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

电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宇飞,史学军,周井泉 著
图书标签:
  • 电路分析
  • 电路原理
  • 电子技术
  • 模拟电路
  • 数字电路
  • 电力系统
  • 电工基础
  • 信号处理
  • 嵌入式系统
  • 微电子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914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5717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系列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法、电路定理、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三相电路、含耦合电感和变压器的电路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二端口网络、磁路和铁心线圈电路。书中结合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接触到一些工程上的实际例子,了解电路理论在各专业应用的概貌。

目录

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
 1.1 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1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2
  1.2.1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2
  1.2.2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3
  1.2.3 关联参考方向4
  1.2.4 电功率和能量4
 1.3 基尔霍夫定律6
  1.3.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6
  1.3.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7
 1.4 电路元件9
  1.4.1 电阻元件9
  1.4.2 独立电源10
  1.4.3 受控电源12
  1.4.4 运算放大器14
 习题117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
 2.1 电路的等效变换21
 2.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21
  2.2.1 电阻的串联21
  2.2.2 电阻的并联22
  2.2.3 平衡电桥25
 2.3 电阻的联结和△联结25
 2.4 含独立电源电路的等效变换28
 2.5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等效变换30
 2.6 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变换33
 2.7 输入电阻34
 习题235
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法39
 3.1 电路图论的基本概念39
 3.2 独立的KCL和KVL方程42
  3.2.1 独立的KCL方程42
  3.2.2 独立的KVL方程43
 3.3 支路电流法44
 3.4 网孔分析法45
  3.4.1 网孔电流45
  3.4.2 网孔方程46
  3.4.3 网孔分析法的一般步骤47
  3.4.4 网孔分析法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举例47
 3.5 回路分析法49
  3.5.1 连支电流49
  3.5.2 回路方程50
  3.5.3 回路分析法的一般步骤50
  3.5.4 回路分析法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举例51
 3.6 节点分析法53
  3.6.1 节点电压53
  3.6.2 节点方程53
  3.6.3 节点分析法的一般步骤54
  3.6.4 节点分析法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举例55
 习题357
第4章 电路定理62
 4.1 叠加定理和齐次性定理62
  4.1.1 叠加定理62
  4.1.2 齐次性定理63
  4.1.3 叠加定理和齐次性定理的应用64
 4.2 替代定理67
  4.2.1 替代定理67
  4.2.2 替代定理的应用68
 4.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68
  4.3.1 戴维南定理69
  4.3.2 诺顿定理70
  4.3.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应用71
  4.3.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74
 4.4 特勒根定理76
  4.4.1 特勒根定理76
  4.4.2 特勒根定理的应用77
 4.5 互易定理77
  4.5.1 互易定理78
  4.5.2 互易定理的应用79
 4.6 电路的对偶原理与对偶电路81
  4.6.1 电路的对偶原理81
  4.6.2 对偶电路81
 习题483
第5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90
 5.1 非线性电阻90
 5.2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和并联92
  5.2.1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92
  5.2.2 非线性电阻的并联94
 5.3 解析法95
 5.4 图解法96
 5.5 分段线性化法97
 5.6 小信号分析法98
 习题5101
第6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104
 6.1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104
  6.1.1 电容元件104
  6.1.2 电感元件108
  6.1.3 电容、电感的串并联111
 6.2 动态电路方程和初始值计算112
  6.2.1 动态电路及其方程112
  6.2.2 换路定则113
  6.2.3 初始值计算114
 6.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15
  6.3.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16
  6.3.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19
  6.3.3 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的一般公式120
 6.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21
  6.4.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21
  6.4.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23
  6.4.3 一阶电路电容电压、电感电流零状态响应的一般公式124
 6.5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125
 6.6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126
  6.6.1 三要素公式126
  6.6.2 三要素法的计算步骤127
 6.7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130
  6.7.1 单位阶跃信号130
  6.7.2 阶跃响应132
 6.8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33
  6.8.1 过阻尼情况135
  6.8.2 临界阻尼情况136
  6.8.3 欠阻尼情况137
 6.9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41
 6.10 二阶电路的全响应143
 6.11 电路的冲激响应144
  6.11.1 单位冲激信号144
  6.11.2 冲激响应147
 习题6150
第7章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157
 7.1 拉普拉斯变换157
  7.1.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157
  7.1.2 典型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158
 7.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159
 7.3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164
 7.4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模型169
  7.4.1 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169
  7.4.2 电路元件的复频域模型170
 7.5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法171
 习题7174
第8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78
 8.1 正弦稳态和正弦量178
  8.1.1 正弦量的三要素178
  8.1.2 正弦量的相位差179
  8.1.3 正弦量的有效值181
 8.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182
 8.3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184
  8.3.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84
  8.3.2 三种基本电路元件VCR的相量形式185
 8.4 阻抗和导纳188
  8.4.1 阻抗和导纳的概念189
  8.4.2 阻抗Z和导纳Y的串联与并联192
 8.5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193
 8.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199
 8.7 复功率202
 8.8 最大功率传输206
 8.9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稳态分析207
  8.9.1 信号的分解及非正弦周期电路的稳态分析207
  8.9.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209
  8.9.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功率209
 习题8211
第9章 三相电路217
 9.1 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217
  9.1.1 三相电源217
  9.1.2 三相负载218
  9.1.3 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219
 9.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219
 9.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223
 9.4 三相电路的功率226
  9.4.1 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226
  9.4.2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229
 习题9231
第10章 含耦合电感和变压器的电路分析234
 10.1 耦合电感234
  10.1.1 耦合电感及其伏安关系234
  10.1.2 耦合线圈的同名端236
  10.1.3 耦合线圈的电路模型236
  10.1.4 耦合线圈的耦合系数238
 10.2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238
  10.2.1 耦合电感的串联238
  10.2.2 耦合电感的并联239
  10.2.3 耦合电感的三端连接240
  10.2.4 去耦等效法在含耦合电感电路分析中的应用242
 10.3 空心变压器电路分析243
 10.4 理想变压器和全耦合变压器246
  10.4.1 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246
  10.4.2 理想变压器伏安关系的推导248
  10.4.3 理想变压器阻抗变换特性249
  10.4.4 全耦合变压器的电路模型251
 10.5 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252
 习题10257
第11章 电路的频率特性262
 11.1 网络函数和频率特性262
 11.2 RC电路的频率特性263
  11.2.1 一阶RC低通网络264
  11.2.2 一阶RC高通网络265
  11.2.3 RC带通网络266
  11.2.4 RC带阻网络267
  11.2.5 RC全通网络(移相网络)267
 11.3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268
  11.3.1 RLC串联谐振条件和谐振频率268
  11.3.2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阻抗与品质因数269
  11.3.3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特性270
  11.3.4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272
 11.4 GCL并联电路的谐振276
  11.4.1 GCL并联谐振电路276
  11.4.2 实际并联谐振电路279
 习题11282
第12章 二端口网络286
 12.1 二端口网络的概念286
 12.2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及参数286
  12.2.1 Z参数287
  12.2.2 Y参数287
  12.2.3 H参数289
  12.2.4 A参数289
 12.3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291
 12.4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293
 12.5 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295
 习题12297
第13章 磁路和铁心线圈电路301
 13.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性质301
  13.1.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301
  13.1.2 磁场的基本性质302
 13.2 铁磁物质的磁化曲线303
  13.2.1 起始磁化曲线与磁饱和性303
  13.2.2 磁滞回线与磁滞性303
  13.2.3 基本磁化曲线304
 13.3 磁路及其基本定律305
  13.3.1 磁路305
  13.3.2 磁路的基本物理量306
  13.3.3 磁路的基本定律307
 13.4 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309
  13.4.1 已知磁通求磁通势310
  13.4.2 已知磁通势求磁通312
  13.4.3 恒定磁通对称分支磁路计算313
 13.5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314
  13.5.1 线圈电压和磁通的关系314
  13.5.2 交变磁通电流和磁通的波形314
  13.5.3 功率损耗315
  13.5.4 交流铁心线圈的电路模型316
 习题13318
习题参考答案321
参考文献332

前言/序言


《心之所向:追寻灵魂的脉络》 引言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藏着一条看不见的河流,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渴望、恐惧与热爱,汇聚成我们独特而鲜活的生命体验。这条河流,便是我们灵魂的脉络,它驱动着我们前进,塑造着我们的选择,定义着我们的存在。然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在日复一日的琐碎里,我们常常迷失在这条脉络的方向,甚至遗忘了它的存在。《心之所向:追寻灵魂的脉络》并非一本枯燥的说教手册,也不是一套空洞的理论体系。它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一次对内心最真实声音的回响。我们尝试剥离那些外界强加的期待、社会赋予的标签,去触碰那些最原始、最本真的情感与欲望,去理解它们如何在我们的生命中流淌,并最终指引我们抵达内心深处真正的栖息之地。 第一部分:觉察——听见内心的低语 在开始追寻之前,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学会“觉察”。觉察,并非仅仅是看见,而是去感知,去体会。它要求我们放下评判,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倾听那些潜藏在意识深处的细微声音。 感受的洪流: 我们的情绪,是灵魂脉络最直接的表达。喜悦时的轻盈,悲伤时的沉重,愤怒时的灼热,恐惧时的冰冷,这些都是信号,它们在告诉我们,什么触动了我们,什么让我们产生了共鸣。学会识别这些情绪背后的真正原因,而不是被情绪本身所淹没,是理解我们自身的重要开端。这不仅仅是“我今天很开心”,而是“是什么样的经历,让我的心如此雀跃?是什么样的场景,让我感到如此安心?” 这种深入的追问,能帮助我们从情绪的表象,触及其深层的根源。 渴望的火花: 渴望,是我们内心最原始的驱动力。它们可能是对成功的渴望,对爱的渴望,对自由的渴望,对意义的渴望。然而,许多时候,我们的渴望被现实的泥沼所掩盖,被长久的压抑所稀释。我们需要重新点燃这些火花,去辨识那些真正令我们心生向往的事物。这不只是“我想要一份好工作”,而是“我渴望通过我的工作,实现什么样的价值?我渴望在工作中获得什么样的成就感?我渴望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厘清这些,能让我们区分“想要的”和“应该要的”。 恐惧的阴影: 恐惧,往往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阻碍。它们可能是对失败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对失去的恐惧,对被评判的恐惧。然而,恐惧本身并非敌人,它常常是我们内心某些重要需求的投射。理解恐惧的根源,去拥抱它,而不是逃避它,是我们突破自我的关键。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我害怕的究竟是什么?这种恐惧是基于现实的可能性,还是源于过去的创伤?如果我克服了这个恐惧,我会获得什么?” 勇敢地面对恐惧,才能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契机。 价值观的罗盘: 价值观,是我们内心深处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尺,是我们做决策的根本依据。它们如同罗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理解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认识“我是谁”的基础。这需要我们反思:“在我的人生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是诚实?是责任?是创造力?是人际关系?是成就?当我面临艰难抉择时,我会优先考虑什么?” 明确价值观,能帮助我们在迷茫时,找到坚定的立足点。 第二部分:连接——与内在的自我对话 觉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与我们内在的自我建立真实的连接。这个连接,是基于理解、接纳与爱。 倾听内心的声音: 我们的内心,常常会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传递信息。有时是直觉的闪现,有时是梦境的暗示,有时是身体的反应。学会安静下来,用心去倾听这些细微的讯息,而不是用理性的噪音去掩盖它们。这需要我们培养一种“内观”的能力,就像一个安静的观察者,静静地看着自己的思绪、情绪和感受在脑海中流淌。我们会问自己:“我内心深处的声音是什么?它在对我诉说什么?我是否真的听进去了?”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我们都拥有光明的一面,也潜藏着阴影。接纳自己的一切,包括那些不那么完美的部分,是建立内在和谐的关键。我们并非要成为“没有缺点”的人,而是要成为“敢于面对自己缺点”的人。这需要我们放下自责与批判,以一种慈悲的心态对待自己。我们会问:“我有哪些方面是我不那么喜欢的?这些方面的原因是什么?我是否能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对待自己?” 滋养内在的孩童: 我们内在都住着一个孩童,他承载着我们的纯真、好奇与活力。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个内在孩童的很多需求被忽视,甚至被压抑。重新连接并滋养这个内在孩童,意味着重新找回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到快乐和充满活力的事物。我们会问:“什么事情能让我感到纯粹的快乐?我曾经有哪些爱好被我遗忘了?我是否能重新拾起那些让我感到生命充满色彩的活动?” 与身体的对话: 身体,是我们灵魂的载体,它会记录我们的经历,传递我们的感受。学会倾听身体的语言,去理解那些紧张、疼痛、疲惫背后的信息,是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我们会问:“我的身体在告诉我什么?我最近是否承受了过多的压力?我的身体是否在提醒我需要休息?我是否给予了我的身体足够的关爱?” 第三部分:显化——将内心力量转化为行动 当我们能够清晰地觉察自己的内心,并与内在的自我建立了深度的连接之后,下一步便是将这份内在的力量,显化为我们生活中的具体行动。 明确人生方向: 知道了内心的脉络,我们就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想要抵达的方向。这并非要求我们制定一个僵化的五年计划,而是要培养一种对未来方向的直觉和感知。我们会问:“我的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想要在人生中留下什么样的印记?我渴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当我们面对选择时,不再仅仅依靠外界的标准或他人的建议,而是以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价值观作为指引。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在为我们的灵魂脉络添砖加瓦。我们会问:“这个选择是否与我内心深处的渴望一致?它是否能让我更接近我想要成为的自己?它是否能让我感受到真正的喜悦?” 活出真实的自己: 显化,就是勇敢地活出那个被我们发现和接纳的真实的自己。这意味着不再害怕他人的眼光,不再畏惧挑战,而是以一种自信和坚定的姿态,去展现内心的光芒。我们会问:“我如何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展现我最真实的一面?我有哪些行为可以更贴近我内心的声音?” 创造属于你的独特风景: 每一个人的灵魂脉络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觉察和连接,我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脉络,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独特的生命风景。这是一种生命的艺术,是将内心的河流,汇入更广阔的生命之海,绽放出绚烂的花朵。我们会问:“我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我如何将我的天赋和才能,转化为对世界有益的力量?我的人生,可以如何绘制出属于我自己的精彩画卷?” 结语 《心之所向:追寻灵魂的脉络》不是一本终点,而是一段旅程。它邀请你踏上这条探索之路,去倾听内心的低语,去连接真实的自我,去显化生命的力量。在这条道路上,你或许会遇到迷雾,或许会经历坎坷,但请相信,你内心的指引,始终在那里。当你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行动,你终将抵达那个属于你的、最深刻的、最充满生命力的“心之所向”。这趟旅程,将让你看见,生命最美的风景,原来一直都在你心底。

用户评价

评分

关于这本《电路》的书,我想说,它的内容深度绝对是超出了我的预期的。我本来以为它可能就是一本概览性的入门读物,但实际翻开后,才发现它对每一个概念的解析都相当到位,甚至可以说是深入骨髓。它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把它们详细地展开,一步一步地展示逻辑过程,这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种学习上的享受。我尤其欣赏书中在讲解一些核心原理时,会引用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实际案例,这不仅仅是为了证明理论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直观的认识,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体现。比如,在介绍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时,书中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参数表格和曲线图,并且结合实际的放大电路设计,说明了这些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信任感。我觉得,这本书不只是给初学者看的,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工程师或者研究者来说,它同样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甚至可能发现一些之前被忽略的细节。

评分

拿到这本《电路》,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内容编排非常人性化。对于像我这样,偶尔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但又不是每天都沉浸在电路世界的人来说,找到所需信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本书的目录清晰明了,索引也很详细,这使得我在查找特定概念或者公式时,能够非常高效地定位。而且,它在解释一些关键术语的时候,都会给出明确的定义,并且在首次出现时就进行标注,这避免了我在阅读过程中因为生词而卡壳的尴尬。我特别喜欢书中在每个章节的末尾都会有一个“总结”部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章的重点内容,这对于我快速回顾和巩固学习成果非常有帮助。此外,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比较宽松,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它懂得如何引导读者,如何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顺畅和愉悦。

评分

我对这本《电路》的整体印象是,它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我看来,学习电路最怕的就是两眼一抹黑,光会背公式,但不知道怎么应用,或者反过来,只会动手搭个简单的灯泡电路,但对背后的原理一窍不通。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在介绍完一个理论概念后,紧接着就会给出一个与之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或者是一个让你思考的练习题,让你立刻有机会去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我翻看了一下后面的章节,发现它还涉及了一些更高级的应用,比如数字电路和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这让我看到了学习的更多可能性。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教科书”与“实验指导”的结合体,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还告诉你“怎么做”,并且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全方位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我期待着能通过这本书,将我脑海中的那些零散的电路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

老实说,我拿到这本《电路》的时候,心里是带着一丝挑战的。我之前的电子技术基础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每次看到那些公式和图表就头疼。但这本书的出版,让我看到了一个新的希望。我试着读了其中的几个章节,感觉它的逻辑性很强,知识点层层递进,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慢慢深入到更复杂的分析。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或者历史背景,这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也让我理解了这些技术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比如说,它讲到欧姆定律的时候,不仅仅是给出了公式,还讲了欧姆本人发现这个定律的过程,以及这个定律对于整个电力科学的意义。这种方式让我觉得,我不是在死记硬背,而是在学习一门有血有肉的科学。我还注意到,书中有很多插图,这些插图的质量非常高,清晰地展示了各种电路元件和连接方式,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电路的迷宫中穿行,给我指明方向。

评分

这本《电路》的书,我拿到手的时候,还真是有点被它的厚重感给镇住了。拿到书的第一时间,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那个封面设计就很吸引我,简洁又不失专业感。我本身不是电子专业出身,但一直对电器背后的原理充满好奇,总觉得它们能运作起来就像施了魔法一样。这本书,从它摆在我面前的那一刻起,就给我一种“硬核”的预感。我大致浏览了一下目录,什么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光是看名字就觉得里面充满了知识的宝藏。我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心情,准备开始我的探索之旅。我期望它能用一种比较易懂的方式,把那些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就像老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一样,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摸清门道。我特别好奇,它会不会有一些实际的例子,能让我把学到的理论和生活中的电器联系起来,比如我家里的那个用了很久的收音机,或者我那台电脑的内部,它们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解开我长久以来的疑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