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哲学研究者、爱好者 艺术研究者、爱好者 《可见者的交错》从西方人对于可见者的经验出发来讨论有关绘画的问题,并借此来讨论有关影像的问题,尤其是区分了可见者的两个基本形象,即偶像和圣像。这是法兰西学院院士让-吕克?马里翁关于视觉艺术的仅有的一本专著,从中可以看出他像其他法国哲学家如福柯、南希一样,对绘画艺术极为关注,也很在行,具备哲学家的鉴赏力,能够见普通观者所不见,充分揭示艺术的哲学深度。
在为中国读者专门撰写的前言中,马里翁简要提及了他不曾涉猎的中国绘画艺术所带来的新问题,显示出一个开放性哲学家的姿态和思考。本书译文典雅流畅,虽然也少不了复杂长句,但在哲学译著中属于可读性和文学性较高者。本书属于漓江西学·子午线译丛第二辑,可以和该译丛第二辑里已出版的南希的《肖像画的凝视》参照阅读,两本书论题紧密相关,风格各自不同。
内容简介
作法国当代哲学家中不可忽视的人物,让-吕克?马里翁的国际声誉正在逐步上升,国内学界对他的研究兴趣也日渐增长。他的哲学思考与现象学、宗教密不可分,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这本关于绘画的专著中。马里翁区分了绘画中的可见者和不可见者,阐释了圣像画和普通绘画的关系,圣像和偶像、观看与凝视的关系,等等,论辩严密又极富洞察力,对于研究美学、艺术和哲学的人都有很高的研读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让-吕克·马里翁(Jean-Luc Marion),法国当代著名学者,法兰西学院院士,巴黎第四大学索邦大学教授,芝加哥大学宗教学系、哲学系客座教授。作为德里达的学生,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哲学和现象学,出版过多部关于笛卡尔方法论、理性神学和形而上学的著作,对希腊和拉丁教父及中世纪哲学也多有研究,尤其以宗教领域的研究而广受关注。主要著作有《无存在的上帝》、《偶像与距离》等多部,曾获得法兰西学院哲学大奖(1992)和海德堡大学卡尔?雅斯贝尔斯奖(2008),2008年入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张建华,武汉大学哲学硕士、哲学博士。2001年7月至今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认识论和当代法国哲学。主要译作有《解构的共通体》《解释学、现象学与宗教哲学》《现象学导论》《论柏拉图的<政治家篇>》等。
目录
中译本序
引言
第一章 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的交错
第二章 这种给予者所给予的东西
第三章 西罗亚的盲人
第四章 原型与影像
文献说明
译名表
译后记
精彩书摘
绘画艺术的问题并非首先属于画家,亦非仅仅属于画家,更非唯独属于美学家。它涉及可见性本身。人们被限制在他们能够看到的东西上,被限制在他们能够去的地方。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哲学在谈到绘画艺术的时候总是无法克制自我寻找。
真正的画作逃避在它上面签名的人,同样也逃避凝视它的人。……如果说粗俗之物没有给神圣性提供更好的圣龛,那么美好之物却可能会把自己变成屏幕。
……
前言/序言
可见者的交错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挺好的
评分
☆☆☆☆☆
图像时代,艺术新范式。
评分
☆☆☆☆☆
本想吐槽价格的,翻开看才发现图挺多的,难怪会卖这么贵了。。。
评分
☆☆☆☆☆
还是本比较好的书,买来作为参考。值得推荐
评分
☆☆☆☆☆
本书从探讨弗洛伊德的经典著作《释梦》出发,回顾了西方解梦的古典传统,追溯古埃及古希腊神话与梦的关系,对比神经生理学对梦的研究,继而引述弗洛伊德后继者关于梦的理论,尤其探讨了梅兰妮·克莱因、雅克·拉康等人关于梦的概念,又参照中国文化的释梦观,形成了一套对梦的精神分析学解读体系。本书无论是从精神分析释梦历史,理论还是临床的角度,都为读者和精神分析同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也为临床心理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敞开了进一步了解精神分析的视野
评分
☆☆☆☆☆
图像时代,艺术新范式。
评分
☆☆☆☆☆
本书从探讨弗洛伊德的经典著作《释梦》出发,回顾了西方解梦的古典传统,追溯古埃及古希腊神话与梦的关系,对比神经生理学对梦的研究,继而引述弗洛伊德后继者关于梦的理论,尤其探讨了梅兰妮·克莱因、雅克·拉康等人关于梦的概念,又参照中国文化的释梦观,形成了一套对梦的精神分析学解读体系。本书无论是从精神分析释梦历史,理论还是临床的角度,都为读者和精神分析同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也为临床心理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敞开了进一步了解精神分析的视野
评分
☆☆☆☆☆
可以
评分
☆☆☆☆☆
很不错的书,认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