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九品中正制研究》以九品中正制的历史变迁为基本线索,对这一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社会背景、制度萌芽、形成确立、发展完善以至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历史考察,重点探讨九品中正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与时代特点,进而揭示九品中正制的运行规律、本质特征及其在选官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九品中正制研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重新审视,对一些记载暧昧的史实作了重新解读,对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作了深入考察和理论阐释。
作者简介
张旭华,男,1952年9月生,籍贯河北鹿泉。1981年郑州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高敏先生学习魏晋南北朝史,现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等国家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与高敏师合著)、《九品中正制略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魏晋南北朝官制论集))(大象出版社2011年)等著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与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清浊官制研究》。
目录
绪论:回顾、问题与交流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与研究意义
一 学术史回顾
二 存在问题与研究意义
三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第二节 对九品中正制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
一 名称与内涵:从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说起
二 “制九品为官人之法”:九品中正制名称的由来
三 “举士”与“举官”:九品中正制性质辨析
四 “乡品”与“资品”:关于中正品第的称谓问题
第一章 九品中正制的历史渊源与制度萌芽
第一节 九品中正制的历史渊源
一 九品源流
二 汉末名士清议与“乡里月旦评”
第二节 曹操统治时期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与九品中正制的萌芽
一 曹操用人“核之乡闾”与“乡里月旦”的官方化
二 韩嵩“条品州人优劣”与九品中正制的萌芽
第二章 曹魏九品中正制的确立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九品中正时代的开始
一 九品新制与九品等级
二 现实需要与历史必然
第二节 曹魏时期的中正组织及其选任
一 州郡皆置中正
二“晋宣帝加置大中正”质疑
三 司徒府典选与“司徒吏”制度
四 中正下属“访问”
五 州郡中正的选任
第三节 定品制度与定品标准
一 三年一定品
二 定品标准
第四节 曹魏时期的乡品与起家官品
一 官品制度创立于曹魏初年
二 曹魏时期的上品与起家官品
第五节 东吴九品中正制拾遗
一 东吴时期的中正组织、职权及其选任
二 东吴实行九品中正制的原因及其作用
第三章 两晋九品中正制的发展完善及其门阀化
第一节 两晋时期的中正组织及其选任
一 中正组织趋于合理:州置大中正,郡国置大小中正
二 中正的选任及其条件
第二节 定品制度与中正清议
一 定品审核机制的完善
二 名教之治与中正清议
第三节 上品与下品两大任官体系的形成(上)
一 西晋门阀士族的形成
二 门阀等第与上品等级
三 两晋时期的上品与起家官品
第四节 上品与下品两大任官体系的形成(下)
一 下品的品级构成
二 下品各品与任职官品之关系
三 上品任官与下品任官的本质区别及其影响
第五节 九品中正制主导地位的确立
一 吏部铨叙
二 公府辟召
三 察举孝秀
四 州郡辟召与太学生策试入仕
第六节 九品中正制的门阀化及其弊病
一 九品中正制的门阀化
二 刘毅《九品有八损疏》述略
第四章 南朝九品中正制的发展与流品制度的发达
第一节 南朝中正制度的发展演变
一 “梁代无中正”说辨析
二 中正人选与精通谱牒
第二节 定品制度与南朝清议
一 中正品第与吏部铨选
二 南朝清议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宋齐时期的“二品清官”与勋品勋位制度(上)
一 寒门庶族跻身上品
二 宋齐时期的“二品清官”
第四节 宋齐时期的“二品清官”与勋品勋位制度(下)
一 勋品与勋位
二 勋品制度的等级构成及其演变
三 宋齐勋品制度创立的原因及其作用
第五节 梁陈时期流内与流外两大任官体系的形成
一 萧梁官班制的建立及其渊源
二 流内、流外之别与士庶等级区分
第六节 南朝后期选官制度的变化及科举制度的萌芽
一 五馆生策试入仕
二 国子生策试入仕
三 不在学馆的通儒明经者策试入仕
四 经学生策试入仕制度的实质与科举制度的萌芽
第五章 十六国北朝前期的九品中正制及其变异
第一节 后赵九品中正制探微
一 石勒“清定五品”与“复续定九品”
二 石虎二年诏书与冉闵“清定九流”
三 后赵应有州郡中正说
第二节 前燕、前秦、南燕九品中正制拾零
一 前燕:“朝廷铨谟,因循魏晋”
二 前秦:“门在灼然”与二品高门
三 南燕:“二品士门”与“九等之选”
第三节 北魏时期的中央与地方中正组织
一 中央系统之州郡中正及其选任
二 北魏地方中正组织的建立
第四节 大师、小师制与中正职权
一 北魏初年的大师、小师制度
二 北魏中正职权的扩大
第五节 分定姓族
一 鲜卑“四大中正”与诠量代人姓族
二 评定汉族门阀“四姓”
三 评定地方“族望”与“民望”
第六节 北魏流内与流外两大任官体系的形成
一 九流三清
二 勋品流外
第六章 北朝后期至唐初的九品中正制及其衰亡
第一节 东魏、北齐的中正组织及其待遇
一 中央系统之州郡中正及其选任
二 地方系统之州都、郡县中正及其选任
三 中正品秩及其待遇
第二节 东魏、北齐选官制度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节 西魏、北周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其作用
一 西魏、北周时期的中正组织
二 西魏、北周时期九品中正制的作用
第四节 隋代九品中正制的逐步废除
一 关于九品中正制废除时间的歧异记载
二 隋文帝废止“乡官”与九品中正制的废除
三 隋代中正制度
四 隋代罢郡、废州与九品中正制的逐步废除
第五节 唐初九品中正制的恢复与再度被废
附录一: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与历史分期
一 萌芽时期——建安年间:“魏武始基,权立九品”
二 确立时期——三国时期:从“不拘爵位”到“计资定品”
三 成熟时期——两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四 发展时期——南朝:二品清官,流内流外
五 变异时期——十六国北朝:两大系统,分定姓族
六 衰亡时期——隋及唐初:罢郡、废州,逐步废除
附录二:《司马芳残碑》碑阴题名中所列“中正”试释
参考文献
作者与本课题有关研究论著目录
后记
前言/序言
九品中正制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书的包装非常好!物流特别快!
评分
☆☆☆☆☆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也非常重视,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早在上世纪30年代,杨筠如先生即出版《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一书,对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原因、内容、利弊及其与门阀制度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究,这是我国近代学者研究九品中正制的开山之作。稍后,许世瑛、各霁光、许同莘诸先生也相继发表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九品中正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由此揭开了国内学者研究九品中正制的序幕。到了40年代朱期,严耕望先生又发表《北朝政府地方属佐制度考》一文,其中《州都与郡县中正》一节,首次提出了北朝的中正组织有“中央与地方之别”的著名论断,令人耳目一新。新中国成立后,唐长孺先生发表《九品中正制度试释》一文,该文通过缜密考证,对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历史渊源、社会背景、中正的组织、职权与品第、九品中正制与门阀制度的配合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精辟论述。
评分
☆☆☆☆☆
后赵几品中正制杂考
评分
☆☆☆☆☆
二、“吴四姓”与江南名士清议
评分
☆☆☆☆☆
很好很好非常好,喜欢喜欢很喜欢
评分
☆☆☆☆☆
关于东晋南朝清议的几个问题
评分
☆☆☆☆☆
九品中正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官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评分
☆☆☆☆☆
北魏中正职权的扩大与分定姓族
评分
☆☆☆☆☆
一、问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