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资源经济学(第三版):自然资源与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经济科学译丛》内容全面,不仅注重理论分析,还注重实证分析。
《资源经济学(第三版):自然资源与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经济科学译丛》第一部分分析自然资源与环境政策,以及自然资源的供应和稀缺。第二部分阐述自然资源与环境商品生产和消费的微观经济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将自然资源与环境公共政策的经济理论和制度呈现给读者。第四部分强调自然资源与环境政策和项目的价值评估,尤其是经济价值评估。第五部分就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优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六部分对空气污染、土地使用和水资源分配进行了经济分析,找到它们的市场解决方案。最后一部分对环境伦理学、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性进行了探讨,并预测了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的未来。全书视野广阔,不仅从经济方面,还从政治、法律和伦理方面,对自然资源与环境政策与项目进行分析。这样大大丰富了读者的视野和知识面,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
同时,《资源经济学(第三版):自然资源与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经济科学译丛》还采用了丰富的案例,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这些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涉及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环境娱乐服务、空气污染控制、土地使用和水资源分配等领域。
这些案例不仅增加了《资源经济学(第三版):自然资源与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经济科学译丛》的实用性,而且提高了它的趣味性。通过这些案例,读者可以很好地掌握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并应用于研究和实践中。
作者简介
约翰·C·伯格斯特罗姆,是美国佐治亚大学的公共政策理论教授和应用与农业经济学教授。他出版了众多著作,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以及政府和民间的顾问咨询服务经历,他在自然资源与农业价值评估和公共政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美国以及全世界都获得了公认。
阿兰·兰多尔,长期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现在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农业和资源经济学教授。他在环境经济学与政策和非市场估值领域,尤其是环境风险、生物多样性、栖息地与环境可持续性、环境监管和环境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分析等领域,发表了大量论著。
目录
第一部分 自然资源与环境政策以及自然资源供应与稀缺
第一章 经济增长、资源匮乏与环境恶化:人类该何去何从?
第二章 生态系统商品和服务:健康的环境如何支持经济生产,促进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章 资源供给和稀缺:如何定义、测量和调控资源供给和稀缺?
第四章 自然资源、环境和政策: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公共政策是什么?
第二部分 生产与消费的微观经济理论基础
第五章 经济协调与价格体系:市场体系是如何运作的?
第六章 经济效率:健康的经济体如何将自然资源分配给生产和消费?
第七章 跨期效率-如何有效地长期分配自然资源?
第三部分 经济理论与公共政策制度
第八章 经济政策标准:如何评判自然资源与环境政策的优劣?
第九章 游戏规则:经济标准如何影响效率与权益?我们如何掌控?
第十章 市场失灵和低效: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资源的不良市场配置?
第十一章 制度框架:自然资源与环境决策的社会及法律环境是什么?
第四部分 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政策及规划之收益和成本的估量和比较
第十二章 效益-成本分析:我们如何判断一项资源政策的收益是否大于成本呢?
第十三章 衡量经济价值:我们该如何计算自然资源与环境决定的所有相关收益与成本呢?
第五部分 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优化管理
第十四章 耗竭性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跨期优化利用与管理
第十五章 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的跨期优化利用与管理
第六部分 空气、土地和水资源的使用及政策经济学
第十六章 排污控制:如何保护环境与人们免受空气污染
第十七章 土地经济学:土地市场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管理土地使用?
第十八章 水资源经济学:如何估值与配置水资源?
第七部分 环境伦理学、资源保护、可持续性及未来
第十九章 认识可持续性:以可持续性方式使用和管理资源,经济学有哪些论述?
第二十章 经济学和环境伦理:研究保护和保存的经济方法的伦理意义是什么?我们从其他伦理方法中可以学到什么?
第二十一章 经济科学、经济政策和尽我们所能:如何找到前进的道路?
名词索引
精彩书摘
《资源经济学(第三版):自然资源与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经济科学译丛》:
如果一个社会科学家打算绕过政治进程,仅凭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和经过充分测试的态度调研表,以开展公民调查的方式来估计SWF,他是不太可能会成功的。首先,他需要采集并分析数量大得可怕的数据,而这还只是一个相对小的麻烦。更大的麻烦可能是这样的:为了把充满冲突的来自于个人的观点装进同一张SWF表格,社会学家需要发明一整套用于衡量和取舍的规则。但这只是以回避的方式解决了问题:分析过程提前假设好了其最初想要找到的SWF。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用有趣的、严格的数学证明了一个命题:正如我们所看见的那样,一些人认为SWF不能存在于民主社会里。阿罗着手寻找他称为“章程”的东西,即一种适用于任何问题并总是可以获得一致答案的社会决策规则。阿罗推理说任何一个为民主所接受的章程都应该满足几个条件:(1)它必须符合个人理性。(2)个人理性必须被转化为群体理性(例如,如果一系列可能的选择方案里的任何一个在某人的方案排序里出现上升,且在其他人的排序里没有出现下降,那么,这个方案在社会排序里应该上升或至少不下降)。(3)无论个人的还是群体的偏好排序都不能受到与之无关的选择方案的干扰(即不是据此做出选择的机会集之要素)。(4)社会的偏好排序不应被外界社会所强加。(5)每一个人均非独裁者(独裁者指的是无视别人的偏好,总将自己的偏好排序等同于社会偏好排序的人)。
通过简单地分析个体1、个体2和个体3为A,B,C三种选择方案排序的情形,阿罗向我们表明民主的多数投票过程无法产生永不违反上述5条中任何一个条件的决策规则。假设个人的偏好排序如下(其中,最偏爱的选择排在第一,最不偏爱的排在最末):
·个体1:A,B,C
·个体2:B,C,A
·个体3:C,A,B
给出以上偏好,简单的多数投票过程会得出以下结果:二对一的多数偏好A,而非B;类似的多数偏好B,而非c;类似的多数偏好C,而非A。由此得出了社会的偏好排序为ABCA,显然,这一排序违反了理性条件。相较于B而更偏好A,相较于C而更偏好B,怎么可能相较于A而偏好C呢?
阿罗的“不可能定理”基于两个层次的原因,引发了争论。第一,一些经济学家质疑“宪法”的概念。也许社会可以就社会福利的含义达成共识,尽管这一共识达不到“章程”的严格标准。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萨缪尔森一柏格森SWF提出者之一)坚持认为阿罗的“章程”只是一个逻辑结构,与SWF(社会福利函数)全然不同。第二许多经济学家质疑阿罗要求的5个条件。理性的社会决策规则有必要满足每个条件吗?尽管人们就这一问题争论了很多年,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发展出了新的更复杂的阿罗定理版本,每一个版本均舍弃了阿罗条件中的某一项。
……
前言/序言
资源经济学(第三版):自然资源与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经济科学译丛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