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明清時期西方傳教士翻譯中國儒道釋經典的實踐以及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知與傳播。作者對中國典籍西譯的曆史以及西方傳教士的翻譯體例、翻譯策略等問題進行瞭係統考察,對他們塑造的中國儒道釋之他者形象進行瞭深入分析。這有助於重新認識當年傳教士中國經典譯本的曆史價值,尤其是這些譯本在西方世界所産生的影響,以及西方讀者的接受方式,為中國譯學理論建設提供豐富的範例,進而指導中國學者進行典籍西譯工作,促進中國文化走嚮世界。本書廣泛搜集各種曆史文獻資料及中國典籍譯本,內容豐富,立論有據,分析中肯,很值得研讀。
作者簡介
李新德,中南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文學專業博士、復旦大學比較文學專業博士後,研究方嚮為比較文學與傳教士漢學。曾在港、颱、加拿大及內地學術期刊發錶《耶穌會士對四書的翻譯與闡釋》《從西僧到西儒——從〈天主實錄〉看早期耶穌會士在華的身份睏境》《明末清初來華耶穌會士之中國佛教觀》《亞洲的福音書——晚清新教傳教士漢語佛教經典英譯研究》《晚清新教傳教士的中國佛教觀》《晚清新教傳教士對道教文化的詮釋》《蘇慧廉及其漢學研究》《蘇慧廉溫州話聖經譯本研究》等論文。曾主持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1項(“明清時期西方傳教士中國儒道釋典籍之翻譯與詮釋”[12FWW00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09YJA751068),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項,獲第46批中國博士後基金資助。科研成果曾獲溫州市第十一屆社科優秀成果奬一等奬。
精彩書摘
從元帝國時期到晚清民國,西方來華傳教士體認中國文化已有近韆年的曆史。正如陳義海所概述的那樣,這些來華傳教士有著多重身份:他們首先是宗教傳播者,是“上帝的使者”;其次,他們又是西方殖民者的先遣隊,在武力擴張或殖民侵略之前先作文化上的徵服;第三,他們還是東西方兩大文明之間的“擺渡者”。尤其是傳教士的最後一種身份,明清時期西方來華傳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雙嚮影響一直到今日。不管是“西學東漸”,抑或是“中學西傳”,作為“擺渡者”的傳教士在中西文化雙嚮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單就“中學西傳”而言,這些來自西方的天主教傳教士和新教傳教士,他們在華居住數年、十幾年或幾十年,甚至終老於中土,他們或通過書信、報告,或通過遊記作品、漢學著作,以不同的書寫方式和多重渠道嚮西方世界言說著中國,他們是數個世紀以來西方之中國形象的最重要的塑造者。這些傳教士留下的文本不僅為中西文學創作提供瞭大量的素材,而且從廣義上說,它們本身也是西方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成為西方普羅大眾認知中國的重要知識來源。數百年來,這些傳教士們報導中國曆經從物質文化到製度文明、再到精神觀念的轉變,然而他們最感興趣的,往往還是迥異於他們基督教文化傳統的“他者”中國儒道釋宗教文化形象。在元帝國時期,來自歐洲國傢的商人、教廷使者以及天主教傳教士開始注意到中國的漢傳佛教以及民間宗教敬拜,但對中國本土的道教、儒傢思想幾乎一無所知;在地理大發現時期,越來越多的西方商人、旅行傢、天主教修會的傳教士來到中國,雖然他們仍是走馬觀花地觀察中國,但他們在遊記或書信報告中首次提到瞭中國的道教以及文人的宗教——儒傢思想。經曆瞭從“西僧”到“西儒”試錯過程的晚明來華的耶穌會士,盡管他們對佛教、道教、道傢思想都有過接觸,可最終他們還是倒嚮於他們所稱的“儒教”。他們著手研究和翻譯中國儒傢經典,先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經典,然後是《詩經》《尚書》《易經》等五經典籍。晚清的新教傳教士之中國經典的翻譯,也有類似的經曆:從馬士曼、馬禮遜、高大衛分彆英譯《論語》《大學》和“四書”經典,到理雅各(JameseLegge)英譯包括“四書”“五經”在內的儒傢經典,以及佛教典籍和道傢經典。雖說早在元帝國時期,西方旅行傢、教廷使者、天主教傳教士已經注意到瞭中國的佛教與道教,晚明時期的耶穌會士也對佛教、道教的思想進行瞭批判,但一直到晚清時期,方有基督教新教傳教士開始認真研究中國道教與佛教,並嚮西方傳譯中國道教與佛教經典。
……
明清時期西方傳教士中國儒道釋典籍之翻譯與詮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