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创新生态系统著作
《福布斯》《企业家》杂志推荐图书
《前言》杂志经管类图书金奖
美国中小企业图书金奖
独立出版商金融/投资/商业类图书铜奖
内容简介
硅谷拥有世界上标志性的创新生态系统,它的成功并非仅仅是将有才干的人、伟大的创意和大量的资金糅合在一起。其野蛮生长的雨林法则,是其成为全球创新生态系统的根源所在。
世界上很多地区试图模仿硅谷建造能够孵化伟大公司的科技园和创意园,但是鲜有成功的,它们所欠缺的不是资金和人才,而是一个利益各方多赢的生态圈。在创新致胜的时代,《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作者提出的14条雨林公理,将帮助政府、投资人和创业者激发创新活力,实现多方共赢,构建超出硅谷的创新生态圈。
作者简介
维克多·黄(Victor W. Hwang),他是硅谷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他联合创始了T2风险投资,专注于创业公司成长和投资,并帮助世界各地创新经济的发展。 T2风险投资的客户涵盖了数十家投资者、政府和企业,包括世界银行、美国国际开发署以及思科,等等。
维克多的职业生涯交织于民营企业和公众政治。他先后创办或参与众多创业团队的工作。他是Larta学院的前总裁,辅导数百家联邦机构的创业公司,比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支持的创业公司。他也曾作为企业律师,为从天使和风险投资阶段,到数十亿美元的企业兼并与公开募股交易而工作。
维克多从芝加哥大学取得法学学位,师从埃琳娜·卡根(Elena Kagan)和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学士学位和荣誉奖,他的导师还包括E. O. 威尔逊(E. O. Wilson)。
格雷格·霍洛维茨(Greg Horowitt),他是T2风险投资的联合创始人。他在那里投资了多个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创业公司。他给全世界各地的组织做导师、演讲和顾问,包括美国国务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阿斯彭学会(Aspen Institute)和美国国家科学学院。
格雷格是Global CONNECT的创始人之一。这是一个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大学的智库,专注于扶植和发展创新生态系统。在格雷格的领导下,Global CONNECT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新中心网络:在20个国家有40多个项目。格雷格也曾是CONNECT的临时常务董事,这是一个在圣地亚哥被誉为技术领导者的成功组织。
格雷格曾担任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SK全球的居住企业家。他也曾任一家硅谷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软件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此之前,他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地区销售副总裁,由Fechheimer授予飞行十字勋章。
格雷格持有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化学学位,并辅修经济学和音乐表演。
精彩书评
★本书是一本以丰富经验和跨学科研究为基础的优秀经济管理类图书。
—— 罗纳德·科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
★本书是一部充满激情、能量和智慧的书……作者充分利用个人丰富的创业和风险投资经验,形象地运用雨林的内部机制,清楚阐释了经济进化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复杂交互作用……其中有些内容更是深深触及美国和众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
—— 理查德·福斯特
耶鲁大学工程及应用科学博士,麦肯锡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兼董事
★本书深刻地剖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质,之所以能依靠自身的各种资源(人才、资金、创意等)不断创新技术与商业模式,是因为身处其中的个体都遵循无形的“雨林法则”,这种深植的创新文化对任何想要复制并超脱硅谷模式的人,都具有深刻的参考意义,也提醒我们中国的创新创业真成气候不能急就章,而要有耐心。
——杨 斌
清华大学副校长
★看到本书的样张时,北京正被40度高温袭击,与之可比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浪。本书带来了一丝凉意,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对于创新,什么是重要的因素?当各地政府争相出政策、给项目时,当创业者在资本的刺激下异常兴奋时,作者提出硅谷创新的重要因素不是这些,而是生态。资本容易流动,政策也随时可以变更,能够聚集创新力量的是生态,不可轻易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态。本书值得政府、投资人、企业家和创业者一读。
—— 韩亦舜
清华大数据产业联合会会长,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本书通过分析硅谷创新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以雨林生态作对比,突出有创造力的人脉网络是创新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人在创新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读完本书之后,人们应该有意识地去建造和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规划“下一个硅谷”。
—— 李 竹
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清华校友TMT协会会长
★本书是创业者必读书目,颠覆性地解读了创新并探索其中的奥秘,为创业者提供了可贵的突破性创新解决方案。
—— 王怀南
宝宝树创始人兼CEO ★本书详细地分析了创业环境对创业结果的重要影响,深刻解析了硅谷成为世界强劲的创意和创新诞生基地的根本原因。
—— 《福布斯》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译者序
译者简介
序言
第1章 什么是雨林——创新的奥秘 …… 1
许多商学院教授毕生都在研究创新,许多公司与政府花费数以亿计的资金在创新上面,成千上万的人声称每天都在实践创新,但是,绝大多数人仍然不懂得到底是什么创造、培育并激活了创新过程。
25 000英尺高空的伏特加酒与物理学 …… 2
双城记 …… 4
萨根的实验 …… 6
非传统的智慧 …… 8
长野草,不长庄稼 …… 12
创新的生态学 …… 16
本质内容 …… 19
注释 …… 21
第2章 雨林为何至关重要——那些反对谷歌的故事 …… 23
行动不能是少量理性冲动的浓缩,而要反映出真实世界人类交互的社交与心理复杂性。
反对谷歌 …… 24
人才的神话 …… 27
理性选择的局限性 …… 29
释放市场 …… 31
群体理论的背水一战 …… 34
雨林的无意识鼻祖 …… 38
距离的代价 …… 41
社交网络的距离 …… 43
搭桥 …… 47
自由市场 …… 52
很想和你在一起 …… 55
注释 …… 57
第3章 热带雨林中的人们——海牛、水獭和沃特森 …… 61
基石人物可以创造价值的原因是他们是社会信任的中介,特别在现在信任缺失的时代基石人物更有价值。
热带雨林中的新物种 …… 62
基石 …… 63
基石人物的DNA …… 67
圣迭哥的火花 …… 71
基石组织 …… 75
创业者 …… 78
热带雨林的其他居民 …… 79
种类记录 …… 81
注释 …… 82
第4章 生活在热带雨林 …… 85
第一部分:创新的分形几何 …… 85
简单的人际方程式可以决定这些能够改变世界企业的成败,特别在企业早期的时候,更是至关重要。
相距很近,心却相隔很远 …… 86
新兴的创新“科学” …… 88
今日丝绸之路 …… 94
创新的隐形货币 …… 97
合作的洞穴人 …… 104
创新的洞穴人 …… 110
第二部分:过山车 …… 113
原子力量 …… 114
逃离社交族群的束缚 …… 115
变化的团队 …… 118
合作来自何方 …… 119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124
非理性的快乐 …… 125
矫正视力 …… 129
冷血的爱 …… 131
花衣魔笛手 …… 135
热带雨林中的多样生活 …… 137
注释 第一部分 …… 140
注释 第二部分 …… 143
第5章 热带雨林中的规则——消失的第三块石板 …… 147
社会规范需要信任,而形成足够使社会规范发展并延续的社会信任并不容易。
“ 零和 ”界限 …… 148
失踪的法则 …… 150
成文法律 vs. 不成文规定 …… 152
三个派生物 …… 155
回到边疆 …… 157
合作应需求而生 …… 161
规则 …… 163
认知规则 …… 183
“C要素” …… 183
边疆的遗产 …… 185
注释 …… 186
第6章 如何构建一片雨林——魅力与山谷 …… 193
创新是混沌的、偶然发生的、不可控制的,所以那些线性的、可控的流程很难自我维持下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们在雨林里为之奋斗的目标正是一个能产生巨大影响的系统来实现低成本和内部可持续性。
寄希望于创新 …… 194
信任的价值 …… 195
分散化的力量 …… 197
雨林的管理 …… 202
3DM,第一部分:第三衍生管理 …… 206
3DM,第二部分:硬件 …… 209
3DM,第三部分:软件 …… 211
雨林工具 …… 214
工具一:从实践中学习 …… 217
工具二:增强多样化 …… 218
工具三:颂扬榜样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 …… 222
工具四:建立族群间的信任 …… 225
工具五:建立社会反馈回路 …… 227
工具六:明确社会契约 …… 229
既不是鸡也不是蛋 …… 230
注释 …… 231
第7章 热带雨林中的资本 ——风险事大,资本事小 …… 237
从硅谷的思考得到一个令人惊讶的启示是,风险投资主要不是关于资本的。
西行记 …… 238
投资的连续性 …… 241
投资缺失之谜 …… 243
减即是加 …… 247
弥补空白 …… 250
如何建立风险基金 …… 252
互利共生 …… 256
雨林资本的配方 …… 260
混蛋与绅士 …… 262
金钱≠风险投资 …… 264
注释 …… 266
第8章 如何衡量一个热带雨林 ——测量创新的心跳 …… 269
这种社交圈将不仅仅促进每家公司的财富积累,更将有效帮助每个成员跨越巨大的社会和地理障碍,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用Skype打电话 …… 270
金发姑娘的显微镜 …… 273
点对点的热带雨林 …… 273
蘑菇的秘密 …… 277
流动模型 …… 279
快速繁衍的蘑菇 …… 286
测量波浪 …… 289
量子结局 …… 292
注释 …… 293
第9章 结论——热带雨林的未来 …… 297
为了能使热带雨林系统的运转有序而高效,我们需要热带雨林法则,这是能帮助消除人们之间隔阂的不成文规范。
最后的边疆 …… 298
隐喻之外 …… 300
与懦弱斗争,拯救世界 …… 302
注释 …… 306
结语 创新的神秘主义 …… 309
后记 …… 319
致谢 …… 320
前言/序言
推荐序三
合作的重要性
写给《硅谷生态圈》的序言
很荣幸应诸葛越博士之请,为她和朋友翻译的《硅谷生态圈》一书写序。硅谷成功的奥秘之一在于打造了一个利于各方的生态圈。世界上很多地区试图模仿硅谷,建造能够孵化出伟大公司的科技园,但是鲜有成功的,它们所欠缺的不是资金和人才,而是一个利益各方多赢的生态圈。
2011年在中国的IT产业爆发了一场以双方公司名称和产品名称缩写为代号的大战。参战双方是两个原本不应该有什么业务竞争关系的公司——当时在中国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和从来不按照常理发展的信息安全公司。从各自的核心业务上看,这两家公司的互补性原本应该远远高出它们的竞争性。前者当时正在打造将互联网流量变现的手段,但是它缺乏互联网上最值钱的流量——网页搜索流量。此外,信息安全既非它的主营业务,也和它获取用户的即时通讯服务没有太多的联系。对于后者来讲,不管它是以什么方式获得的互联网流量,总之它有流量,但是当时并不能变现,同时,它所从事的信息安全业务和前者的各项业务不应该有什么相冲突的地方。如果是在一个相互合作的商业环境里,应该是后者将它没有能力变现的流量卖给前者,由前者变现,这样双方都获利,而用户也免除了在自己地盘上(自己的个人电脑上),两家公司打得你死我活的灾难。但是就是这样两个公司,居然以争夺用户入口为由,相互拆台,以达到双输的结果。我们的后代如果愿意在20年后回看这件事,他们可能会觉得可笑至极——所谓的某某大战就如同两个农耕文明时代的土财主,在争夺地盘的同时,不断向对方的土地抛洒荆棘的种子。因此,从合作营造生态圈的角度看,无论这两家公司挣到了多少钱,都算不上伟大的公司。这里我无意贬低其中的任何一家公司,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有一家愿意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另一家也未必愿意响应这种诉求。通过这件事情,我只是想说明在当时中国的IT行业缺乏营造生态圈的意识。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到商业社会,需要一种商业文明,而商业文明自古以来就是建立在交换基础上追求共赢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IT领域机会已经可以比肩美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合作共赢不仅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而且也是中国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至于怎么做,硅谷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这也是将《硅谷生态圈》一书引进到中国的意义所在。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未来一定能打造比硅谷更好的生态圈。
吴军
《浪潮之巅》《数学之美》作者
2015年7月
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