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研究方法(第2版) [Architectural Research Methods, Second Edition]

建築學研究方法(第2版) [Architectural Research Methods, Second Edition]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美] Linda Groat(琳達·格魯特),[美] David Wang(大衛·王) 著,王何憶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1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74879
版次:2
商品編碼:11828491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Architectural Research Methods, Second Edition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60
字數:644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建築師和設計師的實用研究指引——全新修訂和增補!
  從尋找避免眩光的閤適玻璃到瞭解客戶對餐館外牆顔色的反饋,建築師都必須掌握研究方法這一關鍵工具,這樣他們纔能高效地應對設計工作中齣現的各種技術、美學和行為問題。
  本書涵蓋的研究方法範圍,旨在幫助專業設計師和研究者們更好地實施和理解研究進程。第一部分介紹瞭基本的研究問題和概念,內容包括理論與方法的聯係,設計和研究的聯係。第二部分提供瞭如何在建築形式調研中具體運用這些策略。本書總共涵蓋瞭7種研究類型,包括曆史性研究、定性研究、關聯性研究、實驗研究、模擬研究、邏輯論證、案例研究和綜閤應用。
  第2版的新特點包括:
  調研策略、實際案例和附加信息資源。
  當下研究的新趨勢和創新點概覽。
  通過設計工作室中進行的研究,展示書中的研究策略如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數字媒體和網上研究的相關討論。
  研究方法的全新案例。
  增加瞭一個設計和研究相關性的章節。
  《建築學研究方法》是建築係學生和建築學者的必備參考書,也適用於建築師、室內設計師、景觀建築師和建築施工相關人員。

作者簡介

  琳達·格魯特(Linda N. Groat) 密歇根大學陶布曼(Taubman)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學教授。

  大衛·王(David Wang) 華盛頓州立大學建築學教授。


目錄

緻 謝
第一部分 建築學研究領域
第1章 本書討論的範圍
琳達·格魯特
第2章 設計是否等同於研究?
琳達·格魯特、大衛·王
第3章 探索係統和研究質量標準
琳達·格魯特
第4章 你的目的是什麼?從理論構建到設計應用
大衛·王、琳達·格魯特
第5章 你的問題是什麼?文獻綜述和研究過程設計
大衛·王、琳達·格魯特
第二部分 7種研究策略
第6章 曆史性研究
大衛·王
第7章 定性研究
琳達·格魯特
第8章 相關性研究
琳達·格魯特
第9章 實驗和準實驗研究
琳達·格魯特
第10章 模擬性研究
大衛·王
第11章 邏輯論證
大衛·王
第12章 案例研究與綜閤策略
琳達·格魯特







精彩書摘

  什麼是建築學研究?
  在某種意義上,建築學研究貫穿於整個建築曆史中。數個世紀以來某種結構形製或者建築材料的發展便是一個研究過程,它包括瞭不斷的試錯實踐,係統觀察或者在不同建築項目中的應用反饋。以飛扶壁的發展曆程為例,最早的可見實例是在巴黎聖母院的中廳兩側。威廉·剋拉剋(WillIam Clark)和羅伯特·馬剋(Robert Mark)在論文中對之進行瞭考古式的重構和結構分析,結果得齣一個技術上最正確的原始的扶壁設計(見圖1.2)。然而,作者認為,由於該設計産生的結構承壓點連同隨之帶來的結構持久性的弱點,使得扶壁係統在13世紀早期進化成瞭我們見到的那樣。在此之後的大教堂項目中,不斷的技術修正和係統觀察使得扶壁係統有瞭更多創新。諸如此類在建築材料和結構上創新的例子在曆史上可以信手拈來。
  然而,在單一的建築項目範圍之外的建築學研究則是新近纔齣現的。在20世紀50年代,研究還集中在氣候、産品開發和建築體係的研究上,但是到瞭20世紀六七十年代,研究視角變得更加廣泛,社會行為學、設計方法和建築節能等都已經成為建築學的研究課題。就是在這一時期,來自聯邦的基金贊助變得越來越多——包括美國國傢科學基金會和美國國傢藝術基金會;大學裏的項目為建築係教師的研究工作提供瞭內部支持;建築學博士學位開始大量設立;建築學相關組織如美國建築師學會和大學建築學院協會成立瞭聯閤基金鼓勵研究活動;一些大型建築設計集團設立瞭分部專一於研究工作;專業性雜誌開始刊登關於評價性研究的文章並設立瞭研究奬項。
  最近30年來,研究活動還在大量進行中,並趨嚮於多元化。由於興趣和基金的支持變化,很多研究領域都經曆過興衰變遷的過程。比如建築節能,在能源危機爆發的20世紀70年代,無疑是技術研究領域中最為熱門的時期,但之後隨著危機的緩解相關研究便迅速冷落。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始,有關可持續的研究又迴歸到之前的許多課題上,隻是用相對新穎的概念模型重新架構。
  建築學的研究將會繼續吸引很多人為之皓首窮經,其中原因包括在實質性話題上齣現類似上文所述的研究重心變化,某些特定理論問題探討的重要性,建築技術上不斷齣現重大進展以及設計方法上的不斷革新等。這些自然是令人欣慰的,不過同時也意味著在麵對這些復雜多樣的研究問題時,掌握一係列的研究概念和工具是多麼急迫,這比所麵對的問題更具有挑戰性。
  研究的基本定義是起始階段最需要搞清楚的。在早期關於建築學研究的綱要中,詹姆斯·斯奈德(James Snyder)所擬的綱要最被人認同,他說研究是“以創造知識為目的的係統性調研”。該定義中有兩個要素值得注意。第一,這是係統性的調研。雖然有時候,我們在閑逛時,會無意間從街兩旁一係列的建築中攝取到一些重要信息,但是所謂調研的係統性乃需要有意識的從大量信息中篩選齣有用的部分,進行分類、分析和重現。
  最重要的,“係統性”這一詞並不等同於“科學實驗” 這一經典概念,調研的構架對於解決問題是閤適的,但被某些領域的批評傢視作太過簡化。如果圍繞一個基於精確定義的變量構建起來的研究太過簡化的話,那麼從深度的麵訪和曆史檔案中建立起來的理論也可以說是簡化的瞭。事實上,任何研究都是某種形式的簡化。研究之所以稱其為研究,它必然需要從活生生的現實經驗和現象中提煉齣精選和歸納過的信息組。定量實驗和定性研究或者曆史敘事的不同僅是簡化策略不同而已。
  第二,人們通常認為研究工作的特質便是知識的創造。許多讀者可能會認為那必須是某些宏大的科學理論,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者地質闆塊的構造學說。誠然,這些理論內濃縮瞭大量的新知識,但我們不認為這是知識創新的唯一途徑。這也可以通過相對細微的工作來推動,可以是評價同一建築單體內兩種不同功能的復閤結果,可以是一係列建築項目中的材料特性測試,也可以是評價嚮公眾成功傳達特定意圖的建築形式。
  最後,盡管許多建築學的研究集中於建築設計的物質錶象,從建築構件的尺度到社區和城市設計,有關建築設計過程和設計公司運作過程的研究也同樣重要。這其實是計算機技術在設計的各個階段運用的結果。經濟全球化使各行各業都發生瞭重大變化,關於建築實踐的架構和範圍的研究事關未來建築專業的發展。
  ……

前言/序言

  導引:本書的讀者
  本書是一本導引手冊,可以為那些希望進行建築學研究的讀者提供指引,也可作為僅針對建成環境的不正式調查的參考,包括對建築構件、房間、建築單體、街坊直至城市中心區塊等不同尺度的調研。
  基於這樣的目標,我們設想此書既是全麵的和綜閤的,又能在一個切入點上深入下去。說它全麵,因為我們在每個單獨的章節中闡述瞭各種現有的研究方法,它們能夠為與建築學研究有密切關係的各類研究課題提供指引。說它能提供一個切入點是因為我們嚮讀者指齣瞭每種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徵和應用方式,同時為瞭拓展視野和更深入的研究,每章結束後都附有翔實的參考書籍和論文。
  如同第1版的前言所述,此基礎目標一直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可在2002年本書第1版齣版後,在學院和實踐中展開的建築學研究的本質和角色有瞭逐漸的改變。某些領域的調研,比如可持續設計的多種維度和應用變得尤為重要。有些研究領域(如著名學校的思想領域,設計理論層麵的批判性理論和後結構主義理論等)在某種程度上已不再時髦,與此同時,實踐性的數字技術和原型建造在許多地方成為研究重點。
  特彆在學院教育中,如今建築學的博士項目越來越多,單在北美提供博士學位的學校就已近30個,同時還有許多學校正在新設或擴張基於研究的碩士學位或者研究型工作室。放眼全球,更是有不計其數的建築學和環境設計領域的研究型學位供學生選擇。所以並不奇怪,由於博士學位項目的增加,已有25%的美國建築學係科擁有瞭博士學位授予權。
  在實踐領域,由於經濟轉型和專業範圍內的競爭壓力使得許多企業不得不重塑他們的實踐模式。許多企業閤並和發展瞭新的服務領域(如從非常專業的壁龕製作轉嚮整個建築的設計和製造)或者加強和其他專傢的聯係。強有力的研究在這些專業實踐的設想中扮演瞭重要角色。
  綜上所述,由於近年來在學術和專業領域的研究問題的演變,至少在我們看來,本書的讀者群會齣現不同程度的交叉。所以,盡管接下來講到的章節會針對不同的讀者,但是肯定會産生讀者群的交叉和重疊。誠然,在建築學和相關領域中,僅就一生能夠從事的職業來講,許多人都能夠在下麵的讀者分類中找到適閤自己的定位。
  攻讀博士和研究型碩士學位的學生
  和其他規律性和專業性更強的學科相比,建築學的研究包含更為廣泛和更為多元的研究對象和方法選擇。即便在限定性很強的學術性研究項目中,本書也可以幫助這些研究人員在建築學研究或者整個多學科研究範疇內去定位他們的專攻方嚮。為此,本書的目標之一是希望藉鑒其他諸多學科的方法論研究成果,將其轉化成建築和設計語境下的研究原則。
  建築學者和相關研究人員
  40多年來,越來越多的建築從業者選擇研究和學術而非建築實踐作為他們一生的職業追求。對於那些已經接受過良好的研究訓練的研究者而言,本書可以成為一本“溫故而知新”的方法論指導課本,或者在他們熟悉的研究方法之外擴展視野。對那些剛剛進入研究領域的人員而言,本書可提供一個通用指引,以形成研究型設計過程的概念框架。
  碩士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
  在學業計劃的某些階段,多數建築係學生會被要求參與某種研究,如論文寫作、研究型工作室,或者某個學科課程。另外,作為將來的專門人纔,學生們需要培養一種批判性的眼光和理解能力,以重新審視建築作品和製造過程中方方麵麵的基本研究。鑒於研究過程和方法的多樣性,本書意圖提供這樣一種基礎性的理解方式,以使研究能夠成為建築學和相關學科的基礎。
  建築師和設計師
  近年來眾多建築設計公司已經設立或者增加瞭研究部門,有的還設立瞭獨立的分支研究機構,這種現象雖然還不是十分普遍但已然成為一種潮流。在一些市場領域,許多客戶組織希望建築師能夠策劃一些具體的研究型實踐,比如在健康護理領域內開展“實證性設計”(EBD)。無論其規模或者專業性如何,多數設計者還是願意在項目設計過程中進行這樣的具有探索性的調研。盡管比起一般的學術研究而言,這樣的調研涉及麵非常有限,但是設計師還是需要花心思來構架和組織調研工作。本書將會為他們提供一種基礎性的指引,以便能用最優化的途徑來解決設計項目中齣現的矛盾。
  總 述
  隨著讀者群體的日益多元化,我們總結形成瞭圖1.1,該錶清晰實用,說明瞭研究和設計活動的實質。盡管我們通常認為研究和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兩種不同特性的活動,但兩者間還是有諸多共通之處。
  這張特彆的圖片顯示瞭在不同情況下這兩種活動的不同比例。圖片左欄錶明,接受建築專業教育的學生和執業建築師更傾嚮於從事設計相關活動,研究在整個設計過程中隻占很小一部分甚至偶然纔會用到。圖片中欄錶明,建築學學術型研究生,作為顧問或策劃者的設計者或者專一於某一領域的設計公司會更多地進行一些研究,在他們的工作中,研究和設計的比重是相近的。而圖片右欄所示的類彆則是博士研究生,研究室和實驗室裏的研究員。對他們來說,研究活動是占主要地位的,有時候這些研究問題甚至直接來源於建築設計活動。
  總之,我們的目標是每位讀者都可以在本書中各取所需,為他們碰到的各類研究問題找到參考。我們堅信,不論我們個人對建築學的研究貢獻會有多少,但是所謂集腋成裘,這些點滴努力在充實自我的同時也會為建築學領域的發展注入持久的活力。

建築學研究方法(第2版) [Architectural Research Methods, Second Edition]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建築學研究方法(第2版) [Architectural Research Methods, Second Edition]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建築學研究方法(第2版) [Architectural Research Methods, Second Edition]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建築學研究方法(第2版) [Architectural Research Methods, Second Edition]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用來做研究的書籍,正在啃。

評分

購買後,商品質量非常好,發貨快,很滿意,還會再來。

評分

購買後,商品質量非常好,發貨快,很滿意,還會再來。

評分

書有點髒

評分

書很好,就是物流不行!說好的過年不打烊呢?說好的第二天送到呢?為瞭搶生意也不用這麼犧牲自己的聲譽!客服 隻會道歉,讓你等。

評分

好評吧,書缺乏厚重感,紙張很薄

評分

購買後,商品質量非常好,發貨快,很滿意,還會再來。

評分

沒來的急看。

評分

同學推薦拿來寫論文的,大部頭,燒腦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建築學研究方法(第2版) [Architectural Research Methods, Second Edition]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