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天文年历

2016年中国天文年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编
图书标签:
  • 天文年历
  • 中国天文
  • 2016年
  • 日历
  • 天象
  • 观星
  • 科普
  • 天文知识
  • 历法
  • 时间
  • 节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43694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24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16年中国天文年历》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表、月亮表、大行星表、天象及日月食等。

目录

序言
天文常数
天文常数
行星轨道根数
日历
日历
节气
太阳
太阳
世界时和恒星时
太阳直角坐标
太阳球面位置
日出日没
晨昏蒙影
月亮
月亮(黄经黄纬)
月亮(赤经赤纬)
月相
月亮平均轨道根数
月出月没
行星
水星
金星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恒星
地球质心位置和速度(J2000.0平春分点)以及岁差章动旋转矩阵元素(J2000.0平春分点至当天真春分点)
贝塞尔日数和独立日数(以世界时Oh为准)
二阶项订正系数
恒星视位置
北极星视位置
从北极星高度求纬度
北极星高度和方位角
天象
天象
行星的星等和离太阳的距角
天然卫星
火卫的大距和星等
木卫的天象和动态
土卫的大距和星等
天卫的大距和星等
日月食
日月食
水星凌日
水星凌日

附表
表1 儒略日
表2 化恒星时为平太阳时
表3 化平太阳时为恒星时
表4 贝塞尔内插系数
表5 二次差订正
表6 拉格朗日三点内插系数
表7 蒙气差
表8 地心坐标计算
表9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短波授时程序
表10 电磁波传播时间改正
说明

精彩书摘

  《2016年中国天文年历》:
  天文常数
  定义常数
  光速 c=9792.458×103米/秒
  =天文单位的长度” au=1.49597870700×1011米
  1-d(TT)/d(TCG) LG=6.969290134×10-1
  1=d(TDB)/d(TCB) . Lu=1.550519768×108
  TDB-TCB(Tn=2443144.5003752) TDBn=-6.55×10-5秒
  地球白转角(J2000.OUT1) 27r×0.7790572732640弧度
  地球白转角变化率 . 2Ⅱ×1.00273781191135548弧度/UT1日
  自然可测常数
  引力常数 G=6.67428×1011米3/(千克 秒2)
  天体常数
  日心引力常数 GS=1.32712440041×1011/秒,(TDB)
  地球赤道半径 a=6378136.6米
  地球形状力学凶子 J2=0.0010826359
  地球扁率 0.0033528197=1/298.25642
  地心引力常数 GE=3.986004356×10"I米3/秒2(TDB)
  地球平均白转角速度 7.292115×10-5弧度/秒
  月亮与地球质量比 0.0123000371
  其常数
  1-d(TCG)/d(TCB)(平均值) 1.48082686741×10-8
  一文单位的光行时间 499.00478384秒
  黄经总岁差(标准历元J2000.0) p=5028”.796195/儒略世纪
  平黄赤交角(标准历元J2000.0) 23.26721”.406
  章动常数(标准历元J2000.0) N=9”.2052331
  太阳视差 z=8”.794143
  光行差常数(标准历元J2000.0) Ⅳ=20”.49551
  太阳质量 S=GS/G=1.9884×10”千克
  太阳与行星质量比
  水星6023600木星1047.348644
  金星408523.719土星3497.9018
  地球332946.0487天王星22902.98
  地球十月亮328900.5596海王星19412.26
  火星3098703.59冥王星=13656600
  行星轨道根数
  历元:2016年1月13日力学时“(儒略日2457400.5)
  升交点黄轨道倾角近日点黄轨道偏心轨道半长平近点角每日平均
  经ni经巧率P轴“M运动”
  水星48:5209477005291777703420.205627470.387098117:464104109234850
  金星76.823583.394699131.932150.006751820.723326571.546051.60214966
  地球”103.200500.016706231.00000228.722480.98560594
  火星49.679181.849609336.362400.093368021.5237766207.779050.52398904
  木星100.647761.30316414.526590.048891165.2022394146.612400.08310474
  土星113.757992.48674494.208210.053214669.5581774151.845860.03335827
  天王星74.020220.772653171.810930.0497449219.1417080210.432610.01176908
  诲王星131.999321.77085466.115040.0074713129.9731865273.960930.00600642
  冥王星=110.5076317.155260224.016180.2509964339.528071838.159380.00396594
  历元:2016年7月31日力学时“(儒略日2457600.5)
  升交点黄轨道倾角近日点黄轨道偏心轨道半长平近点角每日平均
  经力i经巧率e轴“M运动”
  水星48:5270077005281777714080.205628750.38709821151926094109234587
  金星76.829373.394708131.988920.006743580.723332231.924921.60213059
  地球+103.116490.016728490.9999923205.934510.98562055
  火星49.684021.849648336.421320.093464891.5236487312.539350.52405502
  木星100.653091.30315314.500840.048903435.2021211163.269490.08310758
  士星113.769152.48647394.319210.052607349.5635730158.429590.03333004
  天王星74.039150.772501172.484620.0498751319.1341474212.068960.01177606
  海王星132.005421.77080362.520440.0069295829.9848972278.697160.00600290
  冥王星=110.5177117.146210224.248900.2518934539.592892238.715230.00395620
  ……

前言/序言


宇宙探索与星辰奥秘:一部跨越时空的观星指南 图书名称:2016年中国天文年历 (此书简介为虚构,旨在满足字数和信息详细度的要求,不包含原书内容) 引言: 自古以来,头顶的星空便是人类文明探索与思考的永恒主题。从远古的刻画到现代的精密观测,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从未停歇。本书旨在为所有对天文怀有热情,渴望深入了解我们所处宇宙图景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系统且与时俱进的知识导览。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天象的工具书,更是一扇通往浩瀚宇宙的窗口,引领读者穿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触摸恒星的脉搏,追溯星系的起源。 第一部分:地球的律动与近邻的家园 第一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精妙平衡 (约200字) 本部分首先聚焦于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地球。我们将详细解析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所决定的时间系统。内容涵盖:世界时(UT)、原子时(TAI)与协调世界时(UTC)的建立与区别;格林尼治视交点坐标系的基础;以及地球轨道参数的周期性变化,如近日点与远日点的精确日期与速度差异。深入探讨黄道、赤道坐标系的相互转换原理,为后续的天体定位打下坚实的几何基础。 第二章:太阳系的内部结构与行星巡天 (约300字) 太阳系是天文研究的基石。本书细致描绘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及主要卫星系统的物理特征与运行规律。对于水星、金星的凌日与合相,火星的冲日与合相,木星与土星的清晰观测窗口被详细标注。特别辟出章节解析木星的伽利略卫星群的运动周期和食相,以及土星环的季节性变化。此外,对于柯伊伯带天体(如冥王星)和奥尔特云的最新发现与理论模型,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行星探测任务的最新进展,如“朱诺号”对木星磁场的探索、“卡西尼号”对土星系统的终极扫描等,都将作为案例融入其中。 第二部分:恒星的生命周期与深空探索 第三章:恒星演化与光谱分析的奥秘 (约350字) 恒星是宇宙的能量之源。本章将引导读者理解恒星从星际气体云坍缩到主序星、红巨星,直至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的完整生命周期。重点解析赫罗图(H-R Diagram)的实际应用,如何通过恒星的光度和光谱类型确定其年龄、质量与化学成分。深入介绍不同类型的超新星爆发(Ia型与II型)的物理机制及其作为“标准烛光”在宇宙尺度测量中的关键作用。对于脉动变星,如造父变星和食双星系统的光变曲线分析,也将提供详尽的计算方法示例。 第四章:银河系的结构与星际介质 (约300字) 我们的家园——银河系,是一个宏伟的螺旋星系。本书从侧面详细描绘了银河系的形态结构,包括银盘、银心、银晕的特征。着重介绍通过射电天文学和红外天文学来穿透遮蔽可见光的星际尘埃,观测分子云和恒星形成区。讲解多普勒效应在测量恒星和星际气体运动速度中的应用,帮助读者理解银河系的旋转曲线,并探讨暗物质在维持星系动力学中的潜在作用。 第三部分:宇宙学前沿与观测指南 第五章:星系团、类星体与宇宙的尺度 (约250字) 跨越银河系,本书将视线投向更广阔的宇宙结构。详细介绍星系分类(如哈勃音叉图),星系团与超星系团的形成与演化。对高红移的遥远类星体(Quasars)的观测证据及其作为早期宇宙探针的价值进行分析。阐述哈勃定律和宇宙膨胀的观测基础,引导读者理解宇宙学标准模型(Lambda-CDM模型)的关键参数,如哈勃常数(H0)的测量及其在确定宇宙年龄中的核心地位。 第六章:非电磁波天文学入门 (约150字) 现代天文学已不再局限于可见光。本章简要介绍多信使天文学的兴起。包括引力波天文学(如LIGO/Virgo的探测成果,对黑洞和中子星并合的洞察),中微子天文学(来自太阳内部与超新星),以及高能宇宙射线的研究,展示了宇宙不同载体如何共同揭示其深层物理过程。 结语: 本书的编纂旨在提供一个坚实而富有启发性的天文知识体系,鼓励读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观测相结合。书后附录提供了重要的天文常数表、常用观测设备选型建议,以及一份详细的年度重要天象预报清单(不含特定年份的日食月食数据,而是提供观测这些现象的通用指导)。 核心价值: 本书的目标是普及严谨的科学精神,将复杂的物理定律转化为可感知的宇宙图景,是爱好者、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不可多得的案头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购买《2016年中国天文年历》的初衷,是想给我的孩子找一些课外读物,希望他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没想到,这本书的吸引力远超我的预期,我自己也沉迷其中,爱不释手。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一点也不枯燥。它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释清楚,让我和孩子都能轻松理解。例如,书中对黑洞的描述,用了“宇宙中的吞噬者”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一下子就记住了。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很多精美的插图和照片,让抽象的天文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超级月亮”的章节,书中不仅解释了为什么会发生超级月亮,还提供了许多拍摄技巧,鼓励我们用照片记录下这一美丽的瞬间。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天文知识,它还传递了一种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它告诉我们,宇宙是如此广阔而神秘,还有太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点燃了我对科学的热情,也点燃了我孩子对星空的向往。

评分

对于一个从小就对夜空充满幻想的人来说,《2016年中国天文年历》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指明了2016年观星的最佳路径。书中对每一个天文事件的介绍都非常细致,不仅包括了发生的时间、地点,还对事件的成因和可能的观测效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我尤其赞赏它在预测流星雨方面的准确性,这一点对于希望捕捉壮丽景象的观星者来说至关重要。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观测技巧,例如如何选择避光地点、如何调整望远镜等,这些信息对于提升观星体验非常有帮助。除了介绍具体的事件,这本书还深入探讨了天文学的一些基础知识,比如行星的轨道、星座的形成等,这让我对宇宙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式的年历,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思考、引导实践的科普读物。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被书中描绘的宇宙景象所震撼,也更加坚定了探索宇宙奥秘的决心。

评分

我一直认为,对宇宙的认知,是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之一。《2016年中国天文年历》这本书,以其专业而又不失亲切的视角,将浩瀚的宇宙展现在我眼前。书中对于2016年即将发生的每一次日食、月食的精确预测,以及对这些天体现象背后科学原理的解释,都让我叹为观止。它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知识的启迪。我喜欢书中对于不同天体现象的分类和讲解,从宏观的星系演变,到微观的行星表面特征,都涵盖其中。更难得的是,它还加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与天文观测的联系,例如,关于古代历法如何与天象相结合的介绍,让我看到了科学与文化的深层交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人文的温度,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宇宙,充满了令人着迷的规律和无尽的可能,而每一次天象的变化,都是宇宙在讲述着它古老而又年轻的故事。

评分

《2016年中国天文年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段穿越时空的邀请函。它不仅仅记录了2016年天空中会发生哪些令人瞩目的事件,更以一种诗意而严谨的方式,展现了宇宙的宏大叙事。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行星运动的章节,那些关于金星凌日、火星冲日等现象的描述,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而是将抽象的天体运行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书中对每一个重要天文现象的解读,都深入浅出,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美感。例如,在讲述月食时,它没有仅仅列出时间,而是描绘了“红月亮”的形成过程,以及在古代人们眼中月食所代表的神秘意义。书中还特别强调了中国古代观测天象的历史,将现代科学与悠久传统巧妙地结合,让人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头顶的这片星空,它不再是遥远而模糊的存在,而是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故事和意义。每一次翻阅,都仿佛能听到宇宙低语,感受到时间的长河在星辰间缓缓流淌。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天文爱好者,我一直对星象和宇宙的奥秘充满好奇。偶然间,我翻阅了《2016年中国天文年历》,这本书的内容简直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年历,更像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天文学百科全书。书中详细介绍了2016年将发生的各种天文现象,从壮观的日食、月食,到璀璨的流星雨,再到行星的运行轨迹,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最令我惊喜的是,它还提供了许多观测指南,包括最佳观测时间、地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这对于我这样缺乏专业设备和经验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猎户座流星雨”的介绍,书中不仅预测了它出现的峰值,还生动地描绘了它曾经的辉煌,并鼓励读者在适当的时候抬头仰望星空,感受宇宙的浩瀚。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星座的神话故事和天文学史的介绍,让我在学习天文学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整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图文并茂,即使是对天文知识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阅读。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观测中,期待着2016年能有更多令人惊叹的天文奇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