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3
华章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厉以宁、何帆专文推荐!
站在巨人的肩头,眺望21世纪经济学的雄伟殿堂,经济学领域必备必读之书!
如果以凯恩斯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起点的话,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其发展道路上已经前行了近80年。在此期间,宏观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一直在继承、发展、创新和分化中演进。目前,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精髓的学习,对于克服在政策制定和理解上存在的简单化、泛理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菲尔普斯教授根据对工资与价格的处理方法以及关于预期的等等标准,将现代宏观经济学思想分为七个学派,即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学派、新兴古典学派、新凯恩斯学派、供给学派宏观经济学、新古典与新一代新古典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以及结构主义学派。阐述他对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看法,定义了不同的学派,并介绍、评价了各学派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内容系统、简洁,具有诸多独到见解。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Edmund S. Phelps, 1933 - )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菲尔普斯教授*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因此他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重要的人物”之一。
1933年夏天他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谷底,他父母都失去了工作。当时也正是凯恩斯主义形成的时期,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含义:通过政府干预来拯救经济萧条也成为*流行的做法。
1951年菲尔普斯进入安默斯特学院读大学。在大学*一年里他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了文学。每天读希腊史诗、古代的戏剧等,他迷恋上了柏拉图、休谟等人,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大学二年级在学经济出身的父亲和学家政管理出身的母亲的影响下他才选修了一门经济学课程,很快,菲尔普斯在经济学上的悟性就体现出来。作为刚刚开始入门的初学者,他敏锐地感受到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二者之间的鸿沟,并对二者如何相互沟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这种兴趣引导他把微观经济学引入了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并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的领军人物。
1968年,菲尔普斯提出“自然失业率假说”理论,因此确立了他在经济学术史上的地位。菲尔普斯建立和发展了一系列模型,对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批评和发展,开始画自己的“菲尔普斯曲线”。起初,人们对菲尔普斯的工作表示怀疑。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联储开始推行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意图摆脱当时就业下降的局面。结果没起什么作用,美国经济反倒陷入了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存的两难困境。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失灵了,而用菲尔普斯的理论来理解滞胀的原因,却立即见效,人们从此转变了立场。时间,帮助菲尔普斯证实了他提出的假设。
怎样才能在经济学这样莫测高深的海洋中摆对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应当从何处入门,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的这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等于提供了一个台阶。
——厉以宁
北京大学教授
这将是国内*为齐全的一套诺贝尔奖得主系列丛书,有助于我们对20世纪的经济学做出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头,眺望21世纪经济学的雄伟殿堂。
——何 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丛书序一(厉以宁)
丛书序二(何帆)
译者序
前 言
1 // 第1章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31 // 第2章
货币主义的传统
45 // 第3章
新兴古典学派
55 // 第4章
新凯恩斯学派
71 // 第5章
供给学派宏观经济学
89 // 第6章
新古典与新一代新古典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03 // 第7章
失业波动的非货币理论:结构主义学派
117 // 参考文献
123 // 出版说明
◆ 丛书序一 ◆
机械工业出版社经过长期的策划和细致的组织工作,推出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该丛书预计出版经济学获奖者的专著数十种,精选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代表性成果和最新成果,计划在三四年内面世。我以为这是国内经济学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
要知道,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学领域内名家辈出,学术方面的争论一直不断,许多观点令经济学研究者感到耳目一新。这既是一个怀疑和思想混乱的时期,也是一个不同的经济学说激烈交锋的时期,还是一个经济学家不断探索和在理论上寻找新的答案的时期。人们习惯了的经济生活和政府用惯了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学家普遍感到有必要探寻新路,提出新的解释,指明新的出路。经济学成为各种人文学科中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难怪不少刚刚步入这个领域的经济学界新人,或者感到困惑,或者感到迷茫,感到不知所措。怎样才能在经济学这样莫测高深的海洋中摆对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应当从何处入门,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的这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等于提供了一个台阶,也就是说,这等于告诉初学者,20世纪70年代以来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各位经济学家是怎样针对经济学中的难题提出自己的学说和政策建议的,他们是如何思考、如何立论、如何探寻新路的。这就能够给后来学习经济学的年轻人以启发。路总是有人探寻的,同一时期探寻新路的人很多,为什么他们有机会进入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呢?经济学重在思考、重在探索,这就是给后学者最大的鼓励、最重要的启示。
正如其他人文科学一样,经济学研究也必须深入实际,立足于实际。每一个新的经济观点的提出,每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形成,以及每一种新的研究和分析方法的倡导,都与实际有关。一个经济学家不可能脱离实际而在经济学方面有重大进展,因为经济学从来都是致用之学。这可能是经济学最大的特点。就以“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所选择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著作为例,有哪一本不是来自经济的实践,不是为了对经济现象、经济演变和经济走向有进一步的说明而进行的分析、论证、推理?道理是很清楚的,脱离了经济的实际,这些分析、论证、推理全都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即经济学的验证经验是滞后的,甚至可以说,古往今来凡是经济学中一些有创见的论述,既在验证方向是滞后的,而在同时代涌现的众多看法中又是超前的。验证的滞后性,表明一种创新的经济学研究思路也许要经过一段或短或长的时间间隔才能被变化后的形势和经济的走向所证实。观点或者论述的超前性,同样会被经济的实践所认可。有些论断虽然至今还没有被完全证实,但只要耐心等待,经济演变的趋势必然迟早会证明这些经济学中的假设一一都会被人们接受和承认。回顾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经历和学术界对他们著作评价的变化,难道不正如此吗?
经济学同其他学科(不仅是人文学科,而且也包括自然学科)一样,实际上都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接力赛跑。后人是有幸的,为什么?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前人已经在学科探索的道路上作了不少努力。后人总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即使前任在前进过程中有过疏漏,有过判断的失误,那也不等于后人不能由此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或得出有益的启示。
我相信,机械工业出版社隆重推出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会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关注经济学的进展,促进中国经济学界的研究的深化,并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厉以宁 北京大学教授
2014年9月21日
◆ 丛书序二 ◆
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是经济学家人才辈出的时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是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银行于其成立300周年的时候设立,并于1969年首次颁奖。这一奖项被视为经济学的最高奖。截至2014年,共有75名经济学家获奖。
我们当然不能仅仅以诺贝尔奖论英雄。有些经济学家英年早逝,未能等到获奖的机会。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授予一个领域的代表人物的,但有些领域热门,有些领域冷门,博弈论是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领域,研究博弈论的经济学家有很多高手,可惜不能都登上领奖台。有时候,诺贝尔奖的授奖决定会引起争议,比如1974年同时授给左派的缪尔达尔和右派的哈耶克,比如2013年同时授予观点相左的法玛和席勒。尽管同是得奖,得奖者的水平以及学术重要性仍存在较大的方差。但是,总体来看,可以说,这75位经济学家代表了20世纪经济学取得的重大进展。
经济学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经济学发展出了一套系统的分析框架,从基本的假设出发,采用严密的逻辑,推导出清晰的结论。受过严格训练的经济学家会发现和同行的学术交流变得非常方便、高效,大家很快就能够知道观点的分歧在哪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经济学形成了一个分工细密、门类齐全的体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是经济学的旗舰,后面跟着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主力,以及法律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等新兴或交叉学科;经济学提供了一套规范而标准化的训练,不管是在波士顿还是上海,是在巴黎还是莫斯科,甚至是在伊朗,学习经济学的学生使用的大体上是同样的教材,做的是同样的习题。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经济学训练拾级而上,由易入难,由博转精;经济学还值得骄傲的是,它吸收了最优秀的人才,一流大学的经济系往往国际化程度最高,学生的素质也最高;在大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经济学成为一门显学,经济学家对经济政策有重大的影响,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里有经济学家,大众媒体上经常见到活跃的经济学家,其他社会科学的学科经常会到经济学的殿堂里接受培训,然后回到自己的阵地传播经济学的火种。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经济学发展到今天,遇到了很多“瓶颈”,创新的动力明显不足。经济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整齐划一的研究变得越来越单调乏味。有很多人指责经济学滥用数学,这种批评有一定的道理,但并没有击中要害。经济学使用的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数学,即极值方法。消费者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他们在预算的约束下寻找效用的最大化。企业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它们在资源的约束下寻找利润的最大化。政府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它们在预算的约束下寻找社会福利函数的最大化。经济学的进步,无非是将极值方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单个个体的最大化发展到同时考虑多个个体的最大化(博弈论),从确定条件下的极值发展到不确定下的极值,等等。其他学科,比如物理学、生物学也大量地使用数学工具,但它们所用的数学工具多种多样,变化极快,唯独经济学使用的数学方法仍然停留在原地。
经济学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较为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经济学家原本也是各执一词,争吵激烈,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要“和平共处”。20世纪70年代之后,经济学不仅在研究方法上“统一”了,思想上也要“统一”,经济学界对异端思想表现得格外敏感,如果你跟主流的思想不一致,很可能会被边缘化,被发配到海角天涯,根本无法在经济学的“部落”里生存。这种力求“统一思想”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经济学的自我批判、自我更新。
经济学常常被批评为社会科学中的“帝国主义者”,这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常会渗透到其他学科,更主要的是因为经济学和其他社会学科的交流并非双向而平等的,别的学科向经济学学习的多,而经济学向其他学科学习的少。经济学变得日益封闭和自满,讨论的问题“玄学”色彩越来越浓厚,往往是其他学科,甚至经济学的其他领域的学者都不知道讨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就更加少,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的挑战。20世纪中叶经济学的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战后重建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的回应。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引起了经济学的又一次革命。如今,我们正处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新阶段,经济增长前景不明,金融风险四处蛰伏,收入分配日益恶化,这些复杂的问题给经济学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学或将进入一个反思、变革的新阶段,有可能迎来一次新的“范式革命”,年轻一代学者将在锐意创新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创新来自继承,也来自批判。机械工业出版社拟推出“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出版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的各类著作,其中既有精妙深奥的基础理论,又有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还有一些是经济学家们对自己成长道路的回忆。有一些作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有一些是过去大家了解不多,甚至已经淡忘的。这将是国内最为齐全的一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系列丛书,有助于我们对20世纪的经济学做出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头,眺望21世纪经济学的雄伟殿堂。
何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4年12月12日
◆ 译者序 ◆
如果以凯恩斯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起点的话,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其发展道路上已经前行了近80年了。在此期间,宏观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一直在继承、发展、创新和分化中演进。由于宏观经济学理论历来就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思想基础,故理论的“繁荣”必然导致各国各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的形色各异。目前,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精髓的学习,对于克服在政策制定和理解上存在的简单化、泛理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系统、简洁地论述了至作者撰写时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学派,虽然距今已有时日,但译者认为除了近年兴起的行为宏观经济学学派外,已近详尽了。
作者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S. Phelps)是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以“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跨期权衡分析”的贡献,被授予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菲尔普斯教授1955年获得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他曾经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1971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协会副会长、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资深顾问、 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美国经济评论》编委等,现在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资本主义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菲尔普斯教授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在其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全部贡献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黄金律》(Golden Rules of Economic Growth)和《经济增长的财政中性》(Fiscal Neutrality Toward Economic Growth)。
这本书源自菲尔普斯教授关于现代宏观经济学思想的一个讲座,具有诸多独到见解。在其中,菲尔普斯教授给出了他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看法,定义了不同的学派,并介绍、评价了各学派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在文中,根据对工资与价格的处理方法的标准和关于预期的标准,他将现代宏观经济学思想分为七个学派,即构成了书的题目。另外,由于本书的简洁性与系统性并存,要想更好地理解本书内容,还需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有一定的了解,这可以通过阅读一些较新的外版经济思想史类书籍得以完善。
这本书除了上述特点之外,就是作者写作上的“跳跃”与语句的冗长。这是我们译过的最晦涩的著作之一。因此,虽然是一本薄书,但我们却花费了一本“厚”书的工作量。为了使本译著可读性更好,在忠实原文的原则下,我们加了部分注释。本书主要由贺京同、那艺、贺坤、付婷婷翻译,刘倩、宋亚青参与了部分初稿的翻译工作。最后由我对全书的译文进行了全面审校。
在翻译出版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
本书的翻译还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济稳定增长前提下优化投资与消费动态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2&ZD088;)的支持,故本书亦属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贺京同
2014年8月15日于南开园
◆ 前言 ◆
这本书是关于1988年5月在隆德大学举办的阿恩·莱德讲座的汇总。该讲座是在阿恩·莱德基金会赞助下的一系列讲座中的第一部分。
从几个方面来说,它对于我都是一次不寻常的挑战。首先是它令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虽然我并不是十分热爱演讲,但我发现我能在两天时间里花八九个小时谈论宏观经济理论。令人高兴的是,作为听众的高年级学生和各类学者能够与演讲者一样全程投入其中。这真是一次令人愉快的经历。
还有另外一个尝试。在此之前,我总是按自己的想法工作。但是这次讲座的工作制度是围绕举办方建立的。这些讲座的主题全部是比约恩·塔尔贝格决定的,他是莱德基金会这一新的讲座系列的负责人。他建议我可以将当代宏观经济学划分为几种思想学派,且认为将会有许多听众想知道如何评价各学派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定义不同的学派并且评价它们工作的任务就留给了我。我猜测,相比于留给我在讲座上的整个责任,这样的安排容易带来更大的风险。
该讲座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能够分享我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看法,对我来说,这个机会来得正是时候。一些观察者因近期的经验感到困惑,同时受方法论分歧的驱使,他们认为宏观经济学正处于一个可悲的境地。当狂热的参与者要发动运动来排斥或者贬低其他方法和问题时,我认同这种做法是破坏性的。在激烈的争斗中,一些斗士自认为他们处在一场好人和坏人之争中,是继第一次方法论争论之后一个世纪的第二次方法论之争。
然而,在我看来,这是自20世纪60年代宏微观理论兴起以来宏观经济学领域中最有趣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宏观经济学家们再次接纳关于经济运行机制的新假设,并且急切寻求一个新的“范式”。当然,他们并没有达成一致。对我而言,近年来实证中出现的谜题和方法多样性的增加都构成了另一个证明,即证明了没有一个学派可以期望它的方法在任何地方、任何时期都是正确的。多元化才是最好的,而且周期性地出现多元化无论如何都是不可避免的。
我认为在当今的宏观经济理论中,其中有七个现存的学派是很重要的。它们都是有积极研究纲领的蓬勃发展的学派,不过它们活跃的时期也是有限的。一些曾经重要但现在已经鲜有研究的学派不在这个名单中。
朋友们曾建议,精确为七个现存学派的论题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技巧,就像智慧七柱或者七类歧义。我猜测,他们认为三四个宏观经济学派就足够了。
我所做的学派区分反映了宏观经济理论中特别吸引我的几个方面。我对宏观经济学的兴趣主要在于价格-工资的设定以及预期的作用,从这些方面来区分模型时,就很容易导致这样定义下的学派数量多于通常所定义的学派数量。
一种区分思想流派的标准是根据其对工资和价格的处理方法。最近的一些模型(显性地或者隐性地)包含了在某种意义上的实际工资刚性或者实际工资黏性。与之相对的非同步性模型则是设置了一种或者另一种障碍以阻碍名义工资或者价格的调整,这会引起平均工资或者价格水平的黏性(然而一些工资无论如何都可能会变动,多数工资或者价格暂时不变是因为阈值效应或者时序效应)。最后就会出现许多种模型,在这些模型中,工资和价格在任何时刻或者每个时期都同步地且完全地灵活变动:以孤岛作为比喻的模型正是此类模型构架的一个例子,在该模型中,每个本地拍卖市场都市场出清;但是,如果每个企业都不得不公布每一时期的薪酬标准和价目表,那就不再需要进行任何根本性的区分了。
另外一个标准是关于预期的。在理性预期出现之前,在通常的框架中,学者都认为人们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是外生的—部分地与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有关,因此不完全是关于当前经济状况和经济结构的函数。这种方法强调社会经济体成员之间的不完全沟通和随之产生的协作问题。另一种方法则是采用理性预期作为前提。
我讨论的七个学派能够很容易地按照上述的分类方法进行定位。那些在非理性预期和灵活的工资-价格的旗帜下安营扎寨的学派都在追随凯恩斯的脚步—是真正的凯恩斯学派。处于同一阵营中,却在许多其他方面持有不同观点的是弗里德曼和传统的货币主义者。新兴古典学派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理性预期理论,而新凯恩斯学派则由于采用了存在货币工资或者货币价格水平黏性的模型而与其他学派区别开来。供给学派宏观经济学延续了新兴古典学派,不同之处仅在于它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配的角色。新一代新古典学派关于经济波动的“真实”理论同样也使用了灵活的价格-工资和理性预期,尽管它展现出非货币的特征。最后,还有最近出现的一组包含了实际工资刚性或者黏性、使用或不使用理性预期的模型,我把它们称作结构主义学派。
还没有出现学派激进到同时假定非理性预期和实际工资刚性,而采用非理性预期和名义工资-价格黏性的新生学派现在也悄无声息了。因此,在上述分类表中有两种组合并没有出现(另外两种组合被过度表示)。因此,如果我们的兴趣仅在于宏观模型的以上两种标准,那就足够从四种表示中筛选出一个学派了。但是,去掉哪一个
宏观经济思想七学派 [Seven Schools of Macroeconomic Thought:The Arne Ryde Memorial Lectures]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宏观经济思想七学派 [Seven Schools of Macroeconomic Thought:The Arne Ryde Memorial Lectures]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宏观经济思想七学派 [Seven Schools of Macroeconomic Thought:The Arne Ryde Memorial Lectures]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一直在京东购书,很满意
评分正如其他人文科学一样,经济学研究也必须深入实际,立足于实际。每一个新的经济观点的提出,每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形成,以及每一种新的研究和分析方法的倡导,都与实际有关。一个经济学家不可能脱离实际而在经济学方面有重大进展,因为经济学从来都是致用之学。这可能是经济学最大的特点。就以“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所选择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著作为例,有哪一本不是来自经济的实践,不是为了对经济现象、经济演变和经济走向有进一步的说明而进行的分析、论证、推理?道理是很清楚的,脱离了经济的实际,这些分析、论证、推理全都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评分评分
很不错的书很不错的书
评分评分
还没看 包装很好 我这知识底蕴 很难看懂吧~~~
评分正版图书没问题,内容还没细看。
评分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宏观经济思想七学派 [Seven Schools of Macroeconomic Thought:The Arne Ryde Memorial Lectures]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