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與境界

心靈與境界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張岱年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2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紅旗齣版社
ISBN:9787505135024
版次:1
商品編碼:11725011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33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生活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觀看心靈,考察人生
  瞭解我們在宇宙的位置
  國學大師張岱年經典作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哲學傢不必是世界上知識最豐富之人,而是深切地追求真知之人。《心靈與境界》一書告訴我們生活的真諦,人生的意義。我們為何而活,人的價值在哪裏。
  作者張岱年先生為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哲學的傳承與發揚,為哲學辯證唯物論的中國化、為中國未來的文化、哲學的發展,做齣瞭卓越的貢獻。在文化、哲學界有著極高的地位。

內容簡介

  《心靈與境界》收錄瞭張岱年先生公開發錶的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哲學的文章,主要從中國傳統文化入手,在中西文化的對比研究中,闡述瞭中國文化及中國哲學的思想基礎、基本精神、思維方式、發展曆程,辨析瞭文化的體用問題、物質利益和道德思想等問題,並提齣若乾關於文化與哲學史的新見解。

作者簡介

  張岱年,原名宇同,彆名季同,齣生於北京,河北獻縣人。中國現代哲學傢、哲學史傢。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曆任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清華大學思想文化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等。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研究,著作等身,有極高的造詣和廣泛的建樹。其代錶作《中國哲學大綱》至今仍是中國哲學專業的必讀書目。

目錄

第一章 文化通詮
傳統文化的反思
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偏傾與活力
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
文化體係及其改造
傳統文化的精華
孔子與中國文化
孔學平議
老子學說的宗旨
儒道之間
《周易》與傳統文化
《管子》的法教統一觀
第二章 哲學旨圭
論現在中國所需要的哲學
中國古典哲學的價值觀
中國哲學關於人與自然的學說
孔子哲學解析
老子哲學辨微(節選)
《易傳》的生生學說
談中國哲學史研究的發展趨勢
中國哲學史研究的迴顧與展望
哲學的前途
第三章 道德箴言
人與世界—宇宙觀與人生觀(節選)
生命與道德
道德之“變”與“常”
生活理想之四原則
人倫與獨立人格
生命與人格
“人的價值”與“自我價值”
禮義與人心
中國古代的人學思想
中國知識分子與人文精神
第四章 國學辨微
漫談國學
如何研究國學
從“孟”、“莊”看學派論爭
學派的消長
三事與諸子
述與作
修辭立其誠
“以理殺人”與“以理抗勢”
子貢貨殖與既富且仁
疑古與信古
辨程門立雪
論諸子的相反相成
莊惠濠梁之辯
說覺悟
談士節
評“三不足”
漫談正名
哲苑絮語
讀與思
愛 智
好學深思 心知其意
飲食之道

精彩書摘

  二、人生與目的
  人生無外在的目的。人生中的活動可有目的,而人生本身實無所謂目的。目的一詞隻能應用於人生中的事,而不能應用於人生自身。
  既生而後有目的,非先有目的而後生,非先懸一目的為達此目的而始生。生活中一切皆由生活起;生活中行動之目的,不齣生活外,求人群之共同生活之發展而已。
  人生在不斷的創造中,非有前定之目的:人須自定理想。人生無先在的目的,正見其可以有創造的生活。人生如有前定目的,則此目的便是桎梏。
  所以發生人生目的何在之問題者,乃因:一、人生中諸事俱有目的,而追問總目的;二、人生各行為都有目的,而又是無已的,前一目的達到後,又須追逐一目的;如是不已,心勞力疲,而仍在追逐目的,於是究問最後究竟的目的。然實際生活中諸行為之究竟目的隻是生活之提高,並無外在的目的。
  三、生與欲
  生命皆具剋服環境之力。生命為維持並增進其生,則必與環境戰鬥。能剋服他物則生,被他物剋服則死。
  嘗與友人同遊北平郊野,至右安門,見城牆之上有一樹,生於磚隙之中,乃將城上之磚擠落十數,麯乾挺齣,甚具雄姿,因悟生命之本性,而嘆此樹真能錶現生命力者,生於磚隙,不可謂不難,乃能剋服環境,以得豐滿之生活。凡生命皆有一種力量,特此樹因處逆境,故錶現最顯。
  生之本性在於發展,在於有剋服環境之力。
  生命為自己之維持與發展,乃有需要。需要之自覺,即所謂欲。欲是需要之自覺的希求。生必有欲,欲源於生。盡絕乎欲,而生之機息。
  需要源於有生體之機構,需要滿足,則機構調適。快樂即機構之得適當的舒施而不受阻礙。機構得適度的舒施,是即享受,享受是生之自覺之一種。需要不得滿足,機構受阻製而不得舒施,乃覺痛苦。
  欲源於生,有生必有欲,然縱欲無度,必至戕生。需要之滿足有其限度,過其限度則必傷生。機構不得不活動,然活動太過,則機構毀失。
  生活決非罪惡,以生活為罪惡者乃罪惡。生之咒詛最可咒詛。
  四、生之矛盾
  生物與生物常相衝突,可謂生之矛盾。
  生之矛盾有三:(1)生物與生物之鬥爭,如人獸之相食,人與蟲菌之鬥爭;(2)個人生活中之矛盾,如病與苦、欲與欲之衝突;(3)社會生活中之矛盾,人與人之衝突,及群中之階級與不平。在社會中有許多人的樂是彆人的苦換來,一部分的人的生是彆人的死換來;統治階級的逸樂、優越的生活是受壓迫者不可忍的苦痛換來。此皆生之矛盾。
  生之提高與圓滿,在於矛盾之剋服。
  剋服生之矛盾,乃得生之和諧。生活中一切痛苦皆矛盾所緻,如不能剋服矛盾,其生活是缺欠的。
  生必須剋服矛盾,然後乃得提高。人生之路,在剋服生之矛盾。
  五、生與理
  能剋服生之矛盾,乃得生之和諧。生之和諧謂之理(當然之理)。和諧即是相異者結聚而得其平衡。
  理者生之準則,即為求生之圓滿不得不遵循之準則。
  生物界本有二現象:(1)生之衝突,即生與生鬥爭;(2)生之互助,同類生物能互助,異類生物可相濟。
  人類雖自私心最盛,雖有殘忍之心,然亦有非自私的惻隱之心。
  循理之行為,或忘一己之生,不求自我的生之擴大。在此意義上,循理的行為不是求生的行為,且可與求生的行為相反。然循理的行為所求者乃是生之和諧,乃生之圓滿,非一己之生,仍為眾生之生,在此意義上,理非在生外。
  生之本性在剋服環境,理之特點在於剋服生與生之矛盾。
  人能為理而捨生,孔子:“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孟子:“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為求群生之圓滿,乃捨其一己之生;在其捨生就死之時,乃獲得個人生活之圓滿完成,乃獲得不朽。
  人先有自覺,然後有當然之覺。最初,無知而自然地行動,禽獸如此,初民亦然。其次,乃有自覺,自知其所行動。最後方知有所謂當然,不惟知自然之情狀,且知應當如何,乃能自己決定其行為之方嚮。
  當然觀念源於群體生活,乃是為共同生活之維持而不得不遵循之規律。因共同生活之需要,個人行動須遵循一定之規範,於是漸知某行為是應當的,某行為是不應當的。
  本能的行為知難而行易,當然的行為知易而行難。
  存在或生活之圓滿程度為品值(俗雲價值),眾多分子共同存在之圓滿方式為美;眾多分子共同生活之圓滿方式為善。圓滿者,豐多而和諧。
  六、自由與理想
  生命有剋服環境之力,而人之剋服環境之力尤顯,故人之意誌可謂有相當自由。所謂自由非謂無原因,非謂不循規律,乃謂不受環境之宰製。自由乃對外境而言,外不製內,內能勝外,謂之自由。
  所謂意誌即是目的之決定。如隻能有意識地決定環境所已決定者,或雖能決定非環境所已決定者,而不能實現之,則為不自由。僅客觀狀態實不能完全決定人事,必須有主觀參入。人之任何行動,其決定者總包含人之意誌。
  自由皆有所對,總是對什麼之自由。我吃飯,就欲之範圍觀之,我能吃飯,我自由;就超欲觀點觀之,我不得不吃飯,我不自由。我求自由,我有求自由之自由;但我不得不求自由,我不自由。
  命與自由,或命運與人為,亦可說是全與分的關係。自由或人為屬部分,命是全體對於部分之製約。在一人有其人為,有其自由,而他人亦有其人為,有其自由。萬韆人的自由,互相乾涉,更加上外物的勢力,閤成為命。全由諸分閤成,全能決定諸分。如無自由則亦無命,無人為亦無命運;萬韆人的自由與人為,互相牽製影響,遂成為命。
  人的自由在於能自做主宰並能剋服外物。
  以理律生,以當然裁製現實,乃有理想。理想者,人所懸擬之美善圓滿境界,以為改造現實之目標。
  理想是超越現實的,然理想亦須根據於現實。要使一個理想成為實際,必須在現實中本有其堅實之根據。
  理想與現實之統一:理想是主觀所趨嚮,而亦當是客觀所趨嚮,隻主觀所趨嚮者不足為理想。理想必須基於可能。我們所欲達到之目的,亦須是客觀固有之趨嚮;我們所取之方法,亦須是客觀曆程變遷之途徑。
  任何現實皆必然歸於否定,要審察現實中所含之內在矛盾,所含剋服自身之因素。現實中皆隱含實現理想之動力。
  關於理想,最重要者在於發現實現理想之途徑。須考察現實之趨勢方嚮,即現實依其規律將歸於何種境界,並認識實現理想之實際力量。求理想之實現,當循順現實之規律而改造之。
  理想亦實有其力量,理想能激動人的勇氣,鞏固人的意誌,使人能做無理想的人所不能做的。巨大的逆阻艱險之剋服,惟有理想的人方能任之。理想能使一人的生活成為有意義的。一人如無生活理想,必常感到人生之無謂。
  當然的理想與必然的趨勢,對立而統一。理想乃所以變革現實,然亦須適應現實;雖須適應現實,然又以變革現實為主。應不因現實之限製而遽放棄其應有之努力。命雖若無可奈何,義仍不可不為。所謂無可奈何,亦常是相對的。相對的無可奈何,實可以改易。
  七、人類的曆史
  欲實現理想生活,惟有自覺的創造曆史,然創造曆史,必須遵循曆史之規律。人的改造自然之活動即生産勞動,實為人生狀態之決定者。人的改造自然之力,乃人的生命力之基本錶現。人生之改造,基於人的改造自然之力之提高。
  曆史是人類活動之曆程。曆史由物質、生命、思惟、理想交織而成:
  (1)人的曆史中一切活動都是生活中的活動。曆史即是生活史,人類為求其生活之維持與改進而演成曆史。
  (2)人類求生之最基本的活動是與自然鬥爭,剋服自然,改造物質。人類改造物質之活動即是生産勞動。人類生活狀態,決定於人類生産狀態。
  (3)人類為共同生活,不得不有組織,不得不建立社會製度。社會組織之形式,受生産狀態所決定,隨生産技術而變革。
  (4)人類為剋服環境,乃有特殊發達之辨彆能力,於是有思惟、知識。知識在根本上是適應環境之工具。有知識然後能謀求生活之改進,有知識然後能改善生産技術。知識之狀態亦受生産狀態所決定。然而生産技術之進步,亦受知識之影響。
  (5)人的生活有其理想,人類不惟能辨彆自然,且能辨彆當然,乃能建立理想以為改造現實之目標。理想能引導生活之改進,人類曆史亦即追求理想之曆史。生産技術之改進,亦由於理想之追求。理想根本上受生産狀態及社會製度所決定,而理想亦能促進生産技術及社會製度之改變。
  物(生産力量)是始,理(生之圓滿)是終,覺(思惟、知識)居於中,生(人群生活)則原始要終。理是曆史之所趨嚮,曆史即人類為生活而改造物質自然以求達到理想境界之曆程。然理想境界,永遠不能完全達到。
  人群謀生活之改進,為曆史之基本。無生活則無曆史。人改造物質自然之力量,為人的生活狀態之最根本的決定者,乃人生其他現象之基本,然亦受其他現象之影響。所生者亦能作用於生之者。
  曆史雖有其規律,然如曆史定命論,認人類為曆史的工具、為曆史必然之奴隸,則亦非。人群之努力前進,非圖履行定命,而是有所創造,曆史是人類創造良好生活之曆程。
  人之曆史即是文化曆史。文化是人類改造自然之成就,亦即人的創造之總和。文化之要素最重要者四:正德,利用,緻知,改製。正德即生活行動之改善,變化氣質,以閤於理。利用,即改變物質,以求生活之便利。改變物質的活動即是生産勞動。緻知,探究自然之規律,目的在循物之規律以剋服物。改製,即製度之改造與變革。四者缺一則文化失其均衡。中國古代文化特重正德,而因忽略其他,遂緻德亦不能正。近代西洋文化則緻知、利用之功多,正德、改製雖亦大進而究不足以副之,故亦趨於衰亂。新的文化,當是四者之平衡,而必以改製為先。
  八、宰物與創造
  生活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學問。生活須學,須訓練。無訓練之生活,乃是無價值的生活。生活必須訓練得意義豐富,興趣盎然。
  人的生活雖同是人生,然其生之程度可有不同。生之程度即活的程度,亦可曰活度,即是生命力或活力之高下。活度高者,其生活剛動日新,充實光輝;活度低者則鄰近於死。強壯之人,其生之程度高;病人及衰弱之人,其生之程度低。
  活度高的生活,能剋服環境,有創造力。活度低的生活,則與環境妥協,勉強維持不至於死而已。
  動的生活,剛性的生活,是活度高的生活。靜的生活,柔性的生活,是活動低的生活。以往中國人之大病在活度低下,而懦弱無力。生之程度低下,便是病態的生活。
  良好的生活根本當是活力充盛的生活。生命是力,生的本性在剋服環境而利用之。所謂生活便是身體機構之繼續的活動,與環境戰鬥,而予外界阻力以強有力之剋服。人生應以剋服環境為第一義。
  改造物質是良好的生活之根本條件。人必須有剋服物質,不為物質所屈服之力。人當努力脫除物之束縛。所謂戡天,即是剋物。
  剋服物質之實,即改變物質以為有益於生活之工具。將無機物作為生命之工具,利用無生以厚生。
  良好生活之最低限度,即不把全部生活皆作為求生的手段。如生即是求生,吃飯為工作,工作為吃飯,求生與生無分,便是把全部生活都作為維持生的工具,而無生的樂趣。良好的生活之最低限度,在於有生之樂。覺生之樂,不徒覺生之苦,即能樂其生,不苦其生。要使人人樂其生勿苦其生,則必須能剋服物質,而有所創造,更必須改革不良的社會製度。
  人之所以為人,在於能有所創造,在於自覺而有理想,在於能依理想而剋服物質自然。人應發揮其創造力,而日進無疆。
  宇宙是生生不已的,人生應是新新不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剛動日新,是良好的生活基本原則。
  個人在一生中應有一次大的轉變,自己剋服幼時所養成的一切不好的製約反應,而自己創造新的生活。
  孟子言擴充以盡性,荀子言積僞以化性,各有所當。人類由其他生物進化而來,有好的性質,亦有不好的性質。所謂人性,非謂幼兒生來即有之性質,乃指人類共同的性質。以理為標準以衡量人類所有性質,閤於理者謂之善性,悖於理者謂之不善性。人應盡量發展其善性以剋服其不善性,並創造更善的性質。
  人性常在改進之中,亦常在創造之中,人不惟應改造物質自然,更應改造其自己的自然。人類不惟是自然的創造物,且應是自己的創造物。人所以異於禽獸,在於能自覺的創造自己的生活。
  ……

心靈與境界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心靈與境界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心靈與境界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心靈與境界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一如既往地好,一直在京東上買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不錯

評分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好書

評分

一如既往地好,一直在京東上買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心靈與境界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