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做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旨在抛弃空泛的议论、烦琐的论证、枯燥的说教,从教育情境和教育现象出发,将现代教育理念蕴含于教育技能和教育方法之中,将心理教育融合于学校教育的整体之中,将学生的心理成长融合于教师的日常工作实践之中。
目录
第一章 心理发展:学校教育的前提和目标
一、走进心灵世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不要成为“善良的刽子手”: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现实
三、听雨枯荷谢,莫叹知时晚: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危害
四、点亮孩子健康心灵的明灯: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第二章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天地,自由的课堂
一、创造思维:助学生打开心灵之窗
二、掌握学习方法:“钓胜于鱼”
三、表达真情实感:给学生自由的心理空间
四、尊重差异:“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第三章 小学生的情绪与意志发展: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认识情绪与意志:冲动是魔鬼
二、情绪发展:波涛汹涌的海上航行
三、意志发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四、情绪与意志的培养:向成功更进一步
第四章 小学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自我发展:我的地盘我做主
二、对他人的认知:人生贵相知,定交无暮早
三、性别特征的发展:在健康的环境中成为”才子佳人
四、道德发展: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五、同伴交往:在快乐中成长
六、完善自我:塑造优良个性
第五章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突飞猛进,与时俱进
一、抽象逻辑思维:青少年的“专业”学习
二、尝试探新:发现窍门,寻找思维捷径
三、言语质量:思维水平的“显示器”
四、因材施教:不要让规矩“束缚”学生的翅膀
第六章 青少年的情绪与意志发展: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一、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二、青少年的自我发展:当“小我”遇到“大我”
三、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四、克服薄弱意志:挫折教育的背后
五、情绪与意志的培养:让理智不再成为难题
第七章 青少年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心海扬帆,同舟共济
一、青少年的自我发展:人,认识你自己
二、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三、青少年的性别特征:亚当、夏娃的朦胧和觉醒
四、青少年与家庭:牵一发而动全身
五、青少年的同伴关系:朋友暖我心
六、青少年发展中的问题:交响乐中的变音
精彩书摘
《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做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
数学,伴随于我们学习过程的始终。数学教学在发展小学生的书面语言和智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学是锻炼智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通过对数学的系统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算规则,要求学生思考解决各种问题,尤其是应用题,这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发现事物间的本质联系。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记住重要的公式、定理,还要逐步学会如何识记和熟记,使自己记得更好和在记忆的前提下灵活地运用。这些促使小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与运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各种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发展各种品质和能力,对小学生逐步掌握和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
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概括和总结可以看出,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独创的数学思维
独创性的实质表现在“创新”或“创造”上。思维的独创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它是在新异的问题情境中,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调动一切已知信息,独特、新颖且有价值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思维的独创性品质也可以从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熟悉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从幼儿游戏、学生学习到成人工作、科研等,都需要智力的创造性,任何创造发明和革新都与智力的创造性紧密相联。
以往的研究得出,创造性思维有如下五个突出的特征:(1)新颖,独特,富有意义。“新颖”是指不墨守成规,而是前所未有;“独特”是指不同凡响,别出心裁;“有意义”是指有社会和个人价值。创造性思维的这一特征在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会表现出来。(2)思维和想象并举。即通过想象对问题所涉及的各方面及其联系性进行思考,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作出估计,对解题方法进行构思,对某一数学方法的适用性作出判断,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评价,等等。因此,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都与学生的想象力有紧密关系。(3)灵感的出现。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新形象或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常被称为“灵感”。灵感是对某个问题长期坚持思考、付出巨大劳动的结果,它与创造动机和对思想方法的不断寻觅有紧密联系。所以,就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来说,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是非常重要的。(4)分析和直觉相统一。分析是按部就班的逻辑思维,即根据严密的逻辑规则,逐步推导以获得符合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判断;而直觉是直接领悟的思维,这种思维具有快速、跳跃和直接的特点,推导过程高度简缩。数学创造中,直觉思维是非常重要的。(5)发散与辐合相统一。发散思维有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等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的方向需要由辐合思维来确定,另外,思维的最终结果是依靠辐合思维得到的。因此,创造性思维是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统一。
……
前言/序言
作为一名现代教师,你是否考虑过:学校教育最核心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才是学生真正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欧美各国在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时,经过大量调查之后发现了三个事实:一是学校中的教学只决定了一个人所拥有知识的10%-20%,二是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是由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所造成的,三是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很小。这些事实也为学校教育提出了同样严峻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来确定学校教育的目标?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试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根据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和特点,素质教育的思潮在我国逐渐兴起。在对素质概念内涵的揭示过程中,研究与实践者逐渐发现,素质是一个人身上处在发展中的“基础条件”,个体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生理、心理两大基本要素。生理方面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体力的增强;心理方面则指受教育者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的发展和完善,其外显形式表现为受教育者在德、智、美、劳等几方面的发展。由此确定:身心发展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身心发展是学校教育最核心的目标。
既然心理发展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那么,“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则应当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是教师教育的核心。但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却无法得出相同的结论,由于缺乏对教师心理教育技能的指导与训练,教师不会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也难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达到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目的。因此,提升教师的心理技能,转化教师的角色意识,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教育的当务之急。其原因在于: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冲击是巨大的,应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挑战,提升和完善自身的角色行为,是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学生的心理成长不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职业生涯之中,学会从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出发,去看待和解决教育实践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顺应中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了现代教育理念向基础教育实践迈进的步伐。现代教育与以往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其实质在于将教育目标引领到了学生的发展上,在强调社会本位的同时更注重个体本位,即“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而学生发展的中心是心理发展,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心理教育的理念。心理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既是学校教育的起点,也是学校教育的终点,掌握了心理教育的理念、技能和方法,也就掌握了现代教育的精髓。
而现代教育理念的运用,不仅取决于教师在认识上的转变与更新,更需要教师能够将教育理念转化成可操作的教学行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缺乏的也许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更迭,还包括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能和方法。因此,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攫取教育变革的本真内涵,搭建起理念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桥梁,通过对理论与实践之间这一“中试”环节的研究,借助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教育现象,将教育理念转化成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帮助教师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换,达到教育理念在教育情境中的迁移与灵活运用。
从这一指导编写思想出发,我们编写了这套“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系列丛书。
本套丛书旨在抛弃空泛的议论、烦琐的论证、枯燥的说教,从教育情境和教育现象出发,将现代教育理念蕴含于教育技能和教育方法之中,将心理教育融合于学校教育的整体之中,将学生的心理成长融合于教师的日常工作实践之中。
本套丛书的特点为:
1.以教师在教育情境中能够感受到的涉及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行为或教育现象为起点,以蕴涵现代教育理念的心理教育方法与技能训练为重点,以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内容,涉及学生心理成长的各个方面:心理发展、学习心理、品德心理、交往心理和心理健康等。包括:
《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做学生学习心理的引导者》
《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做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
《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做学生品德心理的塑造者》
《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做学生交往心理的调节者》
《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2.每本书以章和专题的形式呈现,每一专题包括[教育叙事]、[心理透视]、[教育策略]等三大板块,将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体现在具体内容中,在教师对学校生活中各种具体现象进行体验的基础上,形成认知冲突,进行观念辨析,再进一步转换到具体情境中加以认知或进行行为训练,以帮助教师掌握心理教育的技能,学会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
本套丛书希望达到的目标:
将心理教育贯穿于整体教育之中;
用心理教育引领学校教育的运行;
以心理教育提升教师的教育技能;
让心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做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