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與東北亞古代交通史

中國東北與東北亞古代交通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王綿厚,樸文英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0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遼寜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5079956
版次:1
商品編碼:11845858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42
字數:6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東北與東北亞古代交通史》特點:
  *一個特點是體例嚴謹,論證嚴密,圖文並茂。全書按時代順序共分11章,體現瞭這一地區古代交通,從“自然交通”嚮“部族交通”再嚮“社會交通”的曆史發展演變順序。而第三章之後各章,即秦漢以後的社會交通,無疑是作者研究和論述的重點,全書的精華點也正在這些章節中。正如作者所說,其中的“每一節都可以成為東北亞古代交通史的獨立專題”,可當做獨立的學術論文來閱讀。在重要章節的後麵,都附有繪製精美的交通路綫圖,使讀者可以圖文對照,一目瞭然。在論述各時期主要海陸交通路綫的章節中,條分縷析,章法森嚴。一般是先確定其始點和終點,闡釋其意義和價值,然後將交通路綫上重要節點的郡縣城邑和關隘山川等逐一確定地望,考訂建置時間,最後再利用發生在這條交通路綫上的重大曆史事件和《行程錄》加以論證。遼代以前的交通路綫,多以正史中記載的軍事行軍路綫為證;遼金以後的交通路綫,多以使節的《行程錄》、地方官吏的《行部誌》和帝王東巡記載為證。使人在讀每一章節時,都像是隨著作者的筆觸而穿山涉水。
  第二個特點是充分利用瞭考古學的成果。曆史地理學離不開文獻,但僅依賴文獻恰恰是曆史地理學的大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曆史地理學越來越成為一門實證的學科,而為其提供科學支撐的正是日益發達的當代考古學。通觀全書,作者幾乎對每條古代交通路綫上的郡縣城邑、山川關隘和古道港口,都利用考古學成果進行瞭令人信服的論證,其中多處糾正瞭文獻記載和前人研究中的訛誤。一部邊疆地域交通史著作能夠融會、吸收如此巨量的考古學成果和信息,在當代史地著作中堪稱獨步。
  第三個特點是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對交通史的貢獻。我國東北地區古代少數民族眾多,社會發展極不平衡,錶現在交通史上,是郡國交通與部族交通的長期共存和互補。在這部著作中,作者不僅通過對“朝貢路綫”的考訂,清晰、準確地勾勒齣早期部族交通概況,而且對古代少數民族政權的交通文化進行瞭係統闡述。漢魏晉以後,東北地區先後齣現瞭高句麗、三燕、渤海、遼、金、濛元等少數民族政權,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北魏、遼、金、元等起源於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所建立的北方王朝的重要領地。這些少數民族政權的東北與東北亞交通文化按時代展現在不同的章節中,其中遼、金、元時期設專章作瞭詳述,而對於影響巨大的渤海國的交通文化,雖沒有設置專章,也在第五章用兩節的篇幅進行瞭論述,並附錶詳列瞭渤海國與日本的交聘往來。全書鮮明地展示瞭古代東北各少數民族對交通文化的重大貢獻,揭示瞭它們融入中華民族的曆史進程。
  第四個特點是重視與交通史跡相關的社會人文內涵的發掘和闡釋。在論述重要的交通史跡時,將相關的曆史事件、曆史人物一並進行介紹,使文化遺産與鮮活的人的曆史活動水乳交融,凸顯瞭交通史跡的重要作用。對於與東北亞古代交通史相關的重大曆史文化事件,如騎射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東傳,也進行瞭翔實的論證。這種重視曆史與文化的編寫理念,極大地豐厚瞭全書的人文內涵。

作者簡介

  王綿厚,男,1945年5月生,遼寜鞍山海城人。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專業,1983年一1984年就讀於吉林大學古文獻研究班。曆任遼寜省博物館館長、遼寜省博物館學會理事長。曾兼任東北師範大學、遼寜大學、大連大學兼職教授,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與疆域研究中心”特聘專傢委員會委員、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中國遼金史學會副會長、遼寜省區劃與地名學會副會長、遼寜社會科學院特聘研究員、瀋陽市文史研究館館員、遼寜省文物保護專傢組和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傢,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作為多年來從事東北曆史考古和古民族研究的專傢,王綿厚尤緻力東北曆史地理、交通史、秦漢史和高句麗邊疆民族考古及長城研究。在“七五”至“十二五”的期間,共完成國傢和省重點課題規劃8項,齣版專著十餘部。其中主要有:主編《東北曆史地理》第一捲、《遼海印信圖錄》,總撰《遼寜省長城資源調查報告》兩部。著有《東北古代交通》《秦漢東北史》《東北古族古國古文化研究》(中捲)《高句麗古城研究》《高句麗與濊貊研究》《遼寜文化通史》(秦漢捲)《中國東北與東北亞古代交通史》《中國長白山文化》(考古編)等。參與編著國傢重點項目《中國古代地圖集》《中國城市地圖集》《中國地域文化通覽·遼寜捲》《東北古代民族研究論綱》等專著、專集多部,並在國內外發錶專業論文120餘篇。其中,《高句麗古城研究》和《遼寜文化通史》(秦漢捲)曾獲遼寜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政府一等奬和二等奬。
  
  樸文英,女,1966年生,朝鮮族。1988年畢業於遼寜大學曆史係曆史學專業,同年到遼寜省博物館工作。1996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院,研究方嚮為民族文物鑒定,1999年獲得碩士學位。
  現為遼寜省博物館藝術部研究員,主要從事古代紡織品、服飾類文物的展覽設計和研究,尤其對古代緙絲、刺綉工藝有較深入的研究。有《中華錦綉-緙絲捲》(蘇州大學齣版社)《華彩若英》(遼寜人民齣版社)等學術著作以及多篇論文。

目錄

序言
自序

第一章 遠古時期中國東北與東北亞自然交通的濫觴
第一節 遠古時期的“膠遼古陸”
第二節 遠古時代東北亞大陸北部與“白令海峽”的古代通道
第三節 新石器時代東北亞環黃、渤海北岸古代交通的史跡考察
一、考古學文化編年中環黃、渤海兩岸考古學遺存具有相同內涵的對應發展
二、遼東與山東半島古代考古遺存反映齣的古人類文化的交流
三、黃、渤海兩岸古代交通史跡的當代考古發現
四、發端於早期新石器時代的從自然交通嚮部族交通和社會交通的曆史演變

第二章 夏商周至戰國燕時期(前2000-前300年)中國東北與東北亞的古代交通
第一節 商周時期東北亞南部瀕海及內陸部族交通的發軔
一、沿黃、渤海北岸傍海東行的令支、山戎、孤竹、屠何、無慮、濊貊、青丘道
二、島夷、箕子由“遼東”進入黃河的部族古道
第二節 “不鹹山”南北高夷、濊貊、北發、肅慎方國的人貢之道
一、“高夷”的地望及其入貢之道
二、由“高夷”北行“北發”“北濊”和“肅慎”之道
第三節 戰國燕時期(前6-前3世紀)環黃、渤海北岸東北亞古道上的重要城邑
一、上榖郡
二、右北平郡
三、漁陽郡
四、遼西郡
五、遼東郡

第三章 秦代立國前後(前226-前207年)中國東北與東北亞的交通史跡
第一節 秦代對東北交通地理和交通製度的新開拓
第二節 秦代遼海“戍邊道”上的重要交通史跡
一、遼西地區燕秦戍邊道上的障城與秦陶量的發現
二、遼東地區燕秦長城“戍邊道”上的重要史跡
第三節 秦始皇父子東巡遼海“碣石”的交通道及重要史跡發現

第四章 漢魏時代(前2-3世紀)中國東北與東北亞古代交通的開拓和發展
第一節 由幽州北齣燕山進入長城內外的邊塞之道
一、幽州
二、薊
三、古居庸關的左右交通道
……
第五章 兩晉南北朝時期(3-6世紀)中國東北與東北亞的古代交通
第六章 隋唐五代(含渤海國)時期(8-10世紀)中國東北與東北亞的古代交通
第七章 遼代(10-12世紀)中國東北與東北亞的古代交通
第八章 金代(12-13世紀)中國東北與東北亞的陸路交通
第九章 元代(13-14世紀)中國東北與東北亞的區域交通與站赤分布
第十章 明代(14-16世紀)中國東北與東北亞交通的發展
第十一章 清代(17-19世紀)中國東北與東北亞交通網的進一步形成
附錄
後記

精彩書摘

  20世紀以來的考古發現證明,普遍發現於中國北方的“細石器文化”,從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等延至燕山山脈北緣至大興安嶺南北,並一直嚮東延續到西遼河流域的“興隆窪文化”、“紅山文化”、“小河沿文化”,醫巫閭山以東的“新樂文化”、“偏堡文化”、“丹東後窪文化”,乃至朝鮮半島靠近黃海沿岸的“平安南道弓山遺址”等遺存中都有發現。其脈絡可以勾勒齣兩條:其一,新石器時代的東北亞北方“細石器文化”傳播路綫,是從黃河以北的壩上草原,一直嚮東北延伸至黃、渤海沿岸,它貫穿中國東北和東北亞腹地,可被定位為最早的東北亞東西橫嚮的古代文化交通綫路之一;其二,從仰韶、山西陶寺、東下馮等文化,沿汾河和桑乾河北下,至少在5000年前,已與上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和“夏傢店下層文化”(筆者考證為“燕亳”部族)等形成南北互動交流。其中著名的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所在的遼西努魯爾虎山榖,正處於紅山文化分布區中央部位而偏嚮於靠近華北平原的西南一側。……(紅山人)把牛河梁遺址選擇在具有這種地理優勢的位置,顯然與充分發揮和延伸最高層次中心邑落的匯聚力和控製力有很大關係”。即在新石器時代“古國”階段的部族,已經從文化的交流中凸顯齣不具備現代交通製度意義的古代“自然交通”或“文化交通”的人文內涵。
  至於在黃、渤海前沿的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朝鮮半島南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由於相互交流而形成的對應發展則更加直接而明顯。如遼東半島的旅順小珠山下層文化和郭傢村下層文化,與山東半島的長島縣大黑山北莊一期文化、大汶口晚期文化相對應,其年代都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麵貌雷同。其後遼東半島小珠山上層文化和郭傢村上層文化,又與廟島群島上長島縣的大黑山北莊文化、北長山島的北城遺跡以及遍布山東半島的龍山文化晚期及“嶽石文化”相對應。其文化類型和時代,均屬於距今4000年前後的一種由新石器時代嚮早期青銅文化的過渡階段。這種文化遺存反映齣來的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乃至朝鮮半島和日本的古代文化,從文化內涵、相對年代和地緣接壤上等綜閤因素來看,應當是東北亞環黃、渤海前沿部族往來和文化直接交流在遠古時代交通史中的文化錶徵。正如日本著名學者井上清早在20世紀50年代指齣的那樣,(日本)列島上的最初居民,“很可能是在距今五韆年以前,或者是七八韆年以前——從居住在現今中國東北的濱海省一帶,使用新石器的移住於這一列島上的人,纔是最初的列島上居民”。
  ……

前言/序言

  數月前,接到學兄王綿厚先生的電話,請我為他與樸文英閤著的《中國東北與東北亞古代交通史》寫序言,接著就收到瞭寄來的打印書稿。望著眼前厚厚的一摞書稿,頗為躊躇忐忑:一是王綿厚學兄學養深厚,多年筆耕不輟,著述頗豐,學術造詣非我所及,為其力作寫序,感到汗顔;二是我對於古代曆史地理特彆是我國東北和東北亞的曆史地理,完全是門外漢,為這樣的學術著作寫序,無異於班門弄斧。但學兄之命難違,隻能在拜讀兩遍書稿之後,以感言強充為序。
  《中國東北與東北亞古代交通史》全書共50餘萬字,按時代順序清晰詳盡地論述瞭我國東北與東北亞地區,從上古至清王朝的海陸交通發軔、發展、繁榮的曆時過程。雖然王綿厚先生在“自序”中謙遜地錶示,這部著作是對20世紀他與李健纔閤著的《東北古代交通》的修訂,是對“舊著的某些補充、拓展和完善”,但新著無論在研究所涉地域跨度、內容深度,還是在學術信息量和文字數量上,都遠遠超過舊著,可稱是一部全新的學術著作。
  綜觀全書,可以明確看齣作者撰寫理念的四大特點:
  *一個特點是體例嚴謹,論證嚴密,圖文並茂。全書按時代順序共分11章,體現瞭這一地區古代交通,從“自然交通”嚮“部族交通”再嚮“社會交通”的曆史發展演變順序。而第三章之後各章,即秦漢以後的社會交通,無疑是作者研究和論述的重點,全書的精華點也正在這些章節中。正如作者所說,其中的“每一節都可以成為東北亞古代交通史的獨立專題”,可當做獨立的學術論文來閱讀。在重要章節的後麵,都附有繪製精美的交通路綫圖,使讀者可以圖文對照,一目瞭然。在論述各時期主要海陸交通路綫的章節中,條分縷析,章法森嚴。一般是先確定其始點和終點,闡釋其意義和價值,然後將交通路綫上重要節點的郡縣城邑和關隘山川等逐一確定地望,考訂建置時間,最後再利用發生在這條交通路綫上的重大曆史事件和《行程錄》加以論證。遼代以前的交通路綫,多以正史中記載的軍事行軍路綫為證;遼金以後的交通路綫,多以使節的《行程錄》、地方官吏的《行部誌》和帝王東巡記載為證。使人在讀每一章節時,都像是隨著作者的筆觸而穿山涉水。
  第二個特點是充分利用瞭考古學的成果。曆史地理學離不開文獻,但僅依賴文獻恰恰是曆史地理學的大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曆史地理學越來越成為一門實證的學科,而為其提供科學支撐的正是日益發達的當代考古學。通觀全書,作者幾乎對每條古代交通路綫上的郡縣城邑、山川關隘和古道港口,都利用考古學成果進行瞭令人信服的論證,其中多處糾正瞭文獻記載和前人研究中的訛誤。一部邊疆地域交通史著作能夠融會、吸收如此巨量的考古學成果和信息,在當代史地著作中堪稱獨步。
中國東北與東北亞古代交通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東北與東北亞古代交通史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東北與東北亞古代交通史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中國東北與東北亞古代交通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部非常好的書啊啊!

評分

唯一不足就是沒有購物清單

評分

王先生的大作,對於瞭解東北地理實在太有用。

評分

振興東北經濟關乎未來三十年中國夢的實現,關注東北從研究其曆史開始

評分

振興東北經濟關乎未來三十年中國夢的實現,關注東北從研究其曆史開始

評分

終於等到機會低價入手,超值!高興!囤積備讀。

評分

書裝幀很精美,研究東北史的必備參考書

評分

唯一不足就是沒有購物清單

評分

老書新刊,該選題著作較少,該書是必備參考書。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東北與東北亞古代交通史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