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2
《大学译丛:读懂弗洛伊德》所有章节在编排设置上基本相同,各章均包含作品导论及“生平与历史”、“弗洛伊德概念演变”、“后弗洛伊德理论”、“弗洛伊德概念谱系”等几个版块,便于精神分析学入门者以不同方式展开阅读,是心理学领域理想的辅导教材。
《大学译丛:读懂弗洛伊德》内容取材于作者让-米歇尔·奎诺多近二十年的精神科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带读者走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世界。作者按年代顺序介绍弗洛伊德作品及其理论的发展脉络,将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与历史背景结合起来,描述了精神分析学理论在弗洛伊德时期及其后的新发展。
体例说明
《读懂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年表
第一篇 精神分析的发现(1895-1910)
第1章 《癔病研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瑟夫·布洛伊尔(1895d)
第2章 《致威廉·弗利斯的信件》(1887-1902)
第3章 “科学心理学设计”(1950el[1895])
第4章 “防御性精神神经症”(1894a)
“关于用'焦虑性神经症'将一种特殊综合征与神经衰弱症相区分的理由”(1895b)
“防御性精神神经症新解”(1896b)
“性在神经症病因中的作用”(1898a)
“屏蔽记忆”(1899a)-
第5章 《梦的解析》(1900a)
《论梦》(1901a)
第6章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lb)
第7章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e)
第8章 《性学三论》(1905d)
第9章 “一例癔病分析的片段(多拉)”(1905e)
第10章 《詹森小说(格拉迪沃)中的妄想与梦》(1907a)
第11章 “对一个5岁男孩恐怖症的分析(小汉斯)”(1909b)
第12章 “对一例强迫性神经症个案的注解(鼠人)”(1909d)
第13章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c)
第二篇 理论成熟阶段(1911-1920)
第14章 “关于自传中妄想狂病例的精神分析评注(薛伯庭长)”(19llc)
第15章 有关精神分析技术的论文(1904-1919)
第16章 《图腾与禁忌》(1912-1913a)
第17章 “自恋导论”(1914c)
第18章 《心理玄学》(1915-1917)
第19章 “一例幼儿神经症病史(狼人)”(1918b)
第20章 《焦虑性古怪行为》(1919h)
第21章 “一个孩子被打:性倒错的起源研究”(1919e)
“一位女性同性恋病例的心理学起源”(1920a)
第三篇 新的理论视角(1920-1939)
第22章 《超越快乐原则》(1920g)
第23章 《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c)
第24章 《自我与本我》(1923b)
第25章 “受虐狂的经济问题”(1924c)
第26章 《抑制、症状与焦虑》(1926d)
第27章 《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c)
《非专业分析的问题》(1926e)
第28章 《文明及其缺憾》(1930a)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a)
第29章 有关否认现实与自我分裂的论文(1924-1938)
《精神分析纲要》(1940a[1938])
第30章 “有终结的分析与无终结的分析”(1937c)
“分析中的建构”(1937d)
第31章 《摩西与一神教》(1939a)
今天仍读弗洛伊德?
附录
参考文献
名称索引
专有名词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大学译丛:读懂弗洛伊德》:
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弗洛伊德对布洛伊尔疗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审视,并表明他已经逐步修正了宣泄法并找到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而这种疗法有别于布洛伊尔的疗法。在阅读本主干章节的过程中,我们将会领略到弗洛伊德正以更加清晰的笔画勾勒着精神分析法的大致轮廓和基本原理。在1895年的著作中,已经出现的全新概念有“无意识”、“抵抗”、“防御”、“转移”等。
首先,弗洛伊德告诉我们,正是由于他在应用宣泄法时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限制,这才促使他去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使病原事件在记忆中浮现,从而不断探索其他新技术来取代宣泄法。其实,在采用宣泄法时,治疗不仅极为耗时,而且要成功实施催眠就需要患者对医师有绝对的信任。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对医师都会产生这样的信任。不过,弗洛伊德丝毫没有泄气,他通过让患者回忆病原事件来代替催眠,并最终克服了这道障碍,这也正是弗洛伊德极具才华的表现。他还注意到,当患者平躺下来并闭上双眼集中注意力时,在医师不断的坚持之下,患者新的回忆就会不断浮现。鉴于这种治疗程序不仅费力,而且疗效比较缓慢,弗洛伊德于是认为,这或许是因为患者本人已经出现了“抵抗”迹象。因此,医师就必须克服这些阻碍想法出现的障碍。
由此,弗洛伊德发现了“抵抗”和“防御”所发挥的作用,这两种心理机制与进人“自我”(第217页)的病原观念相互对立。在他看来,这两种机制的目标正是通过他所谓的“稽查”作用,才将不可调和的想法“抛到意识和记忆之外”:“这是一种心理力量,它与自我相对,它从最初就使病原观念被弃置于关联之外,并提防病原观念返回到记忆之中。”(第217页)对弗洛伊德而言,病原观念在心理活动中遭受的拒弃与“压抑”(第217页)有关。如果没有消除的感情超过患者可以承受的极限,心理能量就转化为身体能量并导致癔病症状出现,其过程与转化机制相互吻合。
弗洛伊德将自己的方法基于对患者的坚持之上,以便他们可以克服自己的抵抗情绪。为了完善治疗方法,弗洛伊德还引入前额压力术,以协助患者回忆病原事件。然而,在发现自由联想后不久,他就摒弃了这种技术。自由联想的发现历程缓慢,大致介于1892年至1898年之间,其具体时间我们已无从考证。不过,弗洛伊德在埃米·冯·N的个案中已经提到了这种方法,那时他已经开始逐步让患者自发表达内心的想法。
在《癔病研究》之中,尤其是弗洛伊德撰写的章节,到处是临床评注、方法和理论,不仅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同时也为精神分析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在这本著作引入的新概念之中,以下3个尤其值得提及:“性”、“象征”和“转移”。
性所扮演的角色
尽管弗洛伊德很早就注意到,性创伤在癔病早期症状的描述报告中比较常见,但起初他却对二者之间的因果关联持怀疑态度:“走出夏尔科的师门之后,我依然对癔病与性之间的关联感觉面红耳赤,这与女性患者对此的反应基本相同。”(第208—209页)然而,由于发现患者的病历报告中反复出现性创伤的记述,他由此便认定性是导致病症启动的决定因素。后来,他还认识到该因素不仅与癔病有关,而且与神经症大致上都有关联,这也正是他将后者称为“性神经症”的缘故。
若说弗洛伊德在《癔病研究》中针对这个主题讨论较少,然而在同期发表的其他文章中,他则革命性地提出了如下观点并反复强调认为,在神经症尤其是癔病之中,原初创伤往往与性成熟之前童年早期真实的性经历有关。弗洛伊德告诉我们,这些性经历从基本的亲近至性行为特征不等,它们“在狭义上应当定义为性侵犯”(1897b,[第209页])。针对童年早期真实性创伤的概念,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一个假设,并在1895年—1897年期间坚持己见。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尽管此时弗洛伊德在探讨真实性创伤,不过他丝毫没有提及儿童性欲的问题,也即儿童也有性冲动的事实,正如理查德·沃勒海姆(R.Wollheim)所评述的(1971,第38页)。不过没过多久,弗洛伊德就有了许多新的临床发现,并借此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从今以后,他对报告中性场景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它会不会更多是幻想而非真实经历呢?从那以后,他便认为起决定作用的创伤因素更多是性幻想和冲动,而并非真实的性场景。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后续会做深入探讨。
……
大学译丛:读懂弗洛伊德 [Lire Freud]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大学译丛:读懂弗洛伊德 [Lire Freud]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分析原因或结果;
评分用优惠券帮别人买的,自己没看过故不作评论
评分评论某人的论点,说明其长处或短处;
评分开始看大家都会回复男盗女娼每次看到肯德基的黑抵达加德满都吗
评分详细描述过程或程序;
评分用优惠券帮别人买的,自己没看过故不作评论
评分不错呀,好喜欢的,终于买到了,哈哈,喜欢
评分开始看大家都会回复男盗女娼每次看到肯德基的黑抵达加德满都吗
评分这套书打算收齐,慢慢阅读
大学译丛:读懂弗洛伊德 [Lire Freud]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