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此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内容简介
中国影视发展的历史表明:影视虽然属于典型的舶来品,但是,中国影视并不是欧美影视的翻译版,而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因为,影视不仅仅是科技工业,也是美学与艺术。科技手段固然没有民族和国家的界限,然而美学与艺术却有明确的民族性格。因此,影视艺术输入中国的历史,也是它逐步本土化的过程。中国影视能否在世界上拥有它应当具有的地位,关键在于中国影视是否生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艺术风格。
目录
第一章 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第二节 史前艺术
第三节 艺术发展规律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二章 艺术种类
第一节 艺术分类与艺术样式的演变
第二节 主要艺术种类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三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
第三节 典型与意境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四章 艺术创作
第一节 艺术创作过程
第二节 艺术创作心理
第三节 艺术情感与艺术想象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五章 艺术家
第一节 艺术家的身份
第二节 艺术家的素质
第三节 艺术家的修养
第四节 艺术家的创造精神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六章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第一节 艺术风格
第二节 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七章 艺术接受
第一节 艺术鉴赏
第二节 艺术批评
第三节 艺术消费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八章 艺术的本质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第二节 中国古典艺术本质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艺术本质论
[基本概念]
[思考题]
第九章 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一节 艺术功能
第二节 艺术教育
[基本概念]
[思考题]
图录
参考书目
初版后记
第4版后记
精彩书摘
《艺术理论教程(第4版)/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影视学基础课系列教材》:
一、平衡与不平衡
粗略地检视艺术史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艺术总是和社会发展存在某种对应:吃不了野兽便成为兽食的原始人,在艺术作品里反复描绘着野兽;基督教统治的中世纪欧洲,艺术在基督与圣母的怀抱里延续自己的生命;大唐帝国万邦来朝的风姿呈现在艺术的豪放与雄迈里;而南宋退守江南的瘦小也和艳词小令依稀仿佛。尽管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未必同步,可艺术毕竟是特定社会的产物,因而,它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发展纠缠在一起。
人们早就注意到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古代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乐本篇》写道:“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它论述了音乐与政治一一也是社会——一的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里指出文学发展是“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他考察了从唐尧虞舜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加焉”到建安文学和他生活的时代,发现“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王国维考察了中国文学发展之后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里提出,时代、种族与环境是影响艺术的重要因素。他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①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连。这是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社会发展是制约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社会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新的艺术主题和艺术题材。每一个时代都展示了新的社会风貌,构成与前代不同的时代精神。这些势必会在艺术创作里得到反映。因此,新的艺术题材和艺术主题使艺术呈现出新的艺术特征。这在艺术史的发展中极为明显。以中国唐宋两代社会发展与艺术变化来说,唐代艺术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追求自由的游侠精神被宋代卿卿我我的情爱恩怨和报国无门的感慨哀叹所取替,艺术题材在唐代是开疆拓土、游侠行义,而在宋代却是抗击异族侵略、醉入花丛柳榭。宋代国势颓弱,边疆危机四起,北宋已有预兆,南宋更是四面楚歌。这种形势下不可能产生李白的飘逸、王维的禅趣、王昌龄“将军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的气概,只能是陆游的梦里北征与临终遗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辛弃疾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作东家种树书”与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马远画上的一角山水(见图7,《寒江独钓图》)有意无意之间总和南宋的残山剩水有着某种无以言喻的精神沟通。
其二,社会发展为艺术带来新的艺术观念。从艺术史可以看出,艺术观念始终处于演进之中。而艺术观念的演进又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史前艺术与原始社会的经济状况相适应,艺术仅仅作为一种实用的精神武器,并没有把艺术当作审美活动。到了20世纪,有人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这显然与20世纪社会经济的发达与艺术本体的觉醒相应合。尽管一种新的艺术观念常常是由一个或几个富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家最先提出的,然而,艺术观念总是带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出现和二战之后意大利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当时,艺术家找不到拍摄所需的经费,只好把摄影机扛到街头,不要布景,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记录时代的容颜。伴随这种拍摄方式而诞生的是一种新的艺术观念:新现实丰义。
……
前言/序言
20世纪艺术样式中发展最快的,大约要数刚刚诞生的电影和电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影视艺术。与影视艺术迅猛发展相适应,影视教育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本套教材正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为影视专业教学设计的一套系统教材。
艺术陪伴人类度过最初的荒蛮岁月,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所。它是人们美的理想的凝聚与自由的象征。艺术属于大众,属于社会的每一个人。艺术来自民间,也生长在民间,它的最高使命在于为大众服务。
影视艺术是最年轻的艺术样式,它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成为传播最广泛的一种现代艺术媒介。没有电的发明,没有光波、声波技术的发展,影视艺术也就无从谈起。同时,影视艺术也是现代工业的产物,它的发展离不开工业体制的运转。因此,它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古老艺术样式的新型艺术。学习影视艺术,必须从它的本性出发,了解其基本特征,掌握其基本规律,这样才可能真正认识影视艺术,从事影视艺术研究、教学和创作。
电影电视是科技和工业的产物;但是,影视艺术的生成过程却不仅仅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艺术发展积累的结晶。中国古代就有灯影、皮影、木偶戏等艺术样式,反映了人们对活动影像的追求愿望。中国古典戏剧、诗词、绘画等艺术作品也常常运用特写、远景、中景等画面和画面组接的技巧,这为影视艺术诞生和发展提供了美学的启示。当然,限于社会形态和科技水平,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不可能产生影视艺术。
电影诞生之后很快就传入中国,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火车进站》,十年后,中国就拍出了戏曲片《定军山》。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迎来了第一个高潮,8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又焕发出新的生机,赢得世界电影界的注目。从1905年诞生到2004年的今天,中国电影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辉煌的世纪之路。
1958年,北京电视台(即现在的中央电视台)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电视的创生。从那时起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逐渐步入辉煌。发展至今,中国电视台数量、电视机拥有量,特别是电视观众覆盖面等数据显示,中国确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视第一大国。中国生产的电视剧、专题片、纪录片、综艺节目与新闻节目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就,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现在,电视已经成为大众重要的信息传播和娱乐形式。
中国影视发展的历史表明:影视虽然属于典型的舶来品,但是,中国影视并不是欧美影视的翻译版,而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因为,影视不仅仅是科技工业,也是美学与艺术。科技手段固然没有民族和国家的界限,然而美学与艺术却有明确的民族性格。因此,影视艺术输入中国的历史,也是它逐步本土化的过程。中国影视能否在世界上拥有它应当具有的地位,关键在于中国影视是否生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艺术风格。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健壮的生命力与宽厚的包容性。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断吸收异域文化、不断创造新文化的历史。吸收是为了创造,而不是取代我们固有的文化,所以,如何吸收就成为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吸收必须以本民族的审美心理为支点,寻求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通过异域文化激活本土文化,使之焕发出更为灿烂的生机。
影视艺术是一种世界性艺术样式,同时又以美学特征和文化性格区分了不同民族与国家的艺术风格。如电影在发展中形成了苏联学派、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日本学派等艺术流派。在一个世纪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影视艺术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而其中的核心问题正是中国影视艺术的民族特征。20世纪30-40年代、50-60年代、80-90年代,我们曾经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如《神女》《十字街头》《小城之春》《乌鸦与麻雀》《一江春水向东流>《祝福》《早春二月》《林家铺子》《林则徐》《聂耳》《甲午风云》《董存瑞》《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如《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城南旧事》《骆驼祥子》《黑炮事件》《芙蓉镇》《黄土地》《红高粱》,等等,为世界电影中国学派的创立打下了基础。但是,也有不少作品对西方电影生搬硬套,缺乏民
艺术理论教程(第4版)/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影视学基础课系列教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艺术理论教程(第4版)/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影视学基础课系列教材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艺术理论教程(第4版)/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影视学基础课系列教材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