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恶所”民俗志:日本社会的风月演化》是一本关于日本风月场所,即“恶所”的文化性研究著作。日本的“恶所”包括两个部分,“色町”与“芝居町”前者是娼妓的卖笑之所,后者是艺人的表演之地。
《“恶所”民俗志:日本社会的风月演化》通过对“恶所”前世今生的考察,不但使读者了解到日本另类的风月文化,认识到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日本,而且可以使人窥见日本人“好色”国民性的根源。
目录
第一章 我人生中的三大磁场
一 人人都有“人生磁场”
“机遇”决定了人生
我人生中的三大磁场
人生最大的磁场——釜崎
形成“恶所”的三个条件
二 繁华街——非日常性的祝祭空间
充满魅惑的繁华街体验
蠢蠢欲动的欲望
关于性的话题是禁忌
青春期的躁动
道顿崛和千日前
墓地、刑场化为歌舞场
三 边缘地带的生活
在贫民区的生活
井原西鹤《日本永代藏》中的
渡边村
余韵犹存的勾栏香
歌舞伎中的“长町里”
第二章 繁华街源于“恶所”
一 繁华街源于“恶所”与“芝居町”
繁华街与“恶所”
青楼与戏院区的结合
“帝都”东京的都市设计与
繁华街
商都大阪“青楼限制”政策
二 芝居町的中心——游女歌舞伎
恶所论的关键——“游女”
近世的三大代表艺术
体现民众情感的歌舞伎
三 表现叛逆美学的“倾奇者”
近世歌舞伎的黎明——阿国
歌舞伎
“女歌舞伎”与十字架项链
反体制者
艺术的大众化与游女歌舞伎
游女歌舞伎的禁止
从“若众歌舞伎”到“野郎
歌舞伎”
构成真正的舞台艺术
民众不满的发泄口
三都的繁华闹市
四 艺术演出与河原者
被城镇排除在外的游女和艺人
游里芝居町贱民区
寺社庇护下的艺术
连接俗世和冥界的河原
艺术与卑贱
离开寺社权势的民间艺术
第三章 游女所潜藏的灵力
一 中世的游里与王朝贵族
中世的宿场、港町与游女
法皇和他的游女情人
“性”如何成为神圣
《游女记》与《傀儡子记》
魅惑人心之术
二 后白河法皇与卑贱的“声技”
傀儡女出身的乙前
超能之王后白河法皇
卑贱的“声技”与“熊野信仰”
后白河法皇编纂的《梁尘秘抄》
临终枕边吟“今样”
出色的游女论
“承久之乱”与游女龟菊
游女诞下的皇子
三 游女亦可托生于极乐净土
矶禅师与静御前
女扮男装的意义
《平家物语》中的白拍子
法然的平等思想
才色出众的游女们
足柄山的三游女
巫师的法力
贵族之“狂”
四 云游倡优的巫女性
随军出征的游女
对游女的蔑视和畏惧
“游”的含意
大自然诸神和“地母神”信仰
从巫女团演变而来的“游部”和
“游行女妇”
《万叶集》中的“游行女妇”
女性“圣”性的消失和男舞
“变成男子”的思想
《闲吟集》之“鬻人舟”
拥有“咒力”的游里
第四章 制外者——游女艺人
一 战国之后的“河原者”
身份制度与“制外者”
秽与“清目”
死、产、血
《弹左卫门由来书》和倾城屋
“辔忘八”
浪人保安
二 江户幕府与近世贱民制
宽永年间:政治大转换期
德川幕府的贱民政策
秽多、非人
三 江户、京都、大阪
市民阶层的繁荣
政治都市江户的形成
文化城市与京都的“町众”
大阪市民的佛教徒风骨
急速成长的商业城市——大阪
文明发展与“夜晚”时间
支撑都市文明的油
四 都市设计思想与“游廓”的位置
福禄长寿之地
德川家康的新都构想
江户分层次的都市空间
被隔离的“游廓”
被视为贱民同类的“倾城屋”
第五章 独特的都市空间——“恶所”
一 地方城市与“恶所”
上方的“和事”和江户的“荒事”
仅次于三都的名古屋
仙台为何没有恶所
广岛藩的法制
严岛神社的戏剧演出
港港皆有游女
二 “恶所”是反体制的混沌之所
贱民“役”的负担
近世的身份制和艺人
贱民统治与“胜扇子”事件
匿名性高的街区
反对统治的据点
具有号召力的超级明星
三 漂泊的神人
神的道白
歌舞伎艺人的咒能
祭神艺能和表演工作
挑战体制的混沌之所
四 游女的情事与性
近世三大游廓的形成
繁华街兴盛的条件
游里的樱与柳
人的本能和情事
第六章 “恶”的美学与“色道”的复兴
一 江户时代的“性”、不伦、背德
消失的语言——“非道恋”
古代开放的性
王朝时代自由的性
江户时代的婚姻
性爱的桎梏
不爱良女爱娼妇
悲惨的殉情
二 东方的妻妾制与西方的一夫一妻制
东亚的一夫一妻多妾制
将性视为原罪
幕府禁止天主教
西洋的“恶所”与荷兰
三 “色道”赞美论与元禄文艺复兴
公娼制
公文中无“恶所”
游女的“种姓”
男色的大盛行
“色道”赞美论的登场
四 于无情处见深情
杂乱靡迷之所
“恶所”孕育的美学
《露殿物语》的视点
藤本箕山的色道探究
才华横溢的柳泽淇园
《独寝》的文学造诣
谎言深处见真情
“恶所”论的谱系
五 “恶”的美学与性爱
围绕“善”“恶”的人生观讨论
“恶”的咒力
人类的哺乳纲本性
“恶”的两意性
人类的“色事”“情事”
“好色”的根源
第七章 文明开化与艺术演出
一 江户时代晚期大众文化的发展
化政时期的民众文化
以“民”为中心的大众文化
来自恶所的讯息
鹤屋南北笔下的民众社会
新人物形象的塑造
堕落之人——“色恶”
底层社会的“恶婆”
天保改革与移居浅草
二 新政府的文化政策与“恶所”的解体
改头换面
教部省的布告
神圣天皇制的复活与再生
从“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
鹿呜馆时代戏剧的改良
三 体验了西洋文明的文学家与明治近代
留洋归来的文学家
永井荷风的艺人梦
近代的虚妄
永井荷风的江户艺术论
空虚的官营艺术
四 消失在历史黑暗中的陋巷
夏目漱石的江户艺术论
永井荷风的陋巷挽歌
大逆事件和文学家
德富芦花的《谋叛论》与永井荷风的
《花火》
明治时代的终焉与夏目漱石
《漫东琦谭》和大江匡房
自明本志的一封信
后记
精彩书摘
《“恶所”民俗志:日本社会的风月演化》:
后鸟羽在让位成为法皇之后更加热衷起登山拜庙,他参诣熊野三神社不止三十次。建仁元年(1201年)是他第四次熊野参拜,随行歌人藤原定家所著的《后鸟羽院熊野诣御幸记》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后鸟羽参拜的行程。他们在参拜途中,在王子社、本宫、新官、邪智等共计九个地点,表演了敬神的法乐,如白拍子、里神乐等。还有相扑等艺能的表演,这也是对神的供养。此外后鸟羽也与公卿贵族们举行和歌会以抒旅情。
后鸟羽法皇非常注意维护与镰仓幕府的关系,他促进了朝廷与武士政权的融合。文人出身的源实朝成为镰仓幕府第三代将军后,更推进了公武和谐。然而承久元年(1219年)这位亲朝廷的源实朝将军在鹤岗八幡宫遭到了暗杀,北条氏掌握实权的镰仓幕府与朝廷的矛盾以此契机公开化了。后鸟羽法皇下令替换摄津国的长江、仓桥两地的地头,而这两处庄园正是法皇自己宠妃龟菊的领地。但是幕府掌握实权的北条义时拒绝接受命令,法皇遂在承久三年(1221)年宣旨举兵讨伐北条氏。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承久之乱”的开端。结果是仓促拼凑起来的朝廷军两万多人在幕府军十九万的精锐面前立即被击败了。
游女诞下的皇子
承久之乱以后幕府采取了极为严酷的政治手段来巩固统治。首先幕府流放了三位法皇,后鸟羽法皇流放至隐岐,土御门法皇(后鸟羽天皇第1皇子)流放至土佐,顺德法皇(后鸟羽天皇第3皇子)流放至佐渡。其次斩杀了三位法皇的六位心腹公卿。最后没收了朝廷所拥有的千余所庄园领地,并且命令关东出身的武士担任这些庄园的地头。通过没收朝廷的领地,镰仓武家政权逐渐稳固了在京都附近地区的统治根基,获得了号令天下的地位。至此奈良时期确立的天皇制权威已名存实亡,院政时代朝廷的统治基础几乎全部解体。
……
“恶所”民俗志:日本社会的风月演化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嗯,讲的日本的一些风俗习惯,整体还好
评分
☆☆☆☆☆
书的内容一点都不专业
评分
☆☆☆☆☆
很薄的一本小册子,适合了解一下日本比较另类的一面
评分
☆☆☆☆☆
非常好的书,喜欢,有新知,有意思。一本有趣小书
评分
☆☆☆☆☆
书的内容一点都不专业
评分
☆☆☆☆☆
对商品和服务表示满意
评分
☆☆☆☆☆
“恶所”民俗志:日本社会的风月演化
评分
☆☆☆☆☆
《“恶所”民俗志:日本社会的风月演化》是一本关于日本风月场所,即“恶所”的文化性研究著作。日本的“恶所”包括两个部分,“色町”与“芝居町”前者是娼妓的卖笑之所,后者是艺人的表演之地。
评分
☆☆☆☆☆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