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老去那一天,爱“恍惚的人”,就是爱我们自己
★作家有吉佐和子代表作,直面老龄化问题,日文版半年销售超150万册
★2015全新精装典藏版,名家设计
★谁都会老,谁也逃不过去。老人的外号是老小孩儿,明明给你捣乱了,还挺乐的。希望年轻人能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老人。
《恍惚的人》是有吉佐和子长篇小说代表作。八十多岁的茂造患了阿尔茨海默症,一夕间成了恍惚的人。儿子信利和孙子敏一个说老人“像残叶贴在枯树枝头不肯落下”,一个说“爸爸妈妈你们可不要活这么大年纪”,但儿媳昭子却发现老人依然会被路边的花朵吸引。 昭子决定负起照顾公公的责任,尽一切努力让老人活下去。从此她一边上班,一边看护公公。孙子也用零花钱给爷爷买拨浪鼓。听到拨浪鼓的声音,老人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当生活的重担压得一家人快要缓不过气的时候,老人忽然去世了。敏说:“妈妈,如果能让爷爷再多活些日子就好了。”昭子热泪盈眶……
有吉佐和子(1931-1984),日本作家,1931年生于和歌山市。1956年以《地歌》入围芥川奖,由此登上文坛。1967年《华冈青洲之妻》获女流文学奖,1970年《出云的阿国》获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日本文学大奖,1979年《和宫日记》获每日艺术奖。1972年出版的《恍惚的人》,在日本首次直面老龄化问题,引起巨大反响,“恍惚的人”成为患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代名词。字里行间写尽现实,让人不禁思考“人为何而生存”。
★我想,即使自己变得老迈体衰,我也要活下去。就算年纪大了,给别人添麻烦我还是要活下去。 ——有吉佐和子
★谁都会老,谁也逃不过去。老人的外号是老小孩儿,明明给你捣乱了,还挺乐的。希望年轻人能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老人。 ——李雪健
★《恍惚的人》通过对琐碎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将老年问题给家人带来的困扰,社会进入老龄化带来的种种矛盾,刻画得入木三分。 ——《中国科学报》
★有吉佐和子极擅对日常生活进行描写,如投小石激大波。《恍惚的人》让你从主角对生活的笨拙反抗中看到自己:就算父母老了、病了,至少我们还有爱,还能坚持走过人生这道坎。 ——热心读者
★当人老了,也许会忘记一些事,甚至会记不起身边的人,但在记忆缓慢归零的过程里,在家人的细心陪伴下,“恍惚的人”会用爱找回记忆的缺口。 ——热心读者
《恍惚的人(2015版)》:
昭子双手拎着商场的大购物袋,沿着地铁的台阶走上来,发现青梅街开始飘舞雪花。她周末都买一堆冷冻食品回家,看到下雪了,她再次庆幸自己是对的。这雪比往年来得都早,气温这么低,看来会下一整晚。
回家路上,快拐弯处有家面包房,昭子买了一斤原味面包,犹豫一下又买了几个甜面包。正上高二的独生子敏近来食欲旺盛得吓人。面包不重,但很占地方,两个购物袋就不好拿了。她只好右手提起装满冷冻食品的又重又大的袋子,左手抱起装面包的袋子,连走路都费劲。反正也没带伞,雪也刚开始下,她毫不在意地向前走,心里期盼着能和从辅导班下课回家的儿子碰上。
右手上的袋子重,是因为里面有两只毛甲蟹。望着飘落的雪花,昭子边走边满意地想,虽然有些沉,但自己真是有先见之明。丈夫是在雪国长大的,特别喜欢吃蟹,昭子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他心满意足的表情。敏嫌麻烦不吃。昭子自己十多年前曾因吃螃蟹中毒,之后也不太喜欢吃了。
从五日市街拐到梅里,昭子忽然停下了脚步。一位高个子的老人从对面径直走过来。不知为什么,老人的脸色不太对劲。他系着领带穿着皮鞋,却没穿外套,也没打伞。下雪天这样出门,样子有些陉。
“爸爸,爸爸。”昭子冲他喊。
但公公脚步飞快,差点就和昭子擦肩而过。
“孩子他爷爷,爷爷。”
昭子改变称呼,用左手抱的东西碰了碰公公,却差点被对方的冲劲撞到一旁。不过,公公总算回过神来了。
“哦,是昭子呀。”
公公站在那里,满脸不可思议地望着儿媳。
“爷爷,您这是怎么了?下雪了呀。”
“啊,啊,是下雪了。”
公公盯着昭子,但眼睛深处却浑浊不清,似乎在眺望远方。昭子刚才觉得他似乎神情异常,难道看错了?转念一想,也许是自己的问题,最近总感觉眼睛疲累。
即便如此,穿着笔挺的西服,还穿着皮鞋,却没穿外套就出来,公公平时绝不会这样。而且,事事都想得万分周到的婆婆,为什么让他没穿外套就出门呢?
“不冷吗?爷爷,下雪了呀。”
“不、不冷。”
“您这是要去哪儿?”
“刚从公司回家吧?”
“啊?嗯,我是刚下班回家,爷爷您呢?”
“啊,下雪了。”
公公茂造并没有回答,眼神空洞地仰望天空。不知不觉中,他开始和昭子一起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这么冷的天不穿外套肯定会感冒,尽管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以公公的性格,如果你试图阻止他,他反而会意气用事,穿着单薄的衣服就往外冲。和丈夫结婚后这二十年来,昭子对公公的性格深有领教,所以只能一言不发地跟着往回走。对于性格古怪的公公,婆婆一直小心翼翼地侍候。在婆婆的“宠溺”下,公公上了年纪却依然保持着少年时的任性。如果陪他一起回去,婆婆肯定会笑逐颜开,赶紧热情地将两人迎进家门。现在他也不用工作,整日闲着,肯定没有下雪天还得出门的要紧事。
“爷爷,今天呀,我买了螃蟹。是北海道的毛甲蟹。信利很喜欢,爷爷你也喜欢吧?”
“嗯,很喜欢。”
“买的是冷冻的,今晚没法吃。我买了两只,明天中午给您送去一只。如果雪能积厚点就好了。”
公公并没有搭理昭子,而是逐渐加快了脚步。快到家门口时,他看都不看昭子一眼,早一步消失在院门内。昭子把袋子放在已蒙上薄薄一层银装的路边,歇了口气。望着立花家的小门,她心里有些『卤火:难道这就是明治时代的男人?看到抱着两个硕大袋子连走路都摇晃的娇小儿媳,身高足有一米八的大男人竟然不帮一下。虽然本来没打算让老人拿东西,昭子还是无法原谅公公的傲慢。她开始后悔刚才多嘴,说买了毛甲蟹,还说明天要送过去。现在物价没完没了地涨,竟然买了两只那么大的毛甲蟹,这在普通的工薪家庭里是相当奢侈的事。去年年末买了冰柜后,冷冻食品放上一两个月都没关系,所以昭子一下子买了两只蟹,但买的时候并未想过要送给住在一个院子里的公公。能一下买两只蟹,多亏了夫妻都工作,而这件事公公向来看不惯。昭子略带苦涩地想起自结婚以来,公公逢事就对她冷嘲热讽,还把“职业女性”之类的老话挂在嘴边。婆媳矛盾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昭子的情况不同——在立花家,刁难媳妇的是公公茂造。婆婆经常夹在爱唠叨的公公和昭子之间为他们调停。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迷幻之旅,那种深邃的蓝和突兀的亮黄交织在一起,仿佛直接抓住了某种潜意识的悸动。拿到手里时,纸张的质感也出乎意料地好,厚实而带着一丝粗粝感,让人忍不住想反复摩挲。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打磨的艺术品。我原本以为它会是那种传统叙事的老派文学,但翻开扉页,那种排版和留白的精妙处理,立刻就暗示了作者在形式上有着极大的野心。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作者似乎对光影的捕捉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度,即便是最寻常的场景,在他的笔下也被镀上了一层奇异的光晕。那种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一个永远无法完全清醒的梦境边缘,周遭的一切都触手可及,却又始终隔着一层薄薄的、无法穿透的雾气。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构建世界观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克制,他从不急于解释什么,只是将那些碎片化的意象和感觉直接抛到读者面前,任由我们自行去拼凑和解读。这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稍有分心,可能就会错过一个微妙的暗示,从而导致整个阅读体验的断裂。这种高强度的参与感,恰恰是如今许多轻松阅读中难以寻觅的珍贵特质。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带有哲学意味的意识流剧场。它不适合在通勤的地铁上看,也不适合在你心烦意乱时翻阅,它需要的是一种近乎于冥想的专注。我对它抱有的敬意主要源于它在构建情绪氛围上的绝对成功。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可能是清晨薄雾弥漫的街道,可能是被遗弃的旧工厂,也可能只是一个空荡荡的房间角落,但无论场景如何切换,那种微妙的、悬而不决的“恍惚感”始终如影随形。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文学技巧,即通过场景的暗示和心理的渗透,来替代直白的叙事说明。它考验了读者的耐心,也回报了愿意付出这份耐心的读者。读完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并没有一种“故事讲完了”的释然感,反而有一种“我的感官被重新校准了”的微妙体验。这种持续性的影响,远超出了阅读结束的界限,我认为这才是判断一部作品是否真正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评分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不是因为情节复杂,而是因为某个角落里闪过的一个意象太过鲜明,让我不得不中断思绪,去回味一下它到底蕴含了多少层次的意味。举例来说,书中对于“光线穿过窗户上的灰尘”的描写,那种细微的、颗粒状的光影变化,被描绘得如同宇宙诞生之初的奇观一般宏大而又私密。这种对日常细节的极端放大,是区分平庸作品和真正深刻作品的关键。它迫使你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环境,让你意识到,我们每天走过的路、呼吸的空气,都隐藏着未被察觉的复杂性和美感。我认为,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世界观重塑”的能力,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提供任何明确的答案或道德教训,它只是在你眼前铺陈开一个足够真实又足够扭曲的世界,然后默默地问你:“你现在看到的,是你真实感受到的吗?”这种挑战读者认知的过程,是极其消耗心力的,但回报也是巨大的——一种智力上的愉悦感,以及对自身感知极限的拓展。
评分我对文学作品的偏好一向是偏爱那种不走寻常路的叙事结构,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堪称教科书级别。它不是那种线性推进、目标明确的故事,更像是一系列情绪的叠影和记忆的回旋。章节之间的跳跃性很大,可能前一秒还在对某个具体瞬间的细节进行放大观察,下一秒就直接跳跃到了多年以后对同一事件的模糊回想。这种非线性的处理方式,非但没有让故事变得晦涩难懂,反而极大地增强了那种“恍惚”的核心体验——现实感本就在不断地被重塑和质疑。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探索,每一次转角都可能通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维度。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对于语言的运用达到了近乎于音乐性的地步。有些句子读起来,节奏感极强,仿佛带着一种内在的韵律,让人忍不住要大声朗读出来,去感受那种音节撞击的快感。而有些段落,则像是被拉长的、失真的慢镜头,每一个词语都被赋予了沉重的分量,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细微差别。这种对文本“声音”的精妙把握,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了一种艺术享受,远远超出了对情节的追逐。
评分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这本书里的角色处理得非常“疏离”。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角,更像是作者用来观察和投射某种特定心理状态的载体。你很难说清他们的动机,他们的行动常常显得突兀,甚至自相矛盾,但这恰恰是最贴近“真实人性”的部分。我们自己不也常常在做一些自己事后都无法完全理解的决定吗?作者成功地捕捉到了那种介于清醒与混沌之间的状态——那种你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但身体和思维却似乎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拉扯着,走向另一个方向的无力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待“内心独白”的处理方式,它们不是那种清晰的、逻辑严密的自我辩白,而是充满了断裂、重复和无意义的喃喃自语,就像你半夜惊醒时,脑子里那些杂乱无章的片段。这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忠实记录,让读者产生了极强的代入感,不是那种“我跟他一样”,而是“我理解那种感觉”的共鸣。这需要创作者有极高的同理心,才能将如此微妙的心理状态捕捉并转化为文字,而不流于表面的煽情。
评分好书,价格公道
评分非常非常的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京东的书就是好,物美价廉,物流迅捷。
评分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恍惚的人(2015版)
评分好
评分商品质量不错
评分今年双十一送货很快,高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