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对外交史和礼仪学交叉领域非常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近年来我读到的最出色的一部作品之一。它不仅详尽地梳理了使团的行程和遇到的具体事件,更深入地挖掘了礼仪背后的哲学基础和权力意图。作者的论证逻辑链条清晰而有力,每一步的推导都建立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之上,让人无法反驳。尤其赞赏书中对双方“面子文化”的对比分析,那种对尊严维护的执着,跨越了地域和时间,成为人类共有的情感驱动力,只是在不同的文化代码下,表现形式截然不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礼仪细节,才是真正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砝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视觉冲击,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文化碰撞。我拿起它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些精美的插图和版式,看得出作者在考据和设计上花费了大量心血。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置身于十八世纪末的清朝宫廷之中,亲眼见证了那个时代中西方交流的尴尬与精彩。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细腻,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入木三分,无论是马嘎尔尼勋爵的傲慢与坚持,还是乾隆皇帝的威严与不解,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对于那些细节的捕捉,比如服饰、宴会礼仪、甚至一个眼神的交汇,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沟通的障碍究竟有多么巨大。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了一段历史事件,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时国人与外来者之间思维方式的根本差异。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性的,因为它迫使我跳出自己熟悉的舒适区去审视历史。作者对细节的考据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每一个引文、每一个场景的复原,都显得那样真实可信,仿佛能闻到当时房间里的气味。我尤其佩服作者在处理中方史料和英方记录时的那种平衡感,没有过度美化任何一方,而是将双方的视角都平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导致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不断地进行“对比阅读”的过程,我时常需要暂停下来,思考:“如果我是当时的官员,我会如何理解马嘎尔尼的行为?反过来,如果我是英国使团的一员,面对如此繁复的礼仪,内心会作何感想?” 这种沉浸式的代入感,是很多历史书籍难以达到的高度,它真正做到了让历史“活”了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行文流畅,用词考究,即便是一些严肃的学术探讨,也被作者用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笔调娓娓道来。它没有采用那种居高临下的批判口吻,而是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理解,即便是那些被后世视为“迂腐”的举动,在作者的笔下也找到了合理的文化逻辑支撑。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强烈的“时空错位感”,让你清晰地意识到,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人类的认知边界是多么有限。这种对“不被理解”状态的深度剖析,对于现代社会中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理解,远不止于学会对方的语言,更在于接纳其深植于心的价值体系,这才是通往真正对话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的论述角度非常新颖,它没有落入传统的“谁对谁错”的窠臼,而是深入挖掘了礼仪差异背后所蕴含的权力结构与世界观的不同。我特别欣赏作者将历史事件还原到其文化语境中的努力,这使得整个叙事充满了层次感和深度。比如,书中对“觐见礼”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礼节表面的描述,而是探讨了天朝上国与藩属国之间微妙的政治心理博弈。读到那些关于礼物交换和宴会座次的描写时,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当时的气氛,那种紧张、试探、又带着一丝不可避免的误解,真是引人入胜。作者的笔触既有历史学家的严谨,又不失文学家的浪漫,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史料分析变得引人入胜,让人一口气读完,合上书本后仍意犹未尽,开始反思我们今天依然存在的文化偏见和沟通困境。
评分结局
评分物流快,喜欢
评分8月9日,使团离大沽赴北京,途中在通州停留,与中国礼部官员发生礼仪争执。9月2日,又离北京赴承德避暑山庄晋见乾隆帝,途中参观了长城。9月13日,使团抵达热河,向中国政府代表和珅递交了国书,并同其就礼仪问题再度发生争执。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英国作为独立国家,其使节行单膝下跪礼,不必叩头。
评分在详细而深入了解中国之后,马嘎尔尼这趟“失败”的中国之行,让他对中国有了一番经典的判断和论述: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旧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他断言,船“将不会立刻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但是马嘎尔尼不主张对中国发动战争,认为那样将会影响英国的商贸收入。他预言,如果中英发生冲突,中国的西藏将出现麻烦,台湾与朝鲜将脱离中国政府,俄国也会出兵侵占中国领土,中国国内将会发生暴乱。
评分新清史中的代表作之一,值得一读
评分很不错的书,很有启发
评分使团随行画师W·亚历山大用西方的写实手法绘制的中国风土人情,为后人能得以较真切地一窥摄影术尚未诞生的乾隆年间的盛世气象,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画面......
评分历史意义
评分京东商城京东快递购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