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话研究专家编著
常用的普通话词汇与地道的广州话词汇细致入微的意义、用法剖析,列举最地道的普通话词汇和广州话词汇用例
《普通话、广州话词汇用法对比词典》是一本将普通话与广州话常用词汇在用法上进行比较、举例,详列异同的工具书。本字典共收录766个条目,涉及普通话词2053年、广州话词2695个,基本将两种语言中的日常用词网罗其中。在用法上,本字典分类将普通话话词与广州话词左右分排比照,多音字注明读音,其下详细说明各词的意义、不同之处及其适用范围,并列举大量的例句以构造各词的使用环境,具有极高的阅读性,既可以供读者查阅,也可以让人依次阅读。
周无忌,原广东人民广播电视台台长、原广东省广播电视厅厅长,高级编辑。长期从事粤方言语音、词汇研究。著有《广州话词典》《广州话俗语词典》等多种粤方言工具书。
欧阳觉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兼职教授。著有《广州话词典》《广州话俗语词典》等。
饶秉才,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广州音字典》《客家音字典》《广州话俗词典》等。
前 言
凡 例
条目笔画索引
普通话条目索引
广州话条目索引
词典正文
一 自然、方位、时间
自然
方位
时间
二 动物、植物
动物
植物
三 人体
四 称谓
亲属称谓
人称代词
各种人的称谓
职业人士称谓
非正当职业者称谓
五 动作
一般动作
眼口动作
说话
四肢动作
六 心理
七 性质、状态
性格、品格
状态
八 健康
医疗
疾病
生理
九 日常生活
衣着
饮食
居住
起居
交通
做事
用品、工具
文化、体育
民俗
其他
十 人际交往
十一 经济活动
十二 量词
十三 副词等
副词
代词
连词
介词
数量词
十四 语气助词
附 录
1.广州话拼音方案
2.广州话特殊字表
坦白说,初次翻阅时,我曾担心这是一本过于学术化、阅读门槛极高的专业著作。毕竟涉及两种语言系统的深度对比,常常会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在保持其学术高度的同时,展现了令人称道的“亲民性”。它的结构逻辑清晰到几乎可以预测你的查询路径,你往往在寻找一个词汇的精确含义时,还会顺带发现了十个之前从未注意到的有趣对照。编者似乎预设了读者的求知路径,通过合理的章节划分和索引设计,将复杂的语言现象层层剥开,化繁为简,让人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我能理解”的积极心态。这才是真正优秀的工具书所应具备的特质——强大的内涵和便捷的出口。
评分我接触过不少语言学习的工具书,但这本书的编纂视角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罗列,更像是一部深入探索两种方言深层文化意蕴的田野调查记录。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某些特定词语时,所引用的那些生动活泼的例句,那些句子仿佛直接把我拉回了香港的街头巷尾,或者岭南水乡的茶楼之中。读这些例句,我体会到了一种鲜活的、活生生的语言生命力,这比干巴巴的语法规则要有趣得多。很多日常生活中看似相似的词汇,经过它细致入微的对比分析后,才发现在语境、情感色彩乃至社会阶层的使用习惯上,都有着微妙而重要的区别。这种深度的挖掘,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变成了充满发现和惊喜的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配色沉稳又不失典雅,那种传统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书脊的烫金字体,在光线下会反射出低调而精致的光芒,让人忍不住想反复摩挲。而且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厚实、白皙,印刷的油墨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光是摆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品味的装饰品。翻开内页,你会发现编排的逻辑性极强,版式布局既美观又实用,检索起来非常方便快捷,这对于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和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在如今这个电子书盛行的时代,实属难得,让人感受到编纂者对语言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校对工作做得极其严谨,几乎找不到任何瑕疵,这对于一本涉及复杂音系和多重语法的工具书来说,是极其困难的成就。我特意拿了几个我个人比较熟悉的、容易混淆的词语进行交叉验证,发现无论是发音的标注(特别是声调符号的准确性),还是词义的界定,都达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似乎考虑到了一部分非母语学习者可能遇到的难点,在关键的辨析点上,会辅以一些形象的比喻,或者从历史词源的角度进行简短的溯源,这极大地帮助理解了这些差异的形成原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描述。这种多维度的解释策略,体现了编纂者极强的教育情怀和对读者需求的精准把握。
评分拿到这本书之后,我立刻开始尝试用它来辅助我的日常阅读和交流。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查词典”,更像是一本“文化指南”。在阅读一些早期的香港电影剧本或者老一辈作家的著作时,里面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方言表达,通过这本书的对比解释,立刻变得清晰明了。它似乎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传统与现代,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鸿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收录一些新兴的网络用语或特定社群的流行词汇时,处理得非常审慎和恰当,既没有显得过于陈旧,也没有盲目追逐潮流,保持了一种学者应有的客观和批判性。这本工具书的“保质期”似乎被极大地延长了。
评分书还不错,就是有点薄,稍微有点贵
评分包装很好很满意,希望女票能好用!
评分京东促销威武,价廉物美。买了一堆,囤货。粤语普通话对比,内容不错,可惜没用发音拼音的注释。
评分也许将来嫁到广州 所以没办法 好好学习吧
评分好哈哈哈还好还好
评分一直信赖京东的产品!!!!!!!!!
评分额 还没开始
评分很不错
评分经常翻看,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