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上看,这本书涵盖了电子技术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对于入门者来说,算是一个不错的起点。但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在某些章节,比如关于传感器接口和数据采集的介绍,就显得有些过于表面化了。书里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传感器类型,也给出了简单的接口电路示例,但对于不同传感器(例如霍尔效应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输出信号特性,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设计合适的信号调理电路,就缺乏深入的探讨。我曾经在尝试连接一个MEMS加速度计到微控制器时,遇到了信号幅值偏低、噪声大的问题,查阅了这本书,也只找到了最基础的连接方法,而对于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信号调理电路,比如增加运放的增益、使用滤波器来抑制噪声,就显得信息不足。我希望书中能提供更多关于传感器选型、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以及如何利用ADC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有效采集的实例,并且能详细解释电路的设计思路和参数选择依据。
评分这本《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类专业通用 第2版)》真是让我又爱又恨。说是通用,但感觉很多内容都指向了某个特定的方向,比如在讲到MOSFET的开关特性时,虽然给出了理论公式,但实际应用中的参数选择和栅极驱动的细节却带过得比较匆忙。我一直在纠结于如何才能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高频开关电源、低功耗物联网设备)来优化MOSFET的选择和驱动方式。书里提到了一些“性能指标”,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经验法则就显得不够清晰。我希望能在书里找到更多关于实际器件选型、以及如何在PCB布局中考虑寄生参数对高速开关性能影响的案例分析。比如,书里讲到EMI抑制,提到了几个常用的方法,但对于如何根据具体电路来判断哪种方法最有效,以及如何具体实施,就显得比较笼统了。我尤其希望在某些章节能看到更深入的案例研究,比如针对特定应用(如音频功放、射频电路)的元器件选型和设计思路。很多时候,我感觉书里给出的知识点是零散的,缺乏一个清晰的脉络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工程实践方法论。有时候,我会反复阅读某一个章节,试图从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线索,但总感觉隔靴搔痒,缺少那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一些基础概念的讲解上,虽然覆盖面广,但在深度上略有不足。比如,关于“接地”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书中虽然提到了单点接地、多点接地,也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但对于如何在实际的PCB设计中,如何根据电路类型(模拟、数字、电源)和信号频率来选择最合适的接地方式,以及如何避免地线回路产生噪声,就显得不够具体。我曾经尝试在设计一个多层PCB时,为不同的信号层和电源层设计独立的参考平面,但最终还是遇到了信号完整性问题,调试了很久才找到原因。书里关于电源完整性(PI)和信号完整性(SI)的部分,更多的是在介绍一些概念和基本原则,而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比如如何使用EDA工具进行PI/SI仿真,以及如何根据仿真结果来优化PCB布局和走线。我希望在书中能看到更多关于PCB布局布线技巧、以及 EMC/EMI 设计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处理高速信号和敏感模拟信号时,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布线来保证信号的质量和系统的稳定性。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部分确实扎实,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些地方的讲解可能会显得有些晦涩。我记得在讲解BJT的输出特性曲线时,书里给出了公式和图示,但是当我想理解不同工作区域(饱和区、放大区、截止区)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时,就感觉有些吃力。尤其是当涉及到一些高级的概念,比如结电容、迁移率这些,书里的介绍就更像是知识点罗列,而不是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希望作者能在这些地方补充更多的类比或者直观的解释,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其内在的物理机制。另外,书中在讲解一些集成电路(IC)的应用时,常常直接给出推荐的芯片型号和应用电路,但很少深入分析为什么选择这款芯片,以及这款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这让我觉得,我只是在“照搬”书里的例子,而不是真正理解了其中的设计逻辑。我渴望能看到更多关于芯片选型原则、以及不同型号芯片之间性能差异的对比分析。例如,在讲解ADC/DAC时,书里提到了分辨率、采样率等参数,但对于不同类型的ADC/DAC(如逐次逼近型、Σ-Δ型、SAR型)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就没有足够详细的阐述。
评分这本书作为一本“通用”教材,确实努力地想覆盖电类专业所需的广泛知识,但我在阅读过程中,总觉得某些关键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加强。特别是在数字信号处理(DSP)方面,书里只是简单地介绍了FFT、滤波器等基本概念,但对于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比如音频信号处理、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如何选择合适的DSP芯片,以及如何编写和优化DSP算法,就没有涉及。我曾尝试学习如何用DSP来实现一个简单的回声消除器,但这本书提供的知识点远远不够。我希望在书中能看到更多关于DSP架构、指令集、以及常用的DSP算法的详细讲解,并且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展示如何在DSP平台上实现特定的信号处理功能。此外,对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书中也只是提到了ARM、FPGA等平台,但缺乏关于如何进行嵌入式软件开发、如何进行硬件接口设计、以及如何进行系统联调的实际指导。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内容,让读者在学完理论知识后,能够真正地动手实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