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

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霞萍 著
图书标签:
  • 腐植酸
  • 质量标准
  • 分析技术
  • 土壤改良
  • 有机肥料
  • 农业科学
  • 环境科学
  • 检测方法
  • 标准规范
  • 农用化学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03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354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3
字数:30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腐植酸生产、管理、研究等从业人员,农业、煤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相关专业师生
  1.近几年一本全面展现腐植酸领域发展及其应用的科技图书。 2.本书系统概述了腐植酸领域相关的质量标注和分析技术,实用性和系统性好。

内容简介

  《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在总结近几年国际和国内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文献的基础上,为促进腐植酸新产品的标准化建设,有针对性地介绍和剖析了腐植酸生物农药、兽药、医药、化妆品、表面活性剂、抗雾霾剂等国家、行业标准和分析技术。本书还整理了美国材料协会ASTM系列泥炭腐植酸测试及分类标准,2013年ISO褐煤与柴煤腐植酸标准,腐植酸水溶性液肥,腐植酸铵、腐植酸钠等新修订标准,以及腐植酸药物生产对环境的要求,药品国际注册(ICH)质量要求与法律法规等内容。本书可供从事腐植酸研究开发、质量检验、生产管理员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

作者简介

  周霞萍,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女,1953年生,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我国腐植酸领域知名作者。一直致力于腐植酸(煤化工)、生物化工等专业方向的研究与教学,现任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委员会(腐植酸组)委员,《腐植酸》杂志编委;《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期刊学术顾问。“六五”“ 煤直接液化技术开发 ” 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七五攻关 “ 煤的微波脱硫 “ 通过国家环保局验收(第二完成者) “ 粗蒽分离新工艺研究 ” 获 1994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者); “ 九五 ” 期间,承担过上海市教委自然基金: I 蒽油体系多环芳烃的分离与合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焦油多环芳烃相平衡和新分离方法的研究(第二完成者);承担过宝钢集团 “ 焦化苯精制,煤焦油洗油馏分分离等多项研究 ” ,参加国家 “ 十五 ” 863 后续能源项目 “ 纤维素废弃物制取燃料乙醇 ” 研究,上海市科委 “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研究 ” ;参加 in the Tsing hua University in Beijing “ world biofuel symposium (WBS)" and SETA meeting; “十一五~十二五” 期间承担上海市科委项目 : 石屏泥炭腐植酸系列新型药物的开发。昆钢集团煤针状焦及衍生产品的技术开发;可降解薄膜材料等项目研究;已发表学报论文近 100 篇,发明专利 15 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一节腐植酸及产品标准化的现状1
第二节腐植酸工农业产品质量及标准化鉴定的发展途径2
第三节腐植酸饲料兽药医药产品质量及标准化鉴定的发展途径3
参考文献4
第二章腐植酸原料的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6
第一节泥炭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6
一、ASTM泥炭实验室测试及分类标准7
二、对ASTM D 4427—2013泥炭测试及分类标准的评价9
三、ASTM泥炭纤维含量的实验室测试标准9
四、ASTM泥炭沉积厚度的标准估算法12
五、ASTM泥炭水渗透率的试验方法13
六、ASTM泥炭材料的抽样测试标准与重要性16
七、ASTM泥炭和土壤有机质、水分、灰分的测试标准及特点18
第二节褐煤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22
一、ISO 5073—2013《褐煤和柴煤中腐植酸的测定》22
二、褐煤及柴煤腐植酸含碳比的测定24
三、对ISO 5073—2013标准的点评与讨论25
第三节风化煤原料的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27
一、 MTT 1159—2011煤基腐植酸测定的标准技术27
二、煤中腐植酸产率GB/T 11957的测定要点30
第四节生化腐植酸的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31
一、生化腐植酸含量的快速测定法31
二、生化黄腐酸的絮凝分析法33
参考文献34
第三章腐植酸水溶性液肥的标准与分析技术/36
一、《含腐植酸水溶肥料》(NY 1106—2010)质量标准与讨论36
二、NY/T 1971—2010《水溶肥料腐植酸含量的测定》40
参考文献44
第四章腐植酸药肥的产品质量与分析技术/45
第一节腐植酸药肥中“肥”的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45
一、HG/T 3276—2012《腐植酸铵肥料分析方法》45
二、对HG/T 3278—2011农用腐植酸钠肥料分析方法及评价60
三、有机矿物源类肥料中黄腐酸含量的测定(审定稿)69
四、矿物源腐植酸肥料中可溶性腐植酸碳含量的测定72
五、矿物源腐植酸原料中游离腐植酸碳含量的测定75
六、矿物源腐植酸原料和肥料中总腐植酸碳含量的测定77
第二节腐植酸药肥中“药”的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80
一、腐植酸草甘膦的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80
二、腐植酸�捕嘈н虻扰┮挡辛袅康募觳夥椒�83
三、腐植酸�捕嗑�灵等咪唑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NY/T 1680—2009)87
四、腐植酸�捕舅莉绲扰┮┎辛袅康募觳夥椒�89
五、腐植酸药肥对农药残留减量效果的检测93
第三节腐植酸药肥的登记注册96
一、对腐植酸药肥的原药登记规定96
二、腐植酸药肥的主要类型97
参考文献97
第五章腐植酸生物农药产品质量与分析技术/99
第一节腐植酸复合微生物农药的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99
一、腐植酸复合苏云金芽孢杆菌(GB/T 19567.1—2004)100
二、对腐植酸-苏云金芽孢杆菌微生物农药的点评108
第二节腐植酸复合植物类生物农药的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109
第三节免疫食品用腐植酸生物农药的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111
一、免疫食品用腐植酸生物农药的质量标准111
二、免疫食品有害元素的限量分析127
第四节腐植酸生物农药田间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38
参考文献148
第六章腐植酸工业应用标准及分析技术/149
第一节石油工业开采用腐植酸的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149
一、《钻井液用腐植酸类处理剂中腐植酸含量的测定》(SY/T 5814—2008)149
二、对钻井液用腐植酸类处理剂(SY/T 5814—2008)的点评151
第二节能源工业用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151
一、HG/T 3589《铅酸蓄电池用腐植酸》151
二、对HG/T 3589《铅酸蓄电池用腐植酸》的点评160
第三节工业除垢水处理剂的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161
一、MT/T 747《锅炉防垢剂用腐植酸钠技术条件》161
二、对MT/T 747锅炉防垢剂用腐植酸钠技术标准的修改建议163
第四节腐植酸剂多功能抗霾剂的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164
参考文献167
第七章腐植酸兽药饲料产品的分析技术与标准/168
第一节腐植酸钠饲料添加剂的标准169
一、MT/T 745《饲料添加剂用腐植酸钠技术条件》169
二、比较DB33/T 535浙江省《无公害肉用鹌鹑》兽药标准的区别173
三、比较NY 5125无公害食品的肉牛饲养兽药禁止使用的药物173
四、比较NY 5130《无公害食品肉兔饲养兽药使用准则》174
五、比较NY 5138《无公害食品蜜蜂饲养兽药使用准则》175
六、比较NY 5047《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176
七、比较NY 5040《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177
第二节国际兽药残留限量与腐钠饲料标准修订的联系178
第三节腐植酸钠兽药类质量标准与应用展望183
参考文献184
第八章腐植酸化妆品的产品质量与分析技术/186
第一节腐植酸药妆品的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187
一、腐植酸护肤药妆品的质量标准参考187
二、腐植酸护发药妆品的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189
第二节国际化妆品对腐植酸化妆品生产环境的参考192
一、ISO 22716《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指南》192
二、ISO 22716化妆品生产规范合同的法律保护要点194
参考文献195
第九章腐植酸医药的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196
第一节药用级黄腐酸的质量标准196
第二节药用级棕腐酸的质量标准198
第三节药用级黄腐酸、棕腐酸制药的分析技术198
第四节腐植酸医药生产对应的GMP医药环境设计规范(拟定)202
参考文献213
第十章腐植酸药物国际标准注册的参考准则/214
第一节腐植酸药物国际注册的质量要求214
一、黄腐酸、腐植酸作为新原料药的杂质限定参考215
二、黄腐酸、腐植酸作为新原料药注册的安全性参考220
三、黄腐酸、腐植酸作为新药制剂的杂质限定参考221
第二节ICH区域内使用的药典文本评价参考228
第三节腐植酸药品注册的法律法规参考231
参考文献232

前言/序言

  天然矿源腐植酸主要是植物遗骸(残体),除脂烷、环烷、芳烃结构外,其组成也离不开木质素、多糖、蛋白质及其衍生物或降解物。
  随着天然资源的不断开采,含黄腐酸高的泥煤(泥炭)、褐煤、风化褐煤和风化烟煤愈来愈少,人们期望通过氧化技术、生化技术增加黄腐酸的含量,也期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等增加黄腐酸、腐植酸的资源。再生黄腐酸、生化黄腐酸与天然黄腐酸的质量评定能否一致?它关系到腐植酸资源的甄别,黄腐酸、腐植酸产品质量标准的建立,以及黄腐酸、腐植酸改性,黄腐酸生物农药、生物材料、生物医药的质量鉴别等等。
  自2007年在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的组织下,《腐植酸应用丛书》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后,从事腐植酸研究、开创腐植酸企业的人越来越多。腐植酸研发产品如何通过标准化检测、获取商标注册、获得生产和应用许可,尤其是获取生物农药、生物医药等行业的认可,是腐植酸应用推广急需解决的规范性问题,也是本书出版的动力。
  本书着重2007年以后修订的国家标准(GB)、国际标准(ISO)、部颁标准(HG、NY、MT)的腐植酸原料、腐植酸肥料、腐植酸工业品的选编,在标准已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点评或宽泛性的讨论,对尚待修订的部颁标准的腐植酸新饲料等提出修订建议;对腐植酸药肥、腐植酸生物农药、腐植酸医药品等则采用引入相关标准,讨论比较腐植酸建标的质量技术指标。
  本书共十章,第一章到第八章按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或引入的相关标准展开并加以讨论。第九章除了引入相关标准的比较讨论外,还选编了药品GMP生产环境的设计标准,第十章也概要编入了腐植酸药物国际标准(ICH)注册的参考准则。本书可供从事腐植酸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生产管理等人员参考。
  本书融入了2015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倡的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精神,融入了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2014年11月25日年会以及2015年2月10日关于腐植酸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化学工业出版社为本书的策划和编写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唐佳、石新华、方冬冬等研究生参与了本书部分资料的整理,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的建立与鉴别,利于腐植酸研究开发和生产技术向更精准的方向发展。对本书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编著者
  2015年8月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个关于《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不涉及该书的任何信息,并力求自然流畅: --- 《现代农业土壤改良技术与应用实践》 图书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当代农业生产中土壤健康与改良的关键技术体系,旨在为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以及高素质的农产品种植者提供一份权威、实用的参考指南。在当前全球对可持续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日益关注的背景下,土壤质量已成为决定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安全性的核心要素。本书紧密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影响土壤肥力、结构和生态平衡的各类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良策略与应用方案。 第一部分:土壤健康评估与诊断 本部分首先确立了现代土壤健康评估的理论框架。我们不再仅仅关注传统的土壤理化性质,而是将生态学、生物学指标纳入综合评估体系。内容涵盖了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酸碱度(pH值)的精确测定方法,以及更为前沿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技术。详细介绍了当前主流的土壤健康指数构建方法,如何通过多参数集成,快速、准确地判断土壤的退化程度及潜在的生产力瓶颈。特别是针对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如设施农业、旱地农业、盐碱地)的特点,提供了定制化的诊断流程和数据解读指南。 第二部分:土壤结构改良与物理调控 土壤的物理结构是作物根系生长和水分、养分有效利用的基础。本章重点剖析了土壤容重、孔隙度、通透性等关键物理指标,并阐述了如何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协同作用,优化土壤团粒结构。内容包括:深松、耕作制度的优化设计、土壤改良剂(如石膏、钙镁肥)在改善粘重土和砂土中的应用机理与效果评估。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技术对土壤水热状况影响的实证研究数据,为精准农业的田间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第三部分:土壤营养平衡与高效施肥策略 本部分聚焦于营养元素的可持续管理。传统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了深入的梳理和升级,强调了基于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库动态变化的精准施肥理念。书中详细介绍了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钙、镁、硫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硼)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有效性以及在植物体内的吸收机制。特别辟出章节讨论了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在节水灌溉系统中的应用,以及有机肥(如堆肥、厩肥)的科学还田技术,以期在保障作物产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养分淋失和环境污染。 第四部分: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修复技术 现代农业越来越依赖健康的土壤生物群落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在养分循环、病虫害抑制中的核心作用。书中收录了生物有机肥的研制与应用规范,以及根际促生菌剂、生物农药的田间试验数据。针对连作障碍和土壤酸化问题,本书介绍了生物修复技术,如种植绿肥、轮作休耕以及土壤改良菌剂的筛选与应用流程,致力于恢复和提升土壤的内生生态功能。 第五部分:特定土壤障碍的治理与利用 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盐碱土、酸性土、红黄黏土及重金属污染土壤,本卷提供了具体的治理路线图。对于盐碱地,详细阐述了“淋洗—改良—种植”的综合治理方案,并介绍了耐盐作物的筛选与栽培技术。对于酸性土壤,对比了石灰性改良剂与有机质改良剂的长期效果。在重金属污染方面,本书侧重于风险评估、安全利用技术(如植物修复、固化剂钝化)的应用案例,指导如何在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受限土地的利用价值。 第六部分:可持续农业模式与技术集成 全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书中集成了前述所有技术模块,构建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低碳农业的实践模型。通过大量的国内外成功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土壤改良技术融入到农田管理的全周期中,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环境负荷的最小化。本书强调了智能化监测技术(如物联网、遥感技术)在土壤管理决策中的辅助作用,为构建智慧、绿色的现代农业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兼顾了土壤学、农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前沿理论,同时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田间技术指南和标准操作流程(SOP)。 数据详实可靠: 包含了大量的实测数据、图表和案例分析,增强了内容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面向未来: 关注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宏观背景下的土壤管理挑战,突出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农业的理念。 本书是农业院校师生、土壤改良服务机构、现代农场管理者和农业技术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名《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吸引我,主要源于一次在电商平台上的购物经历。当时我为自家农场寻找一种能够提升土壤肥力、改善作物抗逆性的有机肥料,浏览了众多产品,其中“腐植酸”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然而,市面上产品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商家宣传的功效我无法辨别真伪,也找不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我希望能够有一本书,能够系统地解释腐植酸的构成、作用机理,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去评估它的质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权威的、可操作的质量评价体系,让我能够根据这些标准,去挑选出真正优质的腐植酸产品,而不是被商家的各种“高浓度”、“纯天然”等宣传语所迷惑。这本书的书名中“质量标准”和“分析技术”字样,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认为它能够提供科学的量化指标,帮助我理解不同腐植酸产品之间的差异,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采购决策,最终提升农场的生产效益,并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评分

我之前对腐植酸几乎一无所知,只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位园艺达人分享她用腐植酸改良盆栽土壤的经验,植物长势确实喜人,当时就心生好奇。我不是专业人士,对化学分析这些东西更是一窍不通,但又想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好”的腐植酸,它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买《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这本书,是希望它能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给我这个“小白”科普一下。我希望它能告诉我,腐植酸到底是什么,它对植物有什么实际的好处,以及在选择购买时,有哪些指标是需要关注的,比如看起来像煤渣和看起来像黑泥巴的腐植酸,到底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这本书的书名里有“质量标准”和“分析技术”,我就想着,它应该能提供一些简单的、我能理解的标准,让我知道怎么去分辨,至少别被那些虚假的宣传给骗了。我最怕的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化学公式和专业术语,希望这本书能帮我避开这些“雷区”,用更生活化的语言,让我这个普通爱好者也能看懂,并且能真的学到东西,用在我的花花草草上。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我当初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最近我家的那片老宅基地,泥土变得越来越贫瘠,种啥都长不好,听邻居说,用点腐植酸可能会有改善,但又不知道该怎么选,市面上产品五花八门,价格也参差不齐,总觉得心里没底。所以,我就想着,找本关于腐植酸的书,看看能不能长点知识,了解下到底什么是好东西,怎么去分辨。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挺专业,应该是能教我怎么看明白这些东西的。我主要关心的是,它能不能给我一个明确的标准,让我知道什么样的腐植酸才算是合格的,对我的土壤才真正有益。还有就是,如果我拿到一袋腐植酸,我怎么才能知道它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宣传的那样,里面到底有多少有效成分。这本书的书名里有“质量标准”和“分析技术”这些词,就让我觉得它可能真的能帮到我,解决我这些实际的困惑。我希望它能用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一些技术性的东西,毕竟我不是专业人士,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希望这本能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看懂,学到实用的知识,以后能买到真正有用的腐植酸,让我的菜园重现生机。

评分

当初抱着纯粹好奇的心态翻开了这本《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完全没想到它能让我对一个听起来很“土”的物质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我一开始对腐植酸的认知,仅限于它是“肥料”的一种,可能对植物生长有好处。但这本书,则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参数,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腐植酸的来源、形成过程,以及它在土壤中扮演的复杂角色。读到关于腐植酸对土壤团粒结构改善、阳离子交换能力增强、以及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时,我简直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同样是“腐植酸”,效果却千差万别。书中对不同类型腐植酸的分类和特点介绍,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系统、更宏观的认识。特别是关于腐植酸的来源,比如来自褐煤、泥煤、风化煤等,它们在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上存在的差异,让我觉得非常涨知识。这本书让我不再是盲目地听信宣传,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依据,知道从哪些方面去理解和评估一种腐植酸产品。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职业上的“被迫”。我的工作涉及到一个与农业相关的项目,需要接触到一些土壤改良剂,而腐植酸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在此之前,我对它的了解仅限于业务部门口头传达的一些基本信息,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抱着一种“看看专业人士是怎么做的”的心态。结果出乎意料,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严谨和全面。它不仅仅列举了各种分析方法,还详细阐述了这些方法背后的原理,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比如,关于不同仪器分析方法的优劣势比较,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分析手段,这对我后续的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书中的图表和实验数据也相当丰富,使得那些抽象的化学原理和分析过程变得直观易懂。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只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严谨科学研究的案例集,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