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3
这本书讲啥呢?其实书名做了很好的诠释——
门户网站。这本书凝结着新一代互联网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十年前的《新浪之道》为门户网站树碑立传,《门户》则着眼于移动互联时代“做新闻”的种种理念、操作手段及未来可能性。是UGC、H5、APP、PUSH,不是海量信息的被动接受,从根本上说,这是受众(用户)观念的转变。
媒体的门户。传统媒体人的新闻理念、业务水准、情怀与新媒体技术手段结合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此书给出了当下时代的答案(目力所及,似乎还真没有之一)。主编曾在几家知名的传统媒体任职,他将所有在传统媒体打拼历练来的经验用于新媒体,大到情怀、眼界、格局、理念,小到标题的拟制、版面的编排,新媒体的新闻业务不再浮夸,不做标题党,强调价值观。
自身的门户。此书是近三年搜狐新闻编辑业务、新媒体操作手段经验的总结,纯干货,很多内容是用血泪换来的,可以说是倾囊相授。别的不说,“重大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媒体融合变革示意图”,仅仅这两张图,对于转型中的媒体来说简直可以说是无价的。全书300多个案例,尤其是《截稿新闻:关于李光耀的最后一战》一章“乌龙球更是新闻”中的自我剖析、自我反思,贵在无私,贵在有追求。
好书首先是能打动编辑的。审读书稿时常常会感到热血沸腾,为livingfornews的新闻人的情怀、高度、态度,所以我们愿意用最短的时间推出此书。好书也使编辑的幸福感猛增,《门户》内含多个二维码,扫一扫,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立刻呈现,平面的纸质书变得立体、生动起来,传统的出版有了新的尝试,这也算是一种小小的吧。
——策划编辑翟江虹
《门户》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本不容错过的创新佳作,也许也是迄今为止互联网媒介融合领域最为重要的一本实操类著作。
《门户》成书历时3年,作者团队超过100人,编辑接近30人,在此之前,仅在搜狐内部传阅的《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4版)和《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年版)就曾引爆新闻界。
《门户》即是在此基础上,梳理、添加、补充和完善了大量鲜活、生动、真实、经典的新媒体编辑案例,约300条,又配发了多个视频动画和10多个H5页面及图表。同时,《门户》增加了下编“未曾公开的新闻内幕”,含11篇重点专题的深入解读,可谓一本凝聚着新一代互联网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的著作。
10年前,“《新浪之道》代表了PC时代门户网站的报道理念,而今天,《门户》则传递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全新报道理念”(陈彤语)。书中80%的内容与移动互联相关,特别是新闻客户端编辑、全媒体互动直播、最终页编辑、H5设计等章节。
《门户》揭开了媒体融合领域的创新之道和编辑之思。被誉为”互联网新闻的精神守望者“的门户网站新浪网前总编辑陈彤作序推荐,凤凰网总编辑邹明、网易网总编辑陈锋、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百度总编辑赵承、搜狗总编辑茹立云联袂推荐。
——编辑周莹
《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凝聚着新一代互联网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本书历时3年写成,作者超过100人,编辑接近30人。此前曾有两个内部版,即《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4版和2015版。
《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是一本“立体”读物——本书23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新媒体新闻编辑规范,下编为专题解读。全书集结了300多个案例,配有多个视频动画,10多个H5页面及图表。
《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是一本可以为互联网新闻行业树立规范的教材。10年前的《新浪之道》代表了PC时代门户网站的报道理念,《门户》则传递移动互联时代的全新报道理念。书中内容80%以上与移动互联相关,特别是新闻客户端编辑、全媒体互动直播、最终页编辑、H5设计等章节。
吴晨光,1975年生。1998年进入新闻行业,曾在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新闻周刊等媒体任职。2012年进入搜狐,现任搜狐网执行总编辑。
2008年—2010年,连续获得南方周末“年度传媒致敬”;2009年获得亚洲杰出出版人金奖。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媒体班(第六期)学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在读。
野盟“野狼战队”成员、突击手,跆拳道黑带初段。
★新媒体互动直播,新闻客户端,可视化产品,H5页面,“中央厨房生产,不同餐厅分发”……这样一本非常务实的书,我看到某些章节时被感动哭了,你信吗?那一天我在一个嘈杂的乒乓球室等孩子时读到《重大突发事件处理》那章,当读到哪些级别的事件可以动用哪些级别和部门的人员,每一个级别的事件该如何处置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流泪了,或许是想象出了那种面对天灾人祸突发事件时新闻人奋不顾身撇家远行的场景,或许是作为新闻人感同身受那些艰辛和执着,或许是感动于搜狐新闻人的专业、细致,面临大战役时表现出的从容不迫。这样一本书足以让我们激起从业的热情,明白努力的方向。
——在传统媒体任职的某读者
★吴晨光和他的团队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新闻领域“一日一战”,硬是把程式化、“搬运工式”的网络新闻操作方法,做成了专业精神和专业操作的“大格局”。本书中既多有细密案例,也常有洞烛之光,虽非标准答案,也可为他山之鉴。流水常新,惟新不破,唯此为期。
——新华网副总编辑杨新华
★这是一本新媒体、新编辑和新运营的倾心之作。书中充满了移动时代的顿悟、感悟和体悟。从网络中来,到网络中去,在编辑规则中体现新闻专业主义,于新闻生产时浸润互联网思维。面向用户就是连接读者。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沈阳
★翻开此书,首先被《激情燃烧的日记》所吸引。“日记”所载,反映了十多年来社会发展的一些真迹,从政治事件到百姓生活,都可看到搜狐独特、独到的视野。在一些网络媒体一味求快、求吸引眼球的情况下,搜狐能把求真求善与求快求美进行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气派、风格,实为不易。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北省网信办主任王中桥
上编搜狐新闻编辑规范
引子激情燃烧的日记
第一章遴选新闻的秘密
第二章只做好标题不做标题党
特别推荐标题中常见专项内容使用规则及用词禁忌
第三章要闻区:“五大哨所”和而不同
特别推荐新闻客户端版面编辑规则
第四章策划:发现黑天鹅
第五章《新闻当事人》报道了哪些人
第六章来搜狐新闻客户端看互动直播!
特别推荐跟帖运营
第七章评论让你有态度
第八章一个专题打包奉送
第九章移动阅读:最终页有大奥秘
特别推荐“延伸”版块的编辑规范
第十章“图”个明白
第十一章可视化产品如虎添翼
特别推荐H5页面制作
第十二章重大突发事件处理
下编未曾公开的新闻内幕
引子狼群,远去的狼群
第一章狼群,重现“7·21”暴雨
第二章中共十八大首战凤凰网
第三章2013年“两会”:你有吴小莉我有小狐狸
第四章薄熙来案报道底线在哪里
第五章跨国直播曼德拉葬礼
第六章MH370:我依然等待你的归期
第七章将“呼格案”追踪到重审
第八章搜狐网“媒体融合”幕后
第九章穹顶之下的雾霾频道
第十章值班编辑手记精选12篇
第十一章截稿新闻:关于李光耀的最后一战
引子激情燃烧的日记
文吴晨光
1
那份厚厚的工作日记,静静躺在我电脑的某一个角落里。日记首页,是一个关于新闻标题的讨论——是“中国第一钻井平台在南海开钻”,还是“南海开钻中国第一钻井平台”?责任编辑选的是前者,而我认为是后者——当时,南海局势紧张,所以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做标题时,应该把最吸引人的东西放到最前面。
这篇日记写于2012年5月8日,我来搜狐工作第5天。
从这一天到2013年10月末,除了周末之外,我每天一记,风雨无阻。5号字外加上千截屏,以及它们所要表达的2000多个案例,塞满了115页word文档。每个下午三点——搜狐新闻中心的例会上,我会结合这些案例进行分析点评。
这份日记,最终成了本书的“基石”。
2
初到搜狐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除了快速与海量之外,门户新闻是否还有其它标签?(当时,移动互联新闻刚刚起步不久,各大网站的主战场依然在PC门户上。)当然,我指的是优质的标签,标题党、无逻辑之类的不在此列。另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互联网新闻从业者只能做“搬砖工”,而不能成为建筑设计师?
我向很多同学(搜狐内部互称“同学”)提出了这两个问题,他们的回答都是“习惯”。但创新应该是一个新闻人——无论是传统媒体人还是网络媒体人——最基本的素养。“需要改变它”,我想。另一个重要的背景是,我当时的主管领导——搜狐网前总编辑刘春是一位有着强烈栏目意识的新闻人,他在凤凰卫视创办的诸多栏目脍炙人口。而我在央视、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12年的工作经历,也让我决定从最擅长的原创、策划抓起。
所以,在这本日记的诸多篇幅里,可以检索到如何做策划、如何做原创的讨论——按照“内容做减法、信息做增量”的原则,原有的十多个栏目被优化成“点击今日”、“数字之道”、“新闻当事人”等四五个。而“发现黑天鹅”——对于切入角度的把握,成为搜狐新闻策划、原创、评论最重要的原则。
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每天上午十点,各部门的负责人都会带着自己的选题来开策划会。而在此前,大家都是私下里碰碰,形不成讨论的氛围。在原来的办公区域——搜狐网络大厦里,会议室并不像新办公楼那么充裕。订不到会议室,就在演播室甚至走廊里见缝插针。而每天下午开完值班例会之后,我会召集某一个小组开会,每周确定一个栏目的定位及核心竞争力。大量冷峻的文字背后,是无数思想的碰撞。
我就是在那时候养成了在七天酒店住宿的习惯,周一到周五。不是我想住,而是不想把时间、也没有时间耗费在每天来往3个小时的道路上。每天下班,我会沿着尘土飞扬的双清路走到七天;每天清晨,我同样会沿着尘土飞扬的双清路走到办公室。从2012年的春天走到2013年春天,单程27分钟,很多思考和总结也来自这条毕生难忘的马路。
3
我慢慢融入到互联网之中。越来越强烈的感觉是,混乱的逻辑、依靠“标题党”换眼球并非是网络的特质。互联网同样可以有逻辑、有思想、有价值观,高品质的新闻与高流量并不矛盾。但是除了优质策划和原创之外,我需要一场战争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理论。“美国总统在战时的权力是最大的,”搜狐网原总编辑刘春(我们习惯叫他春台)说,“但你需要把握好战机,并指挥好团队。”
2012年7月21日,北京一场暴雨,冲垮了人们对这个大都市的信任。搜狐新闻开始尝试使用“标签”来完成对要闻区的整合包装,包括先现场、后细节、后背景、后评论的排列逻辑,包括将我们自己的策划、原创、评论“勇敢”地插入要闻区——此前,虽然同属于搜狐,但策划和要闻区甚至达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而大专题的主题、提要、导航条、头图设计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
一系列优秀的标题也在当时诞生。“北京:人在‘游泳池’车陷‘积水潭’”,给了编辑们一个不错的示范。另外,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里,我找到了一条“救灾狗”的报道。记者部的同仁很艰难地挖掘到了这条义犬,《房山金毛犬救援记事:吃狗粮干人事》的特稿被纳入“新闻当事人”栏目。
重灾之后,我也开始反思,正如这个城市反思它的排水系统。在搜狐这样一个已经非常“标准化”的媒体公司里,一方面是对日常工作细节的不断追求——这成为我们之后强调的“亮点”;另一方面就是对重要报道的追求——这就是我们强调的“重点”。如果说亮点是常规战争,重点更像一场核战争,它决定着一家媒体的终极影响力。
但当时搜狐新闻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总结,只有一页纸。我很奇怪,之前的十多年我们都积累了什么。“正如同国家的应急制度一样,我们应该对重大突发新闻有个分类、分级的处理制度。”我在例会上说。
数十名执著而敬业的搜狐新闻人,开始全心投入到重大突发事件的调研和分级探索中。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安全问题、群体性事件最先被列入4个重点。2013年雾霾来袭,环境污染被列为第五个重点。自然灾害又被细分为地震、台风、洪水、海啸等。按照死亡人数、事发地点、波及范围等参数,每类突发事件又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每级有不同的操作模式。这后来被称为搜狐新闻的“大战手册”——此后的雾霾、马航MH370失踪,均按照这个规则进行了操作。若干个专业处理小组,也在搜狐新闻中心内部成立,我给他们的代号是“拥有狼群精神的小狐狸群”。
在自然界,狼群是最可怕的。它们狡诈、坚毅、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能连续数百里追踪猎物,纵然是老虎和棕熊,看到它们也要退避三舍。我希望我的团队能够靠着这样的精神,在每一场围猎中战胜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对手。
…………
…………
8
我把这些想法,一字字敲入PC,放进日记夹里。它记录着我的成长轨迹,并给另外那些渴望成长的人一些参考。但有很多东西,无法写入这本日记——我只能默默把它们刻在心里。
进入搜狐这3年,特别是出任总编辑这一年多,我经历了很多人一生都难以经历的事情。生离死别、功名利禄,乃至因为“泄密”险些遭遇的牢狱之灾……就这样过去了。搜狐新闻不再是之前的搜狐新闻,而我也不再是原来的我,并且永远回不到当初。
在这个北风吹起的冬日,我拿起吉他,一边追忆往事,一边轻轻弹起那首宋冬野的《安和桥北》:
我知道那些夏天
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代替梦想的也只能是勉为其难
我知道吹过的牛逼
也会随青春一笑了之
让我困在城市里
纪念你
……
(以上写于2014年12月24日,平安夜)
9
2015年1月5日,《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版)》这本内部手册面世。它的开本和miniipad相同,封面颜色是“土豪金”。这是我的主意:既然要做一本移动互联时代的编辑手册,那就从设计开始吧。
在编写这本册子时,我并没有想到,它能在业界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我只是觉得:在搜狐工作了3年,应该给公司留下点什么。这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一个交代。
非常感谢“曲解直言”微信公号和它的主人曲昌荣。一篇《商业网站的高薪是这样拼出来的!比肩〈新浪之道〉,〈搜狐新闻采编规范〉重新定义互联网新闻》的文章,很快在朋友圈内刷屏。随后,这本263页的小册子被疯狂地影印、复印。因为奇货可居,能拿到它,甚至成为一种可以炫耀的资本。
一位传播学者对此书的走红点评到:1.大量丰富详实的案例;2.代表了移动互联最新的编辑手段;3.写书人的精神——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花3天写本书的人有,谁会花3年时间写本书?
“而且,一度野蛮生长的互联网新闻,太需要一个行业规范了。”他说。
作为本书的主编,我一直没有发声。这本书还有太多值得推敲之处。比如,有些章节过浅;再如,缺少能够表达价值观的内容;还有,如何能让案例更加生动些?
在鞭炮声已经响起的甲午岁末,我决定修订本书。非常庆幸我记日记的好习惯,在那本厚厚的记录里,不仅仅有每天的工作笔记、有每周的工作周报,还翻到了若干篇关于重大新闻的专题性总结——比如中共十八大、2013年全国两会、公审薄熙来、MH370失联……我把这些总结进行了整理,配上当时制作的若干个PR动画片,作为本书的下编:未曾公开的新闻内幕。
下编收录了10篇文章,共计6万多字。阅读这些文章,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搜狐新闻是如何处理每一个重大报道。包括我们的记者怎样飞到万里之外的南非,直播曼德拉葬礼;包括中央宣布周永康被调查那一夜,搜狐新闻的值班编辑如何在“五大哨所”上布局。这也是一个个用汗水和教训换来的细节,是新闻操作最好的指导;这更是一种理想和情怀,一生挥之不去。
对本书上编的十二章内容,我也进行了改写。特别是某些涉及移动互联的部分,以及重大突发新闻的处理,几乎是重新编辑的。我还请设计部在一些不容易读懂的地方绘制了插图,并用二维码的方式呈现了更多案例。感谢新媒体的表现手段,让一本纸质读物也可以立体起来。
2013年3月8日,全部书稿完成。此刻,朋友圈里的“雾霾之争”刚刚散去,全国“两会”正在召开,而我们依然等待着MH370的归来。冷风中,迎春花已经开放。
当我打开电脑写下这些文字时,又看到了那本工作日记。3年——1095天,转瞬即逝。还是那句话,我不是当时的我,搜狐新闻也不是当时的搜狐新闻,并永远回不到当初。唯一不变的,是继续燃烧的激情。
最后,感谢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CEO张朝阳先生,感谢搜狐公司前COO、联席总裁王昕女士,感谢搜狐公司前副总裁、总编辑刘春先生。我们会在实现媒体理想的大路上奋勇前行!
2015年3月8日
……
《超越门户》序
陈彤/文
近三年来,中国媒体业可谓经历了前所未有之变局,任何一个传媒人都会有切肤之感。在这个转折点,新思路、新范式、新尝试格外重要。也正是此时,我看到了晨光和他的团队编写的这本书。
书中,我看到了很多关于移动互联的章节和操作手法,比如新闻客户端推送、H5页面制作、全媒体直播。在这个PC端影响力下降、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与日俱增的时代,这种探索的意义非同寻常,可以说是试图树立新媒体时代的行业标准。
我看到了几百个案例,大到薄熙来报道的幕后操作,小到“霾霾霾霾北霾霾霾方霾霾霾霾”这样创意标题的诞生记。很多案例都是血泪教训而成。在中国新闻界缺乏“判例法”教材的当下,这本书也会给学界以深刻影响。
我也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创新精神,特别是对新媒体的产品的理解上。当下,总编辑、编辑们需要转变,需要学习,需要被称为一个合格的产品人。因为,曾经的内容生产如今看来只是非常初级的产品素材,有了好的内容仅仅是个开始,好的内容需要有好的交互、好的产品、好的运营。好的总编辑、好的编辑也应该是好的产品经理。
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了我在新浪的日子,以及那本在业界流传的《新浪之道》。从门户网站诞生至今,17年过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种执着的打拼、那种精心的总结,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很庆幸,当我们这群老编辑离开内容线以后,晨光和后辈们能接过这一棒。
我也希望,年轻人的探索不止于此。在信息源去中心化的今天,在社交平台的媒体能力空前显现的时代,还有相当多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比如,当我们打开一些资讯类或者社交类App,我们会发现好的内容不是没有,但充斥着各种东拼西凑、捕风捉影。有责任感的媒体人看到这些,会有什么感受呢?为什么生产的内容用户接受度不高?为什么会因为所谓的“高冷感”放弃一些用户感兴趣的话题?为什么有的从业者沉醉于自己的话语体验和养尊处优的工作方式,不肯更勤奋更琐碎地去把内容服务做得更细致的同时,总结得更全面更纵深?
所以,这种探索和追求永无止境。未来的目标是,经典训练所追求的快速、全面、专业、深度,用合适的机制和形态去赢得用户的接受
超越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超越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超越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东西不错,干货很多,值得推荐
评分京东物流给力!
评分没看完不适合评价,纸张质量有点次。
评分不错,还没看,看完之后再评价
评分买了好多书,还没看,不一一评价了,等看了再追评
评分同事在交流会上分享了这本书,觉得不错,买来看看。
评分好书,正在学习中,每天看一些。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以前认为互联网编辑就只是搬运工,现在看过这书过后,其实感觉里面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加油!
评分送货很快,送货很快,
超越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