思考。它是一座橋梁,連接著我們與遙遠的古代文明。通過閱讀《山海經》,我們能夠窺探到古人樸素而又充滿活力的世界觀,感受到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 現代社會,我們已經擁有瞭先進的科技,能夠精確地測量地理,瞭解生物的奧秘。但《山海經》所呈現的,是另一種維度的認知——一種基於觀察、想象與傳說的認知。它提醒我們,即使在科學昌明的今天,想象力依然是推動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 《山海經圖文版》的精美插圖,更是讓這部古籍煥發瞭新的生命。它們用現代的藝術語言,解讀古人的智慧與想象。每一幅圖,都仿佛凝結瞭畫師的心血,力求在視覺上呈現齣古籍的神韻與意境。這些插圖,使得《山海經》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成為一本可以“看”的奇書,吸引著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讀者。 總而言之,《山海經圖文版》是一次關於中國古代文明的深度迴溯。它以一種直觀、生動的方式,為我們打開瞭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上古世界。它讓我們得以觸摸到那些早已消逝的傳說,看到那些早已湮沒的生靈,感受到那些古老而又永恒的智慧。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旅程,一次與古人對話的體驗,一次對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極緻贊美。無論您是對中國古代曆史感興趣,還是對神話傳說著迷,抑或是僅僅想體驗一次精神上的奇遇,《山海經圖文版》都將是您不容錯過的選擇。它將帶領您走進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讓您的心靈在古老的神話與瑰麗的圖畫中得到一次滌蕩與升華。

用戶評價

評分

要說這本書的震撼之處,那便是它所展現齣的那種宏大敘事和無垠想象。它不僅僅是一本記錄瞭地理風貌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世界觀的構建史。從四海之內到海外三韆裏,從神話傳說到異域風情,它幾乎描繪瞭一個完整的、超越我們日常認知的宇宙。那些奇特的山脈、神秘的河流、以及棲息在其中的無數神靈和怪獸,共同構成瞭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史詩般的旅程,跟隨作者的筆觸,去探尋那些未知的領域。我尤其著迷於書中對於各種“怪獸”的描繪,它們的形態各異,能力奇特,有的令人畏懼,有的卻又帶著一絲悲憫。這些生物不僅僅是想象的産物,它們背後似乎蘊含著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某種理解,或者說是對未知力量的敬畏與解讀。這本書的插畫也功不可沒,它們準確地捕捉到瞭文字中的意境,讓那些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見,我常常會因為一張圖而反復咀嚼相關的文字,試圖領悟其中的深意。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個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讓我得以窺見那個充滿神秘與傳奇的時代。它所記錄的不僅僅是地理信息,更是一種文化符號,一種思維方式。我常常會思考,在那個沒有現代科學的時代,古人是如何認識和描述這個世界的?他們眼中的自然,是否比我們現在更加生動、更加充滿靈性?書中那些關於祭祀、關於神靈的記載,讓我感受到瞭古人對宇宙萬物的敬畏之心,也讓我體會到瞭他們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那些奇特的植物和動物,並非僅僅是異想天開,它們或許是古人對現實世界某些現象的誇張解讀,或許是對美好願望的寄托。而那些精美的圖畫,更是將這些抽象的觀念具象化,使得這本書在閱讀之外,更具備瞭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它讓我看到瞭文字與圖像結閤所能産生的強大力量,也讓我對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的光影流轉,總是讓我沉浸其中。那精美的插畫,宛如從古老的捲軸中躍齣,每一個筆觸都充滿瞭生命力,仿佛能聽到遠古的呼喚,嗅到異域的芬芳。書中描繪的那些奇珍異獸,或矯健,或憨厚,或猙獰,又或溫婉,它們不再是冰冷的文字符號,而是活生生的生命,在我的腦海中奔跑跳躍,構成瞭一幅幅瑰麗的畫捲。翻開書頁,就如同推開瞭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門,每一次的探索都充滿瞭驚喜。有時候,我會指著那些從未見過的生物,細細揣摩它們的習性,想象它們生活在怎樣的山川河流之間。有時候,我會跟著那些古老的神話傳說,感受先民們對自然的敬畏與想象。這本書不僅僅是閱讀,更是一種視覺的盛宴,心靈的洗禮。它讓我看到瞭一個超越現實的奇幻國度,也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原來,它曾經承載過如此豐富而充滿想象力的故事。那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瞭一片寜靜的綠洲,每次拿起它,都仿佛能暫時忘卻塵世的煩惱,與古人一同遨遊在想象的海洋。

評分

這本《山海經 圖文版》簡直是一本活生生的百科全書,隻不過它的內容更加引人入勝。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學術著作,而是用一種極其生動的方式,將那些古老的地理知識、神話傳說、奇風異俗一一展現。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那些關於地域和物産的描述,配閤著那些極具匠心的插圖,我仿佛真的穿越瞭時空,來到瞭書中描繪的每一個角落。我能想象齣那些生活在極北之地的寒冷,也能感受到南方烈日灼人的熱情。關於那些珍奇的動植物,書中的描述更是細緻入微,它們有的能治愈疾病,有的則能帶來祥瑞,甚至有些動物的神態姿態都刻畫得栩栩如生,讓人不禁感嘆古人的觀察力與創造力。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圖文並茂”,文字的描述為插畫提供瞭背景,而插畫又將文字具象化,使得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畫麵感。我常常會反復對照文字和圖片,試圖理解作者想要錶達的每一個細節,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發現,這種探索的樂趣是無窮無盡的。

評分

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仿佛是一次與古老靈魂的對話。它並非一蹴而就的讀物,而是需要細細品味,慢慢消化。書中的每一個章節,每一幅插圖,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和深厚的曆史底蘊。我常常會陷入沉思,想象著那些古人在撰寫這些內容時的情景,他們是否也和我一樣,被這片土地的廣袤與神奇所震撼?書中描繪的那些山川河流,即便今天依然存在,但它們的故事,卻因為這本書而變得更加神秘和悠遠。那些奇特的動植物,雖然大部分已經隻存在於傳說之中,但它們卻象徵著人類永恒的好奇心和對自然的探索。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是否完全符閤現代科學的認知,而在於它所承載的那個時代的智慧、想象力以及對世界最本真的解讀。那些綫條勾勒齣的生靈,那些文字敘述的奇遇,都在默默地訴說著一段段失落的文明,讓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懷。

評分

勵誌書還不錯

評分

正版圖書,全新的,繼續關注!

評分

山海經 值得看 小朋友喜歡

評分

這個版本的不錯,圖文並茂,容易看

評分

很好,印刷精美。扣一星是因為沒封膠。

評分

紙質比較一般,不過這個價格應該是這個樣子,可以理解

評分

一本中國古人先賢的玄幻小說,一部讓中國神話熠熠生輝的古典名著

評分

孩子一個小時看完瞭

評分

文言文,有注解,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