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部署实践(第2版)

OpenStack部署实践(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子凡 著
图书标签:
  • OpenStack
  • 云计算
  • 虚拟化
  • 部署
  • 运维
  • Linux
  • KVM
  • 自动化
  • DevOps
  • 网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09669
版次:2
商品编码:1182749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灵原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OpenStack中国社区核心技术交流群管理员之作
  企业评估OpenStack云平台能力的参考书
  云计算、网络、存储以及大数据处理融为一体的实践部署指导书

内容简介

  《OpenStack部署实践(第2版)》基于OpenStack Kilo版讲述了部署相关的内容,是作者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书中不仅对上一版进行了全面修订,还增加了桌面虚拟化、Neutron与SDN、分布式存储、Swift对象存储、Hadoop弹性集群、Heat与Ceilometer组件、Docker、VMware与OpenStack镜像互转等新内容。

作者简介

  张子凡,OpenStack中国社区核心技术交流群的管理员之一,志力于推动OpenStack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帮助企业降低IT成本,提高经济收益。
  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系,从modem、3+、Novell、x.25、DDN、FrameRelay、ATM等开始网络技术学习,从SCO Unix、dBase、FoxBase、Oracle、Informix等开始学习主机与数据库技术。
  1999年,加入朗讯科技公司。至2011年,一直在外企工作。虽然期间也从事了销售与渠道管理工作,但由于对技术的热爱以及前期在网络方面的知识储备,从未中断学习技术。
  2012年,开始从事OpenStack云计算系统的技术、实验以及7×24运行的生产类系统的部署,完成了大量的实验工作。

精彩书评

  “如果你在做云计算,不知道OpenStack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本书系统而又全面地介绍了与OpenStack部署和应用相关的各个方面,体现了OpenStack的新进展,并且包括一些比较新的项目介绍及应用实践,例如Magnum和Sahara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全面介绍OpenStack的好书。无论你是系统架构师,还是云端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或者运维人员,我相信都能在本书中找到你所需要的关于OpenStack的内容。”
  ——刘光亚,IBM CSTL云计算架构师,OpenStack Magnum Core Member

  “OpenStack社区从建立至今发展了5个年头,在这5年里,它发展日星月异,截止目前已经是公认的仅次于Linux社区的第二大社区。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遗留下了一些诟病——众多分散的项目带来的系统复杂性,详细、系统的文档匮乏,陡峭的学习曲线等,这些都使得很多IT实施人员以及学者望而却步,阻碍了OpenStack的商用发展。今天有幸阅读了本书,我认为本书详尽地介绍了OpenStack安装部署,是作者多年致力于OpenStack领域的经验汇集而成的结晶,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读。”
  ——李中华,华为OpenStack社区参与者

  “OpenStack是云计算开源的解决方案,作为开源云计算领域核武器级别的利器,对开发者来说也意味着较高的入门门槛。相对于IT实施人员来说,开发者更需要一本能够快速带领大家部署复杂开发环境的好书。作为一个在开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本书的出现解决了OpenStack开发入门阶段安装部署的高门槛难题。本书深入浅出,从实际出发,实在是踏入云计算开发之旅的必备良书。”
  ——李明(Alexandra),1024创业咖啡CTO

目录

第1章 OpenStack基本操作系统环境的PXE自动部署
1.1 PXE、Kickstart与Preseed简介
1.2 PXE服务器的准备
1.3 复制Ubuntu和CentOS操作系统文件
1.4 PXE客户端操作系统的选择与引导过程
1.5 CentOS宿主机的Kickstart配置文件
1.6 OpenStack计算节点的主机Preseed配置文件
1.7 使用PXE安装CentOS 7的脚本
1.8 常见问题与处理
1.9 小结
1.10 参考资源
第2章 OpenStack与网络
2.1 网卡管理工具ethtool
2.2 网桥及网桥管理工具bridge-utils
2.3 虚拟局域网VLAN 
2.4 主机多网卡静态路由配置
2.5 Open vSwitch简介与实验
2.6 构建云中的网络 
2.7 Linux内核的VXLAN功能实验记录 
2.8 Linux内核VXLAN与Open vSwitch的结合
2.9 网络名字空间及网络虚拟设备
2.10 小结
2.11 参考资源
第3章 OpenStack基本控制服务多点部署 
3.1 部署环境说明
3.2 控制节点主机环境准备
3.3 虚拟机镜像的准备
3.4 OpenStack基本控制服务组件的安装与配置
3.5 OpenStack基本服务运行简要验证
3.6 小结
3.7 参考资源
第4章 nova-network多机部署及企业应用
4.1 nova-network多主机部署简介
4.2 部署环境说明 
4.3 nova-network FlatDHCP部署模式 
4.4 创建并管理虚拟机
4.5 nova-network VLAN部署模式
4.6 nova-network元数据处理
4.7 nova-network企业应用模式调整
4.8 小结 
4.9 参考资源 
第5章 OpenStack桌面虚拟化
5.1 虚拟桌面协议介绍
5.2 免费使用的xVDI System I虚拟桌面系统
5.3 xVDI System I虚拟桌面系统部署
5.4 无法连接Windows虚拟机的异常处理
5.5 小结
5.6 参考资源
第6章 OpenStack Neutron网络服务
6.1 部署环境说明 
6.2 Neutron组件的构成及原理 
6.3 Neutron组件的安装
6.4 Linuxbridge VLAN/VXLAN网络模式配置
6.5 Open vSwitch GRE部署模式及相关配置文件
6.6 Neutron网络模式下元数据服务路径
6.7 Neutron模式下创建网络的相关操作 
6.8 Neutron DVR
6.9 参考资源
第7章 Neutron与SDN融合
7.1 广义的SDN
7.2 Arista 官方SDN原理图
7.3 实验环境说明 
7.4 配置Arista交换机
7.5 配置Neutron Server
7.6 Neutron与Arista SDN联动测试
7.7 测试总结
7.8 参考资源
第8章 分布式存储系统 
8.1 分布式文件系统MooseFS
8.2 GlusterFS系统安装
8.3 Ceph系统安装
8.4 用户管理 
8.5 客户端操作
8.6 小结
8.7 参考资源
第9章 OpenStack中央存储及虚拟机动态迁移 
9.1 NFS中央存储模式
9.2 虚拟机动态迁移
9.3 NFS系统的不足及pNFS的发展
9.4 参考资源
第10章 Cinder卷服务 
10.1 Cinder的安装与配置及连接Netapp存储后端
10.2 连接Gluster存储后端 
10.3 连接Ceph存储后端
10.4 小结
10.5 参考资源
第11章 Swift存储系统部署
11.1 Swift系统简介及原理
11.2 Swift环境部署简介 
11.3 公共服务部署与服务注册 
11.4 account-container-server部署
11.5 object-server部署
11.6 proxy-server部署
11.7 Swift存储中使用ring文件的创建与分发 
11.8 proxy-server双机心跳服务部署
11.9 Swift验证与实践
11.10 Windows下Swift客户端的使用
11.11 Swift故障恢复
11.12 小结
11.13 参考资源 
第12章 OpenStack与Docker 
12.1 Docker简介
12.2 安装与运行Docker
12.3 Machine、Swarm、Compose及Flocker
12.4 Docker与OpenStack的融合 
12.5 nova-docker方案实践 
12.6 参考资源
第13章 Heat与弹性集群伸缩
13.1 Telemetry简介
13.2 Telemetry安装环境
13.3 Telemetry服务的安装与配置
13.4 Telemetry Agent安装
13.5 创建警告 
13.6 Heat简介
13.7 Heat部署环境信息
13.8 Heat服务的安装与配置
13.9 创建Heat域及管理员
13.10 创建栈
13.11 参考资源 
第14章 Sahara与弹性Hadoop集群
14.1 Sahara简介
14.2 Sahara部署准备
14.3 Sahara部署环境设置
14.4 sahara-api服务的安装与配置
14.5 安装sahara-dashboard
14.6 预封装虚拟机镜像的下载与注册
14.7 创建Hadoop集群
14.8 查看创建完成的集群
14.9 故障处理 
14.10 参考资源
第15章 OpenStack与VMware虚拟机迁移
15.1 实验环境
15.2 将VMware ESXi平台的虚拟机迁移至OpenStack 平台
15.3 将OpenStack 平台的虚拟机迁移至VMware ESXi 平台
15.4 小结
15.5 参考资源

精彩书摘

  《OpenStack部署实践(第2版)》:
  第5章Open Stack桌面虚拟化
  对于许多原来使用商业虚拟化软件的企业来说,如果能基于“开源、免费”、无知识产权风险的Open Stack来建设企业服务器与桌面虚拟化系统,将是一件极为值得考虑的事情。
  本章以信立讯科技提供的免费使用的xVDI SystemI虚拟桌面系统部署为例来向读者展示基于Open Stack平台的虚拟桌面系统,以便让读者较好地理解虚拟桌面协议、架构以及与Open Stack系统的融合。
  5.1虚拟桌面协议介绍
  虽然使用Horizon Web界面管理Open Stack虚拟机时,是通过VNC协议来完成的,但在真正的办公环境中使用虚拟桌面时,我们更愿意使用RDP或SPICE协议。
  RDP协议与Windows环境融合得较好,也经过了近7个版本的发展,是最容易使用的一个协议。同时,由于它能够较容易地完成本地主机与虚拟机间的USB、磁盘、声音设备重定向,因此在一些不对桌面虚拟化进行限制的部分办公应用场景中,它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RDP另一项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在低速线路上同时支持更多的桌面连接,较适于基于广域低速线路上的桌面虚拟化应用要求。
  当然,RDP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是以下几点。
  RDP虚拟机桌面处理的压力均在后端服务器,前端的PC或瘦终端设备的CPU处理能力基本上得不到充分利用。
  前端需要直接通过RDP协议连接虚拟机本身的IP地址及3389端口,但不论是公网还是私网环境,虚拟机的业务IP地址是无法隐藏的,因此安全性方面的防护就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

前言/序言


云端基石:现代数据中心自动化部署与运维的深度探索 本书并非探讨某一特定云平台的技术细节,而是着眼于支撑现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石——自动化数据中心部署与运维。在信息爆炸、业务迭代加速的今天,如何快速、稳定、经济地搭建和管理海量计算、存储、网络资源,以应对瞬息万变的业务需求,已成为每一个技术团队面临的严峻挑战。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纷繁复杂的云技术浪潮,深入理解自动化部署与运维的底层逻辑、关键技术和最佳实践,为构建高效、可靠、可扩展的云基础设施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实操借鉴。 第一部分:理论基石——理解自动化数据中心的核心驱动 在深入实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建立对自动化数据中心建设的宏观认知。本部分将从以下几个层面,为您剖析其内在驱动力与核心理念。 第一章:为何自动化?——数字化时代的必然选择 业务敏捷性与快速响应: 传统数据中心的手动部署与配置,耗时耗力,难以满足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的业务需求。自动化部署能够极大地缩短新业务上线周期,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成本效益与资源优化: 人工操作的低效率、易出错性,以及资源的碎片化利用,都会导致高昂的运营成本。自动化能够实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按需分配,并有效降低人为错误带来的损失,从而实现显著的成本节约。 稳定性与可靠性保障: 手动配置过程中,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引发严重的系统故障。通过标准化的自动化流程,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宕机风险。 规模化与弹性伸缩: 随着业务量的增长,手动管理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台服务器将变得不可思议。自动化是实现数据中心规模化扩展和按需弹性伸缩的唯一可行途径,确保业务在高峰期也能稳定运行。 技术演进与生态系统: 现代IT架构日益复杂,微服务、容器化、DevOps等理念的普及,都离不开强大的自动化支撑。本书将引导您理解自动化技术如何与这些前沿技术协同工作,构建现代化的IT生态。 第二章:自动化部署的哲学——从“一次性”到“持续性”的转变 基础设施即代码 (Infrastructure as Code, IaC): 这是自动化部署的核心理念。我们将深入探讨IaC的定义、原则和重要性,理解如何将基础设施的配置、管理和部署过程,转化为可版本控制、可重复执行的代码。 声明式与命令式配置: 区分这两种主要的IaC配置方式,理解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例如,Kubernetes等声明式系统如何简化复杂应用的部署和管理。 幂等性 (Idempotence): 什么是幂等性?为什么它对于自动化部署至关重要?本书将详细阐述幂等性的概念,以及如何在自动化工具和脚本中实现幂等性,以避免重复执行带来的意外后果。 可重复性与一致性: 自动化部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一次编写,处处运行”,保证不同环境(开发、测试、生产)之间配置的一致性,消除“在我机器上能跑”的经典难题。 自动化运维的闭环: 部署只是自动化流程的开始。我们将探讨如何将监控、日志、告警、故障恢复等运维环节也纳入自动化范畴,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闭环,实现“无人值守”的高效运维。 第二部分:技术实践——精选工具与核心流程深度解析 本部分将聚焦于当前业界广泛采用的自动化部署与运维核心技术,通过深入剖析工具的原理、功能以及实际应用场景,帮助读者掌握构建自动化数据中心的具体方法。 第三章:配置管理利器——Ansible, Chef, Puppet的比较与应用 Ansible: 强大的agentless(无代理)配置管理工具。我们将详细介绍Ansible的架构、模块化设计、Playbook编写指南,以及如何利用其实现服务器配置、应用部署、服务编排等任务。重点分析其 YAML 语言的简洁性和易用性。 Chef: 以Ruby DSL(领域特定语言)为基础的配置管理工具。探讨Chef的Recipe、Cookbook、Resource等核心概念,以及其Chef Server、Chef Client的运作模式。分析Chef在大型、复杂环境中的优势。 Puppet: 另一种经典的声明式配置管理工具。深入讲解Puppet的Manifest、Resource、Module等概念,以及Puppet Master/Agent的架构。分析Puppet在标准化、合规性要求高的场景下的应用。 工具选型与场景分析: 综合比较Ansible、Chef、Puppet的优劣,提供基于不同项目需求、团队技术栈、部署规模等因素的选型建议。 第四章:容器化时代——Docker与Kubernetes的自动化部署 Docker: 容器化技术的基石。从Docker镜像、容器、Dockerfile的构建,到Docker Compose的编排,全面解析Docker在应用打包、隔离、分发方面的革命性作用。 Kubernetes: 容器编排的黄金标准。我们将深入Kubernetes的核心组件(etcd, API Server, Controller Manager, Scheduler, Kubelet, Kube-proxy),以及核心对象(Pod, Service, Deployment, StatefulSet, DaemonSet, Namespace, ConfigMap, Secret)。 Kubernetes自动化部署: 如何利用Kubernetes Declarations (YAML文件) 实现应用的自动化部署、滚动更新、回滚、自动扩缩容。探讨Kubernetes Operator模式在复杂应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Helm: Kubernetes的包管理器。介绍Helm Chart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Helm简化Kubernetes应用的部署和管理。 第五章: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 (CI/CD) 的自动化流水线 CI/CD 理念与流程: 讲解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持续部署的核心概念,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自动化流水线实现代码提交到生产环境的无缝衔接。 Jenkins: 业界领先的开源自动化服务器。从Jenkins安装、配置、插件生态,到Pipeline(流水线)的编写(Declarative Pipeline, Scripted Pipeline),以及与Git、Maven、Docker、Kubernetes等工具的集成,实现端到端的CI/CD流程。 GitLab CI/CD & GitHub Actions: 介绍基于代码托管平台的内置CI/CD解决方案,分析其与Jenkins的异同,以及在现代开发流程中的便捷性。 自动化测试在CI/CD中的作用: 强调自动化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在CI/CD流水线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集成到流水线中,确保代码质量。 第六章:自动化基础设施构建——Terraform与其他IaC工具 Terraform: 跨云平台的声明式基础设施自动化工具。深入讲解Terraform的Provider、Resource、Module、State文件等概念,以及如何通过Terraform代码管理云服务(如虚拟机、数据库、网络)的创建、更新和销毁。 Terraform 的工作流程: `init`, `plan`, `apply`, `destroy` 等命令的实际应用。 模块化与可复用性: 如何设计和使用Terraform模块,实现基础设施的模块化构建和高度复用。 其他IaC工具简介: 简要介绍CloudFormation (AWS)、Azure Resource Manager (ARM) Templates 等云厂商的原生IaC工具,以及它们与Terraform的比较。 第三部分:运维实践——构建弹性、可靠、可观测的云系统 自动化不仅关乎部署,更体现在日常运维的方方面面。本部分将深入探讨自动化运维的关键环节,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升系统的弹性、可靠性和可观测性。 第七章:自动化监控与告警——洞察系统健康状态 监控体系设计: 构建完善的监控体系,涵盖主机、网络、应用、日志等多个层面。 Prometheus & Grafana: 强大的开源监控与可视化系统。详细介绍Prometheus的数据模型、PromQL查询语言、Alertmanager告警机制,以及Grafana如何构建美观、直观的监控仪表盘。 日志管理与分析: ELK Stack (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 或 Loki 等日志聚合与分析工具的应用,实现海量日志的集中存储、查询与分析,快速定位问题。 自动化告警策略与响应: 如何设置有效的告警规则,避免告警风暴,并自动化告警的通知与初步处理流程。 第八章:自动化故障排除与自愈能力 故障检测与根源分析: 利用监控和日志数据,实现故障的快速检测和自动化根源分析。 自动化脚本与工具: 开发和应用自动化脚本,对常见故障进行自动修复,例如重启服务、清理缓存、回滚配置等。 故障演练与混沌工程: 引入故障演练的概念,通过模拟故障场景,主动发现系统的薄弱环节,并利用自动化手段进行改进。 高可用性 (HA) 与灾难恢复 (DR) 的自动化: 探讨如何在自动化部署的基础上,实现服务的高可用性部署和灾难恢复能力的自动化。 第九章:自动化安全运维与合规性管理 安全基线与配置审计: 利用自动化工具对服务器和应用进行安全基线检查,自动发现和修复不合规配置。 自动化漏洞扫描与补丁管理: 集成自动化漏洞扫描工具,定期扫描系统漏洞,并自动化补丁的应用。 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自动化: 通过自动化流程管理用户和服务的访问权限,确保最小权限原则。 合规性审计与报告自动化: 如何利用自动化工具收集系统日志和配置信息,生成符合合规性要求的审计报告。 第十章:走向卓越——高级自动化主题与未来展望 服务网格 (Service Mesh) 与自动化: Istio, Linkerd等服务网格如何通过自动化管理微服务间的通信、安全和可观测性。 Serverless 架构的自动化部署与管理: AWS Lambda, Azure Functions等Serverless服务在自动化部署、扩展和运维方面的特点。 AIOps: 人工智能在运维领域的应用,如何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提升运维效率和预测能力。 DevSecOps: 将安全左移,实现开发、安全、运维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加安全的自动化流程。 未来趋势: 展望自动化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以及新的技术和理念将如何重塑IT基础设施的管理。 通过本书的系统性讲解,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自动化部署与运维的价值,掌握业界主流的工具和技术,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构建更强大、更灵活、更可靠的云基础设施,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支撑。本书旨在成为您在云端探索道路上的可靠向导,帮助您从容应对数据中心管理的挑战,拥抱技术变革的浪潮。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购买它的价格。作为一名负责云平台运维的工程师,我深知一个稳定、高效的OpenStack环境对于我们业务的重要性。过去,我们团队在OpenStack的部署和运维上踩过不少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OpenStack部署实践(第2版)》这本书,就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避坑指南”和“加速器”。书中对不同OpenStack版本和发行版(如Ubuntu、CentOS)的兼容性分析,以及针对性的部署策略,极大地减少了我们选择和适配的难度。我特别看重的是书中关于“集群规划”和“高可用性”的章节。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节点规划,以及如何通过负载均衡、数据库集群等手段实现OpenStack服务的冗余,确保了云平台的稳定运行。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这样的生产环境来说,简直是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们建立起了一个更加健壮和可靠的OpenStack基础架构,大大提升了我们的运维信心和效率。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次深入云端之旅的完美向导!作为一名在传统IT架构中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兵,我一直对OpenStack的强大功能和灵活性心生向往,但面对浩瀚的官方文档和众多的社区资源,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直到我捧起这本《OpenStack部署实践(第2版)》,才仿佛点亮了一盏明灯。书中不仅系统地梳理了OpenStack的核心组件及其相互关系,更重要的是,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一套套可执行的、实战性极强的部署方案。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述每个模块时,都accompanied by detail of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and logical flow of operations. 比如,在讲解Neutron网络配置时,书中并没有仅仅罗列各种插件的参数,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网络模式(如DVR、OVS、ML2)的优劣以及适用的场景,并且通过大量的命令示例和截图,让我能够一步步地跟随,亲手搭建起自己的私有云网络。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部署的核心要领,对OpenStack的理解也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评分

我必须说,《OpenStack部署实践(第2版)》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读者“落地”的书籍。它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晦涩的术语堆砌,而是以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我们完成OpenStack的部署。从前期环境准备、到核心组件安装、再到网络、存储、计算资源的配置,书中都提供了详尽的步骤和清晰的解释。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部署方式,而是提供了多种可选的方案和配置,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比如,在Nova计算节点的部署部分,书中详细讲解了通过KVM、Xen等虚拟化技术来实现虚拟机部署的配置,以及相关的性能调优建议。这种灵活性和针对性,让这本书能够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读者。对于有经验的工程师来说,它可以作为一本全面的参考手册;对于初学者来说,它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入门教程。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通往OpenStack实战世界的大门。

评分

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实践出真知”的精髓,它不像市面上某些技术书籍那样,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堆砌上,而是将读者牢牢地“拽”进了实际操作的泥潭,然后又巧妙地指引我们如何从泥潭中拔出腿来。我之前尝试过几次独立的OpenStack部署,结果总是以失败告终,要么是环境兼容性问题,要么是某个服务启动失败,查遍了各种日志也找不到头绪。而《OpenStack部署实践(第2版)》这本书,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作者在讲解每个部署步骤时,都会详细解释其背后的原理和潜在的风险,让我们在操作的同时,也能理解每个决策的依据。书中对于常见问题的排查和解决方案的归纳,更是让我如获至宝。我记得在部署Keystone认证服务时,曾经遇到过时区不同步导致的问题,书中对此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排查方法和解决方案,避免了我花费大量时间去无谓地猜测。这种“预防为主,解决为辅”的编写思路,让我感觉这本书是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解决我们在部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难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救命稻草”。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OpenStack的认知从“知道”提升到了“精通”的层面。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次系统性的、循序渐进的实战培训。书中以清晰的逻辑结构,将OpenStack庞大的生态系统分解成易于理解的模块,并详细讲解了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协作方式。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Cinder块存储和Glance镜像服务的章节。作者不仅讲解了它们的部署配置,还深入探讨了存储驱动的选择、性能优化以及镜像管理的最佳实践。特别是书中对于Ceph、LVM等不同后端存储的对比分析,以及如何在Glance中实现镜像的格式转换和预处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细节上的讲解,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OpenStack的底层机制,从而在实际部署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也能更有效地进行故障排除。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跟随指令,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和设计,去驾驭这个强大的云平台。

评分

不错,很是实用

评分

内容很丰富,详尽实用。

评分

很好,送货非常快,谢谢了。

评分

质量很好,内容对工作帮助很大!

评分

物流很快,书也不知道,看着挺好的,就是不知道内容怎么样,等读过了才知道

评分

太好了 非常快 快递小哥很负责 京东也很负责 嗯 很负责 数字数字数字数字

评分

很实用,工作生活中学习好帮手

评分

还不错的书也就这样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应该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